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CA的流量查询和预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何庆[1](2021)在《粉尘火花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工业生产中,除尘管道中的易燃易爆粉尘遇到火星火花极易引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若能提前对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对工业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需求下,设计并实现了粉尘火花预警系统。粉尘火花预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对除尘管道中的危险事故做出报警和联动除险;通过分析和研究除尘管道中的传感数据预测将要发生的危险事故;通过对除尘管道中的传感数据进行具有公信力的监管存证保障传感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由于以上三部分在功能实现上相对独立,所以从实际出发,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研究与实现。对除尘管道中危险状况的报警信息进行管理的功能主要是由系统中的警报业务模块完成。首先,在本地设备中设定报警的阈值,当采集的数据超过阈值的时候,本地设备启动报警以及联动装置进行排险。其次,将警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系统中。最后,在系统中由相关负责人对警报的信息进行处理。对除尘管道中危险状况的预测是通过对传感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采用异常检测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其次,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传感数据进行数据趋势分析。根据传感数据趋势,选择Holt-Winter算法对历史传感数据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数据的走势,从而判断是否可以引起危险事故。经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预测模型对粉尘浓度以及管道中压力传感数据的准确率达95%以上。对除尘管道中的传感数据进行具有公信力的监管存证是为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因此,在系统中使用具有对数据不可更改性和安全性的区块链技术。对数据的监管存证是基于区块链开发框架Hyperledger Fabric。其一,设计了由监管部门、生产厂房以及服务提供方的三方记账策略以及交易认证的背书策略,以此保证了数据在存证上写入后的不可更改性。其二,设备在数字证书、CA认证以及数字签名的基础上,通过烧录固件的方式保障数据核心文件,以此应对设备身份文件的窃取。其三,采用连接代理和调用代理防范在数据存证中针对身份信息交互的篡改行为。有力保障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存入的真实记录以及不可更改性。粉尘火花预警系统最终设计并实现了设备联网、有效报警和联动排险、传感数据趋势预测以及具有公信力的安全监管存证等功能,对于系统的功能通过了相关的测试。系统已经初步上线,达到了使用的要求。
凌瑜暄[2](2021)在《基于高校学生数据的成绩预警研究及系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成绩预测作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学生的在校数据提取特征,建立成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成绩预警系统,用来帮助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所述:(1)本文通过ETL工具采集学生一卡通消费数据,图书馆门禁数据,图书馆借阅数据,校园网日志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学生的行为特征,如周内进馆天数,图书借阅次数,消费次数,早餐规律性等,将提取的这些特征与学生的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了影响学生成绩的特征。(2)本文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构建成绩预测模型。因为数据是非均衡的,所以使用Smote算法对数据进行过采样操作。为了减少冗余的特征并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使用TMGWO算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原始TMGWO算法使用准确率作为适应度函数,针对非均衡数据评估,本文对算法进行了改进,使用F1-Score作为TMGWO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所选特征,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改进的有效性。最后,本文构建的成绩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得到了87%的准确率和0.8的F1值。(3)本文根据构建的成绩预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成绩预警系统。该系统是基于B/S架构实现的,并且使用了前后端分离技术。该系统的主要用户为辅导员和学生。辅导员通过该系统可以查看学生的预警信息和历史成绩,当学生被预警时,辅导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向学生发送邮件,提醒学生。学生通过该系统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预警情况和历史成绩信息等。
车思阳[3](2021)在《基于Kafka的大容量实时预警数据汇集分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快速发展,获取预警数据的手段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国预警领域的数据建设得到广泛关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传统的情报数据的传输已经不满足现在预警数据的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传输效率高等特点;各部门分别建立的预警信息系统,形成了数据壁垒,大量预警数据资源难以进行高效集成共享。因此,需要建立数据资源统一汇集、分发的基础平台。本文结合联合培养单位的实际项目需求,开展了基于Kafka的大容量实时预警数据汇集分发技术研究,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在分析预警数据汇集分发系统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Kafka的预警数据汇集分发系统架构,重点对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安全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汇集分发、数据存储、汇集分发管理、数据检索进行了设计。(2)针对Kafka集群原生负载均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利用采集各代理节点运行时的负载指标计算负载值,给出Leader迁移和副本迁移的负载均衡策略,通过负载值测试和流量监控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海量数据查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lastic Search的数据检索优化方法,通过Elastic Search构建二级索引,提高数据检索效率。通过数据写入和检索测试,能够很好地满足预警数据存储和检索的要求。(3)根据预警数据汇集分发系统的架构,对安全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汇集分发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汇集分发管理模块、数据检索模块给出了具体实现。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Kafka的预警数据汇集分发系统的测试环境,对功能要求、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赵智龙[4](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矿井围岩应力预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持续增加,因矿井围岩应力增高而造成的煤炭生产事故发生强度和频度也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煤炭安全生产。因此,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对围岩应力采取必要的监测预警手段,从而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论文针对矿井围岩应力监测数据分析中存在的可靠性低、预测精度不满足现场需求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对矿井围岩应力预测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支持度与自适应加权的围岩应力融合算法SDAWS(data fusion algorithm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based on support degree and adaptive weighted)。该算法针对矿井围岩应力监测数据来源多、数据可靠性低的问题,将多个位置的工作面支架阻力进行数据融合。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分别对经过SDAWS算法融合前后的围岩应力数据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融合的数据,经过SDAWS算法融合后的围岩应力数据进行预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31.16%,33.77%。(2)提出 了基于 Attention-CNN-HN(Highway Network Integrated with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矿井围岩应力预测方法。构建基于highway神经网络的围岩应力预测模型,采用均方误差做损失函数,确定模型的超参数。采用CNN自动提取围岩应力的特征信息,再将提取特征输入到attention层,为不同的输入特征分配相应的权重。然后应用highway神经网络对围岩应力进行时序性数据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 Attention-CNN-LSTM和 Attention-CNN-GRU 两种模型,Attention-CNN-HN在测试集上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 37.06%,12.17%,且运行效率分别提高了17.36%,5.85%。(3)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在JAVA平台下,基于SDAWS围岩应力融合算法与Attention-CNN-HN矿井围岩应力预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矿井围岩应力预警系统。系统具有动态围岩应力监测、数据统计查询、围岩应力预警、系统设置四个功能。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多个环节,实现了系统的应用。系统达到了界面美观、操作简便的目标。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良好保障。
龙政强[5](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除尘管道在化工,纺织,木料加工等领域的工业生产的安全管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火星火花与管道中的粉尘接触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随着工业厂房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安监部门对生产安全监管的日益重视,实现基于物联网监控设备的在线预警和监控记录存证服务逐渐成为了管道生产安全监控业务的需求痛点。本文介绍了面向除尘管道火花检测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依靠部署在厂房的物联网设备进行实时的除尘管道火花监控,并联动告警和排险装置进行本地的预警和除险;同时,设备还会将采集到的监控隐患信息上报到系统后台,作为供安全监管、事故排查和责任追踪用途的存证记录和线上预警调度的数据警报。系统后台主要面向安监部门人员和厂房管理人员,提供两类服务,一是具有公信力的安全隐患告警存证记录的数据调取查阅服务,另一个是满足快速消息传递和响应,以及与监控预警业务相关的数据管理服务。系统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其一是物联网监控设备模块,其二是面向生产安全监管的监控记录存证平台模块,最后则是面向厂房,协助预警排险的监控预警业务系统模块。系统服务整体以Web服务形式呈现,采用Netty+Spring Cloud的微服务架构方案作为系统与设备用户的交互服务层实现,在存储侧则采用区块链技术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存储记录存证数据和预警业务数据。在存证业务上,系统提供了面向物联网设备和安监场景的区块链存证方案。首先,系统在区块链开发框架Hyperledger Fabric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安监部门,生产单位,服务提供方共同记账的分布式节点分配策略,以及三方共同认证交易的动态背书策略,以此保障数据事务执行时的公正性,凭借相对较少的节点总数保证了数据在存证平台写入后的不可篡改和不可抵赖特性;其次,为了保障存证数据从设备产生到写入区块链这一过程同样做到不可篡改,设备端在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和CA认证的基础上,采用烧录固件的方式密封身份证书和程序源码等敏感数据文件,以应对身份凭证的窃取;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结合的双重加密信道和两层代理通信服务,防范在网络链路中针对身份信息和业务数据发的套取和篡改行为;最后通过增设额外传感器,制定冗余备份监控等组合策略共同应对物理环境对监控采集活动的阻碍和干扰。切实保证了存证记录数据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后台写入全过程的如实记录,将系统存证平台的公信力从区块链网络本身拓展到设备节点。
陆奕[6](2020)在《基于水文模型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山洪灾害不仅对基础设施、居民财产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本研究以浙江省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浙江省山洪灾害防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山洪灾害预警研究的必要性,综述了国内外水文模型应用于山洪研究和山洪预警技术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以杭州建德市寿昌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专家经验等信息,构建适用的水文模型,对山洪灾害进行预警,同时开发相应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山丘区水文模型适用性研究。基于1975~2001年的27场水文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成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新安江模型和HEC-HMS模型,模拟寿昌江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对比分析两模型在寿昌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模型在寿昌江流域均适用,但新安江模型精度及稳定性更好。虽然HEC-HMS模型是半分布式模型,但由于其参数CN值的敏感性,模拟结果的径流总深偏大,Nash系数等级较低,模型拟合度不高,在寿昌江流域的模拟效果不如新安江模型。新安江模型是在总结分析建德市的新安江流域时提出的,已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获得广泛应用,本次研究的模拟结果Nash系数等级较高,合格率达到88.89%,拟合度较好。因此,新安江模型在寿昌江流域更为适用。(2)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分析方法研究。以寿昌江流域6个典型村落为例,分别选取前期土壤含水量Pa=0.75WM和0.90WM作为典型临界值,通过对新安江模型不断试算确定临界雨量,最后,综合考虑降雨特征、地形地貌、下垫面特征等要素,对比分析得出临界雨量预警指标值,绘制不同时段雨量预警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实现动态预警。(3)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结合小流域山洪动态预警指标分析,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采用Java语言和Web Service及GIS技术进行通讯和展示,实现数据存储、查询、预警结果发布和可视化等功能,为山洪预警决策等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基层山洪灾害预警与防御能力。
赵文杰[7](2020)在《跑道入侵中的运行偏差识别及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跑道入侵问题是影响机场场面运行安全及效率的首要问题,由于场面监视手段存在固有缺陷以及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带来的差错,实现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已迫在眉睫。为了弥补场面监视手段的不足与管制员的“错忘漏”等差错,本文提出了基于跑道运行偏差识别及控制的跑道入侵预警技术,主要针对管制指令获取与推演、航空器轨迹预测以及跑道入侵预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ADS-B的监视手段获取机场场面的车辆/航空器的状态信息。通过电子进程单与管制员语音的方式,获取管制员下发的指令,并对两种指令获取方式的原理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决讯飞语音识别对于管制员指令识别不准的问题,通过改进讯飞对管制语音识别方式,进而提高了讯飞对管制语音的识别率。其次,为了对场面航空器/车辆的轨迹进预测,提出了通过交互式多模型(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算法对ADS-B实时数据位置信息进行校准,进而利用校准后的信息结合运动转换模型进行轨迹的外推,为了提高轨迹预测精度,本文将场面的历史轨迹信息纳入轨迹外推的考量,提出了改进的轨迹外推算法,当缺失可信的观测数据时,可以结合场面的历史轨迹与改进的轨迹外推算法对移动目标进行短时间的轨迹预测。然后,构建机场场面静态与动态模型、场面移动目标活动模型、基于指令与航空器轨迹外推的时间窗移动模型以及设计跑道入侵预警告警算法,结合管制指令推演结果,航空器轨迹预测结果以及时间窗的推移模型对产生跑道入侵冲突的事件进行预警,并结合南京禄口机场的数据对跑道预警系统做了仿真与分析。最后,结合本文前几部分提出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设计并实现了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并通过案例验证了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高阳[8](2019)在《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和经济资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逐渐加强、极端气象水文事件日益增加,水污染事件频发,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以渭河流域典型水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杂性理论、数字地球、综合集成等理论和技术,通过高效的动态模拟仿真和过程可视的应急管理,为水污染事件科学应对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降低灾害损失。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实现了水污染事件复杂性描述及多源信息融合。对水污染事件和水质模型进行复杂性分析,揭示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提出水污染事件污染物迁移过程和水质模型数值求解方法。采用数据集成中间件和多源信息融合等方法实现了海量水污染事件数据资源的采集、处理、集成与融合,建立水污染数据资源中心,在对水污染事件多源信息融合基础上,通过组件的方式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2)提出了基于水利数字地球的水质模型耦合机制。采用数据集成、数据映射和信息融合等方法实现了水污染事件海量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深度集成与有机融合,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构建水利数字地球,采用瓦片金字塔服务及空间信息瓦片检索技术实现水污染事件相关的数据资源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基于空间一体化视域模型融合3S空间信息以及数字地球互操作服务,实现水污染事件多源数据资源、水质模型与数字地球的耦合,为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提供可视化服务环境。(3)开展了基于复杂Agent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在对水质数据进行拟合与加载基础上,对水污染事件所在河道进行三角网剖分,采用复杂性理论建立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水质Agent模型,对水质模型进行可视化描述;将元胞自动机应用到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中,设计了水质多智能体,采用多智能体对污染物运移过程进行表征;构建基于高性能网格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一体化环境,采用网格计算将复杂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过程进行分解。(4)搭建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基于综合集成提出面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服务模式,采用主题化描述、组件化开发、可视化仿真和知识化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提出了应用支撑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开发流程,提供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综合集成服务,为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和应急管理提供高效便捷、扩展性较好和过程可视的应用服务。(5)提供了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应用服务。以渭河流域典型水污染事件为例开展应用研究,基于水利数字地球三维可视化环境实现水污染事件和数字地球三维可视化环境融合,水污染事件信息标示,水污染事件流场造型及可视化表现,水污染运移模拟仿真和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等服务。基于综合集成应用支撑平台开展水污染事件实验模拟与应急调度,提出流程化、模块化、预案化和一体化四种应急管理模式,面向水污染事件提供应用服务和决策支持。
李祥[9](2019)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灾害预测报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点,做好应急预案及抢险工作,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人生安全。因此,本文运用GIS技术,运用软件工程的相关开发理念以及技术,从系统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以及内部局域网,通过系统的设计、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最终构建了地质灾害预测报警系统,并顺利通过系统测试,满足地质灾害预测报警业务开展的需要。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地理信息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等相关理论。然后,确定了地质灾害的诱因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表土层厚度、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因素的权重,设计了地质灾害预测报警模型。接着,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如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开发流程、系统总体业务流程、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发布模块。介绍了系统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建设与集成、概念结构设计、主要表结构设计。以及本系统的安全体系设计,包括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设计、访问控制和终端敏感信息控制。然后,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发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包含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通过测试显示,本系统运行达到预期设定目标。通过测试得知:本系统达到系统开发的预设目标,极大的将系统相关功能集中在本系统,且系统的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有助于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控,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点,做好应急预案及抢险工作,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人生安全。
姜明岑[10](2019)在《基于水质指标的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是流域水环境监控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还不完善,典型流域缺乏有针对性的预警指标和阈值,阻碍了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工作的发展。针对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控与管理的需求,依托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工作基础,对基于水质指标的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从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构建技术,水质预警指标筛选技术和水质预警指标阈值制定技术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分析。选择松花江流域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构建了松花江流域预警体系,并通过“松花江流域水质预警平台”对技术与体系进行了应用和验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基于水质指标的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的目标是对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及水质变化趋势的监控,因此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是体系预警指标筛选与阈值制定的基础。通过频度分析法构建了流域污染源排放特征分析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改进的自组织映射法构建了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分析方法,改进后的方法可根据数据原始信息自动生成网格拓扑结构,保留了原始数据重要信息并能体现分类结果的层次性。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嫩江子流域CODCr、氨氮、总氮、挥发酚、砷、铅和汞排放较为突出;第二松花江子流域总磷、石油类、镉、总铬和六价铬排放较为突出;松花江干流子流域挥发酚和氰化物的排放较为突出。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呈逐年好转趋势,15年间水质变化可为3个时间段及3种水质情况。其中,肇源和嫩江口内断面水质状况最差,白旗、白沙滩、江桥和浏园断面水质状况较好,其余断面水质状况处于中等状态。根据最终分析结果,结合断面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成了3个等级的预警分区。(2)结合层次分析法和重要指标筛选法建立了水质预警指标筛选方法,可对同一整体的预选指标从不同因素上进行交叉赋权,最终结果体现了多重因素对筛选指标的综合影响。构造了水质预警指标筛选系统层次结构,研究了准则层和指标层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在构造水质特征因素下的指标层判断矩阵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法对水质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对表达重复的因子进行了剔除。对松花江流域进行应用分析,筛选结果为:一级预警分区预警指标为氨氮、DO、CODMn、CODCr、BOD5、总磷、汞和氟化物;二级预警分区预警指标为氨氮、CODCr、DO、石油类、氟化物、p H值、总磷、BOD5和CODMn;三级预警分区预警指标为BOD5、总磷、CODCr、氨氮、石油类、电导率、水温、DO和CODMn。突破了水质预警指标阈值仅设置为浓度限值的传统方法,增加了模型参数阈值作为预警指标阈值的方法。构建了标准限值模型、统计限值模型、趋势变化模型和概率密度模型作为水质预警指标阈值制定的数学模型。依据预警指标的历史数据性质选择合适的阈值模型,分别对各个预警指标进行了阈值计算。(3)以松花江流域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收集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污染源监测统计数据,对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及预警指标筛选与阈值制定结果进行了总结,构建了松花江流域预警体系。依托国控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数据,将松花江流域预警体系和水质预警指标阈值制定技术集成到“松花江流域水质预警平台”中进行应用实现,并对典型预警实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体系成功地对真实污染事件进行了预警,并且与传统预警,即按照“超过标准值”判定的预警相比较,在氨氮超出标准限值前,提前了6小时发现数据异常趋势,为预警应急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从而验证了体系和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二、基于CA的流量查询和预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A的流量查询和预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粉尘火花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生产安全的现状 |
1.2.2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现状 |
1.3 本人完成的工作 |
1.4 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厂房生产过程描述 |
2.2 系统功能性的需求 |
2.2.1 传感数据的采集 |
2.2.2 报警排险 |
2.2.3 数据存证 |
2.2.4 传感数据分析 |
2.3 系统中非功能性的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1 逻辑架构 |
3.1.2 物理架构 |
3.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3.2.1 警报业务模块 |
3.2.2 监管存证模块 |
3.2.3 传感数据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警报业务模块详细设计 |
4.1.1 数据库设计 |
4.1.2 警报业务构成 |
4.1.3 用户层管理 |
4.1.4 小结 |
4.2 传感数据分析与研究 |
4.2.1 数据异常检测 |
4.2.2 传感数据的趋势 |
4.2.3 传感数据预测 |
4.2.4 小结 |
4.3 监管存证模块详细设计 |
4.3.1 存证数据定义 |
4.3.2 存证功能模块的构成 |
4.3.3 数字证书的生成 |
4.3.4 数字证书的激活 |
4.3.5 数据的存证 |
4.3.6 存证模块的管理 |
4.3.7 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的网络部署 |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2.1 警报业务功能 |
5.2.2 监管存证业务功能 |
5.3 系统测试 |
5.3.1 性能测试 |
5.3.2 功能测试 |
5.4 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基于高校学生数据的成绩预警研究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学生成绩预测研究现状 |
1.2.2 成绩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多源数据处理与分析 |
2.1 数据说明 |
2.2 学生数据采集 |
2.2.1 图书馆数据采集 |
2.2.2 一卡通数据采集 |
2.2.3 网络数据采集 |
2.2.4 成绩数据采集 |
2.3 行为特征提取 |
2.3.1 统计类特征提取 |
2.3.2 非统计类特征提取 |
2.4 相关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成绩预警算法研究 |
3.1 相关算法介绍 |
3.1.1 SMOTE算法 |
3.1.2 TMGWO特征选择算法 |
3.1.3 Stacking集成学习 |
3.2 成绩预警模型构建 |
3.2.1 非均衡数据处理 |
3.2.2 特征选择 |
3.2.3 Stacking分类模型的构建 |
3.3 实验与分析 |
3.3.1 评价指标 |
3.3.2 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绩预警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4.1 成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
4.1.1 业务需求分析 |
4.1.2 功能需求分析 |
4.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4.1.4 系统可行性分析 |
4.2 成绩预警系统设计 |
4.2.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2.2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
4.2.3 数据库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成绩预警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成绩预警系统的实现 |
5.1.1 相关技术介绍 |
5.1.2 系统开发环境 |
5.1.3 登录模块的实现 |
5.1.4 管理员端功能的实现 |
5.1.5 辅导员端功能的实现 |
5.1.6 学生端功能的实现 |
5.2 成绩预警系统的测试 |
5.2.1 登录模块功能测试 |
5.2.2 管理员端部分功能测试 |
5.2.3 辅导员端部分功能测试 |
5.2.4 学生端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Kafka的大容量实时预警数据汇集分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预警领域数据建设情况 |
1.2.2 数据集成技术 |
1.2.3 消息中间件 |
1.3 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消息中间件 |
2.1.1 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
2.1.2 Kafka架构设计 |
2.2 HBase数据库 |
2.3 其他关键技术介绍 |
2.3.1 Elastic Search搜索引擎 |
2.3.2 Zookeeper分布式服务框架 |
2.3.3 JMX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Kafka的预警数据汇集分发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 |
3.1.2 非功能性需求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3 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
3.3.1 安全管理模块 |
3.3.2 数据采集模块 |
3.3.3 数据汇集分发模块 |
3.3.4 数据存储模块 |
3.3.5 汇集分发管理模块 |
3.3.6 数据检索模块 |
3.4 数据库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Kafka的预警数据汇集分发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
4.1 Kafka集群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
4.1.1 原生负载均衡存在的问题 |
4.1.2 动态负载算法 |
4.1.3 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2 海量预警数据存储检索优化研究 |
4.2.1 海量数据存储 |
4.2.2 海量预警数据检索 |
4.2.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Kafka的预警数据汇集分发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1.1 安全管理模块 |
5.1.2 数据采集模块 |
5.1.3 数据汇集分发模块 |
5.1.4 数据存储模块 |
5.1.5 汇集分发管理模块 |
5.1.6 数据检索模块 |
5.2 系统测试 |
5.2.1 系统部署环境 |
5.2.2 功能测试 |
5.2.3 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基于深度学习的矿井围岩应力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时间序列预测的研究现状 |
1.2.2 矿井围岩应力预测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矿井围岩应力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
2.1 矿井围岩应力信息感知 |
2.1.1 物联网技术 |
2.1.2 煤矿信息感知模型 |
2.1.3 矿井围岩应力信息感知结构 |
2.2 基于多传感器支持度与自适应加权的围岩应力数据融合算法 |
2.2.1 算法思想 |
2.2.2 算法描述 |
2.2.3 算法实现 |
2.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2.3.1 实验数据 |
2.3.2 实验步骤 |
2.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Attention-CNN-HN的矿井围岩应力预测方法研究 |
3.1 相关理论基础 |
3.1.1 LSTM神经网络 |
3.1.2 Highway神经网络 |
3.1.3 CNN卷积神经网络 |
3.1.4 Attention机制 |
3.2 基于Attention-CNN-HN的围岩应力预测模型构建 |
3.2.1 模型思想 |
3.2.2 模型描述 |
3.2.3 算法实现 |
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3.3.1 实验数据 |
3.3.2 实验步骤 |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深度学习的矿井围岩应力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分析 |
4.1.1 系统解决方案 |
4.1.2 可行性分析 |
4.1.3 需求分析 |
4.1.4 用例分析 |
4.2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2.1 系统架构设计 |
4.2.2 功能设计 |
4.2.3 数据库设计 |
4.2.4 系统主界面功能与设计 |
4.2.5 动态围岩应力监测功能与设计 |
4.2.6 围岩应力预警功能与设计 |
4.3 系统测试 |
4.3.1 测试环境 |
4.3.2 测试用例 |
4.3.3 测试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和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区块链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产安全监控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电子存证平台的建设现状 |
1.3 本论文完成工作 |
1.3.1 项目需求分析 |
1.3.2 面向安监部门和监控设备的存证平台方案设计 |
1.3.3 系统整体设计 |
1.3.4 工程实现 |
1.3.5 结论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课题需求分析 |
2.1 场景描述 |
2.2 核心需求 |
2.2.1 存证公信力 |
2.2.2 设备可信认证 |
2.3 系统功能需求 |
2.3.1 数据采集 |
2.3.2 预警排险 |
2.3.3 存证取证 |
2.3.4 平台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监控设备的区块链存证平台方案设计 |
3.1 Hyperledger Fabric概述 |
3.2 Hyperledger Fabric相关机制分析 |
3.2.1 数字证书 |
3.2.2 Fabric CA |
3.2.3 记账与验证 |
3.3 系统端存证方案设计 |
3.3.1 三方记账策略 |
3.3.2 背书策略 |
3.3.3 存证代理 |
3.4 设备端的可信认证设计 |
3.4.1 针对设备的风险分析 |
3.4.2 针对通信链路的风险分析 |
3.4.3 监控设备的组合安全策略 |
3.4.4 设备与存证代理的安全通信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功能系统总体设计 |
4.1 逻辑架构 |
4.2 技术架构 |
4.3 系统拓扑 |
4.4 总体功能模块 |
4.4.1 设备端主控系统 |
4.4.2 预警业务模块 |
4.4.3 存证平台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功能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数据实体关系定义 |
5.1.1 存证数据实体定义 |
5.1.2 预警业务数据定义 |
5.2 模块构成 |
5.2.1 设备主控系统 |
5.2.2 存证平台模块 |
5.2.3 预警业务模块 |
5.3 核心功能实现 |
5.3.1 设备证书发放 |
5.3.2 设备身份激活 |
5.3.3 存证密钥协商 |
5.3.4 设备存证 |
5.3.5 存证数据事务 |
5.3.6 设备预警 |
5.3.7 预警系统管理 |
5.3.8 存证平台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部署与运行情况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3 安全性评估 |
6.4 系统部署 |
6.4.1 部署系统网络 |
6.4.2 部署设备 |
6.4.3 应用层展示 |
6.4.4 性能评估 |
6.5 存证数据存储量测算 |
6.6 实际运行情况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结论 |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基于水文模型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水文模型在山洪预警中的应用现状 |
1.2.2 山洪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寿昌江流域基本情况 |
2.1 流域概况 |
2.1.1 自然地理 |
2.1.2 水文气象 |
2.1.3 河流水系 |
2.2 历史山洪灾害 |
第三章 水文模型适用性研究 |
3.1 HEC-HMS模型 |
3.1.1 HEC-HMS模型概述 |
3.1.2 基础数据处理 |
3.1.3 流域模块 |
3.1.4 时间序列模块 |
3.1.5 气象模块 |
3.1.6 控制运行模块 |
3.2 新安江模型 |
3.2.1 新安江模型概述 |
3.2.2 蒸散发计算 |
3.2.3 产流计算 |
3.2.4 水源划分 |
3.2.5 汇流计算 |
3.2.6 模型参数取值范围 |
3.3 模型的综合评价 |
3.3.1 HEC-HMS模型模拟精度 |
3.3.2 新安江模型模拟精度 |
3.3.3 模型综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确定 |
4.1 山洪预警指标的定义和分类 |
4.2 防灾区基本概况 |
4.2.1 典型村落位置分布 |
4.2.2 河道断面情况 |
4.3 研究区预警指标的计算 |
4.3.1 水文模型法 |
4.3.2 水位/流量反推法 |
4.3.3 动态预警指标的计算 |
4.4 研究区预警指标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 |
5.1 系统建设目标及方法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3 系统功能与操作 |
5.3.1 首页 |
5.3.2 综合信息 |
5.3.3 日常管理 |
5.3.4 调查评价1 |
5.3.5 调查评价2 |
5.3.6 基础信息 |
5.3.7 水库巡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跑道入侵中的运行偏差识别及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获取机场活动目标位置信息的研究现状 |
1.2.2 机场运动目标轨迹跟踪及预测的研究现状 |
1.2.3 管制员语音识别与指令获取的研究现状 |
1.2.4 跑道入侵防御及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监视数据源和管制指令的获取 |
2.1 引言 |
2.2 机场移动目标数据获取 |
2.2.1 航空器、车辆的数据获取 |
2.2.2 ADS-B的标准与数据传输格式 |
2.3 电子进程单中管制员指令获取 |
2.3.1 进港航班电子进程单指令提取 |
2.3.2 离港航班电子进程单指令提取 |
2.3.3 机场车辆指令提取 |
2.3.4 数据接口 |
2.4 陆空通话中管制员指令获取 |
2.4.1 讯飞语音介绍及识别流程 |
2.4.2 构建民航专业术语与特殊发音的语料库 |
2.4.3 管制指令的有限自动机 |
2.4.4 构建陆空通话标准语法 |
2.5 仿真实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场移动目标轨迹跟踪及运行偏差预警 |
3.1 引言 |
3.2 机场坐标转换 |
3.3 路网及先验信息建模 |
3.3.1 路网建模 |
3.3.2 构建概率邻接矩阵 |
3.3.3 路段速度建模 |
3.4 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跟踪和外推 |
3.4.1 移动目标运动模型集 |
3.4.2 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
3.4.3 基于先验信息的轨迹外推算法 |
3.5 仿真实验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etri网的管制指令推演及预演 |
4.1 引言 |
4.2 机场场面运行模型 |
4.2.1 基于Petri网的机场活动区域模型 |
4.2.2 管制员指令与控制库所的映射 |
4.2.3 机场活动区域受控运行模型 |
4.3 基于Petri网的指令预演与偏差预警实现 |
4.3.1 线性不等式约束模型 |
4.3.2 基于可达图的指令可行性验证 |
4.3.3 基于时间窗的指令偏差预警 |
4.4 仿真实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实现与结果分析 |
5.1 引言 |
5.2 系统整体框架 |
5.2.1 场面移动目标数据采集模块 |
5.2.2 系统功能模块 |
5.3 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功能介绍与运行界面 |
5.3.1 系统运行界面 |
5.3.2 功能介绍 |
5.4 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实验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校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复杂性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数字地球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论文创新点 |
2 水污染事件复杂性描述及多源信息融合 |
2.1 水污染事件复杂性分析 |
2.1.1 水污染事件特性 |
2.1.2 水污染事件的复杂性 |
2.1.3 水质模型的复杂性 |
2.2 水质模拟及模型的求解 |
2.2.1 污染物迁移过程 |
2.2.2 水质模拟基本方法 |
2.2.3 水质模型数值解法 |
2.3 水污染事件数据整合 |
2.3.1 水污染事件数据处理 |
2.3.2 基于中间件的数据集中 |
2.3.3 水污染数据资源中心 |
2.4 水污染事件多源信息融合 |
2.4.1 水污染信息服务模式 |
2.4.2 分布式信息综合集成 |
2.4.3 水污染事件信息发布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水利数字地球的水质模型耦合机制 |
3.1 水利数字地球及关键技术 |
3.1.1 水利数字地球 |
3.1.2 瓦片金字塔服务 |
3.1.3 空间信息瓦片检索 |
3.2 基础平台体系构建 |
3.2.1 空间视域模型 |
3.2.2 3S空间信息融合 |
3.2.3 水利数字地球互操作 |
3.2.4 三维视景仿真 |
3.3 水利数字地球服务 |
3.3.1 网络地图服务 |
3.3.2 地形剖面服务 |
3.3.3 河道三维建模 |
3.3.4 污染物动态监测 |
3.4 水质模型与数字地球耦合 |
3.4.1 水质模型支持体系 |
3.4.2 多源数据空间展示 |
3.4.3 水质模型耦合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复杂Agent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 |
4.1 水质数据拟合与加载 |
4.1.1 水质数据拟合算法 |
4.1.2 水质数据加载 |
4.2 三角面元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 |
4.2.1 河道三角网模型构建 |
4.2.2 基于Agent的水质模型 |
4.2.3 水质Agent模型实现 |
4.3 方形面元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 |
4.3.1 方形元胞自动机 |
4.3.2 多智能体设计 |
4.3.3 水污染可视化表征 |
4.4 基于网格计算的水质模拟 |
4.4.1 网格计算服务 |
4.4.2 高性能体系结构 |
4.4.3 模拟仿真过程分解 |
4.5 本章小结 |
5 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构建 |
5.1 应用支撑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
5.1.1 平台体系结构 |
5.1.2 面向服务架构 |
5.1.3 组件技术 |
5.1.4 知识可视化 |
5.2 平台开发流程 |
5.2.1 组件化封装 |
5.2.2 主题图体系 |
5.2.3 可视化开发 |
5.2.4 知识积累模式 |
5.2.5 研讨视图服务 |
5.3 综合集成服务 |
5.3.1 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
5.3.2 集成化门户服务 |
5.3.3 模拟仿真系统集成 |
5.3.4 三库资源共享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应用实例 |
6.1 研究区域概况 |
6.1.1 渭河流域概况 |
6.1.2 流域水污染状况 |
6.1.3 流域水污染事件 |
6.2 基于数字地球的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 |
6.2.1 模拟仿真系统结构 |
6.2.2 系统开发工具 |
6.2.3 系统应用功能 |
6.3 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 |
6.3.1 水污染事件实验模拟 |
6.3.2 水污染事件应急调度 |
6.3.3 流程化应急管理模式 |
6.3.4 模块化应急管理模式 |
6.3.5 预案化应急管理模式 |
6.3.6 一体化应急管理模式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基于GIS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关键理论与技术 |
2.1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2.2 空间数据库技术 |
2.3 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 |
2.3.1 决策支持系统(DSS)基本理论 |
2.3.2 GIS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结合 |
2.4 SQL Server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质灾害预测报警模型 |
3.1 模型设计思路 |
3.2 地质灾害诱因分析 |
3.2.1 地形地貌 |
3.2.2 地层岩性 |
3.2.3 表土层厚度 |
3.2.4 人类工程活动 |
3.2.5 地质构造 |
3.2.6 降雨量 |
3.3 地质灾害预测预警模型设计 |
3.3.1 模型总体设计 |
3.3.2 地质灾害敏感性分区图 |
3.3.3 气象综合图 |
3.3.4 预测报警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系统的开发流程 |
4.1.3 系统总体业务流程图 |
4.1.4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5 系统总体框架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数据采集模块 |
4.2.2 信息查询模块 |
4.2.3 预警分析模块 |
4.2.4 预警发布模块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体系结构 |
4.3.2 数据库建设与集成 |
4.3.3 概念结构设计 |
4.3.4 主要表结构设计 |
4.4 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
4.4.1 安全体系结构 |
4.4.2 网络安全设计 |
4.4.3 访问控制 |
4.4.4 终端敏感信息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5.1 开发工具及环境配置 |
5.2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1 数据采集模块 |
5.2.2 信息查询模块 |
5.2.3 预警分析模块 |
5.2.4 预警发布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功能测试 |
6.1.1 测试分析设计 |
6.1.2 缺陷等级及评定标准 |
6.1.3 主要功能测试用例 |
6.1.4 测试内容及结果 |
6.2 性能需求测试 |
6.2.1 性能需求测试方法 |
6.2.2 性能需求测试结果 |
6.3 系统试运行情况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总结 |
7.2 本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水质指标的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的应用进展 |
1.2.1 国内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的应用进展 |
1.2.2 国外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的应用进展 |
1.3 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
1.3.1 流域水环境预警目标 |
1.3.2 预警体系设计要素 |
1.3.3 流域水质预警指标与阈值 |
1.4 流域水污染特征分析研究进展 |
1.4.1 指数类分析方法 |
1.4.2 模糊数学类分析方法 |
1.4.3 多元统计类分析方法 |
1.4.4 灰色系统理论类分析方法 |
1.4.5 人工神经网络类分析方法 |
1.4.6 其他类型分析方法 |
1.5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6.1 研究内容 |
1.6.2 创新点 |
1.7 技术路线 |
第2章 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
2.1 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分析 |
2.1.1 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要素 |
2.1.2 预警指标筛选与阈值制定原则与依据 |
2.2 流域污染源排放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
2.2.1 方法原理 |
2.2.2 应用分析 |
2.3 流域水质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
2.3.1 流域水质特征分析必要性 |
2.3.2 水质时空特征分析方法比选 |
2.3.3 流域水质时间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
2.3.4 流域水质空间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质预警指标筛选技术研究 |
3.1 水质预警指标筛选方法研究 |
3.1.1 筛选因素分析 |
3.1.2 筛选方法建立 |
3.1.3 方法原理 |
3.2 判断矩阵构造方法研究 |
3.2.1 准则层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
3.2.2 指标层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
3.2.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3.3 筛选方法应用分析 |
3.3.1 预警指标初筛 |
3.3.2 判断矩阵构建 |
3.3.3 预警指标筛选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质预警指标阈值制定技术研究 |
4.1 水质预警指标阈值制定分析 |
4.1.1 水质预警指标阈值含义 |
4.1.2 数学模型构建 |
4.2 标准与统计限值模型 |
4.2.1 标准限值模型原理 |
4.2.2 统计限值模型原理 |
4.2.3 模型应用分析 |
4.3 趋势变化模型 |
4.3.1 趋势变化模型原理 |
4.3.2 模型应用分析 |
4.4 概率密度模型 |
4.4.1 概率密度模型原理 |
4.4.2 模型应用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研究-松花江流域预警体系构建 |
5.1 研究区域数据信息 |
5.1.1 水质监测数据 |
5.1.2 污染源数据信息 |
5.2 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及管理需求 |
5.2.1 流域污染源排放特征 |
5.2.2 流域水质特征 |
5.2.3 流域管理需求 |
5.3 流域水质预警指标与阈值 |
5.3.1 预警指标 |
5.3.2 预警指标阈值 |
5.4 松花江流域预警体系的应用实现 |
5.4.1 平台概况 |
5.4.2 主要功能模块 |
5.4.3 典型预警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基于CA的流量查询和预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粉尘火花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何庆.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0)
- [2]基于高校学生数据的成绩预警研究及系统实现[D]. 凌瑜暄. 西北大学, 2021(12)
- [3]基于Kafka的大容量实时预警数据汇集分发技术研究[D]. 车思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深度学习的矿井围岩应力预测研究[D]. 赵智龙.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5]基于区块链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D]. 龙政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基于水文模型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D]. 陆奕.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跑道入侵中的运行偏差识别及控制机制研究[D]. 赵文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D]. 高阳.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9]基于GIS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李祥.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基于水质指标的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D]. 姜明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