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腔体论文-曹天骥

建筑腔体论文-曹天骥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腔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建筑,室内热环境,建筑腔体

建筑腔体论文文献综述

曹天骥[1](2017)在《基于室内热环境提升的建筑腔体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对于节约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建筑设计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关注。现阶段而言,我们国家城市建设的重点不断朝着大型公共建筑转变,公共建筑的功能也体现出集约化、复杂化的特点,人们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不重视以及陈旧的建筑设计理念与管理理念等,造成设计师不够重视对生态能源的利用。建筑腔体的概念随着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生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以形态发生学以及生物气候缓冲层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历史和自然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建筑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经验。在充分研究了室内热环境的组成以及室内热环境与人体舒适度、自然气候因素的关系的基础上,本文以研究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能量与物质流交换为主要方式,探寻建筑腔体对于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作用。本文将建筑腔体以建筑层级的角度进行分类。建筑实体层级的建筑腔体以中庭,天井等形式的空间块锲入建筑,协同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筑细部层级的建筑腔体以更加功能化的空间块实现了建筑的生态化,包括通风管井,双层表皮,通风楼板等形式帮助建筑进行小范围的热环境调控。本文的最后一章运用前叁章的研究结论,通过改变腔体形态的各种变量形成新的模型,再用可以量化的建筑环境模拟软件进行热环境的模拟分析,以此对腔体与室内热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实际项目案例进行腔体置入优化,通过模拟分析判断优化结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27)

邓孟仁,郭昊栩,熊胜洋[2](2017)在《建筑腔体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及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腔体是超高层建筑塔楼的外向型公共空间,不同腔体的布局和尺度差异会影响建筑的室内风环境.文中研究了腔体在过渡季节通过烟囱效应的拔风作用对室内自然通风状况进行改善的可能;通过选取广州地区南向接触式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简化的概念模型,借助特定的风环境模拟软件对室内风速、PMV-PPD(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和预计不满意者百分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设置合理的腔体高度、腔体进出风口大小及位置,可以使大多数楼层在过渡季节获得稳定的自然通风,并使室内热环境处于人体舒适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李晓丹,李文婧[3](2016)在《生态建筑腔体被动式通风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建筑具有有机整体性,所以,被动式通风效果的充分发挥,在整体设计上应关注建筑位置、朝向、形状等;在表皮设计上应关注外墙形式及导风构件等;在室内设计上,对应空气在建筑腔体中循环流动的研究及应用。本文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研究问题上,将室内空间作为具有有机整体性的建筑腔体考虑,以被动式通风主要作用原理为分类依据,结合典型案例,对以热压、风压为主要驱动力的腔体内部整体通风策略予以梳理研究。(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魏昌斌[4](2012)在《建筑腔体概念在办公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福清BOPP总部办公楼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中,引入传统庭院的元素,发展"建筑腔体"策略来解决大进深办公建筑的生态问题,使得建筑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探索建筑空间节能设计新的模式。本文论述了将绿色、生态建筑概念,深入到具体的室、内外空间层面,以达到改善办公环境、节约能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2年09期)

林萍英[5](2010)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腔体生态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给当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些问题正在吸引着全球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角度看,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建筑,是建筑师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尤其需要自我反省的事物之一。人类面临的生态窘境使对建筑创作中生态问题的研究必然而重要,建筑师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设计建造出生态节能且环境友好的建筑。建筑存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遮蔽人工舒适环境并维持其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差异。通过技术手段并消耗大量能源来满足建筑室内空间舒适性的做法应该予以限制,建筑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合理应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能源,以尽量减少建筑运行能耗。因此,建筑师的生态观念应该从设计的起源开始,即创造空间。为此,本文选择具有生态意义的“建筑腔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气候条件所对应的腔体空间生态设计策略。首先,作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先论述了气候与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形态发生学、建筑仿生学和生态气候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实例提出建筑腔体相关概念的定义及范围界定,紧接着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作者对建筑腔体与不同的自然要素(风、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实例探讨了腔体对不同自然要素的利用原理、限制因素以及建筑和技术手法,在该部分结尾总结了不同气候条件所适应的建筑腔体形式。最后作者基于类型学对建筑腔体进行了分类,对建筑中腔体空间的几种典型类型结合实例逐一分析所采用的生态策略,并列举了不同腔体空间并置的建筑实例。本课题源于对生态建筑创作的关注,尝试从建筑空间形态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流循环的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建筑腔体空间生态设计策略,力求使研究能为建筑节能及生态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6-06)

李钢,项秉仁[6](2006)在《建筑腔体的类型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了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生态建筑的特点,提出了建筑腔体的原型。然后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出建筑腔体的类型,进而建构起建筑腔体的类型学。以此作为分析的工具,阐述形式多样的建筑腔体实践。(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吴耀华,李钢[7](2005)在《发展建筑腔体 深层楔入自然——蜂窝煤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球以一定比例放大则其体积的增长大于表面积的增长,从而影响了煤碳的燃烧效率,若把煤球做成匀质的蜂窝煤多孔结构则可补偿这种相对损失的表面积。受此启发,试图通过“建筑腔体”建立与自然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并以实例说明“发展建筑腔体”是建筑深层楔入自然的重要思想方法。(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05年06期)

吴耀华[8](2005)在《大进深建筑中的“建筑腔体”生态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最终也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人们逐渐意识到作为耗能大户,建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中,大进深建筑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基于自然采光、通风的进深较小的建筑而言的进深较大的建筑,它仅靠有限的表皮调节不能创造出高效低耗、舒适宜人的内部环境。尽管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对自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但是总体而言,大进深建筑相对于狭扁平面建筑而言更不利于人与自然进行沟通,这一点可用空间几何学原理来解释。大进深建筑一旦在生态技术策略上出现失误,就很可能成为“耗能大户”。为此,本论文选择“大进深建筑中的建筑腔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作者总结了与大进深建筑相关的主要矛盾,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形态发生学和建筑仿生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实例提出建筑腔体及其相关概念,并归纳出建筑腔体的一般特征。其次,用形态发生学和建筑仿生学原理对白蚁窝(生物界巨型建筑的典型代表)和西方教堂建筑形态进行分析,明确了“建筑腔体策略”解决大进深建筑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紧接着对建筑腔体的自然构成要素(如风、光、水、地热、绿化、地热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建筑腔体进行了类型学的界定。最后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对大进深建筑中的建筑腔体叁种典型类型运用实例对其逐一进行分析,试图就大进深建筑如何与自然建立良性循环的关系进行一些粗浅的梳理。本研究的出发点是源于对生态的关注,研究采用的是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论不仅具有生态上的意义,同时也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源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5-03-01)

建筑腔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腔体是超高层建筑塔楼的外向型公共空间,不同腔体的布局和尺度差异会影响建筑的室内风环境.文中研究了腔体在过渡季节通过烟囱效应的拔风作用对室内自然通风状况进行改善的可能;通过选取广州地区南向接触式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简化的概念模型,借助特定的风环境模拟软件对室内风速、PMV-PPD(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和预计不满意者百分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设置合理的腔体高度、腔体进出风口大小及位置,可以使大多数楼层在过渡季节获得稳定的自然通风,并使室内热环境处于人体舒适范围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腔体论文参考文献

[1].曹天骥.基于室内热环境提升的建筑腔体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7

[2].邓孟仁,郭昊栩,熊胜洋.建筑腔体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及模拟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李晓丹,李文婧.生态建筑腔体被动式通风策略分析[J].施工技术.2016

[4].魏昌斌.建筑腔体概念在办公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福清BOPP总部办公楼设计[J].福建建材.2012

[5].林萍英.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腔体生态设计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

[6].李钢,项秉仁.建筑腔体的类型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6

[7].吴耀华,李钢.发展建筑腔体深层楔入自然——蜂窝煤的启示[J].新建筑.2005

[8].吴耀华.大进深建筑中的“建筑腔体”生态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标签:;  ;  ;  

建筑腔体论文-曹天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