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科书,结构,功能,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高博[1](2017)在《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科书作为课程目标实现的物质载体,其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科书质量的好坏。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设计仍显滞后,无法很好地满足课程改革的期望与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吸收教科书结构设计的异域经验,通过对比反思来发现规律、找出差距,继而反躬自省、寻求突破,对改善我国教科书质量而言是一条可取的路径。教科书结构即构成教科书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小学语文教科书由助学系统、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习题系统构成。具体而言,助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引言、目录、插入语、插图和附录等;课文系统则由单元结构和课文结构构成;知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基础语音知识、识字写字知识、句型结构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口语交际知识等;习题系统由课文练习和单元练习构成。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看,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即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注重课文系统中阅读课文结构的系统性、习题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注重知识系统的内容要素之间的平衡安排、课文系统中专门设置听说和写作课文结构、助学系统工具性功能拓展。从小学语文教科书各系统的关系看,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致性特点,即共同反映出知识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它制约着其他系统的构成;课文系统处于核心地位,它影响着习题系统的构成;助学系统是基础的部分,它是其他系统构成的保证;习题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其他系统的构成。借鉴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设计经验,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需要在助学系统的设计方面增加设计感,并且注重工具性功能和辅助性功能的扩大化;课文系统的内容结构应该丰富发展,将听说、写作、阅读单独设计,形成系统的课文结构;知识系统的内容要素在教科书结构中尽量保持平衡;习题系统的设计要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注重习题类型的数量均衡,设计的层次感。(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俊博[2](2014)在《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的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由我国着名的教育大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出版家的叶圣陶先生亲自撰写,由我国着名漫画家、散文家、文学家、美学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的丰子恺先生亲手绘制,由具有“开明人”和“开明风”精髓的开明出版社出版。叶圣陶在《我和儿童文学》说:“在儿童文学方面,我还做过一件比较大的工作。在1932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一共十二册,四百来篇课文。这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度。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写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①可见,叶老对这项工作极为重视,旨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建立坚实的基础。《开明国语课本》用童真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儿童教育的切入点,充分体现编撰者儿童本位和生活本位的教育理念。此教科书成为开明书店的“传社经典”,时至今日仍被世人热捧。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开明国语课本》相关研究的梳理。首先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涵进行解读,此外,对小学语文教科书和《开明国语课本》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第二部分对两位编绘者——教育翘楚叶圣陶、画界名家丰子恺及编写理念进行概要性的简介。第叁部分对《开明国语课本》的结构进行探析,重点剖析主体系统结构、客体系统结构及特征,依次从选文部分、练习部分、封面部分、目录部分、插图部分、生字表部分进行整合,其中引用大量选文作例证分析,以求论点更具准确性和说服力。最后一部分则归纳出《开明国语课本》的历史借鉴意义,以引起小学语文编写组和专家学者们的现实反思。(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4-06-01)
谢志红[3](2012)在《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科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是教育知识的载体。教科书作为一种纸质文本,是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对教科书的满意度。教科书的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印刷质量两部分,其中内容质量是最关键的部分。教科书内容结构体现教科书的内容质量,制约教科书的功能。优化教科书内容结构可以提高教科书质量,整合教科书功能,深化课程改革,为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小学语文教科书由于其所处的阶段特殊性,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语文教科书功能发挥的完善与否,与内容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梳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结构,探析其随着历史的发展所发生的变化,对以后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的设计编排和完善学生语文素养,造就和谐发展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分析文本,对其内容结构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的结果找出规律,探析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要素所发生的变化,尝试着提出建议,以期能为以后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方面的编排做出点绵薄贡献,更好的编排教科书,完善学生语文素养。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导论;第一部分——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文本分析;第叁部分——结论与建议。导论部分说明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同时对相关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局限,并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同时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分析框架,首先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教科书结构的分析框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指出了前人分析框架的优势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本文分析。本部分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按照框架的划分类目,通过对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要素进行了统计与整理,呈现了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结构要素统计结果,然后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综合进行研究,兼具量和质两方面,以揭示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在纵向维度上发生的变化。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素。第叁部分为结论与建议。通过统计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内容方面最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拼音内容总体稳定,仅个别拼音的教学顺序发生变化;生词内容在知识要素中所占比重一直最大;各类型阅读和写作变化各具特色但八套保持一致;写作和口语交际比重有所提高但仍偏低;(2)能力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有被强化的趋势但重读写能力,轻视听说能力;(3)思想品德方面,弱化了这一方面的要素但有关自然以及崇高事物方面的比重在历史的发展中,比重有所上升。针对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内容结构要注意各要素统筹兼顾;知识要素中要继续加大写作和口语交际;要合理安排各类型写作;要继续提高对想象类写作的重视程度;能力要素中听说要与读写并重;思想品德要素中有关自身,有关他人,有关集体与社会,有关自然以及崇高事物方面要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2-05-15)
傅建明,陈宜挺[4](2012)在《内地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科书内容结构由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品德叁个要素组成,从这叁个维度对内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和香港新亚洲版《学会中国语文》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叁种内容要素构成状态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若干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课程教学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程军[5](2011)在《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教学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解读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在中国近代史上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1年28期)
陈宜挺[6](2008)在《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范围的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教科书改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有关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上,更体现在教科书结构的优化方面,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从“结构性转变”的高度重新审视教科书结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归纳和演绎推理法等,综合教学论、课程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语文》和香港新亚洲小学语文教科书《学会中国语文》为例,对大陆和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力图在实践层面寻求这两个地区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的差异,以为构建一种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和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体系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五部分:导论;第一部分——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形式结构比较;第叁部分——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导论部分说明了研究的缘起,阐述了系统论下的教科书结构,以及选择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的基本理由,并对研究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说明。第一部分——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的分析框架则根据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实际情况将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划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两个部分。所谓形式结构,是指教科书所呈现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关注的是形式性要素及相互关系,其由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组成,宏观结构由教科书阶段内容安排、编写体系和编排体例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而微观结构则是由教科书呈现形式、版式设计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而内容结构则是指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对学生有实际用处的内容,即语文知识、相关能力、思想品德叁者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和第叁部分则分别以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对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其中,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着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形式结构中宏观结构的阶段内容、编写体系、编排方式和微观结构的开本、封面与封底、导学、课文、插入语、插图和练习与活动展开;而第叁部分则重在讨论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中的语文知识、相关能力和思想品德,以及这叁种内容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在以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对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进行分析与比较之后,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陆重综合而香港重细致;大陆重学科功能而香港重学生心理;大陆重读写知识而香港重听说读写平衡;大陆重语文特有能力而香港重语文特有与共通能力的均衡;大陆重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面而香港重品德教育。在得出以上结论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提出优化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的几点建议:教科书结构应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保持一致,相互协调;宏观形式结构应综合中有细致,细致中体现综合;微观形式结构应图文并茂,功能与审美并重;内容结构中各实体要素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知识结构中听说读写应相互融合,均衡设置;能力结构中语文特有与共通能力应综合安排,全面发展;思想品德结构中思政与品德教育内容应相互作用,并驾齐驱。(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8-01-01)
范蔚[7](2005)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通常是“文选型”课本,承担着示范、训练、教育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科书要能够成为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的指南和媒介,要具备“易学便教”的有利条件。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包括助学系统、课文系统、习题系统。教科书的编制,一要发挥助学系统的激励、引领和提示作用,二要力求课文系统的选文质量、有机整合和延伸拓展,叁要重视习题系统的灵活多样性和指导性。(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05年07期)
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的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由我国着名的教育大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出版家的叶圣陶先生亲自撰写,由我国着名漫画家、散文家、文学家、美学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的丰子恺先生亲手绘制,由具有“开明人”和“开明风”精髓的开明出版社出版。叶圣陶在《我和儿童文学》说:“在儿童文学方面,我还做过一件比较大的工作。在1932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一共十二册,四百来篇课文。这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度。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写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①可见,叶老对这项工作极为重视,旨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建立坚实的基础。《开明国语课本》用童真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儿童教育的切入点,充分体现编撰者儿童本位和生活本位的教育理念。此教科书成为开明书店的“传社经典”,时至今日仍被世人热捧。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开明国语课本》相关研究的梳理。首先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涵进行解读,此外,对小学语文教科书和《开明国语课本》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第二部分对两位编绘者——教育翘楚叶圣陶、画界名家丰子恺及编写理念进行概要性的简介。第叁部分对《开明国语课本》的结构进行探析,重点剖析主体系统结构、客体系统结构及特征,依次从选文部分、练习部分、封面部分、目录部分、插图部分、生字表部分进行整合,其中引用大量选文作例证分析,以求论点更具准确性和说服力。最后一部分则归纳出《开明国语课本》的历史借鉴意义,以引起小学语文编写组和专家学者们的现实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高博.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张俊博.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结构研究[D].渤海大学.2014
[3].谢志红.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4].傅建明,陈宜挺.内地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J].课程教学研究.2012
[5].程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教学建议[J].山东教育.2011
[6].陈宜挺.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
[7].范蔚.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载[J].课程.教材.教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