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益生菌筛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泌乳母猪全价料,乳酸菌,酵母菌,pH值
益生菌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亓秀晔,谢全喜,刘乃芝,徐海燕,程福亮[1](2019)在《适宜泌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益生菌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利用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发酵泌乳母猪全价料,根据发酵前后饲料的pH值、活菌数、粗蛋白、总酸含量和酸溶蛋白含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母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了最优混菌发酵组合,并从混菌比例、水分、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关键因素研究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乳酸杆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的最优工艺。结果发现:适宜泌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为BLCC2-0015,在发酵48 h时,pH值达到4.12,活菌数为60×10~8CFU/g,总酸含量高达22.56 mg/g;酵母菌为BLCC4-0021,在发酵48 h时活菌数为44.50×10~8CFU/g,粗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40.69%;两者复配发酵最佳工艺为接种比例为BLCC2-0015:BLCC4-0021=1.5%∶1.0%、料水比为1∶0.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乳酸杆菌活菌数为74.53×10~8CFU/g,酵母菌活菌数为12.04×10~8cfu/g,总酸含量为18.65 mg/g,酸溶蛋白含量为17.32%。(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9年06期)
白浩男[2](2019)在《藏猪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与益生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藏猪,不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更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高海拔小型猪种,其自身具有草食、抗病等诸多优良特性,这些特性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身肠道细菌,为了加深对藏猪肠道细菌的了解,发掘藏猪肠道中独特的菌种资源并将其用于仔猪高腹泻率问题的解决,本研究运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离培养两种方法综合研究藏猪盲肠细菌多样性,对于培养获得的菌株从短链脂肪酸产生能力、木聚糖降解能力、纤维素降解能力、酸耐受能力、胆盐耐受能力这几方面进行筛选,随后挑选表现优异的菌株进行仔猪饲喂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藏猪肠道细菌多样性。本研究选择扩增16S rDNA的V4-V5区序列,对测序产生的原始reads经过过滤和均一化处理后每个样品均含有30000条reads。在28个样品中均以97%的阈值对clean reads进行聚类,共获得2153个OTU,使用greengene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后表明藏猪盲肠中的细菌分为16个门,80个科,114个属。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细菌在整个群落中占比为60%-90%,处于主导地位。但在物种相对丰度方面,藏猪相比于其他猪种,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细菌较高而厚壁菌门、肠杆菌科细菌较低,这一独特的菌群结构可能与藏猪草食、抗病的特性相关。2、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研究藏猪肠道细菌多样性。在培养基的选择上,一方面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挑选了BHI、PYG、RGCA、GAM、YCFA、FAA等培养肠道高丰度细菌常用的培养基,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细菌在碳源的利用上存在差异,以PYG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多种单糖、聚糖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设计了PY+菊粉、PY+鼠李糖、PY+纤维素、PY+粘膜素、PY+木糖、PY+纤维二塘培养基;针对不同细菌对盐离子耐受程度不同,选择了Marin broth 2216E培养基;针对部分细菌生长过快,设计了寡营养1/10GAM培养基。在培养基质上,一方面依托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另一方面将适宜浓度的菌液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此外还使用70%的乙醇处理样品,以选择性的分离梭菌属细菌。使用上述方法共获得108株细菌,这些细菌分属4个门,26个科,36个属(其中包括9个新属),72个种(包括2个亚种),其中包括已知物种50种(84株),潜在新种22种(24株)。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分离物种中潜在益生菌占22%,潜在病原菌占19%。3、对于分离菌株从短链脂肪酸产生能力、木聚糖/纤维素降解能力、酸胆盐耐受能力几方面进行潜在的益生菌株筛选。获得了5株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菌菌株,分别为Bacillus velezensis Y4,Lactobacillus sp.PYG4,Bifidobacterium thermacidophilum subsp.Porcinum PYG1,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 PYM1和Prevotella sp.PYC3。基因组分析表明5株菌对于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胶质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均具有广泛的利用能力,其中Bacillus velezensis Y4、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 PYM1,Prevotella sp.PYC3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明显具有更多数量的基因。随后将这5株菌复配为两种菌剂,其中包含Lactobacillus sp.PYG4,Bifidobacterium thermacidophilum subsp.Porcinum PYG1,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 PYM1和Prevotella sp.PYC3四种菌的复合菌剂I单独饲喂或与低聚木糖联合饲喂仔猪,均可显着降低仔猪的腹泻率并提升仔猪的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吕优优,张峻雪,易华西,张兰威[3](2018)在《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促肠蠕动益生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斑马鱼的肠道荧光强度差异可以完成体内高黏附性菌株的精准筛选;利用斑马鱼的透明可见性,可以快速地从高黏附性菌株中筛选促肠蠕动益生菌。为得到促肠蠕动益生菌,本研究选取6株潜在功能性益生菌,基于斑马鱼模型肠道黏附能力和蠕动频率进行筛选。试验方法与结果如下:(1)选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后浸浴斑马鱼,以肠道荧光强度为指标,发现L. paracasei X11、L. casei YLD和B. lactis KV9具有较好黏附性。(2)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法构建便秘斑马鱼模型100尾,每组20尾,分为5组,即3个供试菌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1个阳性对照组(吗丁啉),将3株高黏附菌株制备成浓度为10~8 CFU/mL的菌液浸浴便秘斑马鱼24 h后,统计1 min内各组肠蠕动次数。结果表明,L. paracasei X11具有较好的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结论:基于斑马鱼模型,筛选出黏附能力强、促进肠道蠕动的益生菌L. paracasei X11。(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张园莲[4](2018)在《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益生菌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的一种癌症,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不下,居癌症发病率的第叁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西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传统的手术治疗辅以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线治疗,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大,虽然提高了五年生存率,但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靶向治疗的方法存在天然或获得性耐药;免疫治疗可能会并含某些不可预知的并发症;而基因治疗存在导入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所以寻找一种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式成为主要研究方向。益生菌是一类寄居在人体肠道和生殖系统内的活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益。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益生菌的主要成员,且在近年研究中发现乳酸菌不仅具有改善物质风味,天然防腐抑菌等功能,还能维持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保护宿主肠道健康;刺激宿主免疫,预防宿主癌症的发生。所以使用益生菌进行预防或辅助治疗CRC可能正是我们所寻求的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主要从云南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并挑选10株菌进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功能的筛选。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即发酵上清)制成冻干粉溶液后,用于处理HT-29细胞,并用MTT的方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细胞存活率,用于评估乳酸菌的抗增殖能力,最后筛选出两株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菌株。使用其它结直肠癌细胞系对这两株菌进一步筛选;筛选出来的乳酸菌处理HT-29细胞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最后挑选出一株抗增殖效果最好的乳酸菌,并对其抗HT-29细胞增殖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转录组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能够了解HT-29细胞基因表达的整体情况,并预测其抗增殖作用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从实验室自主分离保存的菌种中挑选10株用于实验,分别是Lactobacillus fermentum JSL8-2(发酵乳杆菌JSL8-2)、Pediococcus pentosus 2-4L(戊糖片球菌2-4L)、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Y01、QB3-1、QB3-3、YM4-3(植物乳杆菌AY01、QB3-1、QB3-3、YM4-3)、Lactococcus latics BZ06(乳酸乳球菌BZ06)、Lactobacillus casei AS02(干酪乳杆菌AS02)、Lactobacillus brevis 3M(短乳杆菌3M)、Lactobacillus curvatus 6M(弯曲乳杆菌6M),乳酸菌的发酵上清制成冻干粉,使用细胞培养基重悬成溶液后,稀释成不同浓度处理HT-29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最后筛选出两株具有良好抗增殖效果的菌株AY01和JSL8-2。2.不同浓度的AY01和JSL8-2处理HT-29细胞后,结果显示,随着冻干粉溶液浓度的增加,菌株的抗增殖效果越好,且在64 mg/mL和128 mg/mL的浓度下,抑制效果最好。此外,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抗增殖效果也越好,且在48 h和60 h时抑制效果达到最佳,但在这两个时间点上,抑制效果没有明显差异3.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Y01和JSL8-2的冻干粉溶液处理CRC细胞株Caco-2、HCT116、SW620,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Y01和JSL8-2对其它CRC细胞株也具有抗增殖的作用,且在浓度为64 mg/mL和128 mg/mL时效果最好,培养时间达到48 h和60 h时抑制效果也最好。4.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Y01和JSL8-2处理HT-29细胞后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从细胞水平上评估这两株菌的抗增殖能力。研究发现,AY01和JSL8-2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抗增殖作用的,而不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此外,我们发现,AY01的诱导凋亡能力较JSL8-2的更强,所以最终选定的菌株为AY01。5.根据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32 mg/mL的AY01冻干粉溶液处理HT-29细胞,使用转录组学的方式探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正好与流式细胞仪的结果相一致。6.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AY01作用于HT-29细胞,主要是通过两条信号通路,TGF-β/smad信号通路和Ferroptosis死亡途径,实现细胞周期的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细胞自噬以及Ferroptosis死亡。(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11-01)
孟掉琴,吴霞,岳田利,高振鹏[5](2019)在《混菌发酵苹果浊汁的益生菌筛选及其发酵动力学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得到苹果浊汁发酵的较佳复合益生菌,以苹果浊汁为原料,从10种常见益生菌菌株中筛选出具有耐酸、耐胆盐特性及良好发酵性能的优良菌株,并进行复合菌株间拮抗实验以及复合菌株较佳比例的研究。此外,根据筛选得到的复合菌株较佳比例发酵苹果浊汁,构建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及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研究确定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酵苹果浊汁的较佳复合菌株组合为嗜酸乳杆菌6005、植物乳杆菌21805、发酵乳杆菌21828,根据感官评定及活菌数得到3株菌株复合比例为1:1:1时,发酵苹果浊汁口感风味最佳,活菌数最高;建立复合菌株发酵苹果浊汁的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模型理论值与实验值误差均小于10%,拟合较好,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复合益生菌发酵苹果浊汁发酵过程变化。(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珂可,朱建国,姜甜,方曙光[6](2018)在《降解胆固醇能力的高粘附性益生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来提供功效作用,其中包括提供胃肠道保护屏障,改变肠道内环境pH来提供非致病菌的增殖,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益生菌对于宿主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性具有菌株特异性而并非完全宿主特异性,由此可知我们可以采用体外模型来筛选所诉求的目的菌株。益生菌的粘附过程首先是通过非特异性接触,之后与受体结合粘附,本实验主要是通过益生菌对胞外机制的粘附能力进行筛选具有高粘附特性的乳双歧杆菌。首先采用20株分离自健康人体肠道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进行筛选。对具有功能性的菌株进行了粘附性、耐酸耐胆盐等筛选,进一步筛选出1株各方面均具有良好抗逆性的Bifidobacterium lacti BLa80,对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率达到1.1%,非外源性保护菌体在模拟胃酸pH环境下的平均存活率达到21.47%,以及不同浓度胆盐3h培养后能达到29.3%的存活率。所筛选出的益生菌经过16 srDNA方法鉴定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并命名为BLa80。(本文来源于《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5-22)
杭宜岭,于婧,林祥娜,周炜,夏永军[7](2018)在《具有改善去卵巢小鼠钙磷吸收作用的益生菌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评价六株乳酸菌耐酸耐胆盐能力、细胞黏附能力以及抗炎能力,筛选出一株同时具有耐酸耐胆盐、高黏附以及抗炎能力的乳酸菌AR281。结果表明,AR281在p H为2.5、3.5和4.5或胆盐浓度0.1%、0.2%和0.3%的条件下处理后,存活菌数均高于107CFU/m L;AR281对HT-29细胞的黏附数量高达350.60个/100细胞;同时AR281处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后,细胞NO的产量降低了20.64μmol/L。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这株乳酸菌对机体钙磷吸收的调节作用发现,补充乳酸菌AR281后,摘卵巢后小鼠体内骨钙和骨磷的含量分别增加了8.51%和19.14%,同时尿钙的水平下降了47.54%。经16s r DNA菌株鉴定,确定AR281为短乳杆菌。(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8年02期)
金迅[8](2018)在《消减枸杞常用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益生菌筛选及其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枸杞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频发导致的农药残留是影响构杞品质的重要因素。利用微生物降解是对农药残留进行绿色治理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筛选能够降解枸杞生产中常用农药的益生菌,并探究其降解的关键因素和影响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选取9株益生菌或混合物,在毒死蜱、敌敌畏和乐果3种枸杞农药体系中培养,初筛出对农药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相对较好的降解毒死蜱能力,96h降解率分别达45.1%和39.6%。枯草芽孢杆菌具有相对较好的降解敌敌畏能力,96h降解率达36.8%。植物乳杆菌具有相对较好的降解乐果能力,96h降解率达28.8%。选取毒死蜱用于后续研究。经降解特性研究,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毒死蜱耐受浓度分别达1367 mg/L和1283mg/L。对于菌株生长和农药降解,毒死蜱最优浓度为250mg/L,相应降解速率达0.0061 h-1和0.0055 h-1,最优外加碳源浓度分别为葡萄糖10 g/L和蔗糖5 g/L,初始pH为6.5和7.0,温度为37 ℃和32 ℃,初始接种量均为10%(v/v)。植物乳杆菌总体表现更优,选用后续研究。经降解酶研究,植物乳杆菌降解酶活经96h培养达0.38 U/mL,主要通过分泌胞外酶对毒死蜱进行降解。菌株降解酶活与对毒死蜱降解率间相关系数达0.951,在一定范围内,随菌株降解酶活增加,对农药降解能力增强。菌株对毒死蜱的潜在催化机制是通过降解酶结合位点与毒死蜱之间产生水解作用,将其转化成TCP。经田间试验,实验室所筛选到的具有消减毒死蜱农药能力的植物乳杆菌所配置成的菌液在田间试验中具有消减枸杞中毒死蜱残留并达到安全标准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3)
凌思凯[9](2017)在《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抗脂肪堆积益生菌筛选及四株新物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问题日益加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益生菌的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而筛选抗脂肪堆积的益生菌有望应用于减缓肥胖问题。目前使用的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而更多的益生菌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海洋中微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以作为益生菌的来源。本文用从海洋生物牡蛎的内脏中分离到的海洋菌以及从泡菜中分离到的乳酸菌喂养秀丽隐杆线虫,对抗脂肪堆积益生菌进行筛选。另外,海洋中存在很多潜在新菌,本文对四株海洋新菌进行了多相分类,丰富了微生物资源。本论文取得如下成果:筛选到一株能使线虫脂肪堆积减少的海洋菌ML182(Olleya marilimosa)。以秀丽隐杆线虫为筛选模型,选取从采集于威海国际海水浴场(37°31'51.09"N,122°2'43.76"E)的牡蛎内脏中分离到的32株海洋细菌、从泡菜样品中分离到的18株细菌(其中有6株乳酸菌)、海洋微生物资源库中的8株细菌和本文鉴定的4株菌为实验对象,经喂食研究发现,筛选自牡蛎内脏中的海洋菌ML182(Olleya marilimosa)能够使线虫体内脂肪堆积减少,灭活的海洋菌ML182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因此选取该菌为候选益生菌。对秀丽隐杆线虫喂食海洋菌ML182(Olleya marliimosa)后体内生理生化反应和脂肪合成与分解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检测分析表明,海洋菌ML182对秀丽隐杆线虫各项生命体征无影响,无毒性,仅使得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脂肪堆积减少。RT-qPCR结果显示,秀丽隐杆线虫体内与脂肪合成有关的酶基因fasn-1、pod-2、fat-5、fat-6和fat-7下调,与脂肪酸β-氧化有关的酶acs-2上调,代表喂食海洋菌ML182的线虫脂肪合成减少。完成了四株海洋新菌的多相分类,确定了四株菌的分类地位。YH6T是从中国威海沿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新的兼性厌氧菌,为革兰氏阴性。唯一呼吸醌醌型为Q-8,主要脂肪酸(>10%)为C16:0和summed feature 3(C16:1ω7c/iso-C15:02-OH)。极性脂成分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心磷脂和其他一些未知的脂质(磷脂、脂和磷氨基脂)。基因组的G+C含量为46.5 mol%。系统发生学上和YH6T最相近的物种为Vibrio variabilis(16SrRNA序列有 92.99%相似性),其次为 Paramoritella alkaliphila(92.55%)、Pseudoalteromonas aurantia(92.20%)Pseudoalteromonas citrea(92.20%)。系统发生学分析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表明,YH6T代表γ变形菌纲,交替单胞菌目的一个新属。建议命名为象牙白运动单胞菌(Motilimonaseburneagen.nov.,sp.nov.),模式菌株为 YH6T(=KCTC 42594T=MCCC 1H00122T)。017T是以中国海南省陵水县海岸的芋根江蓠为材料,分离得到的一株新的兼性厌氧菌,呈杆状,革兰氏阴性。对017T16SrDNA进行分析显示,017T与Teredinibacter turnerae T7902T相似性最高,为94.4%。017T主要极性脂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氨磷脂及一些其它未知脂类。主要脂肪酸(>10%)为C16:0、C18:1ω7c、summed feature 3(C16:1 ω7c/iso-C15:02-OH),含有唯一呼吸醌 Q-8。017T的G+C含量为40.2 mol%。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征表明017T是纤维弧菌目,纤维孤菌科的新属。命名为居红藻裂解琼胶菌(Agarilytica rhodophyticola gen.nov.,sp.nov.),模式菌株为 017T(=KCTC 42584T =MCCC 1H00123 T)。菌株WDS2A16aT是从文登盐场分离得到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WDS2A16aT的极性脂组分包括2种未知的磷脂(phospholipid,PL)、2种未知的氨基脂(Aminolipid,AL)和 5 种未知的脂质(lipid,L)。WDS2A16aT 的 DNAG+C含量为47.8 mol%。对16SrRNA基因序列(1457 nt)进行比对分析表明与WDS2A16aT 最为相近的菌株为 Methylobacter marinus(90.61%)。WDS2A16aT代表γ变形菌纲的一个新属将其命名为盐场喜盐菌(Salinibius halmophila gen.nov.,sp.nov.)。模式菌株为 WDS2A16aT(=KCTC 52225T=MCCC 1H00139T)。菌株E85T是从文登盐场沉积物中分离到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对16SrRNA基因序列(1461nt)进行比对分析表明与E85T最为相近的菌株为Spiribacter salinus(97.26%)。E85T的16SrDNA与邻近菌株的相似度都低于98%,而且发育树显示E85T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枝。综合表型、分子进化分析、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认为E85T代表一个新的物种,并建议将其命名为喜盐螺旋杆菌(Spiribacter halobium sp.nov.),模式菌株为 E85T。(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李肖[10](2017)在《优良益生菌筛选及利用菌糠生产益生菌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和开发可替代抗生素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产品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微生物制剂具有补充、调整和维持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食用菌技术发展迅速,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收菌后剩余底料菌糠的数量也急剧增加,菌糠内富含菌丝体且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合理利用食用菌菌糠成为食用菌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利用菌糠生产益生菌制剂为其提供了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多年分离并保存的乳酸菌为出发菌株,从生长性能、产酸性能和耐受性等方面出发,筛选优良乳酸菌;并进一步研究筛选获得的乳酸菌的生长性能、产酸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以实验室保存和购买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从生长规律、耐受性和产酶能力等方面出发,筛选获得优良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利用菌糠混合培养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采用实验室小型罐式发酵,优化菌糠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筛选出最佳菌株配伍,并进行验证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共筛选获得3株优良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R02(Lactobacillus plantarum)、粪肠球菌R07(Enterococcus faecalis)和戊糖片球菌R09(Pediococcus pentosaceus)。其中菌株R09生长最快,产酸能力最强,乳酸占总酸含量最高,达95.45%,可耐受0.12 g/mL NaCl;菌株R02对温度的耐受性最强,可耐受55℃高温;菌株R07对强酸强碱环境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pH为3.0-9.5的条件下均可生长。在药敏试验中,菌株R02和R07对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而R09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2)筛选获得3株优良芽孢杆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蜡样芽孢杆菌Bc1(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s1(Bacillus subtilis)。筛选结果表明,菌株Bs1和Bc1对高温、高盐条件有较好的耐受能力,3株菌对酸碱均有较强的耐受范围;且3株菌都具有良好的产酶活性;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c1、Ba1和Bs1在稳定期活菌含量较高,均超过1010cfu/mL,其中菌株Bc1在稳定期的活菌含量最高,达1014 cfu/mL。菌株Bc1、Ba1和Bs1的皿内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1和Bs1对链球菌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3株菌均具有较高的SOD酶活力。菌株Bc1对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受性,菌株Ba1和Bs1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都很敏感。(3)以乳酸菌R09和芽孢杆菌Bc1为出发菌株,通过L_9(3~4)正交试验获得菌糠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菌糠22.5 g,麸皮5.2 g,油渣2.5 g,尿素1.2 g。在此条件下乳酸菌R09的活菌数可达2.5×10~9cfu/g,芽孢杆菌Bc1的活菌数可达3.16×10~(10)cfu/g。通过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获得两组最优组合:处理3Bc1+1314+R02+R09和处理5 Ba1+1314+R02+R09。并得出处理3 Bc1+1314+R02+R09发酵产物的pH值显着(p<0.05)低于其它菌株组合,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显着(p<0.05)高于其它菌株组合,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3.4%,还原糖含量增加了108.5%。通过L_9(3~4)正交试验获得菌糠发酵的最适发酵条件,因此通过综合分析,菌糠发酵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4.5,料水比2:2.7,培养时间96 h。在此条件下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活菌数分别可达2.0×10~9 cfu/g,8.71×10~(10) cfu/g,1.95×10~8cfu/g。(4)经验证,两种菌株配伍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活菌数都达到1010 cfu/g,各菌株活菌含量均较高,其中菌株配伍Bc1+1314+R02+R09中乳酸菌活菌数达4.27×10~(10) cfu/g,芽孢杆菌活菌数为8.24×10~(10)cfu/g,酵母菌为7.08×10~9cfu/g;Ba1+1314+R02+R09中乳酸菌活菌数达1.58×10~(10) cfu/g,芽孢杆菌活菌数为5.75×10~(10) cfu/g,酵母菌为2.69×10~8cfu/g。(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益生菌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藏猪,不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更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高海拔小型猪种,其自身具有草食、抗病等诸多优良特性,这些特性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身肠道细菌,为了加深对藏猪肠道细菌的了解,发掘藏猪肠道中独特的菌种资源并将其用于仔猪高腹泻率问题的解决,本研究运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离培养两种方法综合研究藏猪盲肠细菌多样性,对于培养获得的菌株从短链脂肪酸产生能力、木聚糖降解能力、纤维素降解能力、酸耐受能力、胆盐耐受能力这几方面进行筛选,随后挑选表现优异的菌株进行仔猪饲喂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藏猪肠道细菌多样性。本研究选择扩增16S rDNA的V4-V5区序列,对测序产生的原始reads经过过滤和均一化处理后每个样品均含有30000条reads。在28个样品中均以97%的阈值对clean reads进行聚类,共获得2153个OTU,使用greengene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后表明藏猪盲肠中的细菌分为16个门,80个科,114个属。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细菌在整个群落中占比为60%-90%,处于主导地位。但在物种相对丰度方面,藏猪相比于其他猪种,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细菌较高而厚壁菌门、肠杆菌科细菌较低,这一独特的菌群结构可能与藏猪草食、抗病的特性相关。2、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研究藏猪肠道细菌多样性。在培养基的选择上,一方面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挑选了BHI、PYG、RGCA、GAM、YCFA、FAA等培养肠道高丰度细菌常用的培养基,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细菌在碳源的利用上存在差异,以PYG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多种单糖、聚糖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设计了PY+菊粉、PY+鼠李糖、PY+纤维素、PY+粘膜素、PY+木糖、PY+纤维二塘培养基;针对不同细菌对盐离子耐受程度不同,选择了Marin broth 2216E培养基;针对部分细菌生长过快,设计了寡营养1/10GAM培养基。在培养基质上,一方面依托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另一方面将适宜浓度的菌液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此外还使用70%的乙醇处理样品,以选择性的分离梭菌属细菌。使用上述方法共获得108株细菌,这些细菌分属4个门,26个科,36个属(其中包括9个新属),72个种(包括2个亚种),其中包括已知物种50种(84株),潜在新种22种(24株)。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分离物种中潜在益生菌占22%,潜在病原菌占19%。3、对于分离菌株从短链脂肪酸产生能力、木聚糖/纤维素降解能力、酸胆盐耐受能力几方面进行潜在的益生菌株筛选。获得了5株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菌菌株,分别为Bacillus velezensis Y4,Lactobacillus sp.PYG4,Bifidobacterium thermacidophilum subsp.Porcinum PYG1,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 PYM1和Prevotella sp.PYC3。基因组分析表明5株菌对于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胶质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均具有广泛的利用能力,其中Bacillus velezensis Y4、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 PYM1,Prevotella sp.PYC3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明显具有更多数量的基因。随后将这5株菌复配为两种菌剂,其中包含Lactobacillus sp.PYG4,Bifidobacterium thermacidophilum subsp.Porcinum PYG1,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 PYM1和Prevotella sp.PYC3四种菌的复合菌剂I单独饲喂或与低聚木糖联合饲喂仔猪,均可显着降低仔猪的腹泻率并提升仔猪的生长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益生菌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1].亓秀晔,谢全喜,刘乃芝,徐海燕,程福亮.适宜泌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益生菌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J].广东饲料.2019
[2].白浩男.藏猪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与益生菌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吕优优,张峻雪,易华西,张兰威.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促肠蠕动益生菌筛选[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张园莲.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益生菌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5].孟掉琴,吴霞,岳田利,高振鹏.混菌发酵苹果浊汁的益生菌筛选及其发酵动力学模型构建[J].食品科学.2019
[6].陈珂可,朱建国,姜甜,方曙光.降解胆固醇能力的高粘附性益生菌筛选[C].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8
[7].杭宜岭,于婧,林祥娜,周炜,夏永军.具有改善去卵巢小鼠钙磷吸收作用的益生菌筛选与鉴定[J].工业微生物.2018
[8].金迅.消减枸杞常用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益生菌筛选及其代谢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凌思凯.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抗脂肪堆积益生菌筛选及四株新物种鉴定[D].山东大学.2017
[10].李肖.优良益生菌筛选及利用菌糠生产益生菌制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