灰色突变模型论文-谈晟荟

灰色突变模型论文-谈晟荟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色突变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SR,突变理论,灰色预测模型,生态安全

灰色突变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谈晟荟[1](2019)在《基于突变理论和灰色预测模型的长叁角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物质文化交流最为密切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受人类作用显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将生态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程度,可见生态安全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叁角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其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长叁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叁个方面选取了28个具体指标,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通过熵权法赋权、PSR模型建模、突变级数法测评及GM(1,1,)均值法预测,分别从时间变化角度、空间变化角度,对长叁角总系统层、压力层、状态层和响应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特征长叁角生态安全总系统层随时间变化,呈上升发展趋势。2005年,整体生态安全水平较低,除杭州、绍兴及金华市处于安全水平区间外,其余城市均处于较不安全和极不安全水平区间。随时间的发展,长叁角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至2015年,除上海市(0.9578)处于较不安全水平区间外,其余城市均处于安全和较安全水平区间,杭州为最高值(0.9841),表明长叁角整体生态安全水平较高,但没有一个城市的生态安全水平达到理想状态,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2015年长叁角城市生态安全发展水平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南京市、金华市、湖州市、镇江市、台州市、苏州市、舟山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嘉兴市、合肥市、池州市、扬州市、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盐城市、泰州市、马鞍山市、安庆市、滁州市和上海市。(2)空间变化特征2005年,长叁角生态安全相对较高的城市集中在西南部地区,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的城市个数大于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的个数。至2015年,除上海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外,其余城市均处于安全或较安全水平区间。其中杭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生态安全水平较高,达到较安全状态,其余大部分城市处于安全状态。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南部地区生态安全水平较高,其余地区处于安全水平区间,即均一化的特点,表明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在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协同性与整体性。(3)预测结果利用均值GM(1,1)模型对长叁角2019和2023年生态安全状况做出预测。结果表明,2019年长叁角生态安全格局呈现出南部、中部较高,北部较低的特点。除上海市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外,有25个城市达到安全水平,其中10个城市处于安全状态、14个城市为较安全状态,1个城市为理想状态,表明长叁角生态安全水平得到较好发展,区域整体生态安全水平较高。至2023年,长叁角生态安全在格局上呈现出西南部较高的特点,其中上海市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池州市、宣城市和杭州市达到理想状态,其余城市处于较安全状态,表明长叁角生态安全水平得以进一步发展且具有空间协同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刘岩岩,宋越[2](2016)在《基于灰色突变模型的矿井事故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预测煤矿监控动态信息指标变化趋势,基于灰色理论和突变理论建立了灰色-突变预测模型。其预测预警原理是根据煤矿井下监控和记录的动态指标数据,利用模型经过数据预处理方法得到判定式,以此判定监控指标是否发生突变,根据突变点进行原因和隐患排查,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按照发生突变的指标个数进行多级预警,建立有效的煤矿事故预警机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6年02期)

张素磊,陈淮,王亚琼[3](2015)在《基于灰色突变理论的隧道衬砌裂缝诊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利用有限的监测数据评判隧道衬砌裂缝稳定性,应用小波变换对衬砌裂缝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去除因环境变化与测试误差而产生的高频部分,保留因围岩压力变化而产生的低频部分,实现了裂缝时效变形的分解。应用灰色理论建立了衬砌裂缝时效变形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实现了利用前期监测数据预测衬砌裂缝后期发展。应用尖点突变模型的平衡条件建立了衬砌裂缝稳定性判据。构建了基于灰色突变理论的隧道衬砌裂缝诊断模型,并对2条典型衬砌裂缝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条裂缝稳定性判据大于0,均未达到失稳条件;其实测宽度变化量小于0.2mm,宽度变化速率小于0.002mm·d-1,处于稳定状态,因此,该诊断模型可准确预测衬砌裂缝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唐修检,田欣利,吴志远,刘谦,王龙[4](2014)在《基于声发射的工程陶瓷边缘碎裂灰色尖点突变预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损伤预报是减轻或消除工程陶瓷边缘碎裂的有效手段。针对工程陶瓷边缘碎裂的突变不连续特性,结合灰色理论和尖点突变理论,建立了基于声发射的灰色尖点突变预报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不同已知数据下的氧化铝陶瓷边缘碎裂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损伤预报。结果表明:已知数据占总数据的百分比对模型的预测精度影响较大,当已知数据占总数据的80%以上时,灰色尖点突变预报模型可较好地实现氧化铝陶瓷边缘碎裂的损伤预报,从而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工程陶瓷边缘碎裂的产生。(本文来源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郭玉强[5](2013)在《经济系统灰色突变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变现象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连续、不平滑现象,这种现象在经济系统里时有发生。突变现象为平稳运行的经济系统带来极大的扰动,对此进行预测、预警意义重大。突变现象发生后,系统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准确把握系统运行趋势很有必要。本文基于传统突变理论、多元统计分析理论、灰数代数理论、贝叶斯推理技术和灰色预测理论,重点研究了经济系统中突变预警建模问题以及突变发生后的经济发展趋势预测问题。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经济灰色突变预警组合模型,该模型直观、动态、定量的预警经济系统的突变行为。论文给出了利用突变理论解决经济突变问题的统一建模框架和流程,架设了一条社会科学和突变理论之间的桥梁,克服了突变理论难以在经济问题应用的难题,进一步验证了突变理论解决社会科学问题的可行性。(2)构建了经济突变发生后的灰色泛函预测GFAM(1,1)模型。针对系统发生突变或变革的当期或短期内,由于预测所需要的基本样本数据量无法满足要求,许多经典预测模型失灵问题,本节将泛函理论与灰数代数理论相结合,并运用区间灰数的代数表征技术和Bayes网络推理技术,建立了基于系统突变分析的灰色泛函预测GFAM(1,1)(Gray Function Analysis Model(1,1))模型,模型充分挖掘和利用系统突变当前时段或突变后较短时间内的信息,以克服传统模型必须在获得足够统计数据后才能进行预测的滞后性缺陷,在系统突发环境下实现科学的推理与预测。之后论证了模型最小二乘估计参数列定理和预测值定理,给出了利用GFAM(1,1)模型预测的步骤。(3)利用突变预警模型系统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突变预警、预测问题。旨在通过系统分析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现有历史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多元数据拟合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和突变理论,建立一个房地产行业的突变预警系统模型。模型直观、动态、系统的反映房地产业历史数据及当前趋势,实时预警房地产可能发生的系统性突变,为政府针对房地产业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政策性建议,为维护我国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03-01)

刘健,程森[6](2009)在《基于灰色理论的基岩裂缝开度尖点突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岩裂缝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复杂,在分析过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相关变量因子,难以用常规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将基岩裂缝开度的实测资料看作一个时间序列,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其GM(1,1)预测模型,根据突变理论可以较好地预测控制变量作用下的系统状态是否连续、稳定的特点,利用尖点突变模型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7期)

许建聪[7](2009)在《“对‘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讨论”的答复》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首先对潘岳教授等在百忙之中对笔者撰写的拙作"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1]"(刊登于2008年第6期,以下简称"原文")进行指正,并开展有益(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潘岳,戚云松,李爱武[8](2009)在《对“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刊2008年第6期刊登了题为"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文章[1](以下简称原文),原文对围岩–初支系统的拱顶沉降uv(t)和洞周边墙变形收敛(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许建聪[9](2008)在《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风化岩质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的失稳险情,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采用系统工程科学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灰色尖点突变理论,根据系统协调性变化趋势判断其稳定性的原理,对围岩–初支系统的拱顶沉降和洞周边墙变形收敛值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一次累加生成变换,进行围岩–初支系统的拱顶沉降与洞周边墙的变形收敛值之比与距初支时间的多项式回归拟合,建立一个围岩–初支系统的灰色尖点突变失稳预测模型,对围岩–初支系统的失稳时间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建立围岩–初支系统的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分析系统协调性的发展趋势,判断其稳定性;获得围岩–初支系统失稳的临界时间和系统失稳的前后时间差,准确地对围岩–初支系统失稳过程(包括临界状态)进行预警预报。(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程学军,蔡美峰,李长洪[10](1997)在《灰色-突变模型及其在声发射监测预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体声发射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采场稳定性研究中,本文提出了能进行科学预报的灰色一突变模型。预测结果与原始资料中结果相一致,说明该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1997年02期)

灰色突变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地预测煤矿监控动态信息指标变化趋势,基于灰色理论和突变理论建立了灰色-突变预测模型。其预测预警原理是根据煤矿井下监控和记录的动态指标数据,利用模型经过数据预处理方法得到判定式,以此判定监控指标是否发生突变,根据突变点进行原因和隐患排查,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按照发生突变的指标个数进行多级预警,建立有效的煤矿事故预警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色突变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谈晟荟.基于突变理论和灰色预测模型的长叁角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刘岩岩,宋越.基于灰色突变模型的矿井事故预测方法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

[3].张素磊,陈淮,王亚琼.基于灰色突变理论的隧道衬砌裂缝诊断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5

[4].唐修检,田欣利,吴志远,刘谦,王龙.基于声发射的工程陶瓷边缘碎裂灰色尖点突变预报模型[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4

[5].郭玉强.经济系统灰色突变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6].刘健,程森.基于灰色理论的基岩裂缝开度尖点突变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

[7].许建聪.“对‘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讨论”的答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8].潘岳,戚云松,李爱武.对“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讨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9].许建聪.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

[10].程学军,蔡美峰,李长洪.灰色-突变模型及其在声发射监测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1997

标签:;  ;  ;  ;  

灰色突变模型论文-谈晟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