玢岩铁矿论文-李延河,段超,韩丹,刘锋,万德芳

玢岩铁矿论文-李延河,段超,韩丹,刘锋,万德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玢岩铁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玢岩铁矿,铁矿浆,氧同位素,判别标志

玢岩铁矿论文文献综述

李延河,段超,韩丹,刘锋,万德芳[1](2017)在《矿浆型铁矿的氧同位素判别标志:以宁芜玢岩铁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是否存在矿浆型铁矿以及如何判别矿浆型铁矿是地质学家争论探索了几十年的问题。大量地质现象和实验研究证实,中酸性岩浆在高氧逸度、富磷等挥发分和助熔剂的条件下,硅酸盐熔体与铁氧化物熔体之间可以发生液态不混熔,熔离出富铁氧化物熔体或富铁岩浆。但有些学者认为实验无法直接一次性熔离出高品位铁矿浆,因此不存在矿浆型铁矿。实际上,高品位富铁矿浆可能是经过多次熔离富集形成的,而非一次简单熔离完成;磁铁矿中钛含量偏低,可能与矿浆型铁矿遭受后期热液改造、钛大量丢失有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智利拉科铁矿。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是我国重要铁矿资源类型,其中是否发育矿浆型铁矿也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本文将铁矿浆限定为由岩浆熔离形成的铁氧化物浓度>30%的富铁熔体,由铁矿浆演化形成的铁矿床称为矿浆型铁矿。根据宁芜成矿岩体中锆石的钛温度计确定了岩浆的温度,根据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及磁铁矿与锆石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出岩浆温度下直接从熔体中熔离出来的磁铁矿的δ~(18)O_(Mt)值为4.2‰。据此建立了宁芜玢岩铁矿中矿浆型铁矿的氧同位素判别标志,如果矿体中磁铁矿的δ~(18)O_(Mt)≥4.0‰,则为矿浆型铁矿,否则为热液型或浆-液过渡型铁矿。判别结果表明,钟姑山矿田矿浆型和热液型矿体同时存在,梅山铁矿介于矿浆型-热液型之间,而凹山矿田铁矿则为热液型,与野外观测及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滕霞,黄德志[2](2015)在《宁芜玢岩铁矿初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宁芜盆地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北缘的长江中下游坳陷,受长江断裂、方山-南陵断裂、南京-湖熟断裂以及叁山-宣城断裂围限,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玢岩铁矿产地。该盆地在陆相河湖碎屑沉积上依次发育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及娘娘山组火山岩地层,形成年龄在135~127 Ma(周涛发等,2011)。地震反射资料显示,盆内火山-岩浆活动主要受到上地壳两相向断裂控制,两者交汇处存在地壳级盆中基底断裂及深部岩浆房(梁锋等,2014)。侵入岩体主要分为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前者与铁(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曾丽平,赵新福[3](2015)在《宁芜陶村玢岩铁矿床的热液交代作用:磷灰石矿物学对流体性质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灰石晶格中含有卤族元素、稀土等元素(REE)和有效的同位素示踪体系(Sr、O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过程提供有效的手段。在热液矿床体系中,已有的研究表明磷灰石易发育热液交代现象,以铁氧化物-磷灰石型(国内称为玢岩铁矿)矿床中研究程度相对较高(Harlov et al.,2002b;Torab and Lehmann,2007)。实验表明,影响磷灰石热液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交代流体的性质;流体性质不同,致使磷灰石热液交代(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赵增玉,陈火根,潘懋,贾根,徐士银[4](2015)在《基于证据权模型的宁芜盆地中段玢岩铁矿资源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证据权模型,对宁芜盆地中段玢岩铁矿进行矿产资源评价。首先,结合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提取地层、岩体、构造、物探异常等四大类证据因子。然后,分析各证据因子与铁矿点之间的空间关系,认为大王山旋回火山岩与次火山岩与玢岩铁矿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寻找玢岩铁矿的岩石标志,深成侵入体则与铁矿空间上无明显关系,构造、物探异常在空间上与玢岩铁矿也有较大关联。根据计算结果,选取与玢岩铁矿密切相关的大王山旋回火山岩地层、闪长玢岩岩体、各方向(EW,NW,NE)构造缓冲区、航磁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七类证据图层。最后,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成矿后验概率计算,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及物探异常,圈定5个成矿预测区,它们在区域上具明显的NE向展布特征,并且普遍分布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闪长玢岩岩体,同时位于航磁高值以及NW向和NE向构造发育密集处。(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曾丽平,赵新福[5](2014)在《宁芜矿集区陶村玢岩铁矿中磷灰石溶解-再沉淀现象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玢岩铁矿是指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岩或者火山-侵入体有时空以及成因上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袁见齐等,1985)。该类矿床在国际上称为基鲁纳型(Kiruna-type)或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xide-Apatite,缩写为IOA)矿床,并以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叁矿物组合为标志性特征(余金杰等,2001)。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矿集区,是我国该类型矿床较有代(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4年S1期)

徐志刚[6](2014)在《“宁芜玢岩铁矿研究”回顾及某些问题的深化研究——贺陈毓川先生80华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略回顾了陈毓川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宁芜玢岩(火山岩型)铁矿"国家项目主要负责人,对该项目的贡献;介绍了作为该项目主要成果之《宁芜玢岩铁矿》专着的内容;回顾笔者参与该项目对提高业务能力、扩展地学知识、增长专业兴趣、提出科学问题等方面所受教益,并举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之形成构造环境及火山成因铁矿床(特别是富铁"矿浆")成因说明之;同时,还提出与"玢岩铁矿"有关的几个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科学问题,如1如何"定量"地测定宁芜盆地玄武安山质岩浆是在多大的氧逸度条件下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2为何有些次火山岩(辉长闪长玢岩)形成铁矿,而有些则未形成铁矿?其原始岩浆各自在什么样的氧逸度条件下和构造环境中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3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系列属性,特别是宁芜盆地玄武安山质岩浆能否归入"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系列"?(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赵新福,曾丽平,陈锋,覃曼[7](2014)在《宁芜玢岩铁矿多期次岩浆-热液作用的矿物学记录:对矿床成因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玢岩铁矿是指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岩或者火山-侵入体有时空以及成因上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该类矿床在国际上称为基鲁纳型(Kiruna-type)或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xide-Apatite)矿床,矿石以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的基本组合为标志性特征。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矿集区,是我国该类型矿床发育最典型的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地质工作人员对该区矿床的矿化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矿床成因开展了较为系统地研究,但迄今为止对玢岩型铁矿床物质来源及成因机制的研究观点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例如主要矿床成因观点有矿浆成因说和热液交代说两个显着不同的成矿模式。因此,对玢岩铁矿床成因的进一步研究对玢岩铁矿模型及对国际上Kiruna型铁矿的进一步认知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找矿勘查意义。(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5:汇聚板块边缘热液矿床成矿机制与勘查应用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张昆,吕庆田,严加永[8](2014)在《安徽泥河玢岩铁矿电磁法探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玢岩铁矿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首先建立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宁芜盆地和庐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发现的泥河玢岩型铁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矿床类型,同时也是一个深部大型隐伏磁铁矿床,主要呈透镜状或似层状赋存于闪长玢岩岩侵穹窿的顶部,矿体形态复杂,埋藏深度一般在600m以下。由于矿床的形成收到多期岩浆活动影响,地质结构与矿体结构十分复杂,不容易准确定位矿体位置及产状,找矿难度较大。(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3: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矿集区立体探测论文集》期刊2014-10-20)

李延河,段超,韩丹,陈新旺,王丛林[9](2014)在《膏盐层氧化障在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着名的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宁芜和庐枞盆地产出一系列与白垩纪中基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玢岩铁矿床。前人根据玢岩铁矿的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火山-次火山岩的关系建立了着名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发展了成矿理论,有效指导了玢岩铁矿找矿工作。但叁迭系膏盐层在成矿中的作用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深部矿化基本没有涉及。最新研究和勘查结果揭示中下叁迭统周冲村组顶部膏盐层与矿化关系密切,但膏盐层的控矿机理还不清楚,"膏盐层氧化障"在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鲜有报道,宁芜-庐枞盆地深部矿化类型和矿体赋存部位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膏盐层氧化障在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宁芜和庐枞盆地玢岩铁矿、硫铁矿中普遍含有石膏,玢岩铁矿、硫铁矿和石膏矿叁者密切共生。玢岩铁矿及伴生硫铁矿中黄铁矿的δ34SV-CDT值异常高,平均值均在5‰以上,石膏的δ34SV-CDT值大部分位于20‰左右,与海相硫酸盐的值相似,指示矿床中硫主要来自叁迭纪膏盐层。矿床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矿床成因类型密切相关。宁芜盆地姑山矿田的δ34SV-CDT值最高,为10.8‰,梅山矿田次之,为7.85‰,凹山矿田最低,为5.01‰;矿床成因类型也发生相应变化,矿浆型→矿浆-热液型→热液型。矿床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变化主要由硫酸盐的还原温度和原始岩浆硫所占比例不同引起,还原温度越高,δ34S值越高;原始岩浆硫所占比例越高,δ34S值越低。计算结果表明矿床中约60%~80%的硫来自膏盐层硫酸盐的还原,还原温度多在450℃以上,但硫化物的沉淀温度相对较低,就位时间稍晚。提出膏盐层(富含碳酸盐、石膏和石盐等)不仅可以为成矿提供大量Na+、Cl-、CO32-等矿化剂,使围岩发生钠长石化、方柱石化(氯化)和矽卡岩化等蚀变,使Fe2+以NaFeCl3等络合物形式搬运,膏盐层还是地壳深处最重要的氧化障,能够将硅酸盐熔体和成矿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富集形成铁矿床,是玢岩铁矿成矿的关键因素。当炽热的岩浆与膏盐层(CaSO4)发生同化混染时,SO42-将硅酸盐熔体中的Fe2+氧化成Fe3+,Fe3+无法进入硅酸盐矿物晶格之中,而形成铁氧化物Fe3O4/Fe2O3和贫铁的硅酸盐矿物透辉石/阳起石、透闪石等。铁氧化物在磷、水和氯化钠等盐类物质的作用下在岩浆房中与硅酸盐熔体发生液态不混熔,熔离形成铁矿浆。铁矿浆粘滞性强,迁移距离不远,在岩体与膏盐层的接触带附近,沿构造有利部位贯入,形成姑山、梅山等矿浆型铁矿床。以铁的络合物形式搬运的成矿热液流动性强,迁移距离远,可以在远离岩体与膏盐层接触带部位、在上部白垩纪火山岩中富集沉淀。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中矿浆充填型和热液交代-充填型矿体同时存在,二者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具"双层成矿结构"。在盆地深部岩体与膏盐层的接触部位产出"大冶式"矿浆充填-接触交代型富铁矿床,规模可能超过了赋存于浅部火山-次火山中的狭义"玢岩铁矿"。位于宁芜盆地南北两端的姑山和梅山矿田是找寻"大冶式"矿浆充填-接触交代型富铁矿的有利地段。在SO42-氧化Fe2+的同时自身被还原为S2-,S2-与Fe2+结合形成硫铁矿,在铁矿的上部或边部富集形成硫铁矿矿床;这是石膏矿、铁矿和硫铁矿密切共生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昆,严加永,吕庆田,陈向斌[10](2014)在《安徽泥河玢岩铁矿电磁法探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玢岩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主要产出在富钠质的安山玢岩和闪长玢岩内或接触带中,由于其围岩多为火成岩,给常规的地球物理探测造成诸多影响,很难确定矿体位置及产状,找矿难度较大。电磁法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是探测玢岩铁矿可能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电磁法在玢岩铁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在物性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构建了玢岩铁矿理论电性模型,通过模型正演及反演,探讨了音频大地电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瞬变电磁和复电阻率法刻画玢岩铁矿的分辨率和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泥河铁矿为例,开展了4种电磁法探测试验,获得了泥河铁矿区叁维电性结构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地层、岩体、构造的基本信息,虽然不能直接指明矿体位置,但是通过圈定闪长玢岩岩体隆起范围,为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试验结果表明,高质量的数据采集、精细的数据处理和有效的反演方式,是电磁法寻找玢岩铁矿重要保障,泥河铁矿的电磁法探测实例可以为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玢岩铁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宁芜盆地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北缘的长江中下游坳陷,受长江断裂、方山-南陵断裂、南京-湖熟断裂以及叁山-宣城断裂围限,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玢岩铁矿产地。该盆地在陆相河湖碎屑沉积上依次发育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及娘娘山组火山岩地层,形成年龄在135~127 Ma(周涛发等,2011)。地震反射资料显示,盆内火山-岩浆活动主要受到上地壳两相向断裂控制,两者交汇处存在地壳级盆中基底断裂及深部岩浆房(梁锋等,2014)。侵入岩体主要分为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前者与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玢岩铁矿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延河,段超,韩丹,刘锋,万德芳.矿浆型铁矿的氧同位素判别标志:以宁芜玢岩铁矿为例[J].岩石学报.2017

[2].滕霞,黄德志.宁芜玢岩铁矿初对比[J].矿物学报.2015

[3].曾丽平,赵新福.宁芜陶村玢岩铁矿床的热液交代作用:磷灰石矿物学对流体性质的制约[J].矿物学报.2015

[4].赵增玉,陈火根,潘懋,贾根,徐士银.基于证据权模型的宁芜盆地中段玢岩铁矿资源预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曾丽平,赵新福.宁芜矿集区陶村玢岩铁矿中磷灰石溶解-再沉淀现象的发现及其意义[J].矿床地质.2014

[6].徐志刚.“宁芜玢岩铁矿研究”回顾及某些问题的深化研究——贺陈毓川先生80华诞[J].地质学报.2014

[7].赵新福,曾丽平,陈锋,覃曼.宁芜玢岩铁矿多期次岩浆-热液作用的矿物学记录:对矿床成因的制约[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5:汇聚板块边缘热液矿床成矿机制与勘查应用论文集.2014

[8].张昆,吕庆田,严加永.安徽泥河玢岩铁矿电磁法探测试验[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3: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矿集区立体探测论文集.2014

[9].李延河,段超,韩丹,陈新旺,王丛林.膏盐层氧化障在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J].岩石学报.2014

[10].张昆,严加永,吕庆田,陈向斌.安徽泥河玢岩铁矿电磁法探测试验[J].地质学报.2014

标签:;  ;  ;  ;  

玢岩铁矿论文-李延河,段超,韩丹,刘锋,万德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