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残留病病论文-李宗儒,赵婷,刘艳荣,王亚哲,许兰平

微小残留病病论文-李宗儒,赵婷,刘艳荣,王亚哲,许兰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小残留病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Ph

微小残留病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儒,赵婷,刘艳荣,王亚哲,许兰平[1](2019)在《微小残留病在高危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危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中微小残留病(MRD)对预后和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成人高危Ph-ALL并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的数据,通过Cox回归模型和Landmark分析,寻找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7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99例(56%),中位年龄40(16~65)岁,95例(54%)在第1次完全缓解(CR_1)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MRD阴性(HR=0.52,95%CI 0.30-0.89,P=0.017)、(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6)

杨佩钰[2](2019)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的动态监测及临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发生率居血液系统肿瘤第2位。近十几年来,由于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的广泛应用,显着提高了MM患者的疗效。但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致死性疾病,其最主要原因是治疗后患者体内仍存在尚未能检测出的极少量骨髓瘤细胞,即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MRD多为耐药克隆,是难治或复发的根源。近期多个临床试验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MRD,提示MRD在MM的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多数关于MRD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检测MRD状态分析临床试验的疗效和预后,并没有解决如不同细胞遗传学异常(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CA)、不同治疗方案(包括ASCT、维持治疗)对MRD转阴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等具体临床实践存在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中微小残留病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治疗和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入院诊治的131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D转阴组与未转阴组间临床特征、生存;探讨MRD状态与疗效反应的关系;明确MRD状态结合不同临床特征在MM中的预后价值。结果:1.MRD转阴率与临床特征:131例NDMM患者,MRD转阴率为63.4%(83/131)。应用含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的诱导治疗、接受ASCT治疗和进行维持治疗患者的MRD转阴率较各自对照组患者的MRD转阴率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4,0.017,0.004)。2.MRD状态与生存:131例规律随访的NDMM患者,MRD转阴组(83例)的PFS及OS较未转阴组(48例)明显延长(P=0.002,0.050)。87例NDMM的预后多因素分析中,仅MRD阳性是影响NDMM患者PFS(P<0.001)及OS(P=0.005)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igh risk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HRCA)只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49)。3.MRD转阴时间与生存:83例MRD转阴患者的中位达MRD阴性时间为治疗后4个月。其中MRD转阴时间≤4个月组与>4个月组(49例vs 34例)间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MRD阴性持续时间与生存:83例MRD转阴患者中,MRD未转阳组(51例)较MRD转阳组(32例)的PFS及OS显着延长(P<0.001,P=0.003)。MRD阴性持续时间≥6个月患者(74例)OS较<6个月患者(9例)明显延长(P<0.001),但两组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D阴性持续时间≥12个月患者与<12个月患者(49例vs 34例)间的PFS和OS差异显着(P<0.001,P<0.001)。随着MRD阴性持续时间延长,复发/死亡风险显着降低(PFS:HR=0.886,P<0.001;OS:HR=0.844,P<0.001)。5.MRD联合细胞遗传学异常与生存:42例HRCA伴MRD阴性组患者的PFS和OS显着优于22例伴MRD阳性组患者(P<0.001,P<0.001)。MRD转阴伴或不伴HRCA组(42例vs 22例)间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危细胞遗传学异常(standard risk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SRCA)伴MRD阳性组(17例)与HRCA伴MRD阴性组(42例)间PFS、OS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MRD联合治疗方案与生存:83例规律随访的MRD阴性患者含或不含Btz治疗组(68例vs 15例)间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83例MRD阴性的NDMM患者接受或不接受ASCT治疗(21例vs 62例)间PFS、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MRD转阴患者中,进行维持治疗组(36例)的OS较未行维持治疗组(47例)明显延长(P=0.003),两组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RD是影响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MRD阴性持续时间是另一重要的预后因素。2.失去MRD阴性状态可使患者的PFS、OS显着缩短,可能成为提示复发的早期标志。3.携带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MRD转阴生存获益更大。4.应用含硼替佐米的诱导治疗、接受ASCT治疗和进行维持治疗可以提高MRD转阴率,改善预后。尤其是维持治疗,即使在MRD阴性的患者中也能够显着延长OS。(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高梦鸽,常英军,赵晓苏[3](2019)在《循环肿瘤DNA在淋巴瘤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淋巴瘤的传统诊断和监测工具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但其灵敏度,特异度有限,且不能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和对患者病情形成有效的动态监测等。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肿瘤的新标记物,具有灵敏度及特异度高,创伤小等优点,且其临床相关性也已被部分验证。利用ctDNA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可更及时地发现复发,因此ctDNA有望成为对淋巴瘤诊断,预后评估和MRD监测的新型分子标记物。(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9年05期)

王明敏[4](2019)在《基于分子条形码标记的超深度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分子标签(UMI)标记的超深度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采集3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初诊及诱导治疗后骨髓标本,初诊时采用NGS技术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并寻找肿瘤基因突变作为MRD检测标记,诱导治疗后采用UMI标记的超深度NGS技术检测肿瘤基因突变率作为NGS-MRD指标。流式细胞术(FCM)及RT-PCR技术分别寻找MRD检测标记,诱导治疗后采用FCM及PCR技术检测患儿MRD水平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NGS技术筛选检测标记的阳性率高于FCM及RT-PCR技术(P<0.05),NGS技术检测MRD的灵敏度也高于FCM及RT-PCR技术(P<0.05)。FCM及NGS技术检测MRD的平均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UMI标记的超深度NGS技术可能成为儿童急性白血病MRD检测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明敏,肖剑文,雷小英,杨山[5](2019)在《基于分子条形码标记的超深度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分子条形码(UMI)标记的超深度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采集3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初诊及诱导治疗后骨髓标本,初诊时采用NGS技术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并寻找肿瘤基因突变作为MRD检测标记,诱导治疗后采用UMI标记的超深度NGS技术检测肿瘤基因突变率作为NGS-MRD指标。流式细胞术(FCM)及RT-PCR技术分别寻找MRD检测标记,诱导治疗后采用FCM及PCR技术检测患儿MRD水平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NGS技术筛选检测标记的阳性率高于FCM及RT-PCR技术(P<0.05),NGS技术检测MRD的灵敏度也高于FCM及RT-PCR技术(P<0.05)。FCM及NGS技术检测MRD的平均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UMI标记的超深度NGS技术可能成为儿童急性白血病MRD检测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景卉[6](2019)在《流式细胞术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探讨MR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2013—2016年我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达完全缓解(CR)的MM患者3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MRD水平。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230U/L(P=0.002)、β_2微球蛋白≥3.5mg/L(P=0.002)、血肌酐≥177mmol/L(P=0.047)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M患者达到CR后首次监测MRD水平,14例MRD阳性患者(MRD≥0.01%)与25例MRD阴性患者(MRD<0.01%)间复发率存在显着差异(P=0.008)。对MRD阳性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发现,较高的MRD水平(MRD≥0.1%)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P=0.036)。动态监测MRD水平结果显示,持续MRD阳性患者与持续MRD阴性患者间的无复发生存期存在显着差异(P=0.035)。结论:FCM监测MRD水平对判断MM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陈坤楠[7](2019)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MC)动态监测经诱导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探究其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并分析MRD与疗程、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生存预后的关系,从而评估MRD对疾病的状态、判断疗效、预测复发及早期干预方面的临床意义,研究出一套适合临床治疗的方法。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诊断的并至少接受4个疗程化疗治疗的5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访直至2019年05月31日结束,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断。2、分别对于在我院血液内科新诊断的54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2疗程、4疗程的患者的MRD使用八色流式细胞术(cKappa、cLambda、CD138、CD34、CD56、CD19、CD38、CD45)进行检测。根据MRD检测结果,分为低MRD和高MRD两组。其中,低MRD组(MRD<10~(-3)),高MRD组(MRD≥10~(-3)),MRD阴性的标准为MRD<10~(-4),MRD阴性归于低MRD组。3、分析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中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通过分析可得出:血小板、血β2微球蛋白、血清钙浓度、白蛋白等均影响患者的预后。2、随着疗程的增加,低MRD率也随之增加。3、疗程与疗效的关系:4疗程有效率81.48%,2疗程有效率68.52%,有效率X~2=6.000,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可以得出随疗程增加,患者的有效率较前有增高。4、疗程与低MRD率的关系:2疗程后,低MRD组14人,高MRD组40人,低MRD率:25.93%,4疗程后,低MRD组21人,高MRD组33人,低MRD率38.89%,有效率X~2=6.000,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结果对比发现,4个疗程的低MRD率较2个疗程更高,并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2个疗程低MRD组及高MRD组的CR率比较:2个疗程以后,低MRD组14例病人达CR的病人有9例,得出其缓解率为64.29%,高MRD组40例病人中有13个病人达CR,缓解率为32.5%,确切概率计算法结果显示: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疗程以后,低MRD组21例病人达CR的病人有16例,其缓解率为76.19%,高MRD组33例病人中有14个病人达CR,缓解率为42.42%,χ~2检验结果显示: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治疗方案对MRD的影响:硼替佐米组在2个及4个疗程后,低MRD率分别为28.57%和53.57%。非硼替佐米组在2个及4个疗程后,低MRD率分别为23.08%和23.07%。χ~2检验结果显示: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两个疗程的诱导治疗以后,低MRD组中位OS及PFS均尚未出现,高MRD中位OS时间30个月,中位PFS时间23个月,低MRD组的中位OS及PFS比高MRD组延长,P=0.11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疗程的诱导治疗以后,低MRD的OS及PFS时间尚未出现,高MRD中位OS时间28个月,中位PFS时间23个月,故低MRD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O.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本次研究的54个病例,分为硼替佐米组和非硼替唑米组,其中硼替佐米组28人,非硼替佐米组26人,各组病人均为初治病人,前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可能跟随访时间有关;后者中位OS时间17个月,中位PFS时间未出现,两组对比P值分别为0.006、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结果可以看出,含硼替佐米进行诱导治疗以后比传统治疗组中的患者的OS时间明显延长.PFS时间可能延长,(P=O.000)、(P=O.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结论:1、在本研究中,无论硼替佐米组还是非硼替唑米组,四个疗程以后,更能获得低MRD的水平,并且对比两个疗程之后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得出四个疗程后低MRD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故MRD水平可预测患者OS及PFS,并对评估疾病状态、判断疗效、预测复发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硼替佐米组同非硼替佐米组相比,硼替佐米组在四个疗程之后,低MRD率明显增高,并且得到更长的生存时间。故MRD比传统的细胞形态学、本周氏蛋白等预后指标测疾病的复发更敏感,并且MRD可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3、硼替佐米联合化疗进行诱导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其效果明显,特别低MRD组病人可明显延长患者的PFS及OS,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9-03-01)

丁超,单建芝,吕娅,曾云[8](201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方法、标本选择、临床意义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缓解后复发与体内微小残留病(MRD)有关。ALL患者MRD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多参数流式细胞仪(FCM)、PCR、二代测序(NGS):FCM测量速度快,可多参数测量; ALL患者MRD可出现抗原漂移导致FCM结果呈假阴性; PCR包括实时荧光定量RCR(q PCR)、逆转录PCR(RT-PCR)两种,检测MRD的灵敏度均较高,但结果易出现假阴性; NGS又称高通量测序、深度测序,检测MRD时灵敏度高于FCM、PCR法,但具有需要DNA总量高、生物学信息复杂、费用昂贵等问题。临床上检测MRD的首选标本为骨髓,但T-ALL患者的外周血可作为MRD检测标本。ALL患者检测MRD可对患者并进行危险分层,指导后续规范化治疗。ALL患者检测MRD可帮助患者判断预后。ALL患者检测MRD可作为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ALL效果的判定标准。(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程翼飞,陈育红,闫晨华,王昱,赵翔宇[9](2019)在《供体来源的CD19靶向T细胞输注消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对供者淋巴细胞无反应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血病复发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allo-HSCT后B-ALL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很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预示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白血病将复发;消除MRD将有效防止复发。HSCT后治疗伴有MRD的B-ALL的主要方法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blastic infusion,DLI)。然而,在出现MRD的患者中,约叁分之一的患者对DLI并无反应,且预后恶劣。虽然供体来源的CD19导向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CAR)修饰T细胞(CART19)可能治愈白血病,但输注此类细胞的效率与安全性尚未在经过HSCT后出现MRD的B-ALL患者当中进行过考察。在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6名患者均一次或多次输注了HSCT供者提供的CD19导向CAR修饰T细胞。其中有5名患者(83.33%)的MRD阴性得到缓解,而另1名患者对CAR T细胞并无反应。6名患者中有3名至今存活,白血病也并未复发。无患者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 GVHD),也无患者死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对于在allo-HSCT后出现MRD的B-ALL患者且对DLI并无反应的患者而言,供体来源的CAR T细胞输注似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干预手段。(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1期)

孙雨,刘建平,王向文[10](2019)在《白血病患儿微小残留病的检测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效果逐渐显着,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可达50%~80%。尽管如此,由白血病中的微小残留病(MRD)引起的复发仍然面临巨大的考验,并且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均已证实ALL和AML患者的MRD水平与治疗效果相关并能预测复发风险。目前MRD的检测技术已非常完善,可覆盖98%以上的ALL和大部分AML。如今,检测MRD的两种主要技术是流式细胞术(FCM)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这两种技术在预测疾病复发和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为儿童白血病的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微小残留病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发生率居血液系统肿瘤第2位。近十几年来,由于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的广泛应用,显着提高了MM患者的疗效。但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致死性疾病,其最主要原因是治疗后患者体内仍存在尚未能检测出的极少量骨髓瘤细胞,即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MRD多为耐药克隆,是难治或复发的根源。近期多个临床试验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MRD,提示MRD在MM的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多数关于MRD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检测MRD状态分析临床试验的疗效和预后,并没有解决如不同细胞遗传学异常(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CA)、不同治疗方案(包括ASCT、维持治疗)对MRD转阴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等具体临床实践存在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中微小残留病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治疗和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入院诊治的131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D转阴组与未转阴组间临床特征、生存;探讨MRD状态与疗效反应的关系;明确MRD状态结合不同临床特征在MM中的预后价值。结果:1.MRD转阴率与临床特征:131例NDMM患者,MRD转阴率为63.4%(83/131)。应用含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的诱导治疗、接受ASCT治疗和进行维持治疗患者的MRD转阴率较各自对照组患者的MRD转阴率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4,0.017,0.004)。2.MRD状态与生存:131例规律随访的NDMM患者,MRD转阴组(83例)的PFS及OS较未转阴组(48例)明显延长(P=0.002,0.050)。87例NDMM的预后多因素分析中,仅MRD阳性是影响NDMM患者PFS(P<0.001)及OS(P=0.005)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igh risk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HRCA)只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49)。3.MRD转阴时间与生存:83例MRD转阴患者的中位达MRD阴性时间为治疗后4个月。其中MRD转阴时间≤4个月组与>4个月组(49例vs 34例)间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MRD阴性持续时间与生存:83例MRD转阴患者中,MRD未转阳组(51例)较MRD转阳组(32例)的PFS及OS显着延长(P<0.001,P=0.003)。MRD阴性持续时间≥6个月患者(74例)OS较<6个月患者(9例)明显延长(P<0.001),但两组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D阴性持续时间≥12个月患者与<12个月患者(49例vs 34例)间的PFS和OS差异显着(P<0.001,P<0.001)。随着MRD阴性持续时间延长,复发/死亡风险显着降低(PFS:HR=0.886,P<0.001;OS:HR=0.844,P<0.001)。5.MRD联合细胞遗传学异常与生存:42例HRCA伴MRD阴性组患者的PFS和OS显着优于22例伴MRD阳性组患者(P<0.001,P<0.001)。MRD转阴伴或不伴HRCA组(42例vs 22例)间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危细胞遗传学异常(standard risk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SRCA)伴MRD阳性组(17例)与HRCA伴MRD阴性组(42例)间PFS、OS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MRD联合治疗方案与生存:83例规律随访的MRD阴性患者含或不含Btz治疗组(68例vs 15例)间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83例MRD阴性的NDMM患者接受或不接受ASCT治疗(21例vs 62例)间PFS、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MRD转阴患者中,进行维持治疗组(36例)的OS较未行维持治疗组(47例)明显延长(P=0.003),两组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RD是影响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MRD阴性持续时间是另一重要的预后因素。2.失去MRD阴性状态可使患者的PFS、OS显着缩短,可能成为提示复发的早期标志。3.携带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MRD转阴生存获益更大。4.应用含硼替佐米的诱导治疗、接受ASCT治疗和进行维持治疗可以提高MRD转阴率,改善预后。尤其是维持治疗,即使在MRD阴性的患者中也能够显着延长O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小残留病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宗儒,赵婷,刘艳荣,王亚哲,许兰平.微小残留病在高危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C].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杨佩钰.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的动态监测及临床预后分析[D].吉林大学.2019

[3].高梦鸽,常英军,赵晓苏.循环肿瘤DNA在淋巴瘤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9

[4].王明敏.基于分子条形码标记的超深度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9

[5].王明敏,肖剑文,雷小英,杨山.基于分子条形码标记的超深度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6].景卉.流式细胞术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7].陈坤楠.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D].皖南医学院.2019

[8].丁超,单建芝,吕娅,曾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方法、标本选择、临床意义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

[9].程翼飞,陈育红,闫晨华,王昱,赵翔宇.供体来源的CD19靶向T细胞输注消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对供者淋巴细胞无反应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J].Engineering.2019

[10].孙雨,刘建平,王向文.白血病患儿微小残留病的检测与应用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标签:;  ;  ;  

微小残留病病论文-李宗儒,赵婷,刘艳荣,王亚哲,许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