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葬墓论文-王雪娇

陪葬墓论文-王雪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陪葬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阳陵,漆器,实验室考古

陪葬墓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娇[1](2018)在《汉阳陵陪葬墓园外藏坑出土漆器的实验室考古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汉阳陵陪葬墓园外藏坑的田野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漆木器类文物,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学研究价值,但由于糟朽严重,使得现场清理与保护工作遭遇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及保留文物的所有信息,对该陪葬墓园中M3陪葬墓出土的16处漆木器遗迹采取整体打包的方式,运回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选择16处打包遗迹中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漆器遗迹,其编号为(6)号石膏包,通过实验室内的发掘清理、检测分析、保护处理及全面记录,探索该批遗迹的实验室考古及保护工作的方法与程序。采用分区域清理、显微观察清理及全方位发掘等方法对遗迹进行精细化清理,发现该遗迹主要包含叁处西汉时期中等偏大的耳杯遗迹;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漆器的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漆器遗存有两种漆膜结构,初步研究了漆器制作的特征;同时,对实验室内环境变化进行记录和调控,根据漆器的保存状况及时进行加固及回软,基本保持了漆耳杯形状和表面颜料的稳定,探讨汉阳陵出土糟朽漆器的保护方法;采用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记录方法,对实验室考古的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得到文字、图像、叁维模型等多角度的信息。通过对(6)号石膏包内漆器遗迹进行实验室考古与保护,弥补了田野考古发掘的不足,将考古、科学检测与文物保护相融合,为汉阳陵出土脆弱遗迹的发掘与清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10-01)

刘尊志[2](2018)在《徐州狮子山“食官监”陪葬墓及相关问题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墓道内壁东侧底部有一陪葬墓,葬具规格高,陪葬品丰富,出土的叁枚印章中有一枚为铜质"食官监印"。该陪葬墓应为楚王属官殉葬楚王的墓葬,与其他陪葬设施构成了楚王墓内的陪葬系统。"食官监印"是陪葬墓墓主本人的官印,而"食官监"当为该楚王墓葬的食官令,其主要职责是为死去的楚王提供膳食祭品,这或许是其殉葬于楚王墓的一个重要原因。食官监墓的内容及其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楚王墓的墓主应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本文来源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期刊2018年00期)

史晟[3](2018)在《浅析献陵1号陪葬墓的土方开挖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嗣虢王李邕墓发掘报告》一书对献陵1号陪葬墓的发掘做了详细报告。文章以报告中献陵1号陪葬墓的描述、平面图及叁维透视图为基础,利用AutoCAD软件,对1号陪葬墓进行结构绘制。利用AutoCAD软件的便捷性,对1号陪葬墓的各部分的开挖土方量做统计,结合国内较早的全国统一劳动定额,对该墓土方开挖工程的土方量、开挖方式、工程耗时做一定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17期)

韦心滢[4](2018)在《战国时期齐国陪葬墓中随葬石佩组饰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时期齐国大型墓葬中多皆设陪葬墓,与同时期其他列国殉人墓相比,具有数量多、随葬品丰富的特点,其中以陪葬墓中随葬石佩组饰尤具特色。石佩组饰可依其管珠石牌的组合方式分成A、B、C叁型。A、B型不具地域色彩,女性专用;C型为齐国独有形式,男女不拘,兼可使用。A型石佩组饰的使用无身份等级限制,B、C型石佩组饰的使用具身份等级的约束与限制。齐国石佩组饰应源于西周用玉、佩玉习俗,逐渐发展成独具齐国特色的随葬品。(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刘群,董临渊[5](2018)在《昭陵陪葬墓出土彩绘陶文、武官俑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彩绘陶俑,但文官俑和武官俑形象的彩绘陶俑并不多。它们形体高大,工艺精湛,充分代表了唐代陶制工艺的超高水平,再现了初唐时辉煌的文明成果。文、武官俑写实而生动,突出体现了唐代官员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11期)

曹贺[6](2018)在《唐代帝陵陪葬墓的时空分布与家族延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帝陵及其陪葬墓反映了陵寝制度发展至唐代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加之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于是形成一个具有朝代特点的帝陵时空分布秩序。空间上,形成以关中陵区为代表的四大陵区和以昭陵为代表的帝陵陪葬墓布局秩序;时间上,呈现陪葬墓数量由多至少、帝陵陪葬制度由鼎盛至衰落的特点。这种时空分布秩序表明,唐代帝陵陪葬制度的发展体现着政治意图、反映了政治变化、蕴含了深层政治文化内涵。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帝陵分别是太宗昭陵、高宗武则天乾陵以及玄宗泰陵,在不同政治发展阶段影响唐代帝陵陪葬制度的发展。唐代帝陵陪葬制度自唐初创设以来,就反映着统治者的政治意图,主要体现在陪葬者的资格选定以及陪葬墓地布局秩序上。昭陵时期的唐代帝陵陪葬制度发展至鼎盛,唐初统治者确立帝陵陪葬制度时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综合考量的结果。对于统治者来说,严谨有序的帝陵陪葬制度是宣扬其政治合法性、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对于陪葬者来说,得以陪葬帝陵则是个人与家族的无上荣耀。因此帝陵陪葬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处处体现统治者的政治深意。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又受到自然环境因素以及政治礼制因素的影响,使得唐代的帝陵陪葬制度打上了不同的政治烙印,这一变化主要发生在乾陵之后。到玄宗泰陵时期,该制度已明显趋于衰落。唐代帝陵陪葬制度经历了由鼎盛逐渐走向衰落的发展过程,是由政治关系、丧葬礼制、现实操作难度等原因共同造成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现实操作难度涉及到帝陵陪葬制度中关于子孙祔葬的规定。子孙祔葬割裂了陪葬者与其家族墓地的关系,这种割裂主要体现在祭祀问题与归葬问题上。因此,陪葬者自身家族难以延续,不符合根深蒂固、次序严明的家庙礼制规定。帝陵陪葬制度的消亡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似乎有一定必然性,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可以进一步探讨唐代帝陵陪葬制度盛衰变化中,政治思想与家庙礼制所反映的深层政治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周立刚,周润山,聂凡,蓝万里,王娟[7](2018)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陪葬墓发掘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7月至9月,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境内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田野工作,清理了M189的12座陪葬墓。这些陪葬墓顶部均有圆形积石,自南向北呈弧形分布于主墓葬东侧。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头部遭到破坏,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报复性扰动。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及金银器等,其中3面铜镜为汉文化遗物,其余均为典型匈奴文化遗物。墓葬的布局特征表明这些死者可能是贵族的殉葬者。这是蒙古国境内第二批经过系统发掘的匈奴贵族陪葬墓,与同墓地M1的陪葬墓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18年02期)

周立刚,聂凡,任潇,蓝万里,王娟[8](2017)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陪葬墓》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勒毛都2号墓地(Gol Mod 2)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东部距离Khanuy河约12千米,海拔高度1800米。该墓地于2001年被发现,随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对其中编号M1的大型墓葬及陪葬墓进行了发掘。2017年7~9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的中蒙联合考古项目,本年度主要对墓地中编号M189的大型墓葬一侧(本文来源于《大众考古》期刊2017年11期)

李阿能,刘向阳[9](2016)在《唐乾陵陪葬墓出土胡俑概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历代诸皇陵之冠"~①美誉的唐乾陵,是唐王朝(618—907)第叁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唐代诸帝陵的典范,是初唐走向盛唐时期皇家陵寝文化的代表。营建于盛唐初期的乾陵,陵域封内"周八十里"~②,由内城、外城和陪葬墓区叁部分组成。内城和外城为主陵区,系(本文来源于《大匠之门 13》期刊2016-12-01)

葛洪,严小琴,何倩[10](2016)在《咸阳叁义村汉长陵陪葬墓出土白彩着衣式陶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长陵位于咸阳市窑店镇叁义村附近,在这里出土了西汉早期的着衣式陶俑,历史研究价值非常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长陵陪葬墓出土的白彩着衣式陶俑的表面颜料和胎体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解长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信息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文物世界》期刊2016年04期)

陪葬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墓道内壁东侧底部有一陪葬墓,葬具规格高,陪葬品丰富,出土的叁枚印章中有一枚为铜质"食官监印"。该陪葬墓应为楚王属官殉葬楚王的墓葬,与其他陪葬设施构成了楚王墓内的陪葬系统。"食官监印"是陪葬墓墓主本人的官印,而"食官监"当为该楚王墓葬的食官令,其主要职责是为死去的楚王提供膳食祭品,这或许是其殉葬于楚王墓的一个重要原因。食官监墓的内容及其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楚王墓的墓主应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陪葬墓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娇.汉阳陵陪葬墓园外藏坑出土漆器的实验室考古与保护[D].西北大学.2018

[2].刘尊志.徐州狮子山“食官监”陪葬墓及相关问题简论[J].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8

[3].史晟.浅析献陵1号陪葬墓的土方开挖工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4].韦心滢.战国时期齐国陪葬墓中随葬石佩组饰相关问题研究[J].管子学刊.2018

[5].刘群,董临渊.昭陵陪葬墓出土彩绘陶文、武官俑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6].曹贺.唐代帝陵陪葬墓的时空分布与家族延续[D].华中师范大学.2018

[7].周立刚,周润山,聂凡,蓝万里,王娟.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陪葬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8

[8].周立刚,聂凡,任潇,蓝万里,王娟.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陪葬墓[J].大众考古.2017

[9].李阿能,刘向阳.唐乾陵陪葬墓出土胡俑概说[C].大匠之门13.2016

[10].葛洪,严小琴,何倩.咸阳叁义村汉长陵陪葬墓出土白彩着衣式陶俑的研究[J].文物世界.2016

标签:;  ;  ;  

陪葬墓论文-王雪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