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论文-张亮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论文-张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校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策略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论文文献综述

张亮[1](2019)在《校园暴力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我国一直以来十分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并从法律角度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其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主要目的是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在成长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校园暴力的问题在近几年来甚嚣尘上,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而由校园暴力引发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就对校园暴力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校园暴力和犯罪。(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4期)

李秀萍[2](2019)在《回应民意重大关切 正视不可承受之殇》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10月26日闭幕的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展开初次审议,并继续审议社区矫正法草案。分组审议时,全国(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10-31)

朱宁宁[3](2019)在《对作恶的“熊孩子”,法律如何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屡见报端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关注。10月26日上午,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进行分组审议时,委员们认为,保护未成年人很重要,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同样重要,应当通过修法来进一步促(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10-29)

王亦君,耿学清[4](2019)在《保护和矫治惩罚如何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成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保护伞,建议修改相关的法律,予以严惩。保护未成年人很重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同样重要。”10月26日上午,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10-28)

王梦洁[5](2019)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令人最为担忧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仅仅依靠家庭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对待那些实施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我们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用法律加以惩戒。法律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而进行适当修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机制,给更多未成年人以警示。本文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于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4期)

张菁[6](2019)在《关于我国校园暴力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暴力犯罪事件频频被暴露于网络之中,各界人士对校园暴力事件问题也愈发关注。由于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保护好未成年人的人生安全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犯罪事件不可姑息。解决好校园暴力事件,不仅需要对校园暴力犯罪行为进行事后干预,更要对校园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降低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发生次数。基于此,本文对校园暴力进行简述,对未成年人出现校园暴力犯罪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3期)

王鑫,刘芸[7](2019)在《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性质也愈发恶劣,由以前单纯的去侮辱性质绰号、辱骂、孤立,渐渐变成了现在的殴打甚至是性侵。而且通过有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年龄也有着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虽然在我国校园暴力并不属于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的名词,但是暴力往往会涉及到刑事犯罪。所以本文旨在对校园暴力事件中涉及到刑事犯罪的部分进行分析,从而在相关刑法学分析中找出与之有关的法律规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2期)

马恩萍[8](2019)在《法社会学视域下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尤为显着。通过实证分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表现为:主体低龄化与闲散化、组织团伙化、类型多样化、多具突发性、科处缓刑化,进而分析家庭功能弱化、法制教育缺位等原因,提出应从法律社会化以及完善刑事司法制度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加以防控。(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9期)

刘谱[9](2019)在《浅析我国校园暴力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校园暴力不是一个刑法概念,但校园暴力往往涉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明确界定校园暴力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与边界十分必要。对于校园暴力中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确定其违法性,厘清行为人的责任,从而进行刑法评价,并从相关刑法学分析中找出相关的刑事法律规制的建议,是当今学界亟待探讨的问题。文章提出,不能一味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简单地对校园暴力中的严重暴力行为人予以打击,应制定有效的对待校园暴力中未成年犯罪的刑事手段,在遵循国际国内相关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张文琴[10](2019)在《浅析未成年人参与毒品暴力犯罪现象——以“金叁角”地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湄公河行动》中叁处关于"毒娃娃兵"的情节再一次唤起公众对未成年人参与毒品暴力犯罪的重视。近年来毒品暴力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显着提升。"毒娃娃兵"除了具有恐怖主义色彩之外,还涉及毒品犯罪,给打击跨国毒品犯罪造成巨大障碍。为适应新形势下跨国毒品犯罪的特点,执法人员应充分认识了解未成年人毒品暴力犯罪的特点,并及时调整执法方案,以更好地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本文采用广义对毒品暴力犯罪的定义,即指指未成年人参与的具有暴力性、破坏性或恐吓性的犯罪活动的行为。本文所说的未成年人主要以打击跨国毒品犯罪中"金叁角"地区的未成年人为视角。(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编者按: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10月26日闭幕的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展开初次审议,并继续审议社区矫正法草案。分组审议时,全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亮.校园暴力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9

[2].李秀萍.回应民意重大关切正视不可承受之殇[N].农民日报.2019

[3].朱宁宁.对作恶的“熊孩子”,法律如何应对[N].法制日报.2019

[4].王亦君,耿学清.保护和矫治惩罚如何平衡[N].中国青年报.2019

[5].王梦洁.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9

[6].张菁.关于我国校园暴力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7].王鑫,刘芸.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8].马恩萍.法社会学视域下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J].青年与社会.2019

[9].刘谱.浅析我国校园暴力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J].法制与经济.2019

[10].张文琴.浅析未成年人参与毒品暴力犯罪现象——以“金叁角”地区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

标签:;  ;  ;  ;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论文-张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