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多目标优化,滨海城市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平,翁钢民,李进,侯玉君[1](2019)在《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优化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旅游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对滨海城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该文在进一步界定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基于系统动力学预测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建立特定情景下旅游环境承载力优化的多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利用NSGA-II算法求解旅游旺季、淡季和平季3种情景下的旅游环境系统对核心主体的承载力,以秦皇岛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提升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秀平[2](2018)在《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目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增多、旅游环境需求主体对其构成的压力与污染等问题与日俱增。因此,以城市为地域背景,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与优化研究,对实现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谐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等理论,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与优化进行探究。第一,界定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构建指标体系。本文在界定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多主体对城市旅游环境需求的影响因素,探讨多主体对旅游环境需求的利益均衡,分析核心主体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PSR”机制,从旅游环境系统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叁个角度,构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第二,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的测度与系统内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基础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熵值法确定权重,测度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进而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进行动态分析;探讨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并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第叁,基于SD模型的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绘制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因果关系图,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系统动力学建模,进行变量的因果关系分析与变量方程构建,通过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参数进行设定并检验,对多情景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进行预测。第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涉及多主体的利益,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叁个角度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从平均旅游经济收入最大化、污染物的排放最小化、容纳的主体数量最大化叁个角度构建目标函数;以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的状态作为约束条件,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借助NSGA-Ⅱ对优化模型仿真求解,通过对最优解集的搜索,为决策者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第五,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应用。通过对兰州市概况和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概况的分析,探讨兰州市旅游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的测度与系统内耦合分析,基于SD模型进行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分析并进行多情景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多目标优化研究。第六,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对策。首先,加强政府在旅游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实现政府治理向现代化职能转变、构建旅游目的地政府包容性发展模式、构建旅游环境损害评估体系、探讨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环境治理模式;其次,进行城市旅游的季节性调整,包括:探讨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的形成机制,进行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承接功能的拓展、旅游目的地合理规划、促成区域联动、借势打造节庆活动等;再次,促进多主体的和谐共生,包括:培育多主体的旅游环境共享理念、加强旅游目的地多主体的利益共享、关注旅游目的地多主体的诉求、构建多主体和谐共享机制;最后,提升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包括: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内涵界定、划分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的阶段、建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韧性管理体系等。(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11-01)
覃超英[3](2018)在《南宁市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南宁市为研究区域,从影响其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压力系统和承压系统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取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状态空间法对其2010—2015年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1)南宁市2011年的实际城市旅游环境承载量最大,高于理想状态,其他五年整体上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但均低于理想状态;(2)南宁市2011年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小于1,处于超载状态,2010年和2012—2015年大于1,处于可载状态。(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01期)
赵勇为,贺小荣,黄静波[4](2017)在《休闲旅游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郴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休闲旅游城市郴州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根据模型测算得出郴州市旅游环境的优势因子为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限制性因子为旅游设施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对郴州市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剖析,为郴州市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丽[5](2011)在《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环境管理的粗放型及短期化倾向,导致城市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景区持续超载等。作为描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系统能够承受旅游活动强度的量值,旅游环境承栽力既是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又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因而研究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是必然的趋势。虽然国内外学者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关于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但其单一层面的和静态的研究仍是其研究研究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正是在分析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时空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城市旅游环境预警是防止城市旅游环境系统向无序化方向发展和进行城市旅游环境系统优化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提出运用预警原理和方法来多角度探讨由于旅游活动而导致的旅游地环境的演变过程,初步实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和预警性研究,促进旅游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本文通过测算其城市旅游生态环境承裁力、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城市旅游经济设施承载力和城市旅游社会心理承载力来对城市综合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并且明确了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设计及基本数学模型等。最后以大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1-12-01)
王友明[6](2011)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苏南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判断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所处状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由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等3个准则层以及7个状态层所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模型,以苏南五市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苏南五市城市旅游环境都达到了可持续承载状态,但各市可持续承载水平明显不同。该研究不但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王静[7](2009)在《青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旅游的蓬勃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综合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破坏、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景区持续超载等,因而对于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即以现有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为依托,研究青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现状,发现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青岛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了已有研究成果的精华之处并结合青岛城市实情和特色,构建出青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收集了2002-2007年青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旅游统计数据,测算出了连续六年青岛城市旅游环境自然、经济及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综合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近六年来,青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但是交通及景区等分量已经处于“超载”状态,因而整体和局部存在明显的矛盾,和谐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实践的挑战。国内外研究表明,社会心理承载力对于旅游环境承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该指标无法直接通过统计数据量化而得,本文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来青游客和在青居民的心理承载力状态较为理想,主客关系较为和谐;但景区游客人数过多、旅游购物环境混乱等问题较为凸显。针对青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从游客、居民及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9-06-01)
王辉,林建国,周佳明[8](2006)在《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经济学模型建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衡量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判据.从经济学理论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利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结合模糊数学制定隶属函数,建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评估模型,对某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了评估,结果与城市旅游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021,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模型可用于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袁基瑜,于静,袁浩[9](2006)在《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UTECC)研究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UTECC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由城市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城市旅游资源承载力、城市旅游经济承载力、城市旅游社会承载力、城市旅游心理承载力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科学的界定和使用UTECC指标体系,可以使城市旅游发展更加合理,充分利用城市旅游承载量资源(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06年07期)
王辉[10](2006)在《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沿海城市一直是经济较发达区域,它集中了港口、工业、物流、养殖和休闲旅游等海洋产业。众多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沿海城市的滨海区域环境系列问题相继产生。本文以城市滨海旅游环境为切入点,研究如何科学衡量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实现滨海旅游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截止到目前的各类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算法,提出以经济学利润最大化为理论基础、结合模糊数学算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为证明该模型的可信度,建立城市旅游环境评价模型和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模型,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估结果作相关性分析。 论文选择北方滨海旅游城市大连作实例论证,收集该市1990—2005年的城市经济、旅游和环境的相关数据,通过整理和筛选,作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城市旅游环境评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数模的基础数据。评价结果为:该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结果处于“弱载”状态,2000年以后接近“最小值”。该结果与城市旅游环境评价的相关系数是0.818783,呈现正相关;与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的相关系数是0.970204,也呈现正相关,说明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有一定合理性。 用上述模型对案例城市大连市计算分析,将其结果和相关数据作学习数据,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大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值与实际计算值平均误差是0.073713,用回归拟合方法计算的模拟值与实际计算值的平均误差是0.210087。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明显好于回归拟合预测。将预警系统的理论引入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研究中,大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浅蓝色,属于警惕区,原因体现在现有旅游资源利用不足。该结论与案例城市旅游业现状基本相符,因该市位于中国北方,旅游业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不平衡,即—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资源处于闲置或接近闲置状态。利用该方法预测未来两年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针对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沿海城市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对案例城市评估的结果与现状基本相符,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结论比较可信。(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06-06-10)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目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增多、旅游环境需求主体对其构成的压力与污染等问题与日俱增。因此,以城市为地域背景,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与优化研究,对实现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谐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等理论,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与优化进行探究。第一,界定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构建指标体系。本文在界定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多主体对城市旅游环境需求的影响因素,探讨多主体对旅游环境需求的利益均衡,分析核心主体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PSR”机制,从旅游环境系统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叁个角度,构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第二,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的测度与系统内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基础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熵值法确定权重,测度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进而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进行动态分析;探讨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并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第叁,基于SD模型的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绘制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因果关系图,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系统动力学建模,进行变量的因果关系分析与变量方程构建,通过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参数进行设定并检验,对多情景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进行预测。第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涉及多主体的利益,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叁个角度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从平均旅游经济收入最大化、污染物的排放最小化、容纳的主体数量最大化叁个角度构建目标函数;以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的状态作为约束条件,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借助NSGA-Ⅱ对优化模型仿真求解,通过对最优解集的搜索,为决策者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第五,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应用。通过对兰州市概况和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概况的分析,探讨兰州市旅游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的测度与系统内耦合分析,基于SD模型进行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分析并进行多情景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多目标优化研究。第六,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对策。首先,加强政府在旅游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实现政府治理向现代化职能转变、构建旅游目的地政府包容性发展模式、构建旅游环境损害评估体系、探讨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环境治理模式;其次,进行城市旅游的季节性调整,包括:探讨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的形成机制,进行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承接功能的拓展、旅游目的地合理规划、促成区域联动、借势打造节庆活动等;再次,促进多主体的和谐共生,包括:培育多主体的旅游环境共享理念、加强旅游目的地多主体的利益共享、关注旅游目的地多主体的诉求、构建多主体和谐共享机制;最后,提升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包括: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内涵界定、划分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的阶段、建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韧性管理体系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杨秀平,翁钢民,李进,侯玉君.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优化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
[2].杨秀平.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8
[3].覃超英.南宁市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4].赵勇为,贺小荣,黄静波.休闲旅游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郴州市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7
[5].王丽.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D].燕山大学.2011
[6].王友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苏南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王静.青岛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09
[8].王辉,林建国,周佳明.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经济学模型建立与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
[9].袁基瑜,于静,袁浩.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初探[J].工业技术经济.2006
[10].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