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带论文-王险峰

寒温带论文-王险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寒温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效积温,作物生育期,除草剂药害,红小豆

寒温带论文文献综述

王险峰[1](2019)在《寒温带作物适期播种与高产、优质、病害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 作物播种期过早会影响产量、品质北方寒温带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春季受延迟性低温影响,每10年一个周期,总有1~2个极端低温年;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气温主要受西伯利亚控制。春季延迟性低温其特点是波动性低温与高温交替进行,作物种子萌发到出苗吸收水分及药剂等,严重影响种苗期作物新陈代谢,排毒能力弱,导致药害重,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作物培育壮苗。秋季早霜,每年9月上旬早霜降临,甚至有霜冻,危(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王钢锋[2](2019)在《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长期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0月11日讯(王钢锋)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大兴安岭林区现代林业建设,加强生态保护领域合作,推动创新能力提高,今天,黑龙江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中国林科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本着平等互利、优(本文来源于《大兴安岭日报》期刊2019-10-12)

吴迪,崔晓阳,郭亚芬[3](2019)在《寒温带林区不同林型下土壤中氮矿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林型不同海拔下森林土壤凋落物层和表层矿质土壤中氮矿化特征及与培养时间、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了解森林土壤中针阔叶林下氮的矿化潜能,为充分地理解森林土壤氮循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室好气培养法,以我国寒温带林区大兴安岭的偃松林、杜鹃-白桦林、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下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的凋落物层及表层矿质土壤为研究对象,按培养时间测定其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全氮、有机质、有机碳、含水量、pH、土壤机械组成等理化性质,研究4种林型下土壤中氮矿化与培养时间、海拔的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氮矿化的潜在驱动因素。【结果】4种林型下,凋落物层中氮矿化以氨化作用占优势,表层矿质土壤中以硝化作用占优势。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凋落物层的矿化氮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表层矿质土壤中矿化氮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培养初期有明显的矿化滞后期。pH对表层矿质土壤氮矿化产生了直接影响,而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氮矿化过程中潜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寒温带林区不同林型下凋落物层和表层矿质土壤中的氮矿化特征,因培养时间的差异导致氮矿化的趋势差异,两个层次均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氮矿化量减少。通过比较分析,能够深入地认识寒温带林区森林土壤氮矿化潜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森林土壤氮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4](2019)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强以寒温带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林业科研创新体系布局,2014年6月国家林业局研究决定,依托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实现了从"单一性研究所"向"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机构"的转变,强化了社会公益性,促进了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加强了以寒温带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林业基础科学研究。(本文来源于《温带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崔福星,朱道光,杨立宾,柴春荣,冷海楠[5](2019)在《火干扰对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生长季CH_4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4-10月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火灾后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_4生长季排放通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对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生长季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有明显影响,并使得土壤含水率显着降低。M_0对照样地与M_1火烧样地生长季CH_4排放通量变化大致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且CH_4排放通量分别在6月初与8月初达到峰值(0.0506±0.0886与0.5628±0.2623 mg·m~(-2)·h~(-1))。火烧致使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_4排放通量升高,M_0对照样地与M_1火烧样地生长季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0.0018±0.1087、0.1207±0.0988 mg·m~(-2)·h~(-1)。M_0、M_1样地生长季CH_4排放通量与相应大气温度、5、10、20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相关性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柴春荣,崔福星,朱道光,杨立宾[6](2019)在《寒温带落叶松林—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CO_2排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4-10月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寒温带落叶松林—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CO_2排放通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排放通量在8月初达到峰值(0.563±0.262mg·m~(-2)·h~(-1))。生长季CH_4的平均排放通量为0.121±0.098 mg·m~(-2)·h~(-1)。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5cm、10cm、20cm温度,土壤含水率相关性均不显着。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O_2排放通量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在7月初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O_2排放通量达到峰值100.82±17.58 mg·m~(-2)·h~(-1)。生长季CO_2的平均排放通量为63.02±10.54 mg·m~(-2)·h~(-1)。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O_2排放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呈显着正相关,与10、20cm土壤温度相关性不显着,与土壤含水率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丁令智,满秀玲,肖瑞晗,蔡体久[7](2019)在《寒温带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生长季内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寒温带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揭示森林土壤碳氮养分利用机制和碳氮循环提供参考,为研究区森林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主要组成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动态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富集程度、差异性和生长季变化以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结果】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月际变化差异显着,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波动范围为114.14~451.05 mg·kg~(-1),氮含量波动范围为40.38~185.00 mg·kg~(-1)。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富集率依次为樟子松(87.99%)>白桦(78.22%)>兴安落叶松(73.14%)>山杨(56.96%),微生物量氮富集率依次为山杨(81.50%)>白桦(77.63%)>樟子松(76.42%)>兴安落叶松(51.40%)。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为1.42~5.24,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生长季变幅分别为1.42~5.24、1.57~3.79、1.67~4.55、1.55~2.59和1.79~3.53,其均值分别为2.64、2.63、2.81、2.11和2.36。根际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率为0.83%~0.95%,微生物量氮对土壤有机氮库的贡献率为3.63%~5.08%。【结论】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生长季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着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显着;在生长季末期,针叶树种根际效应相比阔叶树种更为强烈;针叶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高于阔叶树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8](2019)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强以寒温带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林业科研创新体系布局,2014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决定,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本文来源于《温带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于成龙,何锋,刘丹[9](2019)在《东北地区寒温带针叶林的潜在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xent模型,利用世界气候数据库的末次盛冰期至2070年前后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资料,在对存在样本点数量评估和主要参数筛选的基础上,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百分比贡献率,探讨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不同时期寒温带针叶林在东北地区潜在适生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的特征参数对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影响最大,调控倍频其次,最大背景点数最小;(2)特征参数为Threshold、调控倍频为1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最高;(3)影响寒温带针叶林分布的主要温度因子为最暖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主要水分因子为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量和最干季降水量;(4)东北地区寒温带针叶林的主要潜在适宜分布区域在大兴安岭,末次盛冰期分布范围最大,为20.58万km2,从全新世中期范围开始收缩,到当代面积最小,在未来面积会有小幅增加。(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于政公[10](2019)在《基于林龄的寒温带森林土壤植硅体及其封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深入,植硅体碳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本研究以大兴安岭林区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林相整齐的幼龄、中龄、近熟、成过熟兴安落叶松林,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系统提取了兴安落叶松土壤植硅体,开展了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中植硅体及其对生源要素的封存效应研究,分析了土壤剖面中Phyt OC、Phyt N、Phyt P、Phyt Si的含量、储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以期为探讨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植硅体生源要素封存潜力与效应的差异机制积累基础数据。研究表明:1.植硅体有在表土富集且在剖面迁移的趋势。随土壤深度,各林龄土壤Phytolith、Phyt OC、Phyt N、Phyt P、Phyt Si的含量和储量均呈递减趋势;土壤植硅体含量与封存生源要素含量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2.植物体在不同生长期各项生理功能及林分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土壤植硅体及Phyt OC、Phyt N、Phyt P含量及储量表现出随林龄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不同林龄土壤植硅体C/N、C/P、N/P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各化学计量学比递减趋势。0-30cm土壤剖面,植硅体封存生源要素化学计量学比无明显的时间序列规律;30-50cm土壤剖面,化学计量比随林龄呈降低趋势。4.本研究获取了大量的植硅体样品,尝试分析了Phyt Si的含量水平,并统计了Phyt Si与碳氮磷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1)

寒温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10月11日讯(王钢锋)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大兴安岭林区现代林业建设,加强生态保护领域合作,推动创新能力提高,今天,黑龙江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中国林科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本着平等互利、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寒温带论文参考文献

[1].王险峰.寒温带作物适期播种与高产、优质、病害控制[J].现代化农业.2019

[2].王钢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期合作[N].大兴安岭日报.2019

[3].吴迪,崔晓阳,郭亚芬.寒温带林区不同林型下土壤中氮矿化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J].温带林业研究.2019

[5].崔福星,朱道光,杨立宾,柴春荣,冷海楠.火干扰对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生长季CH_4排放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6].柴春荣,崔福星,朱道光,杨立宾.寒温带落叶松林—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CO_2排放特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7].丁令智,满秀玲,肖瑞晗,蔡体久.寒温带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生长季内动态变化[J].林业科学.2019

[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J].温带林业研究.2019

[9].于成龙,何锋,刘丹.东北地区寒温带针叶林的潜在地理分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10].于政公.基于林龄的寒温带森林土壤植硅体及其封存效应[D].内蒙古大学.2019

标签:;  ;  ;  ;  

寒温带论文-王险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