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山西铭贤学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督教中学,教师生活,铭贤学校
山西铭贤学校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宇[1](2019)在《近代基督教中学的教师生活——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中学作为传教的派生品,一方面为宗教服务,一方面又以它良好的办学质量,为近代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不仅如此,与当时的官办中学相比,学校教师的生活也别具特色。除了最常规的教学生活之外,学校教师还会广泛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生活,同时也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研究生活。工作之余,他们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以加强与其他师生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3期)
李卫朝[2](2019)在《近代中国儒学教育及其现代转化——以山西铭贤学校(1907-1951)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于1907年的山西铭贤学校,在近半个世纪逐渐形成的从小学到大学本科的完整办学体系中,始终重视开展儒学教育。其"学以事人"的铭贤校训便与传统儒家思想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在"孔学为经、耶道为纬"的教育宗旨的指导下,铭贤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儒学教育课程,一贯坚持"以德为先"的道德教育,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精神家庭化"的情感教育、平民化的人格教育模式。铭贤学校的这种儒学教育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坚持中华文化本位的教育理念,在中西融通的视野下自觉进行儒学教育的现代转化,并构建了全程贯穿、全域覆盖、全员投入、全力协同的儒学教育机制。这些儒学教育的特色,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邸超,王瑛[3](2017)在《山西太谷铭贤学校嘉桂科学楼建筑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农业大学内嘉桂科学楼是山西近代时期典型的建筑,客观的反映出当时的营造技术水平。在对嘉桂科学楼进行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嘉桂科学楼建筑特征。探索运用西方的技术和中国本土的建筑符号创造地域主义建筑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期刊2017-06-01)
庞桂甲,李卫朝[4](2016)在《近代青年审美心理变迁探析——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变迁深刻地折射了社会时代的变化,通过他们的文艺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社会变迁与审美心理之间的内在关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救亡、革命潮流越来越汹涌,青年人的审美心态先后了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沉郁之美、大革命时期的青春之美、"九·一八"事变的悲壮之美以及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雄壮之美几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从优美向崇高演变的趋势。与此同时,他们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表现为对暮性人格和奴性的批判,对青春人格和英雄人格的追求。(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12期)
温永峰,李德芝,温永莲[5](2015)在《山西铭贤学校教育特色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仅作为一种思想,而且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形态而存在。山西铭贤学校诞生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部分,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人才。对素质教育与铭贤学校教育思想进行探索性研究,从铭贤学校教育特色到现代素质教育进行思考,提出了培养学生奉献精神,注重学生日常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服务理念等铭贤办学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借鉴和启示,有利于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12期)
刘亦师[6](2015)在《从私园到校园——山西铭贤学校校景之形成及其特征(1909—1937年)》一文中研究指出铭贤学校(今山西农业大学)位于山西太谷县,是近代从孟家花园发展而来的一所教会学校。分述铭贤校园景观形成的3阶段:根据欧柏林档案及各类历史文献复原孟家花园的原貌;从孟家花园发展而来的早期铭贤校景及其新旧融合、中西并举的特征,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形成了铭贤"双八景";1929—1937年校园扩展后,按照墨菲为铭贤学校所做的校园规划进一步完善校园景观。铭贤学校与清华学校、燕京大学成为从古典园林演化为近代校园的3种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5年07期)
周杨[7](2015)在《探究山西铭贤学校民国建筑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动荡不安,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孔祥熙,回到自己家乡山西省太谷县,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时代人才来拯救中国,创办铭贤学校。铭贤学校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下发展起来的,在建造中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进行规划,各种材料综合运用,在建筑风格表现上折衷古今中外,创作出影响深远的建筑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我选择山西省太谷县铭贤学校旧址的民国建筑艺术特征作为设计内容,从其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平面特点、立面特点、装饰艺术特征为研究点,探究近代山西民国建筑艺术特色。并通过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来表现这一时期建筑艺术设计的时代精神。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现代化式的建筑和完全复古的建筑,很少有折衷东西方式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缺少传承与创新精神,并没有把当前的先进技术、建筑设计艺术表现同中国建筑自身发展出来的样式相结合,客观来讲民国建筑艺术在当代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就此,我的设计作品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评价、欣赏和借鉴民国建筑,并从中汲取相关设计理念、设计元素,展现当时建筑设计艺术的多元性、技术性和先进性,同时,通过铭贤学校民国建筑设计作品弘扬我们民族创新精神,这也是对山西建筑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5-01)
[8](2015)在《山西铭贤学校旧址》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铭贤学校旧址。位于太谷县城东2里的杨家庄村西,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校是孔祥熙于1907年创办的。1951年铭贤学校被政府接收,更名为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本文来源于《文史月刊》期刊2015年03期)
刘亦师[9](2014)在《山西太谷县原铭贤学校近代建筑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铭贤学校(今山西农业大学)位于山西省太谷县,是孔祥熙创办的一所教会中学。自1907年至1937年,铭贤校园融合原孟家花园旧有建筑、新建多幢设备齐全的西式校舍,成为全晋闻名的模范学校。墨菲也曾受邀为铭贤学校做规划和建筑设计。本文以民国时期的期刊杂志及欧柏林学院档案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考察铭贤学校在1909~1937年间的校园建设,确定其规划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文献的比较研究校订之前研究中的一些讹误。(本文来源于《南方建筑》期刊2014年04期)
王春芳[10](2013)在《山西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的先驱——铭贤学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近代教会学校的起源入手,分析了铭贤学校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它所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尝试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近代建筑相结合,这一尝试在其他学校建筑如山西大学堂也有体现。孔祥熙创建的铭贤学校是一组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群,主要包括办公楼、科学楼、图书馆、大礼堂、别墅等,给中国传统建筑注入了新的生机。该文主要从办学背景、校园布局和现存的典型建筑上进行详细分析,为进一步深化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3年01期)
山西铭贤学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于1907年的山西铭贤学校,在近半个世纪逐渐形成的从小学到大学本科的完整办学体系中,始终重视开展儒学教育。其"学以事人"的铭贤校训便与传统儒家思想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在"孔学为经、耶道为纬"的教育宗旨的指导下,铭贤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儒学教育课程,一贯坚持"以德为先"的道德教育,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精神家庭化"的情感教育、平民化的人格教育模式。铭贤学校的这种儒学教育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坚持中华文化本位的教育理念,在中西融通的视野下自觉进行儒学教育的现代转化,并构建了全程贯穿、全域覆盖、全员投入、全力协同的儒学教育机制。这些儒学教育的特色,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西铭贤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晓宇.近代基督教中学的教师生活——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例[J].学理论.2019
[2].李卫朝.近代中国儒学教育及其现代转化——以山西铭贤学校(1907-1951)为中心的考察[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邸超,王瑛.山西太谷铭贤学校嘉桂科学楼建筑特征分析[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2017
[4].庞桂甲,李卫朝.近代青年审美心理变迁探析——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中心的考察[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温永峰,李德芝,温永莲.山西铭贤学校教育特色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刘亦师.从私园到校园——山西铭贤学校校景之形成及其特征(1909—1937年)[J].中国园林.2015
[7].周杨.探究山西铭贤学校民国建筑艺术特色[D].山西大学.2015
[8]..山西铭贤学校旧址[J].文史月刊.2015
[9].刘亦师.山西太谷县原铭贤学校近代建筑考辨[J].南方建筑.2014
[10].王春芳.山西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的先驱——铭贤学校[J].华中建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