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排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ES系统,木家具制造车间,计划排产
排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包瑜亮,熊先青,邱富建,黄琼涛,许朝霭[1](2019)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木家具制造车间计划排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传统木家具制造车间产品种类复杂、信息处理不够流畅、生产过程不够规范的现状,提出利用MES系统对木家具制造车间进行数字化计划排产。利用MES系统的应用优势,在信息互通流畅、合理安排生产、充分提高产能等方面对传统家具制造车间进行改造,达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应用,MES系统将有效地对传统木家具制造车间进行管理优化,为企业的产业升级作出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王琦[2](2015)在《基于细菌觅食算法的混线装配排产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实施,制造车间的现场数据得以采集保存,使得排产优化问题拥有可靠的数据基础。由于科学的排产可以提升企业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排产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为某汽车车桥生产企业所开发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利用系统所采集的现实数据,获得适合该企业生产排产。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完成了生产线排产问题数学建模。由于离散型制造业其排产优化问题属于NP问题,为了在求解排产时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与较高的精度,本文选用细菌觅食算法作为其求解算法,并对算法的步长进行优化。2、针对算法的关键部分即适应度函数,提出了使用BP神经网络作为其适应度的评价函数,其评价指标则使用精益生产衡量指标之一的按排产生产衡量指标(Build To Schedule,BTS)。经算法计算所得的BTS指标明显大于之前手工排产,优化效果明显。3、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以智能排产为核心功能之一的MES系统,该系统以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C#为后台语言及Silverlight前台语言为软件环境,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生产管理模块、生产监控模块、生产排产模块等。由于MES系统共享了所有生产数据,由系统所获得的排产更加可靠。系统在企业试运行,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30)
陈立敏,王中杰,谢璐璐[3](2013)在《云排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排产系统一直是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云制造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模式,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制造领域,通过对分布的、异构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虚拟化和网络化,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准确、协同共享。但是现有的排产系统在架构模式和方案解决上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计算机资源占用量大、可移植性差等。这些缺点导致常规的排产系统不能满足云制造环境下的排产需求。因此,课题组提出了云排产的概念。本文针对目前排产系统发展遇到的困境以及云排产系统的实际需求,着重阐述了工艺管理、安全体系、大数据并发处理和优化排产四个关键技术,为云排产系统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3年17期)
谢红辉,王学雷,林红权[4](2012)在《酱油生产过程优化排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酱油生产中人工排产的方式难以合理地优化配置资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由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文中根据国内某大型调味品公司的酱油生产工艺建立了计划与调度的框架,并对其中的种曲、制曲、发酵过程进行分析,以每天剩余种曲量之和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为酱油生产的复杂排产提供辅助的决策支持,促进国内酱油生产技术的进步。(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2年08期)
周爽[5](2012)在《基于CRM的询单交期预排产技术在线缆制造业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线电缆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线缆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线缆企业数量过多,它们的激烈竞争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变得很低,因此在今后几年,整个行业必然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过程。想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一套切合线缆行业特点,针对性解决企业当前生产问题的预排产技术的无疑是企业求生存、促发展的利刃。本文从线缆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出发,在大量的实践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使用基于CRM的预排产方法来解决线缆企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在订单接收到正式签订的时间窗内,以基于CRM的询单价值为基础使用企业当前有限产能对其进行预排产。从而一方面保证了重要的订单可以尽可能的按期完成,另一方面订单即使无法按期完成也可在与客户正式签订之前得到信息反馈,从而与客户沟通进行订单调整,以实现对合同的履约程度进而提升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贡献如下:一.在国内外组织机构和个人对CRM和生产排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线缆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生产现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预排产的概念。二.搭建询单价值模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基于CRM和订单的多维询单价值量化模型。询单价值模型是预排产活动的基础,企业根据询单价值的大小来确定预排产顺序。叁.设计预排产的方法与步骤。预排产是论文的研究核心,本文在考虑线缆企业的生产特点的基础上,对现有排产思路与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排产方法。四.设计插单策略与算法。插单策略是对预排产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它可在特定情况下对智能排产算法进行人工干预。使得预排产可以更灵活的适应企业复杂的生产环境和客户多变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尽可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五.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开发基于CRM的预排产系统,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并实现其核心功能。(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7)
张阳[6](2012)在《信息化技术在烟厂生产计划排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数学模型,实现四个分厂,60多条生产线的自动排产,合理安排高、中、低档卷烟的生产,使各分厂生产能力互相补充、产销平衡、避免冲突。(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2年04期)
杨鑫[7](2010)在《基于聚类分析技术的罩式炉优化排产问题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的工业发展,钢铁产品的需求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在种类繁多的钢铁产品之中,冷轧产品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其需求量尤为突出。而退火工艺就是生产这一类钢铁产品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艺。退火工艺大体上分为连续退火和罩式炉退火两种方式。罩式炉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退火炉型,技术和应用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它具有操作灵活、便于更换产品种类、产量,建设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旧式罩式炉控制系统,采取人工控制的方式进行生产,暴露出操作复杂、约束条件多等问题,使得排产工作变成一项繁琐、复杂而且技术性高的工作,靠人工的方法很难保证对批量的钢卷生产进行合理的调度。从而引出了对未改造罩式炉系统的自动化改造工作,目的在于设计出一套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要的自动化的罩式炉退火控制系统。排产工作,作为生产前对原材料、炉台资源、能源资源的分配、计划、调度工作,影响着整套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对排产问题模型进行详细研究之后将其归结为聚类问题,并试图从聚类分析技术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对聚类分析技术进行了详细了解以及对聚类分析的各种聚类方法进行比较之后,本文在二分K均值算法的基础上,为模型设计了一套新的排产算法,并将该算法用C++语言在Visual C++中进行了仿真实现。算法中通过采用散布(SSE)上限的方式来控制聚类效果和算法的结束,在测试中,对使用不同的算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的算法改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聚类效果,从而提高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0-04-28)
王佳[8](2009)在《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排产技术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轿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发动机作为关键零部件之一,其生产过程对于整车的正常生产、零部件的生产供应、企业库存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适应市场对于整车的个性化需求,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发动机大多选择了混流装配线生产的方式,而混流装配线生产排序问题逐渐成为了企业计划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轿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的计划管理为研究目标,以发动机混流装配生产排产技术为关键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计划管理模型,建立了一种多目标数学优化模型,开发了一套面向混流装配生产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首先,结合背景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混流装配线计划管理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企业计划管理进行了业务模型与流程活动的分析,提出了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下混流装配线计划管理的业务模型与流程。其次,以混流装配线物料消耗平准化和最小化时间成本为目标,建立了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生产排序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遗传算法为数学工具,结合企业实际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从而得到对应的生产排序,完成了混流装配线计划的制定。最后,以上述理论方法为基础,开发了一个面向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总装叁日滚动计划管理、装配线日计划管理、缸盖加工线计划管理、计划执行状态查询、计划完成情况统计、用户管理等功能,并即将在背景企业获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顾炜,张洁[9](2008)在《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汽车混流排产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排产问题是混流装配线运行中的关键问题,首先采用生产平准化要求对汽车混流排产问题进行建模,然后建立基于蚁群算法的排产优化求解方法。针对初始信息缺乏的现象和可能产生的寻优过程停滞,采用局部搜索产生较优解作为蚁群算法的初始解并引入精英策略对蚁群算法进行改进,最后通过标准算例和实际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08年12期)
吉荣华,廖文和,郭宇,张红蕾[10](2008)在《扩散制造任务进度排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散制造是一种面向军工企业的先进制造模式,针对扩散制造系统中如何实现扩散任务的进度排产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并对算法的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原型系统已经在某航天军工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期刊2008年17期)
排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实施,制造车间的现场数据得以采集保存,使得排产优化问题拥有可靠的数据基础。由于科学的排产可以提升企业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排产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为某汽车车桥生产企业所开发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利用系统所采集的现实数据,获得适合该企业生产排产。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完成了生产线排产问题数学建模。由于离散型制造业其排产优化问题属于NP问题,为了在求解排产时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与较高的精度,本文选用细菌觅食算法作为其求解算法,并对算法的步长进行优化。2、针对算法的关键部分即适应度函数,提出了使用BP神经网络作为其适应度的评价函数,其评价指标则使用精益生产衡量指标之一的按排产生产衡量指标(Build To Schedule,BTS)。经算法计算所得的BTS指标明显大于之前手工排产,优化效果明显。3、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以智能排产为核心功能之一的MES系统,该系统以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C#为后台语言及Silverlight前台语言为软件环境,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生产管理模块、生产监控模块、生产排产模块等。由于MES系统共享了所有生产数据,由系统所获得的排产更加可靠。系统在企业试运行,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包瑜亮,熊先青,邱富建,黄琼涛,许朝霭.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木家具制造车间计划排产的研究[J].林产工业.2019
[2].王琦.基于细菌觅食算法的混线装配排产技术优化[D].南昌大学.2015
[3].陈立敏,王中杰,谢璐璐.云排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
[4].谢红辉,王学雷,林红权.酱油生产过程优化排产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12
[5].周爽.基于CRM的询单交期预排产技术在线缆制造业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6].张阳.信息化技术在烟厂生产计划排产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
[7].杨鑫.基于聚类分析技术的罩式炉优化排产问题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0
[8].王佳.轿车发动机混流装配线排产技术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顾炜,张洁.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汽车混流排产优化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2008
[10].吉荣华,廖文和,郭宇,张红蕾.扩散制造任务进度排产技术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