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信贷配给论文-刘艳华,郑平

双重信贷配给论文-刘艳华,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重信贷配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业信贷配给,农民消费,间接效应,面板门限

双重信贷配给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华,郑平[1](2016)在《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间接效应的双重特征——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空间相关性的双重特征。非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双重门限效应,且低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高收入区间;空间相关性特征则体现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可以拉动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民消费。(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李庆海,吕小锋,孙光林[2](2016)在《农户信贷配给:需求型还是供给型?——基于双重样本选择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3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识别影响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人口特征、经济特征、金融环境和地理特征等因素对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而言,影响农户是否遭受需求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银行借贷利率、到银行网点距离和鲁西地区虚拟变量;影响农户是否遭受供给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上年家庭纯收入、上年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经营耕地面积、上年礼金支出、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到银行网点距离、正规金融市场效率、正规金融市场规模、鲁中地区虚拟变量和苏南地区虚拟变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6年01期)

朱秀丽,钱友文[3](2011)在《中国金融业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影响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重信贷配给,指我国信贷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偏向(非均衡信贷配给,McKinnon,1973)和基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信贷配给(均衡信贷配给,Stiglitz和Weiss,1981)。本文采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1-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入,民营上市公司遭遇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程度减轻,而与信息透明度有关的均衡信贷配给的现象增强。(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1年12期)

王松华[4](2009)在《经济转轨中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我国放开了信贷额度限制,开始实行信贷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因此本文研究的时间区间是从1998年至今。在回顾和评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西方信贷配给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信贷配给双重性进行研究后,对其形成的原因重新做了划分,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信贷配给在中西之间的形成机制不同。西方早期的信贷配给是政府干预产物,而后期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两种形成机制没有共存过。而在经济转轨中,计划和市场两种配置方式同时影响着信贷市场的运行,形成了我国转轨经济中特有的双重信贷配给,两者共存。2.不能照搬国外以政府干预或市场选择来作为划分非均衡信贷配给和均衡信贷配给的标准。对其双重性的界定,本文认为均衡信贷配给是信用缺失和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风险控制造成的,而非均衡信贷配给则是政府隐性干预和利率不完全市场化的产物。3.信用缺失衍生出信任型的信贷配给,其属于均衡信贷配给的一种。银行既在高端市场上无节制地实施信贷集中,又在低端市场用繁重的非信用保障条款配给数量相当的贷款。因此,我国的信贷配给是信任型的信贷配给。最后对其带来的信用缺失进行了度量。4.银行股份制改革和风险控制形成了另一种均衡信贷配给。在讨论了国有银行改革中机构的撤并对信贷配给的影响后发现:①银企间的地理距离越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②由银行机构撤并导致的银企间地理距离增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实施更加严重的信贷配给。5.政府隐性金融干预是形成非均衡信贷配给的途径之一。在东、中部地区政府隐性干预下信贷配给的表现为对私营个体单位的贷款支持,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配给。而对于西部地区,政府隐性干预下信贷配给的表现为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贷款支持,对私营个体经济单位的配给。(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9-04-01)

辜晓川,蒋华[5](2008)在《浅析我国农业贷款中的双重信贷配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农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困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重最高的年份也不足15%,而且在1992年以后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近年来的比重不到6%。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08年05期)

张洁[6](2007)在《转轨时期我国双重信贷配给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信贷市场一直是我国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融资方式。尽管证券市场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信贷市场在我国货币资金配置中仍占据主导作用。在此背景下,信贷资金的配置不当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国信贷市场上的双重信贷配给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是特殊性制度安排形成的非均衡信贷配给,致使大量信贷资金流向国有经济部门;另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均衡信贷配给,造成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把转轨时期我国双重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摆在了眼前,研究中国的双重信贷配给问题,不仅在微观上有助于理解我国信贷市场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在宏观方面有助于改善我国融资结构,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在国外信贷配给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信贷市场上的双重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尝试探讨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双重信贷配给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双重信贷配给造成的经济影响及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经济转轨中实施的制度安排如国有银行的利率管制、信用垄断和信贷规模管理等制度,保证了政府可以控制大量的信贷资金。这种金融控制使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活动产生较大的偏向性,在国有企业存在过度贷款需求的情况下,导致了非均衡信贷配给的产生。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的风险态度发生了改变,基于信息不对称等条件,我国出现了均衡信贷配给。在分析双重信贷配给的经济影响基础上,论文最后从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运行机制、深化银行业改革、着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7-04-01)

滕春强[7](2006)在《租金创造机制下的双重信贷配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贷配给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现象,其存在严重制约了资金配置的效率。本文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信贷配给特征出发,运用租金创造模型分析了信贷配给持续居高不下的内在诱因,并总结了其造成的社会效率损失。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当前信贷配给状况的政策建议,以提高金融中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济南金融》期刊2006年11期)

孙小丽[8](2006)在《信贷市场经济与金融结构不对称研究——基于双重信贷配给》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信贷市场存在非理性的经济与金融结构不对称现象,国有商业银行双重信贷配给行为是造成这种不对称的重要制度性根源。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引入制度因素对银行借贷微观模型进行修正,以期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06年06期)

张伟,罗凡[9](2004)在《对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的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了解了信贷配给的形成及西方经济学家对此研究的现状 ,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的考察 ,使中国信贷配给的双重性有了进一步地说明和解释(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04年23期)

刁怀宏[10](2004)在《发展中国家的“双重信贷配给”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纳入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进程中特有的“双重信贷配给”框架,分析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在其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必须从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两方面着手。(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双重信贷配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2013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识别影响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人口特征、经济特征、金融环境和地理特征等因素对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而言,影响农户是否遭受需求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银行借贷利率、到银行网点距离和鲁西地区虚拟变量;影响农户是否遭受供给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上年家庭纯收入、上年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经营耕地面积、上年礼金支出、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到银行网点距离、正规金融市场效率、正规金融市场规模、鲁中地区虚拟变量和苏南地区虚拟变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重信贷配给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华,郑平.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间接效应的双重特征——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

[2].李庆海,吕小锋,孙光林.农户信贷配给:需求型还是供给型?——基于双重样本选择模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

[3].朱秀丽,钱友文.中国金融业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影响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11

[4].王松华.经济转轨中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

[5].辜晓川,蒋华.浅析我国农业贷款中的双重信贷配给[J].西南金融.2008

[6].张洁.转轨时期我国双重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

[7].滕春强.租金创造机制下的双重信贷配给研究[J].济南金融.2006

[8].孙小丽.信贷市场经济与金融结构不对称研究——基于双重信贷配给[J].企业经济.2006

[9].张伟,罗凡.对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4

[10].刁怀宏.发展中国家的“双重信贷配给”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

标签:;  ;  ;  ;  

双重信贷配给论文-刘艳华,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