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选本论文-冯王玺

折子戏选本论文-冯王玺

导读:本文包含了折子戏选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演意识,《琵琶记》,《缀白裘》,《审音鉴古录》

折子戏选本论文文献综述

冯王玺[1](2016)在《清代戏曲选本中的“导演意识”——以《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中的《琵琶记》折子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导演"一词虽起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就已经存在"导演意识"了。本文试以《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中的《琵琶记》的为例,从剧本改编、舞台表演以及舞台提示叁个层面来分析清代戏曲选本中的"导演意识",以期为后世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6年02期)

张方圆[2](2015)在《《南西厢记》折子戏选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折子戏”,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既是一种戏曲文本的形式,又是一种舞台演出的方式。明万历年间《南西厢记》折子戏演出出现并很快形成风气,至明末清初折子戏逐渐取代全本戏成为《南西厢记》舞台演出的主要形式。戏曲选本是舞台演出的缩影和反映,明清时期刊行的大量的戏曲选本都选录了《南西厢记》折子戏。在《南西厢记》众多的折子戏选本中,乾隆年间的钱编《缀白裘》和乾隆嘉庆年间的《审音鉴古录》最具有代表性。本文梳理了《南西厢记》折子戏舞台演出情形,重点探讨了《缀白裘》、《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折子戏的演出、演变情况。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南西厢记》折子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折子戏选本的概念做了界定。本文第一章对明清《南西厢记》的演出情形作了概述。首先对《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歧路灯》四部明清小说中关于《南西厢记》的演出资料进行了梳理;其次整理了明清文人笔记、日记关于《南西厢记》家乐、宫廷、专业演员演出的记载;最后从折子戏选本中考察《南西厢记》折子戏的选录情况。本文第二章主要探讨《缀白裘》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首先介绍了《缀白裘》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其次对《六十种曲》和《缀白裘》中所选《南西厢记》的相同出目,就标目、脚色行当、用曲、唱词唱法、宾白与剧情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比较,通过比较,动态的展现了《缀白裘》各集所选《南西厢记》的演出、演变情况。本文第叁章主要探讨《审音鉴古录》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首先介绍了《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其次对《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中所选《南西厢记》相同出目(《游殿》、《惠明》、《佳期》、《拷红》、《长亭》)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作为导演台本的《审音鉴古录》在脚色安排、用曲唱法、念白设计等方面的特色。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简要的归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尤海燕[3](2013)在《明代戏曲声腔流变管窥——以明代折子戏选本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折子戏选本为研究明代戏曲声腔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角度。明代戏曲的南北曲之争,明代南曲各声腔的兴衰起落,都可以由此得以发现或证实。从明代折子戏选本的情况来看,万历前的舞台以北曲为主,万历中,南曲兴盛,而北曲则吸收了民间小调的特色,以弦索腔的形式流传下来。明代南曲各腔也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嘉靖间,弋阳腔、海盐腔首先兴起,继之以青阳腔、徽州腔,而备受文人推崇的昆腔则在万历后才盛行一时。(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赵兴勤[4](2007)在《折子戏·短剧·单出选本与戏曲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在杂剧与南戏的早期阶段,艺人对剧本及戏曲艺术的接受,主要通过师徒口耳相传,但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精品意识的追求逐渐成了欣赏群体与创作、演出团体的共同追求,单出(折)选本与折子戏、短剧的出现,恰适应了戏曲传播的客观情势。(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折子戏选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折子戏”,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既是一种戏曲文本的形式,又是一种舞台演出的方式。明万历年间《南西厢记》折子戏演出出现并很快形成风气,至明末清初折子戏逐渐取代全本戏成为《南西厢记》舞台演出的主要形式。戏曲选本是舞台演出的缩影和反映,明清时期刊行的大量的戏曲选本都选录了《南西厢记》折子戏。在《南西厢记》众多的折子戏选本中,乾隆年间的钱编《缀白裘》和乾隆嘉庆年间的《审音鉴古录》最具有代表性。本文梳理了《南西厢记》折子戏舞台演出情形,重点探讨了《缀白裘》、《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折子戏的演出、演变情况。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南西厢记》折子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折子戏选本的概念做了界定。本文第一章对明清《南西厢记》的演出情形作了概述。首先对《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歧路灯》四部明清小说中关于《南西厢记》的演出资料进行了梳理;其次整理了明清文人笔记、日记关于《南西厢记》家乐、宫廷、专业演员演出的记载;最后从折子戏选本中考察《南西厢记》折子戏的选录情况。本文第二章主要探讨《缀白裘》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首先介绍了《缀白裘》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其次对《六十种曲》和《缀白裘》中所选《南西厢记》的相同出目,就标目、脚色行当、用曲、唱词唱法、宾白与剧情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比较,通过比较,动态的展现了《缀白裘》各集所选《南西厢记》的演出、演变情况。本文第叁章主要探讨《审音鉴古录》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首先介绍了《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其次对《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中所选《南西厢记》相同出目(《游殿》、《惠明》、《佳期》、《拷红》、《长亭》)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作为导演台本的《审音鉴古录》在脚色安排、用曲唱法、念白设计等方面的特色。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简要的归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折子戏选本论文参考文献

[1].冯王玺.清代戏曲选本中的“导演意识”——以《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中的《琵琶记》折子戏为例[J].四川戏剧.2016

[2].张方圆.《南西厢记》折子戏选本研究[D].河南大学.2015

[3].尤海燕.明代戏曲声腔流变管窥——以明代折子戏选本为视角[J].菏泽学院学报.2013

[4].赵兴勤.折子戏·短剧·单出选本与戏曲传播[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  ;  

折子戏选本论文-冯王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