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山西省灵丘县中医院山西灵丘034400)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244-02
【摘要】《伤寒论》中之六经辨证是对辨证的高度概括,其可总结为:从各经主证辨证、从疾病的发展演变辨证,同时应注意在辨证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关键词】《伤寒论》六经辨证
《伤寒论》继承并发展了《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医学基础理论,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理论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的规律加以总结,提出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该书将《内经》的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的治疗方法,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和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措施,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
由于该书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经得起长期的历史检验。它的成就,不仅在于为诊治外感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启发。自唐迄今,从不同角度,研究《伤寒论》者,不下数百余家,这是任何古典医籍所不能比拟的,足可见其影响之广。
此外,本书所载的方药,选药精当,组方严谨,针对性很强,应用得当,疗效佳良。后世方书多是根据本书组方用药的精神来加以扩充发展的,尤其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经方广泛地用于临床,如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茵陈蒿汤治疗黄疸;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白虎汤治疗乙脑等,多能取得满意效果。这说明《伤寒论》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临床实践的检验,它无愧于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更无愧于后世医家称《伤寒论》为“方书之祖”,誉仲景为“医中之圣”。
《伤寒论》在古典医籍中,以辨证论治著称,辨证论治的精神贯穿全书。它以六经所系脏腑经络病理变化所反映的症候为基础,它的具体内容是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结合,而六经辨证可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各经的主证进行辨证
六经辨证是对辨证的高度概括,每一经都有各自的主证,六经病提纲,即是六经病之主证,如原文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故在辨识疾病时,要根据六经病的提纲,对复杂症状进行分析辨别,从而确定属于何经病证,再结合八纲分析病性,而后决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从疾病的发展演变来辨证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症状的变化是复杂的,每当临床症状有了改变时,则反映病机有了相应的变化,此时就应根据其新的症状,重新辨证,采取新的治疗措施。因此,不但疾病的初期要辨证,而且疾病发展演变中也要进行辨证,方能做到谨守病机。如原文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两条同为太阳病,服用桂枝汤后,前者出现大汗出,脉洪大,类似表邪入里之象,但未见里热之渴,故邪仍在表,仍从太阳病论治。后者大汗出后,表证虽解,但出现“大烦渴”,说明病证有了变化,它标志着津液耗伤,里热炽盛,邪入阳明,故治疗措施也应随之改变,用清热生津之白虎加人参汤。
3在辨证中注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注意从不同的复杂的疾病演变中,找出其共同的规律。如不论中风或伤寒,只要见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属于太阳病,就可采用辛温解表剂治疗。即使在其他经的发病过程中见到这些症候,也属表邪未解,仍可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如原文第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在《伤寒论》中,吴茱萸汤证便是一个“异中求同”的典型症例,如原文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同中求异”是从相似的症候中找出其不同的机制,从而作为处理疾病的指征。如头痛发热一症,太阳与阳阴经均可出现,桂枝汤和承气汤皆可选择,但两方的治疗机制迥然不同,这就必须求异,辨清症候属表还是属里。仲景提出以小便情况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如小便清,知邪在表,宜桂枝汤;如小便黄赤,知病已入里,宜承气汤。又如恶寒一症,太阳、少阴、阳明经均可出现,太阳症见恶寒发热,身疼痛,脉浮紧,为寒邪束表,宜麻黄汤。少阴证见背恶寒,身疼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为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宜附子汤。阳明症见背微恶寒,身热汗出,口燥渴,心烦,脉大,为里热熏蒸,气津两伤,宜白虎加人参汤。所以不论“同中求异”或是“异中求同”的辨证方法,均须掌握疾病的内在矛盾,才能正确处理疾病。
总之,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辨证是为了施治,施治有赖于辨证,辨证愈精确,诊断越正确,施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而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