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嗜冷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嗜冷脂肪酶,可溶性表达,多聚氨基酸标签,定点突变
嗜冷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弘忍,王亮亮,何琦阳,王飞,李迅[1](2016)在《南极嗜冷杆菌脂肪酶的原核可溶性表达优化及酶学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柴油制备等领域。为了有效提高微生物脂肪酶的可利用度,将来源于南极嗜冷杆菌属(antarctic psychrotrophic bacterium,Psychrobacter sp.7195)的嗜冷脂肪酶(Lip7195)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进行高效可溶性表达优化,并进行酶学性能表征。首先对Lip7195基因进行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优化,并通过添加多聚阳离子氨基酸标签等手段,优化重组Lip7195的可溶性表达。结果显示,添加多聚阳离子氨基酸标签的方法有效增加了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对纯化后的重组酶进行酶学定性,结果显示,在40℃、p H 9.0时,重组Lip7195酶活性最高,比酶活最高达10.9 U/mg;在30~40℃、p H 8.0~10.0范围,重组Lip719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o~(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嗜冷脂肪酶特有的酶学性质基础上,添加多聚阳离子氨基酸标签有效改善了其在原核表达中易形成包涵体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悦[2](2015)在《嗜冷杆菌低温脂肪酶分离纯化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酶是一类能催化长链甘油叁酯水解的水解酶,脂肪酶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学合成以及环境治理等领域。脂肪酶催化手性有机化合物合成,以及发生酯化、酸解、醇解等反应,是当今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室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获得25株菌株,这些菌株来源于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采集样品。论文研究的目的是筛选产低温脂肪酶的嗜冷细菌,分析表征嗜冷细菌脂肪酶的结构和酶学性质,便于脂肪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论文研究,采用维多利亚蓝和溴甲酚紫脂肪酶筛选培养基,对25株细菌进行平皿初筛,根据变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查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对产脂肪酶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检测脂肪酶活性,进行复筛,确定一株产脂肪酶能力较高菌株;提取该菌株基因组,通过PCR技术获得该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后经过序列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与嗜冷杆菌属相似度达到99%,确定该菌株为嗜冷杆菌属,命名为Psychrobacter sp. ZY214。较佳产酶条件下的Psychrobacter sp. ZY214发酵液,通过40%-60%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后获得沉淀,利用50 mM Tris-HCl (pH8.0)溶解沉淀后,采用Phenyl Sepharose FF疏水层析分离,得到SDS-PAGE电泳纯单一分离组分,活性检测为脂肪酶;LC-MS-MS质谱检测分子量为38.1 kDa,命名为Lip ZC12。Lip ZC1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8.0,Ca2+、Mg2+可以提高Lip ZC12的酶活力,Lip ZC12具有较强的有机溶剂耐受性,50% DMSO溶液中混合3小时,酶活性力保持95%左右。以对硝基苯基脂肪酸酯为底物,Lip ZC12的最适作用底物碳链长度为C12,Km值为13.1 mM,kcat值为1.20×103 S-1。利用脂肪酶叁联体活性中心(Ser-Asp-His)和氧负离子洞(oxyanion hole)区域的保守序列引物3种OXF、4种ACR,组合为12种引物,以Psychrobacter sp. ZY214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进行脂肪酶基因片段扩增;通过保守序列PCR产物的测序结果与已知脂肪酶序列对比分析,确认Lip ZC12保守序列与Psychrobacter sp. JCM 18901脂肪酶前体具有相似性;利用Psychrobacter sp. JCM 18901作为参照基因组设计3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脂肪酶全长基因,氨基酸序列与Psychrobacter sp. JCM18901脂肪酶前体相比,第32位I变为M,第182位N变为D。本论文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菌株,对嗜冷杆菌脂肪酶进行分离纯化以及基因、酶学性质表征。(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秦娟秀,杨海慧,马硝惟,何磊,李敏[3](2014)在《血培养检出嗜冷杆菌属亚种Psychrobacter sanguinis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是革兰阴性球杆菌,因嗜冷而得名,属于莫拉菌科,其感染人较为少见。Deschaght等[1]报道,人来源的嗜冷杆菌主要为肺尖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pulmonis)和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2013年法国报道一例输血过程中感染了沙质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arenosus)病例[2],但是有关(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4年12期)
秦娟秀,杨海慧,马硝惟,何磊,李敏[4](2014)在《血培养检测出嗜冷杆菌属亚种Psychrobacter sanguinis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该病例的报道,完善血培养的临床指证,加强检验医师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建立临床疑难菌株的鉴定流程。方法收到患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的患儿血标本,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患儿标本进行培养,报阳性后直接涂片,并转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分别以Vitek 2全自动生化鉴定仪、MicroScan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可疑。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分别采用16S rRNA序列法和MALDI TOF-MS质谱仪进行鉴定。结果直接涂片为革兰阴性球杆菌,血平板上生长缓慢,培养后菌落形态为圆形、湿润、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不溶血,麦康凯上不生长,氧化酶、触酶阳性,动力实验阴性。Vitek 2全自动生化鉴定仪无法鉴定。MicroScan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结果嗜冷杆菌亚种(Psychr.spp),概率为28.59%,结果不可信。16S rRNA序列法鉴定结果为嗜冷杆菌属亚种(Psychrobacter sanguinis)。质谱仪鉴定,直接菌落法和裂解法鉴定结果不同,且都得分较低,结果不可靠。结论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血象改变,应该考虑常规开展血培养检测。关于疑难菌株的鉴定,当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结果不准确时,我们应该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同时鉴定,建立完善的疑难菌株的鉴定流程,提高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3)
吴国杰[5](2014)在《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的冷活性、耐盐酯酶基因的克隆、蛋白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酯酶(Esterase, E C3.1.1.X)是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生物催化剂之一,可以水解酯类底物产生酸类和醇类物质,也可以催化逆反应合成各种酯类,因此在食品、药物、农业、化工等多种领域广泛研究和应用。冷活性酯酶具有在低温下保持高的催化效率,温度升高时不稳定的特点,能够满足一些特殊的工业生产要求(如低温),达到高效催化、节省能源、热不稳定物质合成等目标。本研究筛选到两株活性较高,可以产冷活性酯酶的嗜冷菌株,分别是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和太平洋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pacificensis)。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a中构建它们的基因组文库,通过添加有酯酶筛选底物叁丁酸甘油酯的固体Luria-Bertani培养基筛选基因组文库,得到两个可以产透明圈的重组大肠杆菌克隆子。通过插入片段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两个酯酶基因,分别是来自Psychrobacter sp.的酯酶基因est12和Psychrobacter pacificensis的酯酶基因est10。基因est10(Genbank accession no. KC291403)全长672个碱基,编码22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4,647道尔顿,对应的酯酶Est10与来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 PAMC2119的一个羧酸酯酶(NCBI参考序列为WP_010199455.1)的同源性最高(92%);基因est12(Genbank accession no. KF313138)含990个碱基对,编码32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5,150道尔顿,对应的酯酶Est12与来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 PAMC211的一个酯酶(NCBI参考序列为WP_010200623.1)的同源性最高(77%)酯酶Est10和Est12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和纯化后,检测其酶学性质。在不同侧链长度的对硝基苯酯类底物中,Est10对侧链四碳底物对硝基苯丁酸酯(p-nitrophenyl butyrate)活性最高,对十六碳的对硝基苯棕榈酸酯(p-nitrophenyl palmitate)没有活性。酯酶Est10最适反应温度25℃,最适反应pH7.5,在低温0℃能保持55%的活性;Est10在室温比较稳定,在40℃孵育2小时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活性。1mmol/L低浓度Zn2+、 Mg2+、 Ba2+、Ca2+、 Cu2+、 Fe3+、尿素和EDTA可以轻微地提高Est10活性,而同浓度的DTT和PMSF分别轻微和完全抑制其活性。增加NaCl浓度可以提高酯酶Est10的活性(2mol/L NaCl溶液中,活性提高至143.2%)和稳定性(在5mol/L NaCl溶液中孵育6.5小时后,活性提高到126.4%),说明Est10耐盐的性质。体积比为0.05%和0.1%的去污剂tween20、 tween80、 Triton X-100和CHAPS均可以提高Est10的活性和稳定性,而SDS和CTAB则相反。同时,Est10和30%的有机溶剂包括甲醇、DMSO.乙二醇孵育后仍保持较好活性,和30%异丙醇、乙醇、正丁醇和乙腈孵育后活性很低。进化树分析表明酯酶Est112可能属于一个新的酯酶家族。酯酶Est12最适底物同样为p-nitrophenyl butyrate,最适反应pH7.5,最适反应温度为35℃,在0℃可以保持41%的活性,在40℃以上时不稳定,体现了冷活性的特点。同时,Est12也是个耐盐酶,反应体系中NaCl浓度从0mol/L提高到4.5mol/L时,其米氏常数Km从0.069mmol/L降低至0.033mmol/L,催化常数kcat从4.20s-1升至9.21s-1,使催化效率kcat/Km从60.72s-1·mM-1升至276.31s-1·mM-1;同样,在0-4.5mol/L NaCl溶液中处理24小时后,酯酶Est12依然非常稳定。同时,酯酶Est12对在一些有机溶剂和去污剂存在时,也具有很好的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得到了两个新型的冷活性、耐盐,并对有机溶剂和去污剂具有一定耐受的酯酶,它们在一些极端工业生产加工条件(低温、高盐、有机合成等)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顾晓俊[6](2014)在《南极嗜冷杆菌Z-9产组胺降解酶筛选、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实验室筛选得到的组胺降解酶活力较高的菌株Z-9分别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分子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Zobell2216E培养基平板培养24h,菌落呈浅黄色、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为直杆状,无芽孢生成。生理生化反应鉴定菌株Z-9为嗜温、中度嗜盐、中性偏碱、需氧异养型微生物。经分子鉴定该组胺降解菌属于Psychrobacter sp.,与Psychrobacter cibarius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8%,初步判断菌株Z-9为南极嗜冷杆菌。分别采用单因素法,FFD和CCD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2g/L、磷酸氢二铵8g/L,氯化钠30g/L,硫酸亚铁0.006g/L,磷酸氢二钾0.08g/L,硫酸镁0.04g/L。该菌的最适装瓶量为30mL/250mL,温度24℃,培养基起始pH7.0,以16h菌龄、1%接种量的种子液接种培养对产酶最为适宜。经部分因子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后,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6.8g/L、磷酸氢二铵6.6g/L、氯化钠30g/L、硫酸亚铁0.006g/L、磷酸氢二钾0.08g/L、硫酸镁0.04g/L,发酵条件为:温度21℃,接种量1%,种龄16h,起始pH7.0,装液量30mL/250mL。组胺降解酶的适宜反应条件为:温度35℃(高于45℃时完全失活)、pH呈弱碱性。Ca2+、Mn2+、Na+、Mg2+或K+等金属离子能增强酶的活力,Fe3+、Zn2、Al3+、Fe2+或Cu2+等金属离子会使酶的活力下降,在EDTA存在条件下酶的活力完全丧失。在最适反应条件下,组胺降解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156.25U/mL,米氏常数Km=0.22m g/mL。(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4-05-16)
夏汉钦,杨红玲,孙云章[7](2013)在《活性和灭活嗜冷杆菌SE6对斜带石斑鱼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益生菌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225尾斜带石斑鱼幼鱼(14.6±0.2 g)被随机分成3组(T0、T1和T2),分别投喂基础饲料、添加1.0×108cfu/g活性或热灭活嗜冷杆菌SE6的基础饲料,饲喂期为60 d。DGGE结果表明,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SE6均能调节石斑鱼肠道菌群,多种细菌包括潜在致病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被抑制。RT-PCR结果表明,活性嗜冷杆菌SE6显着上调了TLR2、TLR5、接头分子MyD88和细胞因子(IL-1β,IL-8 and TGF-β1)的表达,热灭活SE6显着上调了TLR2表达,但未能上调接头分子MyD88和细胞因子(IL-1β,IL-8 and TGF-β1)的表达。提示斜带石斑鱼MyD88非依赖型TLR2信号通路可能在益生菌的识别和肠黏膜免疫功能激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激活,特别是抗菌蛋白epinecidin-1和IgM表达的显着上升可能是导致石斑鱼肠道菌群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12)
夏汉钦,杨红玲,叶继丹,黄坤鹏,邹文超[8](2013)在《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灭活益生菌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前景,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225尾斜带石斑鱼幼鱼[(14.6±0.2)g]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T1和T2分别投喂添加1.0×108cfu/g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SE6的基础饲料,饲喂期为60 d。结果表明,实验前期(0~30 d),实验组T1和T2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全期(0~60 d),实验组T1和T2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饵料系数均下降,其中实验组T1显着低于对照组T0(P<0.05)。实验30 d时,实验组T1和T2血清IgM和补体C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60 d时,实验组T1的补体C3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IgM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T0(P<0.05),实验组T2的补体C3水平、T-SOD活力、IgM含量和溶菌酶活力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总之,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石斑鱼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并能提高石斑鱼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热灭活嗜冷杆菌的应用效果略低于活性菌,但其具有安全性高、质量稳定、生产储藏容易等优势,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夏汉钦,杨红玲,叶继丹,黄坤鹏,孙云章[9](2012)在《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SE6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225尾斜带石斑鱼幼鱼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T1和T2分别投喂添加含1.0×108cfu/g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SE6的饲料,饲喂期为60d。结果表明,试验全期(0~60d),试验组T1和T2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饵料系数均下降,其中试验组T1显着低于对照组T0(P<0.05)。试验30d时,两试验组血清IgM和补体C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60d时,试验组T1的补体C3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IgM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T0(P<0.05)。总之,热灭活嗜冷杆菌在促进石斑鱼生长,提高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效果虽略低于活性嗜冷杆菌,但由于其安全性高、质量稳定、生产储藏容易等特点,无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06)
陈丽,白雪松,张晓君,秦蕾,毕可然[10](2012)在《条斑紫菜褐斑病病原嗜冷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2—3月,江苏北部一海区养殖的紫菜出现褐斑病,主要症状为紫菜叶片表面出现大量褐色斑点。紫菜叶片经清洗匀浆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从2216E培养基及褐藻酸钠固体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的优势生长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分离菌能够使紫菜叶状体出现褐斑并分解藻体。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等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Blast检索,结果表明与嗜冷杆菌属细菌具有99%的同源性。综合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嗜冷杆菌。(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嗜冷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脂肪酶是一类能催化长链甘油叁酯水解的水解酶,脂肪酶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学合成以及环境治理等领域。脂肪酶催化手性有机化合物合成,以及发生酯化、酸解、醇解等反应,是当今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室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获得25株菌株,这些菌株来源于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采集样品。论文研究的目的是筛选产低温脂肪酶的嗜冷细菌,分析表征嗜冷细菌脂肪酶的结构和酶学性质,便于脂肪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论文研究,采用维多利亚蓝和溴甲酚紫脂肪酶筛选培养基,对25株细菌进行平皿初筛,根据变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查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对产脂肪酶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检测脂肪酶活性,进行复筛,确定一株产脂肪酶能力较高菌株;提取该菌株基因组,通过PCR技术获得该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后经过序列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与嗜冷杆菌属相似度达到99%,确定该菌株为嗜冷杆菌属,命名为Psychrobacter sp. ZY214。较佳产酶条件下的Psychrobacter sp. ZY214发酵液,通过40%-60%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后获得沉淀,利用50 mM Tris-HCl (pH8.0)溶解沉淀后,采用Phenyl Sepharose FF疏水层析分离,得到SDS-PAGE电泳纯单一分离组分,活性检测为脂肪酶;LC-MS-MS质谱检测分子量为38.1 kDa,命名为Lip ZC12。Lip ZC1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8.0,Ca2+、Mg2+可以提高Lip ZC12的酶活力,Lip ZC12具有较强的有机溶剂耐受性,50% DMSO溶液中混合3小时,酶活性力保持95%左右。以对硝基苯基脂肪酸酯为底物,Lip ZC12的最适作用底物碳链长度为C12,Km值为13.1 mM,kcat值为1.20×103 S-1。利用脂肪酶叁联体活性中心(Ser-Asp-His)和氧负离子洞(oxyanion hole)区域的保守序列引物3种OXF、4种ACR,组合为12种引物,以Psychrobacter sp. ZY214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进行脂肪酶基因片段扩增;通过保守序列PCR产物的测序结果与已知脂肪酶序列对比分析,确认Lip ZC12保守序列与Psychrobacter sp. JCM 18901脂肪酶前体具有相似性;利用Psychrobacter sp. JCM 18901作为参照基因组设计3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脂肪酶全长基因,氨基酸序列与Psychrobacter sp. JCM18901脂肪酶前体相比,第32位I变为M,第182位N变为D。本论文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菌株,对嗜冷杆菌脂肪酶进行分离纯化以及基因、酶学性质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冷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弘忍,王亮亮,何琦阳,王飞,李迅.南极嗜冷杆菌脂肪酶的原核可溶性表达优化及酶学性能表征[J].林业工程学报.2016
[2].张悦.嗜冷杆菌低温脂肪酶分离纯化及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5
[3].秦娟秀,杨海慧,马硝惟,何磊,李敏.血培养检出嗜冷杆菌属亚种Psychrobactersanguinis一例[J].检验医学.2014
[4].秦娟秀,杨海慧,马硝惟,何磊,李敏.血培养检测出嗜冷杆菌属亚种Psychrobactersanguinis一例[C].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2014
[5].吴国杰.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sp.的冷活性、耐盐酯酶基因的克隆、蛋白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6].顾晓俊.南极嗜冷杆菌Z-9产组胺降解酶筛选、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4
[7].夏汉钦,杨红玲,孙云章.活性和灭活嗜冷杆菌SE6对斜带石斑鱼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C].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8].夏汉钦,杨红玲,叶继丹,黄坤鹏,邹文超.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3
[9].夏汉钦,杨红玲,叶继丹,黄坤鹏,孙云章.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sp.)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C].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10].陈丽,白雪松,张晓君,秦蕾,毕可然.条斑紫菜褐斑病病原嗜冷杆菌的生物学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