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温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COMSOL仿真,神经网络
变温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何顺爱,朱晓燕,周双喜[1](2019)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度演变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是关系到水运工程中混凝土大坝安全的重要技术问题,为了克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导线布设工作量繁重、温控参量需要人工读数等缺陷,提出利用仿真试验和神经网络方法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计算与预测。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施工现场埋置温度传感器对大体积混凝土放热过程进行监测,采用COMSOL计算机仿真方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实测温度的误差在5%左右,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实测温度的误差在3%以内。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可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健康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9期)
王艳玲,武林岩,张忠宝,刘广娜,韩鹏[2](2019)在《不同赤霉素浓度及变温光照条件对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轮叶党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条件。[方法]通过不同赤霉素浓度和变温光照条件下对轮叶党参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在18~25℃变温条件下,用300 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在25℃、24 h黑暗条件下,用300~500 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轮叶党参大面积人工种植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伯辽[3](2019)在《恒温和自然变温条件下的粘虫生命表、转录组、代谢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东亚地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温度变化对其季节性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前人研究了恒温对粘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的影响,但影响粘虫生命策略的的因素不局限于温度的绝对值,还与温度变化趋势具有密切关系。自然界存在温度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已有研究表明昆虫在室内恒温和相同平均温度的昼夜变温条件下的发育速率不同,因此有必要研究变温对粘虫的影响。本论文基于发育阶段-两性生命表研究了恒温、蛹期换温、自然变温对粘虫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恒温设置为20℃、25℃、30℃,25℃是最适温度,其中20℃是低适温,30℃是高温;蛹期换温设置为20-25℃、25-20℃、25-30℃。自然变温试验时间设置为2018年4月15日至10月17日,处于春季、初夏、盛夏、秋季的的4个时段,与粘虫在陕西关中地区粘虫一年发生4代,各代主要发生时间基本吻合。选择3组恒温和4组自然变温条件下与生命表试验试虫同批饲养的的2日龄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不同环境下粘虫的基因表达模式。利用LC-MS技术对初夏和秋季自然变温条件下的2日龄成虫进行代谢组检测,寻找粘虫响应自然变温的生物标记物,从代谢的角度解释粘虫在不同季节所表现出的不同生命策略,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恒温和蛹期换温条件下的生命表研究20℃和20-25℃处理下3龄前幼虫存活率较低(分别是63.0%和70.1%),30℃处理下蛹期存活率极低(20.6%)。随温度上升整体上各发育阶段历期缩短。25℃时成虫产卵前期(APOP)最短(2.69 d),化蛹前、或化蛹后、或整个发育阶段经历20℃低适温或30℃高温都会延长成虫产卵前期、降低单雌产卵量、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且影响幅度与非最适温度下粘虫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2.不同季节自然变温条件下的生命表研究初夏和盛夏粘虫未成熟期显着短于春季和秋季。盛夏5龄、6龄、蛹期死亡率高。秋季成虫产卵前期长于其它季节。春季和初夏雌虫繁殖力显着强于盛夏和秋季。初夏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高,春季种群次之,盛夏种群最低;秋季种群净增殖率低于春季和初夏,高于盛夏。3.不同恒温条件下的成虫转录组分析转录组结果原始文件经质控、拼接组装、去冗余后共得到102078个转录本。注释后22911个基因注释到NR数据库,13465个基因注释到Uniprot/Swiss-Prot数据库,22922个基因注释到Uniprot_ref90数据库。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20℃相对25℃处理333个基因下调,1588个基因上调;30℃处理相对于25℃处理1096个基因下调,875个基因上调。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大量差异基因和糖代谢、能量代谢、异源物质代谢有关。处于糖酵解/糖异生、叁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通路中的大量基因和肌原纤维合成相关基因在30℃条件下下调,多种热激蛋白基因、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酶系统中的基因在30℃时上调。属于clan 3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基因(CYPs)在20℃时上调,而参与蜕皮激素合成的2个CYP在30℃时上调。4.不同季节自然变温条件下的成虫转录组分析转录组结果原始文件经质控、拼接组装、去冗余后共得到得到272266个转录本。注释后共82182个unigene注释到NR数据库,43547个unigene注释到Uniprot/Swiss-Prot数据库,83662个unigene注释到Uniprot_ref90数据库,50739个基因具有GO注释,13536个基因具有KEGG注释。差异表达分析表明,不同季节成虫基因表达模式差异明显,其中春季组相对于盛夏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共3846个基因下调,2288个基因上调;初夏组相对于秋季组差异基因最少,共610个基因下调,842个基因上调。差异基因GO富集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和糖代谢、能量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异源物质代谢有关。糖酵解/糖异生、叁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代谢通路中的大量基因在春季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初夏和盛夏个体中表达量较低。氧化磷酸化通路中大量基因,以及脂肪代谢基因在春季和秋季个体中表达量较高,在初夏和盛夏个体中表达量较低。一些热激蛋白和蛋白水解酶类基因在初夏和盛夏个体中表达量较高,在春季和秋季个体中表达量较低。5.基于LC-MS的初夏和秋季自然变温条件下成虫非靶向代谢组分析PCA分析和PLS-DA分析显示出代谢组样品重复性良好。正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12396个代谢物“峰(features)”,其中秋季相对于初夏个体有1683个下调“峰”,1311个上调“峰”;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6679个“峰”,秋季相对于初夏个体有1061个下调“峰”,635个上调“峰”。结合“峰”在METLIN数据库的注释结果,发现秋季个体相对于初夏个体,多种糖和多醇类物质含量较高,叁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中的中间产物含量较高。大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游离氨基酸、保幼激素JH III及其代谢产物在初夏个体中含量较高,氨基酸中只有丝氨酸在秋季个体中含量较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婷婷,赵远鹏,吴道慧,张帅,陈斌[4](2019)在《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变温对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铃木氏果蝇发生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铃木氏果蝇为材料,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设14~20、19~25、24~30、26~32和29~35℃5组变温饲养处理,测定铃木氏果蝇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并用表现型(Performance)模型对铃木氏果蝇各阶段发育速率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14~20、19~25、24~30和26~32℃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均能完成整个世代生长发育,且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全代发育历期分别为33.81±0.64、16.64±0.34、13.16±0.37和12.26±0.69 d,29~35℃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化蛹后蛹不能正常发育。在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世代的生长发育符合Performance非线性模型,该模型对其卵期、幼虫期和蛹期拟合的R2均在0.9000以上,预测得出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1、10.5和12.3℃,发育终止温度分别为32.2、32.5和29.5℃。【结论】在14~20、19~25、24~30和26~32℃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均能完成整个世代生长发育,在29~35℃变温条件下不能完成世代生长发育。可运用Performance模型描述变温对铃木氏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小菊,彭展进,黄慧艳[5](2019)在《变温条件下颗粒煤吸附甲烷微生物降解能力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煤矿回风巷土壤中分离出1株TypeⅠ型Methylomarinum属甲烷氧化菌,利用微生物降解颗粒煤吸附甲烷实验装置,研究了该菌在高瓦斯压力、低氧含量静态环境中甲烷降解率随降解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甲烷降解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烷降解率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前期快速增大而后缓慢增大,最终趋于一定值,并满足关系式y=ax2+bx+c;不同氧气浓度环境下由于甲烷氧化菌代谢机制的不同,甲烷降解率呈现较大差异;在温度15~40℃内,甲烷降解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而后迅速减小,符合关系式y=ax3+bx2+cx+d。(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朱敏,徐子剑,黄桂[6](2018)在《变温条件下的高分子材料热老化估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高分子材料应用较为广泛,针对其受温度影响老化加快而导致物理性能相应变坏这一特性,本文采用高分子性能常用理论公式,对其推导和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在缓慢变温情况下物理性能与贮存时间的关系曲线,通过数值模拟仿真结合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更快速得出材料在长时间贮存下的热损伤结果,验证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马玉辉,刘善辉,李凯,李海,阎晓菲[7](2018)在《自然变温条件下鼻胃蝇蛹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昭苏地区伊犁马罹患鼻胃蝇在室内自然条件下的发育规律,本研究于2017年7月~8月通过在昭苏马场牧场周边跟踪放牧马群收集自然排出的鼻胃蝇老熟幼虫,将其成功化蛹的鼻胃蝇蛹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记录化蛹期的各个时间段的温度和发育历期,用有效积温法则中"最小二乘法"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昭苏地区鼻胃蝇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2.057±0.216)℃,有效积温为(-176.8±32.095) d.℃,确立了鼻胃蝇蛹的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176.8±32.095)/[T-(22.057±0.216)]。本研究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用积温法则建立起昭苏地区鼻胃蝇蛹发育历期预测模型,结合昭苏地区温度及当年幼虫基数的调查,可为鼻胃蝇成虫发生动态提供有效的科学推断。(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田景玉[8](2018)在《变温干燥条件对褐煤物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褐煤资源丰富,由于褐煤本身高含水,高灰分,易氧化,存储运输易吸水等原因。其利用率较低。褐煤的高效利用离不开原煤的干燥提质,传统褐煤干燥提质一般采用线性升温方式,干燥的效率和提质煤品质有待提高。分段变温可以针对褐煤干燥中的物性非线性变化合理输入干燥能量,从而解决以上问题,故探索阶梯式升温,降温的褐煤变温干燥,对于褐煤干燥工艺的完善和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温度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非线性升温和降温的温度条件下褐煤干燥前后物性变化,该物性变化包括孔结构特征和表面官能团。文中以蒙东和昭通原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变温干燥和水分快速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褐煤变温干燥过程。利用低温氮吸附表征了干燥前后褐煤的孔结构,采用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能谱法分析了干燥前后褐煤的表面官能团变化。基于以上研究,旨在找到干燥效率高,提质产品质量好的变温程序。变温干燥过程研究发现昭通褐煤干燥过程中温度对变温干燥的影响最明显,温度升高,干燥速率和脱水率显着增加,蒙东褐煤在300℃干燥12min水分即可完全脱除,300-200℃的干燥效率比200-300℃高,100-300℃和300℃干燥的脱水作用都是主要发生在高温段,相同温度范围内,降温干燥比升温效果稍好。高温-低温程序在高温干燥过程中有效破坏了褐煤持水结构,削弱了后面低温恒温干燥段温度对褐煤的影响;褐煤停留时间对干燥的影响很小,停留时间增长,干燥的速率加快,但干燥程度基本不变。这种影响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而呈现弱化趋势;粒度对变温干燥几乎没有影响,-1mm,-2mm,-3mm,-6mm原煤在同样的变温程序干燥后干燥剩余水分差别不大。针对不同变温程序提质煤,采用了低温氮吸附法,傅立叶红外法,和X射线分析法探究其颗粒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蒙东褐煤6种提质煤吸附等温线属于第Ⅱ类等温线且在相对压力0.05处存在吸附拐点。低温干燥温度主要作用于微孔且降温式干燥对微孔的影响强于升温干燥;在相同温度范围内,昭通和蒙东褐煤各个变温提质煤的表面官能团区别不大。蒙东和昭通不同变温提质煤的表面官能团含量相比原煤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不同提质煤间的官能团差异不明显。利用动态水蒸气吸附仪测试了褐煤变温提质煤的复吸情况,发现蒙东褐煤提质煤复吸率300-200℃<200-300℃<300-100℃<100-300℃<200-100℃<100-200℃,降温式干燥复吸率小于升温式干燥,对于褐煤的持水结构破坏程度更大。热重变温实验表明先高温再低温煤样的失重速率比先低温再高温干燥煤样的失重速率要大,因为大量脱水后,褐煤内部孔隙增多(尤其是微孔),热解过程中挥发分更容易逸出;热力学参数计算发现,各提质煤热活化能解能明显大于原煤,且降温式干燥提质煤热解活化能也比升温式干燥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兰峰[9](2018)在《基于移动荷载和连续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高温车辙、低温开裂、疲劳裂缝等病害与温度、荷载的作用密切相关。深入分析沥青路面在温度场变化及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征对揭示病害形成机理有意义重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叁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模型,从连续变温、移动荷载角度,计算沥青路面连续变化的温度场、温度应力及动态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层的应力和变形,进而揭示车辙、裂缝扩展的规律与机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温度场随环境温度变化规律,选择常规夏季高温一天24h温度和叁种冬季低温1天24h温度,计算路面结构层连续变化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通过变化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热物理参数(太阳辐射吸收率、热传导系数、热容量、发射率),分析了各热物理参数变化对高温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及弹性模量、收缩系数与低温温度应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减小路面热传导率、增加热容量、降低路面材料吸收率、增加路面发射率均可减小白天高温时段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2)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模型荷载带上施加移动荷载,重点分析了制动力系数、温度场、车速、接地应力等因素对变形、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制动力的施加明显改变了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纵向应力S13、S23、S33,纵向变形U3的时程变化,且随着制动力的增加而增大。在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各应力均随车速增加而线性减小、随接地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3)通过“以静待动”的加载方式,将1天24小时连续变化的高温温度场计算结果导入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叁维模型中,选取沥青面层各层位的竖向变形、剪切蠕变、压蠕变作为车辙评价指标。分析了行车速度、环境温度、接地应力等因素对车辙指标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沥青面层4-10cm范围内(中面层)压缩蠕变、剪切蠕变值最大。正交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最显着因素,其次为接地应力、速度。从沥青面层材料热物理参数角度,分析其对车辙评价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减小路面热传导率、增加热容量、降低路面材料吸收率、增加路面发射率均可减小沥青路面结构车辙。太阳辐射吸收率、热传导系数、热容量对车辙指标影响显着。在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重视选择太阳辐射吸收率与热传导率小的材料。提出了若沥青路面材料热传导系数在5000 J/m?h?℃以内减小,或者热容量在500 J/kg·℃到1500 J/kg·℃之间增加,或者太阳辐射吸收率在0.9到0.5之间减小都有助于减小沥青面层车辙的结论,可在沥青路面设计时,指导沥青路面材料的热物理参数选取。(4)开裂后的沥青路面在温度-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裂缝加深扩展,从而削弱路面的使用寿命。分别在轮载的内侧边缘设置纵向表面裂缝,在模型中截面设置横向表面裂缝,采用应力外推法计算了动态荷载作用下的裂尖应力强度因子,进而计算了裂尖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分析了纵向、横向表面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和等效应力强度因子与制动力、温度场、接地应力的关系。采用Paris公式预测已开裂路面的疲劳寿命,比较了不同因素对已开裂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动力不同对轮迹内侧边缘纵向top-down裂缝的K_I、K_(II)影响较小,但K_(III)随着制动力系数增加而显着增加。轮迹内侧边缘纵向top-down裂纹的K_I、K_(II)、K_(II) _I、K_(eff-max),横向top-down裂纹的K_I、K_(II)、K_(eff-max)都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随着接地应力增加而增加。温度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有更显着影响。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top-down裂缝的疲劳寿命都随着制动力增加、接地应力增加、温度场温度降低而减小。冬季低温对裂缝疲劳寿命损伤最大,其次为接地应力,制动力。沥青路面厚度小于15cm时,可导致沥青路面疲劳寿命显着减小,增加沥青路面厚度有助于提高路面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唐兴华,王明年,童建军,董从宇,王翊丞[10](2017)在《高温变温条件下喷射混凝土-花岗岩胶结面剪切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法向应力、养护初始温度、养护湿度、胶结面粗糙度(JRC)等级4个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确定并开展25组喷射混凝土与花岗岩不规则胶结面的直剪试验,试件养护采用基于高岩温隧道喷射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的高温变温养护方法。结果表明:法向应力、养护初始温度、养护湿度、胶结面粗糙度均对喷射混凝土与花岗岩不规则胶结面的剪切强度影响明显;各因素对剪切强度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法向应力、养护湿度、养护初始温度、胶结面粗糙度;剪切强度随法向应力和养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养护初始温度和胶结面粗糙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剪切强度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包含法向应力、温度、湿度、胶结面粗糙度等级的多项式。(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变温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条件。[方法]通过不同赤霉素浓度和变温光照条件下对轮叶党参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在18~25℃变温条件下,用300 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在25℃、24 h黑暗条件下,用300~500 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轮叶党参大面积人工种植提供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温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何顺爱,朱晓燕,周双喜.自然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度演变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J].混凝土.2019
[2].王艳玲,武林岩,张忠宝,刘广娜,韩鹏.不同赤霉素浓度及变温光照条件对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李伯辽.恒温和自然变温条件下的粘虫生命表、转录组、代谢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陈婷婷,赵远鹏,吴道慧,张帅,陈斌.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的生长发育规律[J].南方农业学报.2019
[5].张小菊,彭展进,黄慧艳.变温条件下颗粒煤吸附甲烷微生物降解能力实验[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9
[6].朱敏,徐子剑,黄桂.变温条件下的高分子材料热老化估算方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8
[7].马玉辉,刘善辉,李凯,李海,阎晓菲.自然变温条件下鼻胃蝇蛹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
[8].田景玉.变温干燥条件对褐煤物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9].张兰峰.基于移动荷载和连续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8
[10].唐兴华,王明年,童建军,董从宇,王翊丞.高温变温条件下喷射混凝土-花岗岩胶结面剪切强度[J].铁道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