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倭蛙论文-杨春华

高山倭蛙论文-杨春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山倭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山倭蛙,皮肤结构,表型特异性,高海拔适应

高山倭蛙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华[1](2019)在《不同海拔的蛙类皮肤组织结构比较分析揭示高山倭蛙的高海拔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一直以来都是生物进化中的核心问题。皮肤是动物机体直接接触外界环境的第一道屏障,在生物的适应性进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栖动物,由于其皮肤的特殊性,如裸露且较薄、无毛发或鳞片覆盖,对外界环境敏感;同时还有呼吸、排泄、体温调节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两栖动物,更是研究皮肤适应栖息环境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采用种上/种下的比较,以区分种间差异/种内多态,如,采集了呈不同海拔分布(100 m-4500 m)的4种近缘蛙类(高山倭蛙,~4500 m、墨脱棘蛙,~2800 m、双团棘胸蛙,~1800 m、棘胸蛙,~170 m)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了高海拔的高山倭蛙(~4500 m)以及低海拔的高山倭蛙(~2900 m)作为种内研究对象;分别对高山倭蛙及不同海拔的近缘蛙类的背部皮肤进行取材、制作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进行显微镜拍照;同时采用双尾T-test检验对表皮厚度、表皮毛细血管、皮肤色素、颗粒腺和黏液腺的相对含量进行数据量化统计分析;并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在皮肤表型层面上探讨了高山倭蛙对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表明,4种近缘蛙类的背部皮肤基础组织结构基本相似,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层组成。背部皮肤表皮层为复层上皮,含多层细胞,从外到内可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背部皮肤真皮层位于表皮层下,较表皮厚,包括疏松层和致密层。皮肤真皮疏松层与皮肤表皮层紧密相连,有大量的皮肤腺体分布其中,如黏液腺和颗粒腺,发达的皮肤色素层和疏松的胶原纤维;呈平行波浪状排列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皮肤真皮疏松层;背部皮肤的皮下层位于真皮致密层之下,主要由疏松层的结缔组织、淋巴间隙以及皮肤血管构成,在皮下层和真皮层交界处有发达的淋巴间隙。但是,与不同海拔的近缘蛙类相比,高山倭蛙呈现部分特异性的表型,如钙化层缺失、具有较薄的表皮并且表皮毛细血管丰富、发达的皮肤色素层和丰富的颗粒腺体等,这些特异的皮肤表型可能是高山倭蛙适应高原低温、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的极端环境的重要策略。本文在皮肤表型层面上探讨了高山倭蛙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表型基础,为研究高山倭蛙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机制提供直接的、重要的皮肤表型依据,以期为生物低温、低氧及紫外线辐射损伤的医疗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牛永刚[2](2019)在《高山倭蛙冬眠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分布于青藏高原南部,是世界上现存分布最高的两栖动物,栖息地海拔在2850-5100米之间。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具有寒冷和低氧等独特的环境特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世居高原的动物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形态结构、行为、生理以及分子水平上的适应性特征。冬眠作为一种常见的冬季生存策略,使生物体能够从长期的寒冷和饥饿中存活,在动物的高海拔适应中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关于青藏高原两栖动物冬眠的系统研究。本论文以高山倭蛙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高山倭蛙冬眠期和活动期的形态、代谢率、心率、线粒体呼吸速率、代谢物、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氧化应激、氧化损伤和抗氧化保护能力的季节性差异;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高山倭蛙冬眠的转录和代谢调控机理;通过对冬眠期高山倭蛙结冰耐受能力的研究,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揭示高山倭蛙低温耐受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冬眠期高山倭蛙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和肝体指数显着增加。与活动期相比,冬眠期高山倭蛙在8°C和20°C下的静止代谢率分别下降约76%和66%;在冬眠期肝脏中,线粒体状态III的呼吸速率在8°C和20°C分别下降约76%和65%,状态IV的呼吸速率在8°C和20°C下分别下降44%和56%;在冬眠期肌肉组织中,线粒体状态III的呼吸速率在20°C下降46%,状态IV的呼吸速率不存在季节性差异。冬眠期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显着降低,编码CCO的基因COX1、COX2、COX3的mRNA水平也显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高山倭蛙在冬眠期发生了动物整体和线粒体水平上的代谢抑制,这对节省能量和维持生命至关重要。然而,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冬眠期显着增加,编码LDH的基因LDH(A)的mRNA水平也显着上升,表明高山倭蛙通过上调乳酸脱氢酶来补偿冬眠期间低温对无氧代谢的影响。此外,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高水平的糖原为高山倭蛙成功越冬提供大量的能源储备。通过比较活动期和冬眠期高山倭蛙心脏、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氧化应激、氧化损伤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发现高山倭蛙肝脏、心脏和肌肉组织中总谷胱甘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在冬眠期显着降低;肝脏、心脏和脑组织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比例在冬眠期显着升高。与活动期相比,上述测定组织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含量在冬眠期显着增加;除肝脏外,其它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显着上升;肝脏和脑中羰基蛋白的含量也显着增加。此外,肝脏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在冬眠期显着降低,上述测定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也显着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高山倭蛙的冬眠伴随氧化应激,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也明显增加,但抗氧化保护能力却显着降低。通过对活动期和冬眠期的肝脏、肌肉组织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在肝脏中,共筛选出4387个差异基因,其中冬眠期下调的基因有1992个(45%),上调基因有2395个(55%)。在肌肉组织中,共筛选出2434个差异基因,其中冬眠期下调基因有1425个(59%),上调基因有1009个(41%)。GO富集结果显示,肝脏中上调的基因(NOX1、TNFRSF9、CD28、BTK、IRF5和IRF8等)在免疫应答相关过程(GO:0001817、GO:0002764、GO:0002521)中显着富集,这可能是免疫系统对冬季低温影响的一种补偿,有助于在冬眠过程中维持正常的免疫防御功能,对高山倭蛙的成功越冬是有利的。肌肉组织中与收缩功能相关的基因(LOC108794414、MYLIP、TNNT1和TNNT2等)在冬眠期显着上调,能够有效地防止肌肉组织在冬眠期间的废用性萎缩,并可对出眠后的活动(如觅食、繁殖等)提供帮助。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下调的基因在能量代谢过程(GO:0006631和GO:1901605等)显着富集,而且KEGG富集结果显示,肝脏中参与碳代谢(npr01200)、脂肪酸代谢(npr01212)、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npr00260)、甘油磷酸脂代谢(npr00564)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下调,这在mRNA水平上说明了高山倭蛙在冬眠期处于代谢抑制状态。转录组结果中COX1、COX2、COX3等表达量的下调与酶活性变化、实时定量PCR实验的结果一致。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助于降低冬眠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此外,肝脏中编码抗氧化保护酶的基因(SOD2、GSTZ1、GSTCD等)在冬眠期显着下调,这与酶活性的结果吻合,表明高山倭蛙的抗氧化保护能力在冬眠期减弱。采用GC-MS代谢组学比较分析了活动期和冬眠期肝脏、肌肉组织中的代谢物差异,在肝脏中筛选并鉴定出3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冬眠期上调的有13种,下调的有22种。在肌肉组织中筛选并鉴定出2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冬眠期上调的有9种,下调的有13种。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甘油磷脂代谢(npr00564)途径中的代谢物在冬眠期上调;而氨基酸合成和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在冬眠期间显着下调,这些途径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npr00400)、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npr00290)、苯丙氨酸代谢(npr00360)、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npr00260)等,这很可能与高山倭蛙在冬眠期不进食以及体内蛋白质的降解过程被抑制有关。此外,肝脏中乳酸显着积累,表明冬眠期高山倭蛙肝脏中无氧代谢活动剧烈,高浓度的乳酸也可以作为冬眠过程中的抗冻保护剂。肌肉组织中麦芽糖、果糖和肌醇的浓度升高,这可能与低温保护、渗透平衡调节等作用有关。对冬眠期的高山倭蛙进行结冰处理后发现,与其它已发表的结冰耐受物种相比,冬眠的高山倭蛙仅表现出较弱的结冰耐受能力,肌肉组织在结冰处理后发生脱水,有助于降低体内的冰含量。对结冰处理前后的肝脏、肌肉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在肝脏中共鉴定出3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结冰处理后上调的代谢物有29种,下调的代谢物有4种;在肌肉组织中共鉴定出3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结冰处理后上调的代谢物有25种,下调的代谢物有11种。结冰显着影响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npr00250)、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npr00330)、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npr00471)等通路。结冰处理后,鸟氨酸、松叁糖、麦芽叁糖等含量显着积累,可能参与低温保护过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可以使膜在低温下保持流动性,有助于高山倭蛙耐受结冰。此外,次黄嘌呤和8-羟基-2-脱氧鸟嘌呤含量显着升高,表明结冰诱导高山倭蛙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山倭蛙冬眠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与冬眠相关的代谢抑制的机理,填补青藏高原两栖动物冬眠研究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冬眠生物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为高山倭蛙和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通过对高山倭蛙结冰耐受的研究,为青藏高原两栖动物低温适应的研究奠定基础,为低温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2-01)

张宝林[3](2015)在《DNA条形码及物种分布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分布,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之一是人为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物种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又是如何影响物种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的是当前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对物种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遗传特征或系统特征的差异性来确定保护单元,即确定进化显着单元(evolutionarily significant units,ESUs)和管理单元(management units, MU)的方法可用于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而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DNA条形码技术为评估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该方法利用线粒体中一段既相对保守又有足够变异的基因作为通用的分子标记,能够快速准确的评估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在保护生物学中具有巨大的科学应用潜力。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是用于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区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评估物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分布情况,同时也可预测以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分布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评估气候变化对生物分布影响而言,物种分布模型更省时、省力,并有一定的准确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以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为研究对象,首次使用DNA条形码技术和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估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对高山倭蛙的分布和遗传结构的影响。DNA条形码结果显示,高山倭蛙群体存在两个大的支系,即E支系和W支系。W支系单起源于一个避难点,E支系则来源于叁个避难点。所有的避难点都位于河谷之中并贡献于当前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物种分布模型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将大大影响高山倭蛙的分布模式,特别是对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布的影响,而其中有两个前面所提到的避难点将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不再提供适宜的生境。我们的研究方法为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指出青藏高原的南部区域在保存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5-05-01)

马芳,刘旭林[4](2015)在《首个现代蛙类基因组被成功破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马芳 通讯员/刘旭林)3日,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和深圳华大基因国家基因库的研究人员成功破译了高山倭蛙基因组,这是迄今为止破译的首个现代蛙类基因组,也是目前破译的第二个两栖动物的基因组,为两栖动物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科(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5-03-04)

范丽卿,潘刚[5](2013)在《西藏色季拉山高山倭蛙的产卵地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和广布种。2011~2012年,在西藏色季拉山高山倭蛙的繁殖期内对其产卵地选择进行了调查。测量分析了产卵地及对照样方的10个环境变量后,发现高山倭蛙的产卵地与对照样方在底质、pH、水温、水深、植被盖度和有无鱼方面有显着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底质特点和pH是影响高山倭蛙产卵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今后在该物种的保护工作中,应加强对湿地中底质为泥、pH偏中性水体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翟蕾[6](2010)在《高山倭蛙皮肤新型多功能抗菌肽的基因克隆、鉴定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高原蛙,学名高山倭蛙,捕捉于拉萨—中国的西藏高原。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国和尼泊尔境内,西藏高原东边和南边的亚热带区域是它们的唯一的栖息地,那里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长时间持续的日光照射。高山倭蛙的生活环境极为严酷,于是我们对其天生的防御体系,即抗微生物和环境应激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中,从高山倭蛙的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出3种抗菌肽并进行了特征分析。编码抗菌肽cDNA基因的序列也从高山倭蛙皮肤的cDNA文库中得到了克隆。通过进行结构的分析比对,发现其中两种肽属于Japonicin-1家族,分别命名为Japonicin-1Npa (FLLFPLMCKIQGKC)和Japonicin-1Npb (FVLPLVMCKILRKC)。第叁种分离到的肽命名为Parkerin ,其序列为GWANTLKNVAGGLCKITGAA,它与现有的所有两栖类动物的抗菌肽都没有相似性,是首次报道发现的新家族抗菌肽。本研究对3种抗菌肽的许多种功能进行了检测,如抗微生物活性、抗氧化性、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MCD)、溶血活性等等。研究发现,Parkerin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都有抗性,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Japonicin-1Npa和Japonicin-1Npb抗菌谱较窄,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性,并且只能清除少部分的自由基。另外,3条抗菌肽都仅有极其微弱的溶血活性,却全部都有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活性。本实验还使用圆二色光谱(CD谱)对它们的溶液结构进行了检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3条抗菌肽的抑菌机制与其功能特征相一致。本研究工作的结果显示,这些新发现的多功能抗菌肽在保护高山倭蛙抵抗环境中氧化应激和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这些高原两栖类动物生态适应性的部分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4-10)

李斌,陶聪,黄强,江建平,王志坚[7](2009)在《高山倭蛙消化道结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山倭蛙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且固有膜中有丰富的复泡状腺;胃贲门部粘膜上皮无杯状细胞,PAS反应显示固有膜中有深红色颗粒分布,胃体中胃腺丰富;肠分为小肠、大肠、直肠3部分。小肠和直肠上皮中杯状细胞数量多。无尾类消化道结构与海拔高度无明显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9年02期)

高山倭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分布于青藏高原南部,是世界上现存分布最高的两栖动物,栖息地海拔在2850-5100米之间。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具有寒冷和低氧等独特的环境特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世居高原的动物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形态结构、行为、生理以及分子水平上的适应性特征。冬眠作为一种常见的冬季生存策略,使生物体能够从长期的寒冷和饥饿中存活,在动物的高海拔适应中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关于青藏高原两栖动物冬眠的系统研究。本论文以高山倭蛙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高山倭蛙冬眠期和活动期的形态、代谢率、心率、线粒体呼吸速率、代谢物、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氧化应激、氧化损伤和抗氧化保护能力的季节性差异;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高山倭蛙冬眠的转录和代谢调控机理;通过对冬眠期高山倭蛙结冰耐受能力的研究,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揭示高山倭蛙低温耐受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冬眠期高山倭蛙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和肝体指数显着增加。与活动期相比,冬眠期高山倭蛙在8°C和20°C下的静止代谢率分别下降约76%和66%;在冬眠期肝脏中,线粒体状态III的呼吸速率在8°C和20°C分别下降约76%和65%,状态IV的呼吸速率在8°C和20°C下分别下降44%和56%;在冬眠期肌肉组织中,线粒体状态III的呼吸速率在20°C下降46%,状态IV的呼吸速率不存在季节性差异。冬眠期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显着降低,编码CCO的基因COX1、COX2、COX3的mRNA水平也显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高山倭蛙在冬眠期发生了动物整体和线粒体水平上的代谢抑制,这对节省能量和维持生命至关重要。然而,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冬眠期显着增加,编码LDH的基因LDH(A)的mRNA水平也显着上升,表明高山倭蛙通过上调乳酸脱氢酶来补偿冬眠期间低温对无氧代谢的影响。此外,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高水平的糖原为高山倭蛙成功越冬提供大量的能源储备。通过比较活动期和冬眠期高山倭蛙心脏、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氧化应激、氧化损伤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发现高山倭蛙肝脏、心脏和肌肉组织中总谷胱甘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在冬眠期显着降低;肝脏、心脏和脑组织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比例在冬眠期显着升高。与活动期相比,上述测定组织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含量在冬眠期显着增加;除肝脏外,其它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显着上升;肝脏和脑中羰基蛋白的含量也显着增加。此外,肝脏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在冬眠期显着降低,上述测定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也显着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高山倭蛙的冬眠伴随氧化应激,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也明显增加,但抗氧化保护能力却显着降低。通过对活动期和冬眠期的肝脏、肌肉组织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在肝脏中,共筛选出4387个差异基因,其中冬眠期下调的基因有1992个(45%),上调基因有2395个(55%)。在肌肉组织中,共筛选出2434个差异基因,其中冬眠期下调基因有1425个(59%),上调基因有1009个(41%)。GO富集结果显示,肝脏中上调的基因(NOX1、TNFRSF9、CD28、BTK、IRF5和IRF8等)在免疫应答相关过程(GO:0001817、GO:0002764、GO:0002521)中显着富集,这可能是免疫系统对冬季低温影响的一种补偿,有助于在冬眠过程中维持正常的免疫防御功能,对高山倭蛙的成功越冬是有利的。肌肉组织中与收缩功能相关的基因(LOC108794414、MYLIP、TNNT1和TNNT2等)在冬眠期显着上调,能够有效地防止肌肉组织在冬眠期间的废用性萎缩,并可对出眠后的活动(如觅食、繁殖等)提供帮助。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下调的基因在能量代谢过程(GO:0006631和GO:1901605等)显着富集,而且KEGG富集结果显示,肝脏中参与碳代谢(npr01200)、脂肪酸代谢(npr01212)、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npr00260)、甘油磷酸脂代谢(npr00564)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下调,这在mRNA水平上说明了高山倭蛙在冬眠期处于代谢抑制状态。转录组结果中COX1、COX2、COX3等表达量的下调与酶活性变化、实时定量PCR实验的结果一致。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助于降低冬眠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此外,肝脏中编码抗氧化保护酶的基因(SOD2、GSTZ1、GSTCD等)在冬眠期显着下调,这与酶活性的结果吻合,表明高山倭蛙的抗氧化保护能力在冬眠期减弱。采用GC-MS代谢组学比较分析了活动期和冬眠期肝脏、肌肉组织中的代谢物差异,在肝脏中筛选并鉴定出3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冬眠期上调的有13种,下调的有22种。在肌肉组织中筛选并鉴定出2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冬眠期上调的有9种,下调的有13种。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甘油磷脂代谢(npr00564)途径中的代谢物在冬眠期上调;而氨基酸合成和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在冬眠期间显着下调,这些途径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npr00400)、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npr00290)、苯丙氨酸代谢(npr00360)、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npr00260)等,这很可能与高山倭蛙在冬眠期不进食以及体内蛋白质的降解过程被抑制有关。此外,肝脏中乳酸显着积累,表明冬眠期高山倭蛙肝脏中无氧代谢活动剧烈,高浓度的乳酸也可以作为冬眠过程中的抗冻保护剂。肌肉组织中麦芽糖、果糖和肌醇的浓度升高,这可能与低温保护、渗透平衡调节等作用有关。对冬眠期的高山倭蛙进行结冰处理后发现,与其它已发表的结冰耐受物种相比,冬眠的高山倭蛙仅表现出较弱的结冰耐受能力,肌肉组织在结冰处理后发生脱水,有助于降低体内的冰含量。对结冰处理前后的肝脏、肌肉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在肝脏中共鉴定出3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结冰处理后上调的代谢物有29种,下调的代谢物有4种;在肌肉组织中共鉴定出3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结冰处理后上调的代谢物有25种,下调的代谢物有11种。结冰显着影响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npr00250)、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npr00330)、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npr00471)等通路。结冰处理后,鸟氨酸、松叁糖、麦芽叁糖等含量显着积累,可能参与低温保护过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可以使膜在低温下保持流动性,有助于高山倭蛙耐受结冰。此外,次黄嘌呤和8-羟基-2-脱氧鸟嘌呤含量显着升高,表明结冰诱导高山倭蛙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山倭蛙冬眠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与冬眠相关的代谢抑制的机理,填补青藏高原两栖动物冬眠研究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冬眠生物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为高山倭蛙和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通过对高山倭蛙结冰耐受的研究,为青藏高原两栖动物低温适应的研究奠定基础,为低温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山倭蛙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华.不同海拔的蛙类皮肤组织结构比较分析揭示高山倭蛙的高海拔适应[D].安徽大学.2019

[2].牛永刚.高山倭蛙冬眠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机制[D].兰州大学.2019

[3].张宝林.DNA条形码及物种分布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5

[4].马芳,刘旭林.首个现代蛙类基因组被成功破译[N].南方日报.2015

[5].范丽卿,潘刚.西藏色季拉山高山倭蛙的产卵地选择[J].动物学杂志.2013

[6].翟蕾.高山倭蛙皮肤新型多功能抗菌肽的基因克隆、鉴定与功能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

[7].李斌,陶聪,黄强,江建平,王志坚.高山倭蛙消化道结构初步观察[J].四川动物.2009

标签:;  ;  ;  ;  

高山倭蛙论文-杨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