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郄门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血流,郄门穴,曙光医院,穴位,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施针,神门,器质性病
郄门穴论文文献综述
孙天骄[1](2018)在《针刺有望破解冠脉慢血流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胸口从没有这么轻松过。”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做完中医针刺治疗的陆先生深吸了一口气。两年前,陆先生出现阵发性胸闷、心悸的症状,多方求治不见疗效,经曙光医院诊断,陆先生的症状是由冠状动脉血流异常缓慢造成的。该院对其采取中医针刺郄门穴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8-07-18)
何玲[2](2016)在《穴位注射梁丘、郄门穴为主治疗乳痛症6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乳痛症是指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又叫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为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病变。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梁丘、郄门穴为主治疗乳痛症6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例乳痛症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例,女6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期性乳痛症47例,非周期性乳痛症者15例。有22例患者曾进行钼靶X线摄片检查,30例曾进行红外(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李宇恒,杨佃会[3](2014)在《内关穴透刺郄门穴治疗胸痹验案1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以及肺部疾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以胸痛为主症的疾病相类似。笔者采用内关穴透刺郄门穴的方法治疗(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海洁静[4](2014)在《针刺郄门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导师完善的“尺肤诊断法”的指导下选取郄门穴,观察并明确针刺该穴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更为简单、危险性低、高效的治疗方案。通过红外热像仪对胃部体表投影区的温度变化进行的监测比较,分析针刺郄门穴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机理,并验证是否能够为浅表性胃炎提供一个简便、快速、无破坏性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依据,也可提供胃部疾病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指标。借助“尺肤诊断法”、“心胃相关理论”与胃部体表投影区的温度变化,分析和理解针刺郄门穴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希望为临床针刺治疗和认识慢性浅表性胃炎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纳入标准后,将7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而实验中两组患者的一些临床资料需要保证具有可比性,例如其中的年龄、性别、病程等需要在统计学上确保没有显着性差异。然后将在实验中获得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治疗效果等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意义,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91.42%,经χ2PP检验p>0.05,以上有效率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着性差异,证明了针刺郄门穴的临床意义与针刺内关、中脘、足叁里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没有明显差别,均有良好效果。(2)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差值经t检验P>0.05,说明试验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在统计学意义上进行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表明两种针灸方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3)胃部体表投影温度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胃部体表投影温度均可得到提高。两组治疗前后的温度差值经t检验P>0.05,显示两组温度变化程度上无显着性差异,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1)针刺郄门穴与针刺内关、中脘、足叁里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均有效,且治疗效果相当。针刺郄门穴较针刺内关、中脘、足叁里取穴更少,且为远端取穴、方便安全,便于临床运用推广。(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部体表投影区温度普遍偏低,而经过治疗后温度均有所提高,肯定了针刺对胃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为胃部疾病的预防和检查提供一个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后续验证实验也可用远红外热象仪作为本病的诊断和预防仪器。(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期刊2014-06-01)
海洁静,张克镇,向晓鸣,杨焕苗,郑飞虎[5](2014)在《针刺郄门穴治疗3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郄门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简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7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双侧郄门穴)35例和对照组(针刺双侧内关、中脘、足叁里)35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9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郄门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远端取穴,简单、安全便于临床运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4年09期)
张丹华,孙睿睿,曾芳,梁繁荣[6](2013)在《对郄门穴主治疔疮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发现,不同版本的《针灸学》教材对郄门穴的主治刊载有异。在第6版《针灸学》中,郄门穴的主治不包括疔疮病证,第7版教材增加了疔疮一病,而在治疗各论当中,对于"疔疮"的治疗,无论是主穴还是配穴却又均未提到郄门穴,甚至连郄门所属的心包经也未曾涉及。作者对此补充存有疑问,遂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该穴的主治进行考证,并结合腧穴主治的演变规律分析,以明确该穴的主治功效,以期为郄门穴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蒋莉娅,黄继人,诸静芬,戴建良,张卫东[7](2013)在《针刺郄门穴对心肌缺血大鼠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刺郄门穴改善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针刺郄门及合谷穴后的各组指标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郄门和合谷组心脏动力学指标均改善(P<0.01),两者血浆NO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心肌细胞中Bcl-2/Bax比值升高(P<0.01),且郄门组改善均较合谷组显着(P<0.05)。结论:针刺郄门穴可改善心脏动力学指标,增加血浆NO释放,并通过调节Bcl-2和Bax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吴薇薇,高建芸,王志功,吕晓迎,邢丽阳[8](2012)在《心包经郄门穴及其旁开非经穴电特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测郄门穴与非经穴体内电特性,验证经穴体内电信号探测的可行性,以期能为今后经穴体内电特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可在体使用的同心圆电极针及与其相配套的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探测13名健康志愿者皮下5 mm、15 mm、25 mm郄门穴与非经穴的电信号大小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13例志愿者在皮下5 mm探测均出现较清晰电信号波形,5例志愿者在皮下15 mm探测出现信号,随着探测深度的增加电压幅值变小。在皮下5 mm、15 mm郄门穴及非经穴电压幅值比较尚未发现显着差异(P>0.05)。结论:初步验证了经穴体内电信号探测的可行性,为经穴体内电特性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董亚琴,修春英,许金森,胡翔龙[9](2011)在《针刺郄门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志愿者心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郄门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郄门穴,采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率(HR)在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郄门穴能显着降低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CO、CI升高(P<0.05,P<0.01);电针过程中SVR、SVRI显着升高(P<0.05,P<0.01);心率减慢,但与他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郄门能显着改善健康志愿者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亢奋状态,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张强,吴绪平,王华,樊展,喻建兵[10](2010)在《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及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及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电针组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灌胃制造大鼠心动过缓动物模型,动态监测心电图并记录心率的变化;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电针郄门治疗20min;治疗结束,采集标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的含量。结果:电针郄门穴能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Na+-K+-ATPase活性,与正常大鼠比较,普萘洛尔诱发大鼠心率显着降低(P<0.01);电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改善作用,电针郄门穴可有效调整心率(P<0.01)。结论: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增强心肌组织Na+-K+-ATPase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郄门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痛症是指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又叫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为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病变。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梁丘、郄门穴为主治疗乳痛症6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例乳痛症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例,女6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期性乳痛症47例,非周期性乳痛症者15例。有22例患者曾进行钼靶X线摄片检查,30例曾进行红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郄门穴论文参考文献
[1].孙天骄.针刺有望破解冠脉慢血流难题[N].中国中医药报.2018
[2].何玲.穴位注射梁丘、郄门穴为主治疗乳痛症6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6
[3].李宇恒,杨佃会.内关穴透刺郄门穴治疗胸痹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4
[4].海洁静.针刺郄门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中医学院.2014
[5].海洁静,张克镇,向晓鸣,杨焕苗,郑飞虎.针刺郄门穴治疗3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
[6].张丹华,孙睿睿,曾芳,梁繁荣.对郄门穴主治疔疮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3
[7].蒋莉娅,黄继人,诸静芬,戴建良,张卫东.针刺郄门穴对心肌缺血大鼠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
[8].吴薇薇,高建芸,王志功,吕晓迎,邢丽阳.心包经郄门穴及其旁开非经穴电特性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2012
[9].董亚琴,修春英,许金森,胡翔龙.针刺郄门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志愿者心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
[10].张强,吴绪平,王华,樊展,喻建兵.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及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