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线网论文-施忠伟,吴啸

轨道线网论文-施忠伟,吴啸

导读:本文包含了轨道线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规划,轨道线网,便捷度,最短路径

轨道线网论文文献综述

施忠伟,吴啸[1](2019)在《基于便捷度的武汉市轨道线网评价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010年以后,武汉轨道交通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叁镇正式互联互通,轨道交通线网基本形成了网络化结构的初步框架。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下,为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求的轨道发展框架,须进一步优化轨道线网方案。研究以2014版轨道线网修编方案为基础,划分为已建(含在建)与未建两部分。总结了武汉轨道发展的四个阶段,评价已建线网存在均衡性、覆盖率、站点布局与建设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最短路径算法,提出重点通过便捷度指标法评价轨道规划线网,评价整体方案中心与中心、中心与枢纽、枢纽与枢纽之间的轨道联系便捷程度,得出目前线网规划对未来城市发展支撑不足;提出了加固主要轴向、增加中心联系、优化站点设置等方面的建议与优化方案。以便捷度指标的分析思路,对类似城市轨道线网评价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研究分析结论已纳入正在开展的《武汉市轨道线网修编(2017-2035年)》中。(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邓良军,周杲尧,陈小利[2](2019)在《区域融合背景下杭州轨道线网规划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叁角区域一体化、杭州都市区快速融合发展等背景下,交通出行可达性和时效性需求提升,杭州城市轨道交通面临规模不足、功能层次不完善、轨道网络时效性差等问题,需要以提升网络化出行效率和内外出行品质为核心,从"增服务"向"提质增效"转变,通过构建多层次、分圈层差异化轨道网络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李姗珊,刘延君,秦宇豪,石嵘[3](2019)在《基于地下管道物流运输的轨道线网规划与线路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现在物流行业效率低下、智能化低等问题,及为减少城市内部汽车保有量,减少城市污染,相关部门计划建设地下管道物流运输系统。基于此,本文简述了该系统架构及发展趋势,并对系统中线网线部分规划与设计做出介绍,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14期)

王宇宁,杨安娜[4](2019)在《“时距”视角下城市轨道线网的通勤效率——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日益成为居民日常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通过构建"时间—距离"模型,基于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及规划线网,分别开展主要职住节点的通勤时距仿真模拟,分析轨道交通通勤圈构建的可行性及城市职住功能空间组织架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至2020年,中心城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难以满足外围居住组团的45 min通勤要求,但60 min内可基本实现环外居住组团与城市主要就业中心的便捷联系。建议进一步提升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的线网密度,使其更好地发挥城市核心的触媒带动作用;增加边缘组团与中心城区的换乘节点,设立快慢不同的列车运行层级,提高边缘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连通效率;简化换乘流线设计,配备丰富的接驳方式,提升站点内外的换乘效率。(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07期)

张思佳[5](2019)在《考虑轨道线网影响的穿越式公交线路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随着轨道交通主导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时代的到来,地面公交功能定位发生改变,线网方案亟需优化和调整。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网络的影响,对既有穿越式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和调整,有助于两种方式间更好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公共交通网络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在深入分析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影响轨道线网内穿越式公交线路优化方案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建立轨道-公交双方式网络内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模型,分析乘客需求及轨道交通网络两类因素的影响;并针对空间分布较不均衡的客流需求,分别提出了轨道线网影响下穿越式公交线路站点停靠方案及线路分段方案的优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结合既有研究成果,从乘客出行需求、公交系统服务水平及公交企业成本叁个方面出发,系统性地分析了轨道线网内穿越式公交线路优化方案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乘客出行需求与公交企业成本间通过公交服务水平相关联,平衡乘客利益与公交企业成本,实现乘客成本与公交企业成本综合目标最小化,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基本目标。公交线路优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交车内拥挤程度对乘客出行费用感知的影响;公交线路的可靠性主要与道路条件、停靠站点数量和公交站点乘降量相关;在对公交企业成本的描述中,应考虑线路区间满载率不均衡性的影响,尽可能提高区间满载率的均衡程度。(2)构建大城市轨道-公交双方式通勤出行网络,建立了基于Logit-SUE的轨道线网内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模型。分析了基于出行距离的乘客出行OD分布、乘客时间价值、乘客对路径阻抗感知系数以及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轨道交通线路发车间隔对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乘客需求方面,乘客总量一定,不同出行距离分布下的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不同,而任何分布下,乘客平均出行距离越大,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越小的趋势不改变;乘客时间价值越大,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越小,轨道交通方式的优势更加凸显;乘客对路径阻抗感知系数越大,配流结果的随机性越弱,实际阻抗越小的路径选择概率越大。轨道交通影响方面,轨道线网规模越大,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越小;轨道交通线路发车间隔越大,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越大,且轨道线网密度越大,轨道线路发车间隔对穿越式公交线路选择概率的影响程度越大。(3)针对空间分布较不均衡的客流需求,调整穿越式公交线路的运营方案,建立了轨道线网影响下穿越式公交线路站点停靠方案优化模型。模型以乘客成本最小和公交企业成本最小为目标,在对公交企业成本的描述中考虑了线路区间满载率不均衡性的影响,以公交车辆在沿线各站点的停靠决策和线路最优发车间隔为决策变量。设计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提出全程车与站点停靠方案组合运行模式优化方案;并基于博弈均衡理论,提出考虑轨道站点常态限流措施影响的穿越式公交线路站点停靠方案的优化方法。研究表明,首先,考虑轨道交通网络的影响,优化既有穿越式公交线路的站点停靠方案,有助于降低乘客与公交企业成本的综合目标值,提高公共交通网络的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算例中,优化后的方案综合目标值优化了约11.0%。其次,优化穿越式公交线路的站点停靠方案对降低公交企业的运营成本效果更佳,而全程车与站点停靠方案组合运行模式则对乘客利益的提升效果更佳。再次,当轨道交通站点采取常态化的限流措施时,轨道交通线路客流较为拥挤,优化穿越式公交线路的站点停靠方案,对综合目标值及各子目标的优化效果均十分有限,相比不考虑限流措施影响下的优化方案,公交车辆的停靠站点更多。(4)针对空间分布较不均衡的客流需求,改善穿越式公交线路的布设形式,建立了考虑轨道线网影响的穿越式公交线路分段方案优化模型。模型以乘客成本最小和公交企业成本最小为目标,以分段后子线路新首末站位置、公交车辆在子线路各站点的停靠决策及子线路最优发车间隔为决策变量。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比分析优化线路的站点停靠方案、组合运行模式及线路分段方案的优化效果;分析不同优化方案下线路区间满载率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客流需求空间分布较不均衡的条件下,考虑轨道线网影响的穿越式公交线路分段优化方案,可以更好地降低乘客与公交企业成本的综合目标,进一步提高线路区间平均满载率水平及区间满载率的均衡程度。算例中,优化后的方案综合目标值约优化了27.2%。线路区间满载率相比优化前,满载率高于80%和低于30%的区间个数分别减小了 2个和5个,满载率处于较舒适范围内的区间个数占线路区间总数的比例由58.1%提升至80.6%。(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思佳,贾顺平,毛保华,麻存瑞,张桐[6](2019)在《乘客出行距离分布对轨道线网内公交竞争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分布变化对高密度轨道线网影响下的长距离穿越式公交线路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城市居民出行距离的变化趋势,提出公交站点选择概率的计算方法,建立基于Logit-SUE的公共交通网络客流分配模型,研究区域内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和居住分散性系数对长距离穿越式公交线路竞争力及各站点选择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张趋势下,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存在逐渐增大的趋势,轨道交通方式的优势逐渐突显,长距离穿越式公交线路竞争力逐渐减弱;公交线路各站点选择概率逐渐减小,且线路中心区站点对平均出行距离的灵敏性相对线路边缘区站点较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居住分散性系数存在逐渐减小的趋势,分散性系数越小,居民居住地分布越集中,长距离穿越式公交线路的选择概率越小,竞争力越弱.随着乘客居住地分布由"小而分散"向"大而集中"转变,长距离穿越式公交线路各站点选择概率存在逐渐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崔桂籽,边经卫[7](2018)在《轨道线网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规划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出现城市用地无序蔓延、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等"城市病"。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速度快、耗能低、效率高等优点,众多城市选择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但往往忽略了轨道交通与城市结构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催生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基于轨道交通的宏观层面——轨道线网,研究其与城市中心体系间的耦合关系,对轨道线网布局模式和城市中心体系发展过程进行情景模拟,并从空间耦合、时序统一、力度支撑和实施保障四方面构建轨道线网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规划模式,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对轨道线网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规划提出了要求。本文旨在通过构建轨道线网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规划模式,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指引,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期刊2018-11-24)

郑旭[8](2018)在《深圳市坪山区轨道线网优化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原有深圳市坪山区轨道线网规划,分析原有线网规划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高速、快速服务线路在全市范围内的布局,使之与区域相关线路保持协调,并根据快速服务线路的不同处理方式,结合线路规模进行分析,提出普速服务线路方案比选。最后,结合坪山区城市发展和规划以及居民出行特征、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对原有轨道线网进行优化调整,整合各层次轨道布局方案,形成现有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规划方案。(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8年20期)

王东,钱寒峰[9](2018)在《基于轨道城市发展理念的武汉轨道线网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大城市正处于或即将进入轨道交通大规模集中建设时期,这是涉及城市百年大计的重大民生工程,需要慎之又慎。通过研究"轨道城市"的成功案例,大城市在应对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双重压力时,均是依托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与交通和谐共赢,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围绕以"轨道城市"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发展理念,在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这一顶层设计过程中,倡导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构建适宜武汉远景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8年01期)

程婕,赵明富[10](2018)在《皖北城镇群城际轨道线网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速皖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推动皖北城镇群发展,对皖北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进行研究探讨。根据皖北地区城镇群的特征,采用点线面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分析规划法,分为主骨架构建和线网扩充两个层次进行城际轨道线网规划,提出契合城镇体系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研究形成"双核、六射、一连一贯通"的城际轨道线网形态,有力支撑皖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轨道线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长叁角区域一体化、杭州都市区快速融合发展等背景下,交通出行可达性和时效性需求提升,杭州城市轨道交通面临规模不足、功能层次不完善、轨道网络时效性差等问题,需要以提升网络化出行效率和内外出行品质为核心,从"增服务"向"提质增效"转变,通过构建多层次、分圈层差异化轨道网络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轨道线网论文参考文献

[1].施忠伟,吴啸.基于便捷度的武汉市轨道线网评价优化[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2].邓良军,周杲尧,陈小利.区域融合背景下杭州轨道线网规划策略研究[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3].李姗珊,刘延君,秦宇豪,石嵘.基于地下管道物流运输的轨道线网规划与线路设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4].王宇宁,杨安娜.“时距”视角下城市轨道线网的通勤效率——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9

[5].张思佳.考虑轨道线网影响的穿越式公交线路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张思佳,贾顺平,毛保华,麻存瑞,张桐.乘客出行距离分布对轨道线网内公交竞争力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7].崔桂籽,边经卫.轨道线网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规划模式研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2018

[8].郑旭.深圳市坪山区轨道线网优化调整研究[J].交通世界.2018

[9].王东,钱寒峰.基于轨道城市发展理念的武汉轨道线网规划[J].综合运输.2018

[10].程婕,赵明富.皖北城镇群城际轨道线网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

标签:;  ;  ;  ;  

轨道线网论文-施忠伟,吴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