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防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西,抗震防灾规划,思考
抗震防灾论文文献综述
赵修敏,李雪良,杨钦杰,李海[1](2019)在《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思考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抗震防灾规划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入手,对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希望能为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22期)
郑晓燕[2](2019)在《水系发达型滨海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水系发达型滨海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的特点,基于系统连通可靠性理论分析,从网络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从系统层面提出了该类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升策略,探讨了连接单元选择、连接单元规划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措施,可为该类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张博导,包沁容,陈世栋[3](2019)在《面向抗震防灾的办公场所家具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灾害所带来的伤亡十分严重,现有抗震防灾研究极少关注具体的环境和心理因素对人员逃生和避难的影响。办公环境可以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独立办公空间、多人协同办公空间四种,每种空间对地震时人员逃生速度和避险方式都有不同的影响。人们在环境中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逃生和避险的成功率。文章综合分析办公环境因素、人员情感因素后从家具的颜色、结构、摆放方式等方面提出面向抗震防灾办公场所家具的设计对策。(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田伟新,张晗亮,聂大巍[4](2019)在《面向抗震防灾规划的建筑物震害评估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抗害评估方法非常的重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震害评估的概念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探究抗震评估流程以及分析分区抽样与建筑物分类情况,并制定多级震害评估方法,以此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防火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黄健文[5](2019)在《基于ANSYS的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分析中通常采用地质分区方法对勘测点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忽略了GIS空间的复杂性,且未对评价指标加权分析,导致抗震适宜性评价指标量化过程过于主观,存在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拟合度低的问题。据此,提出基于ANSYS的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模型分析。考虑到GIS的空间复杂性,采用ANSYS在GIS空间进行有限元结构场修正操作,结合Logistic非线性回归模型,对乡村土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中的二分类变量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为了防止计算数值过于主观,采用组合熵系数模型对Logistic方程计算得来的评价指标加权,由此完成基于ANSYS的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模型分析。经过实例分析证明,所提方法求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拟合度较高,能成功完成评价指标的量化,对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分析更加客观。(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罗开海[6](2019)在《我国抗震防灾技术标准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我国的抗震防灾技术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到系列化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对技术立法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充分说明了抗震防灾技术立法是客观必需。在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除156项重点工程按苏联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外,一般的工业与民(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9年06期)
马东辉[7](2019)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发展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编制和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保障城市安全和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的重要途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针对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的全过程,按照不低于规定的基本防御目标,依据对规划范围内的地震危害程度估计,合理安排防灾布局和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制定基础设施、城区建筑、地震次生灾害防御的抗震防(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9年06期)
[8](2019)在《加强抗震管理工作 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全国震害概况一 省外震害情况7·28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5·12汶川地震。2008年5(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19-05-12)
轩元,王琛,冒鹏飞,杨放,陈海[9](2019)在《某市重要防灾救灾建筑抗震风险排查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防灾救灾建筑工程规模大、资金投入雄厚,建筑质量的好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今天,注重城市防灾救灾建筑的抗震设防是极为重要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某市重要防灾救灾建筑抗震风险排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该市重要防灾救灾建筑抗震风险排查结果。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出了加固处理原则。最后结合本次抗震排查工作,为今后防灾救灾建筑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王图亚,朱立新,张靖岩[10](2019)在《信息管理系统在居住区抗震防灾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产业与财富不断向城市聚集,发展势头与防灾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使得城市公共安全危机不断增加。作为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的重要单元,加强居住区以抗震能力为主的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在论述居住区抗震防灾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抗震防灾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通过档案数据统计、抗震能力评估和避震疏散管理等功能建立居住区抗震防灾体系,达到对实体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统一把控。最后依托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的案例实施,建立了居住区抗震防灾管理的实体模型,在辅助科研人员进行城市和社区抗震韧性提升技术研究的同时,实现基层管理部门抗震防灾管理数字化。(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9年02期)
抗震防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水系发达型滨海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的特点,基于系统连通可靠性理论分析,从网络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从系统层面提出了该类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升策略,探讨了连接单元选择、连接单元规划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措施,可为该类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防灾论文参考文献
[1].赵修敏,李雪良,杨钦杰,李海.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思考及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2].郑晓燕.水系发达型滨海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升策略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9
[3].张博导,包沁容,陈世栋.面向抗震防灾的办公场所家具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9
[4].田伟新,张晗亮,聂大巍.面向抗震防灾规划的建筑物震害评估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2019
[5].黄健文.基于ANSYS的新型乡村抗震防灾适宜性规划模型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
[6].罗开海.我国抗震防灾技术标准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9
[7].马东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发展展望[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9
[8]..加强抗震管理工作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N].贵州日报.2019
[9].轩元,王琛,冒鹏飞,杨放,陈海.某市重要防灾救灾建筑抗震风险排查及应对措施[J].江苏建筑.2019
[10].王图亚,朱立新,张靖岩.信息管理系统在居住区抗震防灾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