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胶凝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化胶凝,分形几何,成核速率,胶凝结构
胶凝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林新宇[1](2019)在《考虑乳化水影响的含蜡原油胶凝过程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蜡原油在开采、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随着体系温度的降低会引起蜡晶的析出、聚集、沉淀,这不仅会影响含蜡原油体系的流变性质,还会使其出现胶凝现象。当水相存在于含蜡原油体系中时,由于油水两相之间乳化作用的发生,非牛顿型油水两相体系的胶凝行为在具备含蜡原油胶凝特性的同时,必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对石油生产加工中油水混输工艺的优化设计与安全运行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本文结合节能降耗形势下油水两相低温集输工程实际,以油包水型(W/O)含蜡原油乳状液为对象,考虑乳化水的影响,综合识别含蜡原油的胶凝特征参数及界限,并利用颗粒录影显微结构分析和分形表征的方法描述其胶凝过程及胶凝聚集结构,进而基于胶凝成核的机理和热分析理论,推导建立乳化胶凝成核速率数学模型,同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DSC)系列实验数据,研究降温胶凝过程特性及其动力学。流变特性测试结果表明,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胶凝温度界限随乳化水分数的升高呈现增大趋势,相应胶凝过程中形成凝胶体的结构强度增大,且在恒应力作用下,温降速率增大,胶凝温度界限呈升高特征,而胶凝结构强度则逐渐减弱。乳化水存在下蜡晶胶凝聚集结构的分形维数随着乳化水分数的升高逐渐增大,且其共存形态由分散颗粒状向聚集胶团状转变,使得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胶凝聚集被促进,并贡献于更高强度胶凝结构的形成。在胶凝特征温度区间内,经历相同剪切作用的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体系,其胶凝成核速率随乳化水分数的上升而逐渐加快,同一含水率的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体系,其胶凝成核速率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和乳化水滴半径的减小而增大。该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和拓展含蜡原油胶凝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矿场油水混输工艺优化设计及其安全运行保障措施与参数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莎[2](2019)在《胶凝砂砾石坝全过程质量控制及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胶结颗粒料坝(或称胶结坝)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于2009年提出的新坝型,包括胶结土坝、胶凝砂砾石坝(或称胶结砂砾石坝)、胶结堆石坝。该坝型的设计理念是“宜材适构”、“宜构适材”,即根据材料特性优选断面结构,或根据断面形式优选材料,旨在土石坝和混凝土坝两种不同的坝型设计理念之外构建一种能够兼具二者优点的新坝型。具有经济安全、环境友好、漫顶不溃等优势,在我国临时工程及部分永久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1)施工工艺优化、新型设备研发以及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2)全生命期安全评估技术与完整的筑坝技术体系;(3)配制技术的广源化与材料的宏细观性能研究等。胶凝砂砾石坝是胶结颗粒料坝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在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全过程仿真模拟研究、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场模拟研究以及考虑材料离散性的可靠度分析等方面比较薄弱。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在胶凝砂砾石坝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全过程安全评估、功能分区合理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胶凝砂砾石坝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基于《胶结颗粒料坝筑坝技术导则》SL 678-2014中有关胶凝砂砾石施工各环节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目标函数集,梳理了逻辑结构图和软、硬件系统连接图。开发了胶凝砂砾石坝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可实现胶凝砂砾石原材料检测、拌和监控、碾压监控及成品检测的无缝监控。碾压质量监控子系统可实现碾压轨迹、速度、遍数、层间间隔时间、收仓高程等的实时监控。采用数学方法解决了不同碾压车的振动阈值问题。同时,对胶凝砂砾石施工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获得了碾压车行走速度分布规律、压实度与遍数的拟合关系等。(2)开展了胶凝砂砾石坝全过程仿真分析考虑胶凝砂砾石材料徐变、自生体积变形、绝热温升、弹模变化等因素,首次开展了针对该坝型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研究了胶凝砂砾石坝的温度场、位移场、应力场的发展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胶凝砂砾石坝与混凝土坝比温度、变形、应力变化幅度小,比较均匀,有利于安全。典型层面的位移分布图中,位移在面板与胶凝砂砾石结合部位缓慢渐变,无变形不协调现象。基于胶凝砂砾石坝特点和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利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在胶凝砂砾石坝防渗区与坝体胶凝砂砾石材料区之间形成过渡层,既方便碾压车施工,又可改善防渗面板混凝土与坝体胶凝砂砾石材料差异过大的问题。胶凝砂砾石坝挤压边墙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3)开展了胶凝砂砾石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场分析针对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多孔性,参照土的非饱和渗流理论,首次对渗透水长期作用下胶凝砂砾石大坝的饱和与非饱和流场开展了计算分析。结果证明,胶凝砂砾石坝功能分区构造设计合理,可有效防止渗水进入CSGR坝体区。防渗体系失效后,均质胶凝砂砾石坝仍具有较高的抗渗安全性。基于胶凝砂砾石坝特点和上述计算结果,提出了胶凝砂砾石坝防渗与排水系统,大坝的防渗、排水、承载有分有合,形成功能分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分区结构与分区材料的功能。胶凝砂砾石防渗排水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4)开展了胶凝砂砾石材料抗剪可靠性分析针对胶凝砂砾石坝材料抗剪强度低、离散性大的特点,引入可靠度分析方法并结合强度破坏法分析了结构的抗剪能力,推导了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和俞茂宏双剪破坏准则、以单轴拉压强度为变量的极限状态方程。编制了相应的可靠度计算程序,可直接提取有限元应力计算结果,对不同失效准则下的可靠指标及失效概率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显示,胶凝砂砾石坝抗剪可靠指标整体较高。降强法显示,胶凝砂砾石坝体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在材料强度降低50%的情况下,坝体仍未形成贯通的破坏通道。同时,开展了胶凝砂砾石坝层面抗剪能力的可靠度分析。分别采用整体抗剪断公式、单点抗剪断公式、Mohr-Coulomb抗剪公式3种方法求解了不同碾压层面的抗剪可靠指标。结果均表明,CSGR坝的层面具有较高的抗剪可靠性。胶凝砂砾石坝强度破坏的可靠度分析研究,已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胶凝砂砾石层面抗剪断试验分析,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3-31)
钱畅,薛思雯,徐幸莲,周光宏[3](2019)在《超高压及叁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对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热胶凝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及叁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对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热胶凝过程的影响,在不同压力条件(100、200、300 MPa)下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15%、0.30%、0.45%)叁聚磷酸钠的兔骨骼肌肌球蛋白进行25℃、9 min超高压处理后再经程序升温(1℃/min)制备凝胶,以未经超高压处理的含质量分数0.30%叁聚磷酸钠的肌球蛋白为对照组,测定凝胶的保水性,并筛选出对其有显着影响的参数组合。在该条件下对蛋白的溶解度、ATP酶活力和升温过程中的蛋白二级结构含量、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静态流变性以及凝胶微观结构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含质量分数0.15%叁聚磷酸钠的肌球蛋白经不高于200 MPa的超高压处理后,其溶解度显着下降,ATP酶活力显着上升(P<0.05);质量分数0.15%叁聚磷酸钠对超高压处理诱导的肌球蛋白功能特性变化存在拮抗作用,且蛋白在升温过程中的变性、聚集受抑制,随着叁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升高到0.30%,拮抗作用消失,蛋白在热胶凝过程中结构充分展开,疏水基团与所包埋的巯基快速暴露,形成的凝胶结构富有弹性且致密有序,保水性显着提高(P<0.05);而300 MPa超高压处理使蛋白的ATP酶活力丧失,溶解度及热变性程度降低,分子间交联弱化,最终使凝胶保水性显着下降(P<0.05)。叁聚磷酸钠通过影响蛋白的结构与理化特性,改变其热凝胶形成过程中的变性速率与交联方式,导致最终凝胶保水性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贾援[4](2018)在《水化硅酸镁基胶凝材料反应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gO-SiO_2-H_2O胶凝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镁质胶凝材料,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科研学者的关注。利用去卷积技术和~(29)Si NMR相结合的测试方法,较为精确地区分了在反应进程中残余SiO_2颗粒与M-S-H凝胶同为无定型物相;利用去卷积技术改进TGA/DTG分析方法对胶凝体系中Mg(OH)_2的失重量进行定量分析。MgO-SiO_2-H_2O胶凝体系中主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分为叁个阶段:MgO的水化过程、SiO_2的溶解过程和M-S-H凝胶的形成过程,其中SiO_2的溶解过程决定了MgO-SiO_2-H_2O胶凝体系的反应进程和M-S-H凝胶的形成过程。M-S-H凝胶形成于SiO_2颗粒表面,形成了"核壳结构"。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M-S-H凝胶层向溶液方向生长,同时SiO_2核逐渐溶解并最终消失,这就导致了凝胶壳体内部空腔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8-11)
郭赢[5](2018)在《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的反应过程及其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符合当前形势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成为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碱矿渣水泥(AAS)作为一种高钙体系的环保型胶凝材料,从研发的长远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来讲,具备较高的包容性、节能性和经济性,符合当下可持续型环保资源的发展理念。但目前AAS的研究并不成熟,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对AAS硬化反应机理还缺少比较全面的基础性研究,其综合应用的可参考性理论知识不足。二、基于AAS的材料特性,如何优化材料的综合性能,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也是当下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从碱激发材料反应的内部因素考虑,不同配合比和碱性激发环境会使材料的反应速率、产物结构等发生改变,从而造成材料工作性能的差异性变化。基于以上因素,本文首先探究了水胶比和碱含量对AAS的影响,其中包括产物结构、凝结时间、流动性、力学强度等综合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首次将新型的无电极电阻率测试法与AAS的研究结合,探究了AAS在硬化发展过程中电阻率的发展规律与硬化反应的特征关系,AAS的硬化反应过程中电阻率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这主要与液相离子浓度和孔隙率有关,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不同水胶比的AAS反应凝结时间与电阻率发展特征点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抗压强度与电阻率之间的线性关系,这对于研究AAS凝结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力学强度发展趋势提供了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本研究过程中结合了反应热、pH变化、孔隙发展和产物结构表征等方法,对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胶凝材料的综合应用除了需要了解反应机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本文第二部分针对AAS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改性研究,其中包括叁方面:1、AAS自收缩的改善。通过不同掺量的偏高岭土,分析了自收缩的改善情况,表明在掺量为30%时,自收缩相对减小了38.6%,改善效果最佳。2、AAS和易性的改善。通过添加ADVA142、Super1000TK两种类型的减水剂,分析了AAS流动性和黏度的改善情况,实验表明减水剂掺量为1%时,流动度从185.5mm提高到226.5mm,增长了22.1%,改善效果最佳。3、AAS韧性的改善。通过添加短丝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进行荷载-位移试验测试和SEM微观形貌分析,可发现在添加纤维后,AAS的韧性显着提高,抗折强度从11.5MPa增大到18.5MPa,提高了61.5%,同时压折比从10.975降低到5.986。(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钱畅,薛思雯,徐幸莲,周光宏[6](2018)在《压力水平及氯化钠浓度对兔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其胶凝过程中理化特性和结构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不同浓度的氯化钠(1.0%、1.5%、2.0%)的兔骨骼肌肌球蛋白为实验对象,在不同压力水平(100、200、300 MPa)下对其进行超高压处理(9 min,25℃)后加热制备凝胶。以未经高压处理的含2%氯化钠的蛋白作为对照组。根据凝胶保水性、水分分布、凝胶微观结构、蛋白在升温过程中的贮能模量、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以及二级结构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压力水平及氯化钠浓度对经高压处理的肌球蛋白加热胶凝过程中的蛋白流变特性,二叁级结构以及形成的热凝胶的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含1%氯化钠的兔肉肌球蛋白经100或200 MPa高压处理后,包埋的疏水基团和巯基在40~55℃间快速暴露,且蛋白中的α-螺旋结构的比例也显着下降(p<0.05)。其较高的热变性速率使蛋白分子得以充分解折迭与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的热凝胶的保水性,微观结构及贮能模量均优于其他处理组,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超高压技术生产低盐功能性肉制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任常在,王文龙,李国麟,王彪[7](2018)在《固废基硫铝酸盐胶凝材料用于建筑3D打印的特性与过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建筑3D打印材料的性能、成本及技术应用等问题,通过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了硫铝酸盐胶凝基质材料,配以促凝剂、缓凝剂等形成的建筑3D打印粉体,并应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对同一喷嘴结构不同水灰比(W/C)下喷出浆体速度及质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能成功制备达到GB-2007-R525的硫铝酸盐胶凝材料,且经过外加剂改性后凝结时间可控制在10~30 min,2 h抗压强度15~20 MPa,后期强度稳定;水灰比高于0.6,打印浆体出现堆迭、坍塌的现象,影响打印精度及打印构件质量;水灰比低于0.4,喷射浆体会出现拖尾,影响打印速度,最终确定水灰比在0.5附近较适合相应尺寸喷嘴的3D打印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王茹,张绍康,王高勇[8](2017)在《矿物外加剂对丁苯聚合物/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凝结硬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沸石、纳米二氧化硅和稻壳灰这3种矿物外加剂对丁苯聚合物/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凝结硬化过程作用的差异,分别采用这3种矿物外加剂为调凝材料,并从凝结时间、早期强度、水化进程以及水化产物等角度比较3种矿物外加剂对丁苯聚合物/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矿物外加剂都能促进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硬化,大幅缩短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但3种矿物外加剂的调凝效果互不相同,调凝机理也有差异:沸石对AFt的生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促进C3A的水化,自身也能与Ca(OH)_2反应生成AFt和CSH凝胶;而纳米二氧化硅和稻壳灰对C3S水化的促进作用较强,自身也会与Ca(OH)_2反应生成CSH凝胶。(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24期)
张雨,李亚伟,陈成[9](2017)在《镁源对MgO-SiO_2-H_2O胶凝体系水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熔镁砂,活性镁砂,氢氧化镁细粉,硅微粉制备MgO-SiO_2浆体和浆体,分别在恒温条件下养护72小时。研究了镁源对MgO-SiO_2-H_2O体系水化反应以及镁质浇注料养护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镁砂为原料,提高水化反应速率,加速了镁硅水合胶凝产物(M-S-H)生成。电熔镁砂和氢氧化镁为原料,水化加速期延迟,随着养护时间延长,M-S-H相逐渐生成。含不同镁源的镁质浇注料经不同养护时间后测得的强度变化规律与MgO-SiO_2浆体的水化产物的演变规律一致。镁源的反应活性越高,促进浇注料内M-S-H水化产物的生成,从而显着增加养护强度。(本文来源于《2017·武汉耐火材料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10-15)
卢翔,代文彬,李宇,刘晓明,苍大强[10](2017)在《电炉渣热态改质过程中碱度对胶凝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源头上对电炉渣进行热态改质是充分利用熔渣显热、高效回收铁质组分和提高胶凝活性的一种新工艺。以电炉渣为研究对象,用热态改质的方法制备碱度为0.9~1.7的空冷改质渣,研究碱度对改质渣胶凝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度从0.9增加到1.7,改质渣的胶凝活性呈先减弱后加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当碱度为0.9与1.3时,改质渣的胶凝活性较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计算的(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曲线放热峰面积可知,碱度为0.9的改质渣中玻璃相含量高;通过拉曼光谱测试结果反应的玻璃网络聚合度可知,碱度为1.3的改质渣中玻璃相反应活性较大。在仅利用熔渣显热的条件下,碱度为1.3的改质渣满足改质条件,胶凝活性较高,28 d抗折与抗压活性指数分别为107%与91%。(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胶凝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胶结颗粒料坝(或称胶结坝)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于2009年提出的新坝型,包括胶结土坝、胶凝砂砾石坝(或称胶结砂砾石坝)、胶结堆石坝。该坝型的设计理念是“宜材适构”、“宜构适材”,即根据材料特性优选断面结构,或根据断面形式优选材料,旨在土石坝和混凝土坝两种不同的坝型设计理念之外构建一种能够兼具二者优点的新坝型。具有经济安全、环境友好、漫顶不溃等优势,在我国临时工程及部分永久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1)施工工艺优化、新型设备研发以及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2)全生命期安全评估技术与完整的筑坝技术体系;(3)配制技术的广源化与材料的宏细观性能研究等。胶凝砂砾石坝是胶结颗粒料坝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在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全过程仿真模拟研究、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场模拟研究以及考虑材料离散性的可靠度分析等方面比较薄弱。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在胶凝砂砾石坝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全过程安全评估、功能分区合理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胶凝砂砾石坝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基于《胶结颗粒料坝筑坝技术导则》SL 678-2014中有关胶凝砂砾石施工各环节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目标函数集,梳理了逻辑结构图和软、硬件系统连接图。开发了胶凝砂砾石坝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可实现胶凝砂砾石原材料检测、拌和监控、碾压监控及成品检测的无缝监控。碾压质量监控子系统可实现碾压轨迹、速度、遍数、层间间隔时间、收仓高程等的实时监控。采用数学方法解决了不同碾压车的振动阈值问题。同时,对胶凝砂砾石施工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获得了碾压车行走速度分布规律、压实度与遍数的拟合关系等。(2)开展了胶凝砂砾石坝全过程仿真分析考虑胶凝砂砾石材料徐变、自生体积变形、绝热温升、弹模变化等因素,首次开展了针对该坝型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研究了胶凝砂砾石坝的温度场、位移场、应力场的发展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胶凝砂砾石坝与混凝土坝比温度、变形、应力变化幅度小,比较均匀,有利于安全。典型层面的位移分布图中,位移在面板与胶凝砂砾石结合部位缓慢渐变,无变形不协调现象。基于胶凝砂砾石坝特点和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利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在胶凝砂砾石坝防渗区与坝体胶凝砂砾石材料区之间形成过渡层,既方便碾压车施工,又可改善防渗面板混凝土与坝体胶凝砂砾石材料差异过大的问题。胶凝砂砾石坝挤压边墙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3)开展了胶凝砂砾石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场分析针对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多孔性,参照土的非饱和渗流理论,首次对渗透水长期作用下胶凝砂砾石大坝的饱和与非饱和流场开展了计算分析。结果证明,胶凝砂砾石坝功能分区构造设计合理,可有效防止渗水进入CSGR坝体区。防渗体系失效后,均质胶凝砂砾石坝仍具有较高的抗渗安全性。基于胶凝砂砾石坝特点和上述计算结果,提出了胶凝砂砾石坝防渗与排水系统,大坝的防渗、排水、承载有分有合,形成功能分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分区结构与分区材料的功能。胶凝砂砾石防渗排水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4)开展了胶凝砂砾石材料抗剪可靠性分析针对胶凝砂砾石坝材料抗剪强度低、离散性大的特点,引入可靠度分析方法并结合强度破坏法分析了结构的抗剪能力,推导了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和俞茂宏双剪破坏准则、以单轴拉压强度为变量的极限状态方程。编制了相应的可靠度计算程序,可直接提取有限元应力计算结果,对不同失效准则下的可靠指标及失效概率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显示,胶凝砂砾石坝抗剪可靠指标整体较高。降强法显示,胶凝砂砾石坝体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在材料强度降低50%的情况下,坝体仍未形成贯通的破坏通道。同时,开展了胶凝砂砾石坝层面抗剪能力的可靠度分析。分别采用整体抗剪断公式、单点抗剪断公式、Mohr-Coulomb抗剪公式3种方法求解了不同碾压层面的抗剪可靠指标。结果均表明,CSGR坝的层面具有较高的抗剪可靠性。胶凝砂砾石坝强度破坏的可靠度分析研究,已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胶凝砂砾石层面抗剪断试验分析,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凝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林新宇.考虑乳化水影响的含蜡原油胶凝过程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2].王莎.胶凝砂砾石坝全过程质量控制及可靠度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3].钱畅,薛思雯,徐幸莲,周光宏.超高压及叁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对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热胶凝过程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4].贾援.水化硅酸镁基胶凝材料反应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研究[C].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5].郭赢.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的反应过程及其改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8
[6].钱畅,薛思雯,徐幸莲,周光宏.压力水平及氯化钠浓度对兔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其胶凝过程中理化特性和结构变化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8
[7].任常在,王文龙,李国麟,王彪.固废基硫铝酸盐胶凝材料用于建筑3D打印的特性与过程仿真[J].化工学报.2018
[8].王茹,张绍康,王高勇.矿物外加剂对丁苯聚合物/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凝结硬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J].材料导报.2017
[9].张雨,李亚伟,陈成.镁源对MgO-SiO_2-H_2O胶凝体系水化过程的影响[C].2017·武汉耐火材料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10].卢翔,代文彬,李宇,刘晓明,苍大强.电炉渣热态改质过程中碱度对胶凝活性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