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胺酮酯论文-傅鸿梁,王辉,吴逸冰,凌飞,钟为慧

烯胺酮酯论文-傅鸿梁,王辉,吴逸冰,凌飞,钟为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烯胺酮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烯胺酮(酯),串联反应,吡咯衍生物,研究进展

烯胺酮酯论文文献综述

傅鸿梁,王辉,吴逸冰,凌飞,钟为慧[1](2017)在《烯胺酮(酯)参与的串联反应构建吡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多位点的有机合成子,烯胺酮(酯)参与的串联反应广泛应用于吡咯衍生物的合成。综述了烯胺酮(酯)与邻二羰基化合物,β-硝基烯烃和苯乙炔等参与的串联反应在吡咯单环和稠环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49篇。(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7年08期)

张明[2](2011)在《金配合物催化的氢转移反应和烯胺酮(酯)参合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中,我们报道了首例氢转移条件下金催化芳香醛的还原氨基化反应,研究了金配合物在无溶剂条件下催化合成β-烯胺酮(酯)类化合物。同时我们还拓展了β-烯胺酮(酯)类化合物在合成吲哚喹啉酮和多取代吡咯衍生物中的应用。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第一部分:氢转移条件下金催化芳香醛的还原氨基化反应氢转移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和最有应用合成价值的反应之一。非均相的金催化氢转移反应已经有文献报道,但均相的金催化氢转移反应还没有被研究。我们采用了—价金催化剂,常见的汉斯酯为氢源,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地实现了醛与胺生成仲胺的反应过程。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类型芳香族的胺可以与芳香族的醛、含有杂原子的芳醛发生氢转移反应。链状丁酮和环状酯肪类酮(环戊酮、环己酮)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同样的反应。反应可能经历了质子催化的过程:催化剂(PPh3)AuOTf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部分水解,生成的氢正离子与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亚胺结合成亚胺正离子,它然后被汉斯酯还原为仲胺。我们首次实现了金催化的均相氢转移反应,为均相金催化的其他氢转移反应提供了借鉴。第二部分:无溶剂条件下金催化合成的β-烯胺酮(酯)化合物伊烯胺酮(酯)化合物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合成中间体。文献报道叁价的金也可以催化这类型的反应,但对于反应过程中,胺的种类很少,芳香族参与此反应时候,产率较低。为改善这样的研究结果,我们发展了一类以一价金配合物为催化剂,在室温无溶剂的条件下,较高产率的实现了β-烯胺酮(酯)衍生物的合成。脂肪胺与芳香胺都可以很好的参与反应生成对应的β-烯胺酮与β-烯胺酯类化合物。这个反应具有简易的操作,温和的反应条件及较高的产率。第叁部分:金催化吲哚醌类化合物合成在第二章节我们发展了一种高效实用的β-烯胺酮(酯)化合物合成方法,为拓展其应用,我们以2-溴萘1,4-二酮为原料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杂原子化合物。我们筛选了不同的反应条件,摸索不同的试剂,对它们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研究过程中发现烯胺酯与烯胺酮底物中,当胺的取代基团为脂肪类取代基时候,反应效果非常的好;当胺的取代基团为芳香类取代基团时候,反应效果很差。我们开拓了金配合物在合成这类型具有生物活性分子的新方向,为金催化合成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借鉴。第四部分:金催化多取代吡咯的合成多取代吡咯是一类非常重要化合物,在生理和医药上面具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常规合成多取代吡咯的方法是Knorr反应,Paal-Knorr反应和Hantzsch反应,但是他们反应条件比较苛刻,较低的产率以及很长的反应时间。因此发展简单、高效、条件温和的合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采用了硝基苯乙烯与不同的β-烯胺酮(酯)进行反应,高效的得到了多取代的吡咯衍生物。催化剂的用量仅仅为1m01%。(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1-08-01)

范文明,高建荣,贾建洪,韩亮,盛卫坚[3](2010)在《无溶剂高频振荡法合成β-烯胺酮(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伯胺和1,3-二羰化合物为原料,在高频振荡(HSVM)条件下采用无催化剂、无溶剂的新方法缩合一步合成18个β-烯胺酮(酯)类化合物,收率60.8%~96.5%.新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核磁共振、气相质谱联用的方法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0年11期)

杨丽娟[4](2010)在《环糊精/天然药物的包合行为;氮杂稠环吲哚和芳基烯胺酮/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糊精由于具有优越的性能,从而作为一种优选的药物载体候选分子。其空腔可以在水溶液是装载备种药物客体分子形成主—客体分子包合物或超分r体系,形成药物分子胶囊,这在药物工业中增强天然药物的水溶性及生物利用度。因此,研究环糊精与天然药物的包合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氮杂稠环吲哚及烯胺酮/酯衍生物作为关键的结构单元普遍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由于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物分子合成前体的应用价值,这两类化合物的合成多年来一直受到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家的重视。因此,开展氮杂稠环吲哚及烯胺酮/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环糊精对两种天然药物分子(nimbin和花旗松素)的包合行为,探讨了包和物的键合能力、化合物表征及溶解效应;同时,本文以简洁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分别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3-氮杂稠环[1,2-α]吲哚衍生物和2-芳基取代烯胺酮/酯类化合物,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综述了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应用研究进展以及环糊精对天然药物(萜类和黄酮类)包合配位行为的代表性研究进展。第二章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热分析、一维和二维核磁以及紫外-可见等分析方法,研究了nimbin分子与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形成的水溶性包合物的包合行为、包合能力以及性质表征。研究结果显示,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能显着地增加nimbin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Scheme 1)。第叁章研究了花旗松素分子与环糊精(α-CD,β-CD,γ-CD)及其衍生物(2-羟丙基-β-环糊精,简称HPPCD)形成的水溶性包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探讨了花旗松素分子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键合能力、化合物表征及溶解效应(Scheme 2)。第四章发展了一种1,3-二氮杂稠环[1,2-α]吲哚类化合物的简便快捷合成的新方法。通过以不同结构类型的杂环烯酮缩胺缩胺和1,4-对苯醌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在醋酸催化下经过简单的加热回流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1,3-二氮杂稠环[1,2-α]吲哚化合物库(Scheme 3)。第五章发展了一种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新型2-芳基取代烯胺酮/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简洁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抗肿瘤及抗菌活性)方面的研究,部分化合物表现出潜在的生物活性(Scheme4)。(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0-10-01)

邓爵安,申东升,荆亚萍[5](2010)在《烯胺酮(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烯胺酮(酯)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从采用缩合、加成、取代及杂环分解等不同的反应类型,采用路易斯酸、无机酸等不同的催化剂体系,以及采用微波或超声波促进,利用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0年03期)

王宏社,苗建英[6](2007)在《NaHSO_4·SiO_2催化合成β-烯胺酮(酯)》一文中研究指出NaHSO4·SiO2作催化剂,1,3-二羰基化合物和伯胺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一系列β-烯胺酮(酯),该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催化剂能回收再利用.(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7年02期)

烯胺酮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中,我们报道了首例氢转移条件下金催化芳香醛的还原氨基化反应,研究了金配合物在无溶剂条件下催化合成β-烯胺酮(酯)类化合物。同时我们还拓展了β-烯胺酮(酯)类化合物在合成吲哚喹啉酮和多取代吡咯衍生物中的应用。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第一部分:氢转移条件下金催化芳香醛的还原氨基化反应氢转移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和最有应用合成价值的反应之一。非均相的金催化氢转移反应已经有文献报道,但均相的金催化氢转移反应还没有被研究。我们采用了—价金催化剂,常见的汉斯酯为氢源,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地实现了醛与胺生成仲胺的反应过程。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类型芳香族的胺可以与芳香族的醛、含有杂原子的芳醛发生氢转移反应。链状丁酮和环状酯肪类酮(环戊酮、环己酮)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同样的反应。反应可能经历了质子催化的过程:催化剂(PPh3)AuOTf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部分水解,生成的氢正离子与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亚胺结合成亚胺正离子,它然后被汉斯酯还原为仲胺。我们首次实现了金催化的均相氢转移反应,为均相金催化的其他氢转移反应提供了借鉴。第二部分:无溶剂条件下金催化合成的β-烯胺酮(酯)化合物伊烯胺酮(酯)化合物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合成中间体。文献报道叁价的金也可以催化这类型的反应,但对于反应过程中,胺的种类很少,芳香族参与此反应时候,产率较低。为改善这样的研究结果,我们发展了一类以一价金配合物为催化剂,在室温无溶剂的条件下,较高产率的实现了β-烯胺酮(酯)衍生物的合成。脂肪胺与芳香胺都可以很好的参与反应生成对应的β-烯胺酮与β-烯胺酯类化合物。这个反应具有简易的操作,温和的反应条件及较高的产率。第叁部分:金催化吲哚醌类化合物合成在第二章节我们发展了一种高效实用的β-烯胺酮(酯)化合物合成方法,为拓展其应用,我们以2-溴萘1,4-二酮为原料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杂原子化合物。我们筛选了不同的反应条件,摸索不同的试剂,对它们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研究过程中发现烯胺酯与烯胺酮底物中,当胺的取代基团为脂肪类取代基时候,反应效果非常的好;当胺的取代基团为芳香类取代基团时候,反应效果很差。我们开拓了金配合物在合成这类型具有生物活性分子的新方向,为金催化合成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借鉴。第四部分:金催化多取代吡咯的合成多取代吡咯是一类非常重要化合物,在生理和医药上面具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常规合成多取代吡咯的方法是Knorr反应,Paal-Knorr反应和Hantzsch反应,但是他们反应条件比较苛刻,较低的产率以及很长的反应时间。因此发展简单、高效、条件温和的合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采用了硝基苯乙烯与不同的β-烯胺酮(酯)进行反应,高效的得到了多取代的吡咯衍生物。催化剂的用量仅仅为1m0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胺酮酯论文参考文献

[1].傅鸿梁,王辉,吴逸冰,凌飞,钟为慧.烯胺酮(酯)参与的串联反应构建吡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合成化学.2017

[2].张明.金配合物催化的氢转移反应和烯胺酮(酯)参合的反应[D].南京大学.2011

[3].范文明,高建荣,贾建洪,韩亮,盛卫坚.无溶剂高频振荡法合成β-烯胺酮(酯)的研究[J].有机化学.2010

[4].杨丽娟.环糊精/天然药物的包合行为;氮杂稠环吲哚和芳基烯胺酮/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

[5].邓爵安,申东升,荆亚萍.烯胺酮(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

[6].王宏社,苗建英.NaHSO_4·SiO_2催化合成β-烯胺酮(酯)[J].有机化学.2007

标签:;  ;  ;  ;  

烯胺酮酯论文-傅鸿梁,王辉,吴逸冰,凌飞,钟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