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杂交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食用型向日葵,农艺性状
杂交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华,冉生斌,马小黎[1](2019)在《基于灰色理论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品种主要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良河西地区食用型向日葵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8个食用型向日葵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分别与产量、品质、发病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和茎粗是影响子实粗蛋白含量的主导因子;子实形状是影响子实粗脂肪含量的主导因子,同时子实的宽、长也是影响子实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主导因子;子仁率和生育期是影响植株发病率的主导因子;百粒重和盘径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以上几个指标可以作为河西地区选择食用型向日葵品种的参考指标,为科学合理的选择食用型向日葵品种,保证食用型向日葵品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5期)
常理[2](2018)在《水稻“自私基因”挑战经典定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时间6月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布了“水稻自私基因导致非孟德尔遗传”研究成果。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并影响稻种基因组的分化。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水稻杂交育种以及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提供有力理论和技术支撑据介绍,“水稻自私基因(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8-06-14)
张建列,方玮[3](2018)在《交出杂交水稻育性调控分子基础理论的“中国答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杂交稻应用领域非常成功,但薄弱环节在于杂交稻基础理论,我的研究方向就是为杂交水稻遗传育种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在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回国21年来,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基础和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我国在植物育性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交出了杂交水稻(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报》期刊2018-01-12)
邱广宏[4](2017)在《从媒介杂交理论看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一种传承和再接再厉。作为一种传统媒体,电视的生存空间不断被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所蚕食,本文希望从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视域出发,立足于错综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尝试性地从叁个方面对电视媒介的生存空间保全或开拓路径进行研究,以期对当前的媒介融合以及电视媒介生存提供思路参考。(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7年22期)
潘娜娜[5](2017)在《文化杂交理论视域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时代,文化杂交的趋势使得文化主体性问题日益凸显。文化杂交既巩固又摧毁着西方国家的垄断地位,这为重构中国文化主体性提供了可能。同时,中国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重构文化主体性奠定了现实基础。为此,我们要主动构建文化主体性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价值体系,尝试以一种主体身份积极与他者进行对话,在西方话语和本土传统中寻求有机平衡,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自我。(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7年11期)
熊军华,谢飞[6](2017)在《基于混沌理论和杂交策略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基本PSO算法的搜索能力,提出以粒子群算法为主、混合杂交策略和混沌理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混沌映射初始化粒子适应度,对整个解空间实行混沌全局搜索,避免粒子陷入"早熟",并在迭代过程中让部分粒子杂交,提高搜索精度。经测试函数仿真表明:与基本粒子群相比,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不易陷入"早熟"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7年10期)
李建平,邹瑜[7](2016)在《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以HPS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以"融合遗传"理论、"遗传因子"理论的历史变迁为主线,以"假设—演绎"法为组织学习材料的框架,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选择学习经验、设置问题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6年10期)
马秋莎[8](2016)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公共卫生的早期发展——以混合杂交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洛克菲勒基金会深入参与了中国公共卫生项目的发展,这为我们理解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本文采用混合杂交理论来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中国公共卫生早期发展的影响。它从四个方面讨论:(1)洛克菲勒基金会海外医疗工作的理论话语,并解释“混合杂交论”;(2)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公共卫生教育;(3)乡村卫生保健体系的发展;(4)综合性的乡村建设运动下的公共卫生。意识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工作是其在国内的慈善思想和政策的拓展,本文强调,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工作从精英教育转向乡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国内改革的影响,中国独特的公共卫生模式最终是由兼具跨国文化经历和促进文化交流使命的“文化使者”来建立的。(本文来源于《医疗社会史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吕川根,邹江石[9](2016)在《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叁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两优培九的育种实践经历了艰苦曲折的科研攻关和推广过程。最初是尝试通过化学杀雄制种的方法利用典型籼粳杂种的优势,在亚优2号的育种实践失败后,技术路线调整为通过光温敏两系法将部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江淮生态区的水稻理想株型相结合,克服杂交稻结实率不高、不稳等弱点,达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泛并能安全制种的目标。通过分析多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父本配组的杂种F1的性状表现,确定以带有1/4爪哇稻亲缘的培矮64S为重点母本,选择优势生态群中的合适类型父本重点配组,避开生育期超长和植株偏高等障碍性问题,并根据江淮流域一季稻区的常年气候特点进行生态育种。通过大量筛选,育成两优培九,达到遗传、形态和功能"叁优"的统一,将优质、超高产、多抗性状聚集于一体。通过对培矮64S育性转换、开花授粉有危害的高温、低温指标的研究和对各生态区常年气候中出现这些温度频率的分析,提出适宜制种区域和相应的父母本安全抽穗期。研究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提出遭遇低温危害时"以水调温"的制种纯度保障技术。通过对两优培九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生长条件的研究,提出适宜种植区、各种植区的适宜齐穗期和主要种植方式的播栽期等生产指导性指标,分析生产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研发提高结实率及其稳定性的栽培技术。通过配套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多年大面积成功种植。通过全程回顾育种战略的形成、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品种培育和核心配套技术的研发及示范推广过程,论述了两优培九育成和大面积应用的意义;补充了水稻理想株型中的茎秆分布性状,提出"渔叉型"茎秆分布的概念;认为可以利用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选择各种适口性的稻米;大面积成功推广一个品种,尤其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品种的最适生长条件,然后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规划最适种植区,并制定相应的最优栽培措施,还要储备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李玫[10](2015)在《浅谈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的逐年增加,对粮食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全国人民基本生活要求,提高粮食产量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要想增加粮食产量,扩大农田产量是基本方法,但因全国的土地范围有限,不仅农业行业需要发展,其他各行各业也都需要发展,需要土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农作物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而水稻作为基本粮食作物,进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颍上县江店孜镇的实际情况,结合杂(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5年20期)
杂交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京时间6月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布了“水稻自私基因导致非孟德尔遗传”研究成果。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并影响稻种基因组的分化。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水稻杂交育种以及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提供有力理论和技术支撑据介绍,“水稻自私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交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华,冉生斌,马小黎.基于灰色理论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品种主要性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常理.水稻“自私基因”挑战经典定律[N].经济日报.2018
[3].张建列,方玮.交出杂交水稻育性调控分子基础理论的“中国答案”[N].广东科技报.2018
[4].邱广宏.从媒介杂交理论看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J].传媒.2017
[5].潘娜娜.文化杂交理论视域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构建[J].中州学刊.2017
[6].熊军华,谢飞.基于混沌理论和杂交策略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
[7].李建平,邹瑜.HPS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
[8].马秋莎.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公共卫生的早期发展——以混合杂交理论为视角[J].医疗社会史研究.2016
[9].吕川根,邹江石.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6
[10].李玫.浅谈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