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达里诺尔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湖泊水体,补给特征
达里诺尔湖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宝,杜蕾,王旭阳,杨旭,史小红[1](2019)在《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水体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的区域补给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内蒙古寒旱区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无河流外泄、冬季湖面冰封、水体流动缓慢等典型区域水文气象特征,对夏、冬季湖泊底层、表层水(冰)、入湖河水、浅层地下水(井水、泉水)等样品中稳定氢、氧同位素(δD、δ18O)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湖区不同水体δD和δ18O平均值均存在湖泊水体(水、冰体)>大气降水>入湖河水>浅层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在达里湖,夏、冬季底层水δD、δ18O值均比表层水(含湖冰)中δD、δ18O值偏负且季节变化幅度较小.此外,冬季不同采样点底层水δD、δ18O平均值的区域差异性比夏季明显,这反映了湖泊底层水体相对封闭、稳定的储存环境,也说明地下水补给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而基于不同区域底层水δD、δ18O值及氘盈余指数(d)值和水深变化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发现水深变化可能是影响达里湖底层水δD、δ18O值分布区域差异及补给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北部水体较浅(水深小于8 m)区域采样点水体δD、δ18O平均值多数比达里湖整体平均值偏负且d值偏正,指示浅层地下水输入及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西南部水体较深(水深超过8 m)区域采样点水体δD、δ18O平均值多数比达里湖整体平均值偏正且d值偏负,说明水体相对稳定,受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较弱.(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晶晶,张生,李文宝,史小红,徐琼[2](2019)在《近2400 a以来达里诺尔湖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的达里诺尔湖(以下简称"达里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岩芯的采集与测试分析,利用正构烷烃及相关指标讨论达里湖区域近2 400 a以来的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结果显示:达里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为C17~C33。其中,以C25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约占总样品量的57%;以C19、C25为主峰的双峰形分布约占30%;以C25、C27为主峰的双峰形分布约占13%。正构烷烃的指标参数变化显示,近2 400 a以来达里湖区域环境演变不仅与全球气候事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且受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及湖区冷暖变化的影响。将其变化分为6个阶段,其中阶段1、3、5 (75 a BP至今、985~600 a BP、2 180~1 550 a BP)为暖湿气候阶段,该阶段湖区有效湿度高,木本植物占据优势,水生植物生长茂盛,湖泊营养状态较好;阶段2、4、6 (600~75 a BP、1 550~985 a BP、2 355~2 180 a BP)为冷干气候阶段,该阶段菌藻类繁殖较快,草本植物比例增加,湖泊初级生产力较低。整体上,近2 400 a以来达里湖区域的气候变化由暖湿向冷干转变。(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丹旸[3](2019)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内陆湖面积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内陆湖湖泊面积变化的差异及湖泊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选择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湖及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呼日查干淖尔湖作为研究对象。以197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编绘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形图作为参考底图,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MNDWI计算、统计1988~2017年两湖的湖泊面积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以气象气候、水源补给、植被覆盖、人类活动作为探究湖泊变迁的驱动因素,统计湖区附近气象气候数据、水源补给数据;使用NDVI计算两湖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分析两湖流域内人类生产活动的变化及其影响;总结归纳1988~2017年两湖流域内四个驱动因素的变化特征。对驱动因素中每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分别与两湖的湖泊面积进行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定性分析湖泊面积波动的驱动因素,探究湖泊面积对驱动因素的响应,找到湖泊面积剧烈波动的年份区间并分析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1988~2017年达里诺尔湖与呼日查干淖尔湖的湖泊面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后者的萎缩程度更为剧烈。达里诺尔湖的湖泊面积30年间缩减了约30.0km2,2000~2011年是达里诺尔湖湖泊面积缩减最为迅速的年份区间。呼日查干淖尔湖的湖泊面积30年间缩减了约69.2km2,1999年之后是呼日查干淖尔湖湖泊面积剧烈波动的年份区间。(2)达里诺尔湖地区与呼日查干淖尔湖地区同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各项气象指标接近,变化趋势、幅度一致。1999~2011年的10余年里,两湖区的气候都趋于暖干化,干旱少雨、气温升高、蒸发增强、相对湿度降低、干燥指数升高等是主要的气象气候变化特征。各项气象指标与湖泊面积无明显的强相关,变化特征的关联程度也不紧密。(3)达里诺尔湖与呼日查干淖尔湖的大气降水补给量、地表径流补给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及人类生产活动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湖水天然变化量结果显示,近年来达里诺尔湖的湖水收入小于支出,而呼日查干淖尔湖的湖水收入大于支出。达里诺尔湖的湖水天然变化量与人类生产活动用水量共同作用,影响湖泊面积变化;而呼日查干淖尔湖的湖水天然变化量与湖泊面积剧烈缩减的事实相悖,人类生产活动用水量过大造成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4)达里诺尔流域近年来植被覆盖率有所降低,流域内的水分涵养能力减弱;而呼日查干淖尔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较为平稳,流域内的水分涵养能力变化不大。两湖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与湖泊面积无明显的强相关,变化特征的关联程度也不紧密。(5)达里诺尔湖与呼日查干淖尔湖附近及其流域均在2000年以后出现粗放且活跃的人类生产活动。达里诺尔流域主要表现为流域内畜牧业集聚、大面积天然草场改为饲料地;工矿业开发规模较大,采矿用水量及排水量大;流域内旅游景点分散零乱,数量多,标准低,缺乏应有的基础设施;这些情况在2012年之后有所好转。呼日查干淖尔流域主要表现为流域内工矿业生产方式极其粗放,直接取地表河水用于工业生产,多数企业只管开发不管保护;建堤坝、建水闸、截流蓄水等现象特别严重,把天然湖泊改建为水库,直接切断了呼日查干淖尔湖的补给河流;这些情况至今仍然存在。(6)达里诺尔湖湖泊面积的波动是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呼日查干淖尔湖湖泊面积的剧烈波动是人类生产活动主导的,截流蓄水、水资源过度使用更是其西侧大湖干涸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20)
李建国[4](2019)在《内蒙古赤峰市 推进达里诺尔湖综合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建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重点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规划先行,综合整治,突出抓好达里诺尔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工作。目前,《赤峰市克旗达里诺尔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报告和相关专题研究报告已通过审查,预计今年10月(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19-04-25)
李文宝,刘志娇,杨旭,李畅游[5](2019)在《内蒙古高原达里诺尔湖夏季水体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内蒙古高原寒-旱区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相对集中的夏季大气降水、强烈的蒸发作用等典型区域气候环境特征,结合湖泊水体温度、盐度等理化指标变化,对夏季达里湖湖水、入湖河水、区域大气降水等样品中稳定氢、氧同位素(δD、δ~(18)O)值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整体上达里湖夏季水体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物理性质"跃层"(如温跃层、盐跃层等),水体理化指标的空间分布相对稳定,但是夏季湖水中δD、δ~(18)O值却随着水深增加逐渐偏负:δD值由表层水体(0~1 m)到底层水体(7~9 m)偏负约1.40‰,δ~(18)O值由表层水体到底层水体偏负约0.27‰.达里湖夏季"大气水线"为δD=8.22δ~(18)O+6.82,显示大气降水中δD、δ~(18)O值受季风降水效应影响的同时受到区域蒸发作用影响.特别是7、8月大气降水同位素变化受降水效应的影响比6、9月更明显,而6、9月大气降水同位素变化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比7、8月更明显.这也导致达里湖夏季上层水体受大气降水的稀释作用影响显着;伴随水深的增加,降水效应及蒸发作用的混合影响逐渐减弱,底层水体受区域地下水补给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则可能更加明显,即达里湖夏季上层水体和底层水体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魏学[6](2019)在《近45a达里诺尔湖面积演变对气候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位于半干旱地区的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形图和1972-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结合同期气温、降水、蒸发量资料,分析了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5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显着升高了1. 1℃,降水量减少了9. 0mm,蒸发量增加了208mm;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从1972年的233. 15km~2下降到2016年的191. 43km~2,下降速率为8. 77km~2/10a;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与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0. 696、0. 618,与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蒸发量、夏季蒸发量呈显着正相关(P <0. 05)。(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杨旭,李畅游,李文宝,史小红,赵胜男[7](2018)在《封闭型内陆湖泊夏季氮素赋存特征——以达里诺尔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影响湖泊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干旱及上游用水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封闭性内陆湖都面临着湖面萎缩、湖水因营养盐浓度增加而逐渐恶化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高原境内封闭型内陆湖泊——达里诺尔湖为例,于2017年夏季采集湖水、间隙水、沉积物、入湖河流等样品。对湖泊氮素赋存特征、迁移趋势做出分析,并且对入湖河流携带的氮素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氨氮(NH_4~+-N)是上覆水中占比例最高的形态氮。总氮(TN)、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随水深从浅到深基本保持不变。只有B6、E2、E5样点的NH_4~+-N在水深1.5 m向下处含量有所波动。表层沉积物TN均值2 809.97 mg·kg~(-1),可交换态氮占TN含量6.74%;河水中占比例最高的形态氮是NO_3~--N,四条入湖河流中,TN、NH_4~+-N含量最高的是沙里河,NO_3~--N含量最高的是亮子河;每年由入湖河流携带入湖的TN量为120 t。总体来看,达里诺尔湖氮素赋存特征为:NH_4~+-N是上覆水的主导形态氮,TN及各形态氮含量在不同深度水层掺混均匀,无明显的分层现象。沉积物TN含量较高且氮素迁移能力较强。TN、NO_3~--N、NO_2~--N表现为由沉积物到上覆水的释放状态,而NH_4~+-N则以上覆水到沉积物的吸附状态为主。河流的输入对湖水TN含量有稀释作用,但会增加湖水NO_3~--N的负荷。(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杨旭,李畅游,李文宝,赵胜男,郝世祺[8](2018)在《达里诺尔湖磷赋存特征及底泥释放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封闭性内陆湖磷组成特点及底泥释放影响因素,为控制达里湖磷元素污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达里诺尔湖水体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无机磷(DIP),沉积物形态磷进行监测,并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沉积物底泥释放的因素分类讨论。[结果]达里湖上覆水总磷(TP)均值2.00±0.02mg/L,间隙水TP均值2.50±0.02mg/L,沉积物TP在206.09~940.49mg/kg之间。沉积物中无机磷(IP)占TP的47.9%,是沉积物主要的磷形态之一。钙磷(Ca-P)是IP中含量最多的形态磷(217.76±47.01mg/kg),其次为铁铝结合态磷(Fe/Al-P,62.73±28.34mg/kg)和交换态磷(Ex-P,36.50±19.13mg/kg),有机磷(OP,200.28±135.13mg/kg)含量占TP的41.8%;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底泥释放的因素分为叁类:沉积物TP,Ca-P,Fe/Al-P和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归为沉积物磷因子;水体pH,DO,Eh值以及间隙水磷含量归为界面影响因子;湖水水深归为湖泊自身特征因子。[结论]达里湖存在沉积物磷底泥释放的风险,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可知,影响沉积物底泥释放的因素分为沉积物磷、水—沉积物界面理化指标和湖水水深3大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旭[9](2018)在《冰封期达里诺尔湖菌群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达里湖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本次实验通过采集湖泊冰下表层水样,运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湖泊富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采用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法对湖水细菌进行测序。查明细菌多样性、群落组成情况以及其空间分布状态,确定了不同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分析优势菌群与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极端环境下存在的嗜碱、嗜冷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达里湖冰封期冰下表层水处于碱化状态,氧含量不充分。湖水营养状态指数在77.24~89.63之间,全湖已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由南到北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重。浮游细菌群落优势门为放线菌,附着细菌群落优势门为蓝细菌。综合两种细菌测序结果可知,优势门细菌依次为蓝细菌门30.2%、放线菌门18.5%、变形菌门17.3%、拟杆菌门11.8%、疣微菌门10.2%和浮霉状菌门8.3%。且达里湖存在3.2%的嗜碱菌和4.4%的嗜冷菌。对浮游细菌群落影响最显着的环境因子为总溶解性固体(TDS)、冰厚(ICE)、总氮(TN)、叶绿素(Chl a)和溶解性总磷(DTP),浮游细菌中受环境因子影响较显着的细菌门类为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对附着细菌有显着影响的环境因子是亚硝酸盐氮(NO_2~-)、硝酸盐氮(NO_3~-)、溶解性总磷(DIP)、DTP和TN,附着细菌中的蓝细菌门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最为显着。排名前十的优势菌种占细菌总丰度55.92%,其中来自放线菌门的优势种有3个、蓝细菌门2个、变形菌门2个、疣微状菌门1个、浮霉状菌门1个、拟杆菌门1个;这十个优势种共包含了48个OTU,其中聚球蓝细菌中的OTU820、OTU763、OTU635、norank LD29中的OTU386、norank Nitriliruptoraceae中的OTU1254和OTU116、Pseudomonas中的OTU1386对湖水富营养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norank CKO6-06-Mud-mas4b-21中的OTU417对富营养化起到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樊益宏[10](2018)在《春游达里诺尔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华辞赋》期刊2018年03期)
达里诺尔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的达里诺尔湖(以下简称"达里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岩芯的采集与测试分析,利用正构烷烃及相关指标讨论达里湖区域近2 400 a以来的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结果显示:达里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为C17~C33。其中,以C25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约占总样品量的57%;以C19、C25为主峰的双峰形分布约占30%;以C25、C27为主峰的双峰形分布约占13%。正构烷烃的指标参数变化显示,近2 400 a以来达里湖区域环境演变不仅与全球气候事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且受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及湖区冷暖变化的影响。将其变化分为6个阶段,其中阶段1、3、5 (75 a BP至今、985~600 a BP、2 180~1 550 a BP)为暖湿气候阶段,该阶段湖区有效湿度高,木本植物占据优势,水生植物生长茂盛,湖泊营养状态较好;阶段2、4、6 (600~75 a BP、1 550~985 a BP、2 355~2 180 a BP)为冷干气候阶段,该阶段菌藻类繁殖较快,草本植物比例增加,湖泊初级生产力较低。整体上,近2 400 a以来达里湖区域的气候变化由暖湿向冷干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达里诺尔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宝,杜蕾,王旭阳,杨旭,史小红.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水体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的区域补给差异[J].湖泊科学.2019
[2].刘晶晶,张生,李文宝,史小红,徐琼.近2400a以来达里诺尔湖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9
[3].丹旸.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内陆湖面积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李建国.内蒙古赤峰市推进达里诺尔湖综合治理[N].中国水利报.2019
[5].李文宝,刘志娇,杨旭,李畅游.内蒙古高原达里诺尔湖夏季水体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J].湖泊科学.2019
[6].魏学.近45a达里诺尔湖面积演变对气候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7].杨旭,李畅游,李文宝,史小红,赵胜男.封闭型内陆湖泊夏季氮素赋存特征——以达里诺尔湖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8].杨旭,李畅游,李文宝,赵胜男,郝世祺.达里诺尔湖磷赋存特征及底泥释放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18
[9].杨旭.冰封期达里诺尔湖菌群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响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10].樊益宏.春游达里诺尔湖[J].中华辞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