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竞赛论文-高文倩,王姣灵

群体竞赛论文-高文倩,王姣灵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竞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群体竞赛,意外伤害,保险

群体竞赛论文文献综述

高文倩,王姣灵[1](2019)在《高校群体竞赛意外伤害保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推进,高校体育的内涵有了崭新的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随之也使高校群体竞赛规模不断扩大,体制日渐成熟,但由于体育活动自身的危险性特征,其间伤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我国高校群体赛事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机制中,除了预防机制的设立,保障机制的完善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群体竞赛意外伤害保险机制进行研究。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但在现有的伤害案例,尤其是存在纠纷的诉讼案例中,大多数不存在明显的某一方过错而造成损害结果,而是以意外伤害的情况更为普遍。对于这类各方均无过错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适用自甘风险原则和公平原则进行分担赔偿损失。本文所述范围的高校群体竞赛在活动形式和主体上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意外伤害相比其他体育伤害事故更具有复杂性。首先,高校群体日常体育活动大多是学生自发组织,所以除非学校有管理和设施方面的过错,往往不需承担过多责任。但随着校际间竞赛增多,学校或多或少有名誉等的受益,所以有些伤者基于公平原则认为学校也理应分担一部分赔偿责任。但在目前司法判例中,也有部分法官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相关运动基础和认识,一定程度上应适用自甘风险原则,这就出现了冲突和纠纷的可能。其次,高校学生大多年满18周岁,已属成年人,自身已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受到意外伤害时,相比专业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和中小学举办的竞技体育参赛学生在风险承担以及伤害程度、伤害可能性、纠纷复杂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高校学生伤害保障机制的主要形式为保险。其中根据保险的责任范围主要可分为:学校作为被保险人的涉及运动场馆和运动项目的责任保险、高校学生作为被保险人的意外险、医疗保险和覆盖意外险和医疗保险赔偿范围的体育保险。现有保障形式存在的缺陷有:1)保险产品自身设计缺陷。首先,意外险范围有局限。其次,医疗保险保障力度不足。另外,体育保险选择性少。2)无针对性体育保险产品。目前体育保险在产品开发、销售、宣传、投保指导等方面都不能提供针对性服务。在现实中,学校难以针对学生意外受到的体育伤害投保。但在发生纠纷时,大多数法官仍会基于公平原则,要求学校承担部分损失赔偿。3)对体育保险了解不足。目前高校学生对群体赛事相关保障机制和体育保险了解不足。其原因主要有相关主管部门宣传力度不足和学生自身认识不足两方面。4)体育保险法律规范匮乏。目前仅有对我国从事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发布的《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办法(试行)》以及一些要求参赛运动员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的规定外,在其他国家法律层面如《体育法》、《保险法》等都没有针对高校群体赛事和相关学生运动员的专门性的体育保险规定。结合以上分析研究,并借鉴《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办法(试行)》,本文提出构建高校群体竞赛意外伤害互助保险体系的设想。在具体投保形式和责任范围上根据高校群体比赛运动员的流动性和非职业性加以调整。1)被保险人为:所有高校群体竞赛运动员,应包括为备战赛事参加训练的备选队员。2)保险责任范围:符合投保条件的被保险人在参与校内外体育赛事进程中、日常训练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以及必经途中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造成的事故)的损失。3)双重赔付机制。4)保险资金来源:由专门独立的组织建立相关互助保险基金,基金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方法。5)自愿投保为原则。6)国家相关部门、高校、保险公司协同运作模式。综上,通过构建新的学校体育互助保险体系,能够弥补社会保险的缺口,解决商业保险保费过高,赔偿金有限的弊端;通过将目前长期性的体育保险和短期性的赛事保险责任范围相结合,能够覆盖赛事相关的所有进程中遇到的伤害;增强了高校群体学生运动员体系的稳定性;通过构建一个独立的非商业盈利性的学校体育互助保险制度,在扩大保险资金总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学生和学校的保险费率负担。总之,高校群体竞赛意外伤害保险机制的完善能够进一步维护运动员和学校的利益,使家长、学生、教师、学校都可减少后顾之忧,从而积极开展、参加群体体育赛事,推动校园体育有序、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红涛[2](2018)在《我国高校群体竞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群体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对高校体育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高校群体竞赛工作过程中管理思想功利化、管理机构形式化、活动需求边缘化、活动内容单一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建议从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校内管理机构、增设体育活动项目、完善活动管理体系和加强体育宣传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完善高校群体竞赛工作体系。(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彭永[3](2016)在《高校大学生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群体竞赛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效果不佳,学生的参与人数及满意度并不高,达不到学校开展群体竞赛活动的初衷。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提高学生对群体竞赛活动的满意度,已成为各高校群体竞赛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关于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型的构建,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论文结构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关于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第二部分是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包括高校大学生群体竞赛活动概述、高校大学生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理论概述和满意度—重要度理论。第叁部分是高校学生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实证分析,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以及初始模型的修订和最终模型的验证。第四部分是高校学生群体活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分析影响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的6个因子,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群体竞赛活动优化策略。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束部分,主要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外,对论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高校大学生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的六个因子:管理宣传、活动设置、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后勤保障、效果评价,构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以合理有效的对湖北省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进行测评,这一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改进与完善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的客观依据。对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张锐[4](2015)在《高校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浙江大学校园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竞赛项目的设置总体比较合理,但有小部分项目学生参与率不高,有必要进行项目的置换;竞赛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学生对竞赛相关信息了解较少;竞赛活动组织工作还有待加强。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工作、赛事的组织工作以及深化竞赛项目与组织方式等改革措施来促进浙江大学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5年15期)

王静芳,毕先超[5](2015)在《江苏省高校校园群体竞赛的模式的研究——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个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校园群体竞赛作为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展的情况不仅关系到校内学生体育生活的质量,还影响着"阳光体育"活动在高校的顺利推广。本文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各取一个学校作为个案,通过这两个学校校园群体竞赛开展情况分析,得出高校校园竞赛模式需突破传统的框架,深入改革,寻求全新的功能价值。(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5年05期)

陆莹[6](2015)在《以“小型高频多样化”为特征的融合性高校群体竞赛模式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了解我国高校群体竞赛模式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构想,进一步思考高校群体竞赛开展的目的和意义,提出群体竞赛模式应是多元素的大融合,且具备小型、高频率、多样化的特征,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体育改革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鲁润梅[7](2015)在《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界定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的概念,梳理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的种类和特征,构建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系统,提出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付群[8](2014)在《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高校群体竞赛是高校创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活跃校园文化,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随着高校群体竞赛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形式的多元化、规模的扩大化,高校群体竞赛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强,竞赛中出现的风险也日益严重,因为对高校群体竞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是为了向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的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6)

原雅青[9](2014)在《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的种类、特征以及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的原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系统。研究结果对高校进行高竞赛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体育研究与教育》期刊2014年05期)

杨立国[10](2014)在《积极开展学生群体竞赛活动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前夕,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强调:"要加强科学锻炼,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校内、校际体育比赛,突出重点项目,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广泛开展校园篮球、排球、武术等体育活动和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让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在会上指出,"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加强指导,总结经验,提高实效,把校园足球工作的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篮球、排球叁大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另外,如何落实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期刊2014年09期)

群体竞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群体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对高校体育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高校群体竞赛工作过程中管理思想功利化、管理机构形式化、活动需求边缘化、活动内容单一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建议从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校内管理机构、增设体育活动项目、完善活动管理体系和加强体育宣传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完善高校群体竞赛工作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竞赛论文参考文献

[1].高文倩,王姣灵.高校群体竞赛意外伤害保险机制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李红涛.我国高校群体竞赛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3].彭永.高校大学生群体竞赛活动满意度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4].张锐.高校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5].王静芳,毕先超.江苏省高校校园群体竞赛的模式的研究——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个案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

[6].陆莹.以“小型高频多样化”为特征的融合性高校群体竞赛模式的设想[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7].鲁润梅.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

[8].付群.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系统研究[C].第叁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2014

[9].原雅青.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

[10].杨立国.积极开展学生群体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J].中国学校体育.2014

标签:;  ;  ;  ;  

群体竞赛论文-高文倩,王姣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