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次离子质谱成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联用成像,单细胞成像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邵长芳,赵耀,吴魁,贾菲菲,罗群[1](2018)在《二次离子质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联用对单细胞显微成像-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主要用于半导体、地质等领域材料表面分析,随着科学仪器技术的发展,近年来,SIMS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SIMS可以实现对样品表面的质谱分析、化学成像以及深度剖析。叁维SIMS成像分析的横向分辨率可达80~100 nm,纵向分辨率1~5 nm。但是,由于缺少特异性指示亚细胞结构的碎片离子,单细胞SIMS成像分析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LSCM)作为一种单细胞成像技术已日趋成熟,可以对单细胞中的荧光分子或者对荧光标记的目标分子、细胞器成像,获得高分辨率亚细胞结构成像图。因而,LSCM在单细胞形貌分析上的优势和SIMS在单细胞化学成像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互补,其联合应用能显着提升单细胞分析的应用范围、深度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介绍SIMS成像以及SIMS-LSCM联用成像在单细胞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在总结、评述该领域代表性工作的同时,对SIMS-LSCM联用成像在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在细胞生物学和药物发现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7期)
徐天华,杨振海,陈光,李远宏,高兴华[2](2016)在《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测黑眼圈患者下眼睑微血管数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活体检测患者眼睑黑眼圈颜色最深处的真皮内微血管数量的变化。方法 60例黑眼圈女性受试者和10名正常对照女性受试者入选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A(21~30岁)和B(31~40岁)两组;每组又根据眼圈皮肤颜色分为青紫色组和棕黑色组两亚组,每亚组含4个小组:正常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查。结果棕黑色和青紫色黑眼圈受试者在体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微血管计数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眼睑微血管数量增加,与黑眼圈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可能是黑眼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皮肤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魏通达[3](2014)在《共聚焦激光扫描光学显微成像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聚焦激光扫描光学显微成像(CLSM),不同于一般的荧光显微成像,它在光路中加入与物点共轭的探测针孔,起到空间滤波作用,能够去除离焦荧光的干扰,并可进行光学层切,CLSM通过逐点逐层的扫描方式,实现对观测样品区域的叁维成像。CLSM是无损伤的光学远场成像技术,能够同时提供较高的横向和轴向分辨率,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同样也应用在材料科学领域。CLSM本身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成像质量和性能上都可以进一步提高,并为新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拓展平台。为此,展开了对共聚焦激光扫描光学显微成像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并把这些关键技术应用到CLSM原理样机中。一个完整的CLSM系统极为复杂,包括了许多的关键技术,结合专业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角度展开研究:1.成像点扩散函数。从基本理论出发,以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理论为基础,进行共聚焦光学成像理论研究。推导照明点扩散函数、探测点扩散函数和共聚焦点扩散函数。研究数值孔径、多层介质和针孔因素等对它们的影响。2.扫描成像技术。以扫描振镜的扫描方式为基础,研究扫描光路和对扫描振镜的控制,提出两种不同的扫描校正方式,即fθ扫描透镜校正和反正切振镜驱动信号校正。3.多光谱成像技术。分为两部分,一是多波长激光激发,实现不同波的合束和选通;二是多光谱荧光探测,实现荧光光谱的分光探测。4.受激辐射损耗技术。分析其理论原理,运用切向偏振光作为损耗光形成中空光斑,并通过波前的相位和振幅调制优化,进一步缩小其尺寸,达到突破衍射极限的光学分辨能力。5.成像系统搭建和成像实验。搭建完整的CLSM成像系统,实现较高分辨率的叁维成像,就相关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完成共聚焦原理样机的研制。最后,对所做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4-05-01)
李朝辉[4](2011)在《激光扫描实时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已成为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工具.本文给出了一种反射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具体设计.采用多面体转镜进行水平扫描,摆镜进行垂直扫描.利用商品透镜设计了光学扫描中继系统,采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激发出的荧光探测器,同时给出了数据采集和扫描同步控制系统的组成与设计.利用CODE V优化光学扫描系统以获得尽可能小的扫描光斑尺寸和较大的视场,并综合考虑了采样频率、扫描速度和探测器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给出了该型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相互匹配的设计参量.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焦扫描系统设计合理可行;从光学扫描系统到PMT探测单元的各项技术指标得到优化,满足实时探测的要求;该系统具有适应性强,易升级,低成本的技术特点,同时可达到同类商品的技术性能.(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安千里,杨学健,冯利,毛碧增,匡柏健[5](2010)在《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正交切割成像确证GFP标记细菌在植物根内定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细菌常用来确证植物内生细菌的内生特性。本文通过用GFP标记的内生细菌侵染植物根,用LSCM分别检测植物的根段或根的徒手横切片,显示LSCM系统的无损伤光学切片和正交切割成像适用于确证GFP标记细菌在植物根内定殖,显示徒手切片对揭示细菌定殖模式及其入侵途径的不良影响,并依此更新LSCM检测GFP标记细菌在植物根内定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陈建新,卓双木,赵敬军[6](2008)在《钛宝石飞秒激光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光子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是近代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仪器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用超短脉冲的飞秒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用长波长的红外激光激发短波长的紫外和可见光。飞秒激光器在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中的使用,不但使显微镜可以对更厚的样品成像,给出样品的叁维图像,可以减小或消除对生物样品的光漂白和光毒作用,对活性样品的生长、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光学二次谐波信号在一些结构蛋白中的获得,显示了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窄,脉冲的重复频率高,在激发焦点上可得到很高的峰值功率而(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光学和激光物理教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1-12)
戴维德,王雷,刘凡光,顾瑛,李晓松[7](2004)在《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术研究光敏剂亚细胞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及荧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靶细胞亚细胞结构中的精确定位及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传代培养的鼠肺内皮细胞与HMME共同孵育24h。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选择特异性细胞器荧光探针若丹明(rhodamine)-123、荧光素黄(luciferyellow)、DiOC6(3)和BODIPY分别标记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采取不同的采集顺序激发染色细胞样品,通过预先设置的相应的发射滤光片分别采集细胞内HMME与细胞器探针的荧光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采用像素-荧光强度分析方法对光敏剂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采用先激发探针后激发HMME的顺序,HMME及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及形态特征保持较好;细胞质与细胞核内HMME平均荧光光强差异有显着意义,前者是后者的2倍以上;HMME在4种细胞器区域平均荧光光强与细胞平均荧光光强(J1/J2)比值的差异有显着意义;随参数m的增高,HMME在4种细胞器区域J1/J2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HMME在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有分布;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定量分析法能对荧光效率极低的光敏剂进行精确的亚细胞定位及分布定量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胡茂海[8](2002)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及其信息分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基因工程、生物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人们迫切需要高精密的观测设备以及分析系统去发现和揭示微观世界的本质规律。为了给我国在生物医学、基因工程等领域进行不懈研究的广大科学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工具,更好地赶超世界前沿水平,从而着手研制开发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系统和基因芯片扫描仪。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讨论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的光学原理及其成像的重要特点,即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不仅具有高的平面分辨率而且具有很高的深度分辨率;分析了系统的扫描成像控制技术,根据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系统和基因芯片扫描仪的不同需要提出了两种扫描方式,即光学扫描方式和物体扫描方式,指出了两种扫描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各自的成像非线性畸变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 2.文章在讨论了常用图像滤波、图像增强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荧光图像特点要求的滤波、增强算法;同时根据基因芯片的荧光图像特点,完成了基于模板定位、阈值分割的芯片图像分析系统。 3.文章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图形绘制的基础理论,讨论了面绘制的两种方法:抽取等值面算法和二维轮廓线算法。同时在探讨体绘制光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体绘制的两种图像合成算法,即由前向后算法和由后向前算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序列断层荧光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体缓冲器算法和最大值算法。 4.完成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产品鉴定样机的大部分软件,申请软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成功地开发出国内首台商品化的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并且成功开发出国内首台基因芯片扫描仪。(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03-0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活体检测患者眼睑黑眼圈颜色最深处的真皮内微血管数量的变化。方法 60例黑眼圈女性受试者和10名正常对照女性受试者入选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A(21~30岁)和B(31~40岁)两组;每组又根据眼圈皮肤颜色分为青紫色组和棕黑色组两亚组,每亚组含4个小组:正常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查。结果棕黑色和青紫色黑眼圈受试者在体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微血管计数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眼睑微血管数量增加,与黑眼圈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可能是黑眼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邵长芳,赵耀,吴魁,贾菲菲,罗群.二次离子质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联用对单细胞显微成像-原理及应用[J].分析化学.2018
[2].徐天华,杨振海,陈光,李远宏,高兴华.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测黑眼圈患者下眼睑微血管数量的变化[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6
[3].魏通达.共聚焦激光扫描光学显微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
[4].李朝辉.激光扫描实时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设计(英文)[J].光子学报.2011
[5].安千里,杨学健,冯利,毛碧增,匡柏健.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正交切割成像确证GFP标记细菌在植物根内定殖[J].电子显微学报.2010
[6].陈建新,卓双木,赵敬军.钛宝石飞秒激光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中的应用[C].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光学和激光物理教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8
[7].戴维德,王雷,刘凡光,顾瑛,李晓松.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术研究光敏剂亚细胞定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4
[8].胡茂海.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及其信息分析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
标签:二次离子质谱成像;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 联用成像; 单细胞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