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纤维隔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硅气凝胶,硅酸铝纤维,溶胶-凝胶法,工艺
纤维隔热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婷,汪潇,杨浩远,李东林,赵建礼[1](2019)在《pH值对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玻璃为硅源,硅酸铝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低导热、低成本,用于墙体隔热的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主要探讨了溶胶pH值对导热性能、纤维的分散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6~7之间时,所制备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21W/(m·K)左右,抗压强度可达到6.11MPa,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小飞,王海梅,王刚,李红霞[2](2019)在《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隔热材料中玻璃纤维分散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溶剂(分别为环己烷、正己烷、乙醇、丙酮)、不同分散方式(分别为行星球磨分散、超声分散和机械搅拌分散)和分散时间(10~40 min不等)对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分散效果的影响,以确定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的最佳分散工艺;在此基础上,按SiO_2气凝胶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质量比为90∶10配料,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锌遮光剂和酚醛树脂结合剂,分别在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中直接加入和预分散后加入两种条件下制成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试样,然后检测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以及在不同热面温度(分别为300、400、500和600℃)下的热导率。结果表明:1)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的最佳分散工艺是以乙醇为溶剂,机械搅拌30 min; 2)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预分散与否对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影响较小,但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预分散后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常温耐压强度。(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王雪琴,俞建勇,丁彬[3](2018)在《纳米纤维隔热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轻质、高效、耐候性良好的隔热材料是保障航空航天用飞行器内部电子电气设备等正常工作的关键材料之一。纳米纤维材料具有孔径小、孔隙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轻质高效隔热材料。文章综述了当前二维纳米纤维膜、叁维纳米纤维气凝胶隔热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组成、结构及隔热性能,旨在为高性能隔热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8年S1期)
龙吉华,崔燚,魏颖娜,卜景龙,郑雪[4](2018)在《电纺柔性硅酸铝纤维/SiO_2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无水氯化铝和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异丙醚和二氯甲烷为氧供体和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柔性硅酸铝纤维,将电纺硅酸铝纤维浸渍在二氧化硅溶胶中,再经常压凝胶化处理,通过己烷置换乙醇和水,叁甲基氯硅烷对其表面修饰,得到复合隔热材料。采用XRD、SEM和导热系数分析仪等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纺丝可制备出非晶态柔性硅酸铝纳米纤维,通过常压干燥技术将其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复合材料保持了纤维的柔性,其导热系数也较低,为0.0 575 W/m·K。(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8年03期)
任海涛,贾韬,刘家臣,郭安然[5](2018)在《具有叁维网络结构的莫来石纤维多孔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以模压法制备的莫来石纤维隔热材料内部莫来石纤维易形成层状排列的缺点,通过向浆料中引入聚丙烯酰胺(CPAM)的方法来增加浆料的黏度,从而提高纤维的悬浮稳定性,进而制备出具有叁维网络结构的莫来石纤维隔热材料。研究了CPAM浓度对莫来石纤维多孔隔热材料的显微结构以及各项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PAM浓度的增加,试样内部纤维的叁维搭接结构越发明显,试样的气孔率逐渐增大,密度和热导率随之减小。但样品的强度随着CPAM的加入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CPAM的浓度为质量分数0.62%时,所制备出的样品的密度为0.382g/cm3、热导率为0.069W/(m·K),且强度呈现最大值0.64MPa。(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孙现凯,张世超,吴蔚,王广海,孙浩然[6](2018)在《氧化铝纤维/氧化硅气凝胶/石墨纸多层缝合柔性隔热材料制备及隔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铝纤维纸与石墨纸间隔设置,各层之间使用磷酸铝粘结形成氧化铝纤维/石墨复合层,进一步与氧化硅气凝胶粘结。将碳纤维布置于复合层的两面,使用碳纤维绳缝合成为一个整体,并在试样表面进行抗氧化处理。利用单面氧乙炔烧蚀法对制备得到的材料进行隔热性能测试,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表面、截面形貌,研究烧蚀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控制试样表面温度为1600±50℃,持续时间为540秒时,复合材料冷面温度为80±10℃,试样整体无开裂分层现象。碳纤维直径变化较小,提高了氧化铝纤维层与石墨层Z向纤维体积分数及层间剪切性能。在热冲击考核过程中,抑制了分层损伤扩展,有效减缓了层间开裂,保证了隔热材料的结构整体性。(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高妮,温久然,张肖明,郁亚芸[7](2017)在《石棉绒/玻璃纤维增韧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石棉绒/玻璃纤维复掺增韧Si O_2气凝胶的工艺制备。结果表明,用水量对气凝胶抗压强度有较大影响,石棉绒纤维用量对气凝胶的抗折强度和导热系数影响较大,氟硅酸钠用量是体积收缩和表观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可得出Si O_2气凝胶的最佳配比为:m(水玻璃)∶m(水)∶m(石棉绒纤维)∶m(氟硅酸钠)=1.0∶0.5∶0.03∶0.06。(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7年11期)
孙现凯,陈玉峰,张世超,王广海,孙浩然[8](2016)在《缝合氧化铝纤维-石墨层状柔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及隔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铝纤维纸与石墨纸间隔设置,各层之间使用磷酸铝粘结形成氧化铝纤维-石墨复合层,将碳纤维布置于氧化铝纤维-石墨复合层的两面,通碳纤维绳缝合为成一个整体,并在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抗氧化处理。利用单面氧乙炔烧蚀法对复合材料进行隔热性能测试,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表面、截面形貌,研究烧蚀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控制试样表面温度为1600±50℃,持续时间为500s时,复合材料冷面温度为475±50℃,试样整体无开裂分层现象。碳纤维直径未发生变化,提高了氧化铝纤维纸与石墨纸Z向纤维体积分数及层间剪切性能,在热冲击使用过程中,抑制了分层损伤的扩展,有效杜绝了层间开裂,保证了隔热材料的结构整体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6-10-11)
韦丽,范金娟,王云英,俞进涛[9](2016)在《SiO_2气凝胶及纤维复合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表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SiO_2气凝胶及纤维复合SiO_2气凝胶材料因轻质、高效、导热系数低等优点在保温隔热领域备受关注,应用前景广阔。其隔热性能、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本文对现阶段常见的微观结构、隔热性能、力学性能的表征方法做了介绍,常见的有密度、疏水角、晶态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导热系数、化学组成、热稳定性、抗弯抗压等。综述了以上各种表征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及表征参数变化说明的问题。各种表征方法得到的表征参数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需要从多角度理解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失效分析与预防》期刊2016年03期)
黄华锟[10](2016)在《微纳米纤维隔热材料的制备与热辐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隔热保温材料用于减少介质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多孔纤维隔热材料,其热传递机制主要包括叁部分:通过固体纤维的导热,材料内部空气组分的导热和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热,其辐射传热量在整个热量传递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对于高孔隙率纤维材料,提高其热辐射遮挡效率是提供绝热性能的有效途径。微纳米纤维因其纤维直径接近辐射波长而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但目前对纤维材料的热性能研究多集中在微米尺度,较少涉及亚微米尺度范围。因此开展亚微米尺度直径纤维的制备以及探索不同纤维直径对其热辐射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直径的PVDF微纳米纤维,另外采用自组装技术将纳米TiO_2颗粒负载到PVDF纤维表面,获得纳米TiO_2@电纺PVDF微纳米纤维,研究不同直径纤维之间以及组装纳米TiO_2前后,电纺PVDF纤维的形貌、透过率、光谱消光系数、Rosseland平均消光系数和辐射热导率的变化,并探讨电纺纤维材料热辐射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SEM、TEM和FTIR等表征了纤维的微观形貌和热辐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工况为29wt.%,1ml/h,15.5kv,15cm时,纺出的纤维平均直径最小(449nm)且直径分布较窄;在2.5-25mm红外波长范围内,PVDF膜的Rosseland平均消光系数随纤维直径增大而增大,辐射热导率随纤维直径增大而减小。当纤维直径从499nm增大到774.8nm时,常温300K温度下,辐射热导率从0.095(10~(-3)W/mK)降低至0.037(10~(-3)W/mK)。研究结果可用于优化PVDF纤维材料的结构,改善PVDF纤维膜的整体保温性能。研究结果还表明:组装纳米TiO_2后,在2.5-25mm红外波长范围内,组装4层纳米TiO_2后PVDF纤维的红外透过率显着降低,纤维的Rosseland平均消光系数从31.9 cm-1提高到325 cm-1;在230K和420K温度下,组装纳米TiO_2后PVDF纤维的辐射热导率分别降低到0.011(10~(-3)W/mK)和0.066(10~(-3)W/mK),有效改善了纤维材料对热辐射的遮挡性能。(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6-01)
纤维隔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溶剂(分别为环己烷、正己烷、乙醇、丙酮)、不同分散方式(分别为行星球磨分散、超声分散和机械搅拌分散)和分散时间(10~40 min不等)对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分散效果的影响,以确定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的最佳分散工艺;在此基础上,按SiO_2气凝胶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质量比为90∶10配料,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锌遮光剂和酚醛树脂结合剂,分别在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中直接加入和预分散后加入两种条件下制成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试样,然后检测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以及在不同热面温度(分别为300、400、500和600℃)下的热导率。结果表明:1)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的最佳分散工艺是以乙醇为溶剂,机械搅拌30 min; 2)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预分散与否对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影响较小,但短切无碱玻璃纤维束预分散后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常温耐压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维隔热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婷,汪潇,杨浩远,李东林,赵建礼.pH值对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2].孙小飞,王海梅,王刚,李红霞.SiO_2气凝胶-玻璃纤维复合隔热材料中玻璃纤维分散工艺研究[J].耐火材料.2019
[3].王雪琴,俞建勇,丁彬.纳米纤维隔热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进展[J].纺织导报.2018
[4].龙吉华,崔燚,魏颖娜,卜景龙,郑雪.电纺柔性硅酸铝纤维/SiO_2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制备研究[J].江苏陶瓷.2018
[5].任海涛,贾韬,刘家臣,郭安然.具有叁维网络结构的莫来石纤维多孔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8
[6].孙现凯,张世超,吴蔚,王广海,孙浩然.氧化铝纤维/氧化硅气凝胶/石墨纸多层缝合柔性隔热材料制备及隔热性能研究[J].陶瓷学报.2018
[7].高妮,温久然,张肖明,郁亚芸.石棉绒/玻璃纤维增韧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7
[8].孙现凯,陈玉峰,张世超,王广海,孙浩然.缝合氧化铝纤维-石墨层状柔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及隔热性能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16
[9].韦丽,范金娟,王云英,俞进涛.SiO_2气凝胶及纤维复合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表征方法[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6
[10].黄华锟.微纳米纤维隔热材料的制备与热辐射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