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人类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魁阁”,燕京学派,经济人类学,现代化
经济人类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清媚[1](2019)在《“魁阁时期”燕京学派的经济人类学研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由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曾经出现过一批以城乡经济转型为主题的研究。由于这批成果,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一个高峰。实际上这些着作构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中国经济人类学。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关注村落与外部世界市场之间的并接,从经济实践、社会组织和社会心态叁个方面展开对乡村社会转型的分析。它们同时有别于形式论和实质论的经济学,既强调要保护社会,也要引导社会去接受市场。其背后的比较框架来自托尼的启发。费孝通在思考中国乡村的现代转型时,将托尼的英国乡村工业经济史作为参照,并把这一问题意识带到了工作站的学术讨论中。(本文来源于《社会学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余昕[2](2019)在《实质的经济:《礼物》和《大转型》的反功利主义经济人类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斯和波兰尼在《礼物》和《大转型》中开创的经济人类学视角为反思当前状况提供了思想资源,但20世纪以英美人类学者为主的解读偏离了两位作者的真实意图并忽略了两者的相通性。这包括:对功利主义的形式经济概念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礼物与商品对立的反对;财富的观念和货币的形式性交换是对社会的实质性交换,即存在于社会深层结构和心智系统中的交换的组织和体现;莫斯和波兰尼在探索现代社会和个人观念的诞生问题上,可以构成互补。最后,波兰尼关于"双向运动""虚拟商品""嵌入"的观点以及莫斯关于"总体呈现"的论述,都应置于他们对社会的整体性和实质性的坚持中来理解。莫斯和波兰尼的论述拓展了个人和社会的概念边界,提供了对个体自由和市场的不同理解,他们提出了一种以社会整体性为基础的关于"经济"的多元概念,二者共同奠定了实质主义经济意义上的经济人类学基础。(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9年04期)
方清云[3](2019)在《经济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反思——来自浙江景宁县的畲族特色茶产业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对民族特色产业的实践进行探讨,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日渐重视,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通常认为,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不断扩大其规模,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当我们在经济人类学视野下考察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特色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历程及现状时,发现尽管该县的惠明茶产业发展具备了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全部条件,但仍然在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悖论。因此,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应该更加审慎地对待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问题,认真处理好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有序开发"与"适度开发"之间关系。(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田广[4](2019)在《西方经济人类学先驱思想理论脉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结构主义与心理结构主义,对经济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社会结构主义探讨文化现象及其模式,心理结构主义则探讨群体的普遍心理结构,存在主义及后结构主义理论,也对经济人类学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梳理黑格尔主义与文化本质论入手,认为社会结构主义、心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理论要义均对经济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少杰,李静[5](2019)在《数字化员工对人力资源变革之影响——基于经济人类学视角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时代确立的"机械人"型的人力资源模式把人异化,造成"工业人"失去组织主人翁的地位而被动适应组织的管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数字人"的出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正在发生空前巨变,文化型人力资源管理将大行其道,与"数字人"相匹配的文化型人力资源实践正在我们管理实践中出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革命已是历史潮流,数字人将成为组织的主人。(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潘淑贞,王红[6](2019)在《家族企业的宗族集群化经营机理——对菲律宾华人企业的经济人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宗族的经济功能越加明显。家族成员在企业的资金和人脉等方面离不开家族的帮助。海外华人在宗(家)族的帮助下,其家族企业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规模并形成相应的企业群体。本文选取福建南安籍旅菲戴氏家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该家族第一代、第二代人的创业历程。戴氏企业群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宗族关系网的支持,这两代人的家族关系网络成就了菲律宾戴氏家族企业群,而宗族经济功能的强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家族意识。工商界应正视这种现象,充分发挥和利用"宗族"的经济功能,为国内家族企业的正常有序成长创造适宜的社会文化空间。(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静,宋志方[7](2019)在《家庭本位与经济—社会网络——对D镇乡村家纺企业的经济人类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浙北D镇乡村家纺企业主要以家庭及其亲属网络为单位组织生产。在其发展过程中,家庭成员相互协作,既可以能动性地应对市场竞争和生产方式转型,又可以利用乡土文化长久维系亲缘、业缘网络实现家族共同体利益。当下,家纺企业面临着人力、技术、市场和继承方面的挑战,但从业者以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农人智慧与经济的融合实现新的突破。这种转变的过程启发我们从经济人类学视角理解家纺经济和乡村工业的发展,既对思考血缘家族主义下家纺企业突破原有经济-社会网络,兼顾地方特色和市场化转型有现实意义,又对反思基于个人理性假设和经济唯一的发展逻辑,进行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魏榆帛[8](2019)在《经济人类学视域下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养鱼作为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在黔东南州主要在苗族、侗族的智慧与实践中产生,是一种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之一。将水稻和鱼类养在同一片区域的传统,不但能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物质保障,还能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省土地资源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它还蕴育出绚丽多彩的稻田养鱼习俗与文化,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文化体系,与当地经济活动和生活文化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稻田养鱼开始尝试规模化、产业化,以此提高经济效益。而稻田养鱼产业化的推动离不开农村合作社的成立,这也使得稻田养鱼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迁。本文从经济人类学的视域,通过黔东南州台江县南宫镇A村苗寨与黔东南州黎平县B村侗寨稻田养鱼现状分析作为切入点,查询相关资料和数据,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嵌合理论、文化变迁理论、文化资本等理论,论述了传统稻田养鱼的生计方式、兴起、习俗与文化及当地稻田养鱼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稻田养鱼从支撑人们的生存到迈向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得出影响稻田养鱼产业化发展的因素有:文化、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等。对此,通过借鉴国内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结合黔东南州稻田养鱼实际情况,进而提出黔东南州稻田养鱼产业发展主要应从文化宣传与保护,促进文化产品的形成,以及政府政策、规划、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推进黔东南州稻田养鱼文化与产业化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期刊2019-06-13)
宋盼盼[9](2019)在《宋堡村的苹果产业:一项经济人类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是当今静宁最亮丽的招牌,也是静宁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依托。静宁苹果产业是当地自然条件、地方性种植经验以及政府和市场等共同作用下的农业现代化产物。该产业兴起后,静宁县的传统农村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并发生着一系列变迁。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落脚于静宁县贾河乡宋堡村——一个正在变迁中的典型西北农村,运用经济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去研究宋堡村的苹果产业,主要从苹果的生产、销售以及苹果产业带来的经济变化叁部分进行论述,试图回答“果农如何看待苹果产业在静宁的发展?苹果产业对传统农村、对农民的生活有何意义?”等问题。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苹果产业是国家、市场、劳动者叁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叁者共同推进了苹果种植由传统向现代化、商品化的转变;苹果产业兴起后,面对生计方式的改变,农民以传统的生活秩序重构新的生活行动,把原有的传统社会文化移植到新的空间场域中,继而实现了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苹果产业虽然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苹果只是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地方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的过程,并不是原有社会体系的完全消解,而是一种适应过程,即社会变迁是一个“二元”互动的过程,结果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交织状态。(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郑宇,韩伯宁[10](2019)在《批判性承袭与拓展:海外经济人类学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海外经济人类学致力于挖掘礼物的"阴暗面"、揭示当代"混合生计"结构、对发展与货币等的再反思,并不断开拓灾难、能源与技术等新兴研究领域。学科的新进展体现了批判性继承学科经典命题与探析当前世界重大经济事项,以及理论方法的跨学科拓展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经济人类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莫斯和波兰尼在《礼物》和《大转型》中开创的经济人类学视角为反思当前状况提供了思想资源,但20世纪以英美人类学者为主的解读偏离了两位作者的真实意图并忽略了两者的相通性。这包括:对功利主义的形式经济概念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礼物与商品对立的反对;财富的观念和货币的形式性交换是对社会的实质性交换,即存在于社会深层结构和心智系统中的交换的组织和体现;莫斯和波兰尼在探索现代社会和个人观念的诞生问题上,可以构成互补。最后,波兰尼关于"双向运动""虚拟商品""嵌入"的观点以及莫斯关于"总体呈现"的论述,都应置于他们对社会的整体性和实质性的坚持中来理解。莫斯和波兰尼的论述拓展了个人和社会的概念边界,提供了对个体自由和市场的不同理解,他们提出了一种以社会整体性为基础的关于"经济"的多元概念,二者共同奠定了实质主义经济意义上的经济人类学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人类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清媚.“魁阁时期”燕京学派的经济人类学研究探析[J].社会学评论.2019
[2].余昕.实质的经济:《礼物》和《大转型》的反功利主义经济人类学[J].社会.2019
[3].方清云.经济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反思——来自浙江景宁县的畲族特色茶产业的调查与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田广.西方经济人类学先驱思想理论脉络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王少杰,李静.数字化员工对人力资源变革之影响——基于经济人类学视角的探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潘淑贞,王红.家族企业的宗族集群化经营机理——对菲律宾华人企业的经济人类学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张静,宋志方.家庭本位与经济—社会网络——对D镇乡村家纺企业的经济人类学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魏榆帛.经济人类学视域下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9].宋盼盼.宋堡村的苹果产业:一项经济人类学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
[10].郑宇,韩伯宁.批判性承袭与拓展:海外经济人类学的新进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