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汉语学习者论文-李翠芳

印尼汉语学习者论文-李翠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印尼汉语学习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大学生,手机词典,词典使用,词典需求

印尼汉语学习者论文文献综述

李翠芳[1](2019)在《印尼大学生汉语学习手机词典使用及需求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跟各个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汉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热门的语言之一。为了能够加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两国的良好关系,不少印度尼西亚的学习者开始接触并学习汉语,学习者对词典的使用需求自然而然地会增加,对词典的要求也会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款词典——“手机词典”。手机词典成为目前最受印尼外语学习者欢迎的一种词典,它是下载到智能手机里的词典,包括学汉语用的词典,手机汉语词典是目前最符合印度尼西亚汉语学习者使用需求的汉语词典。本文以印度尼西亚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师范学院、印度尼西亚叁一一大学和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叁所学校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学生对词典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情况、对词典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印尼手机汉语词典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调查结果是印度尼西亚汉语专业的大学生对手机汉英词典的使用率很高,学习者认为手机汉语词典在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大部分的学习者对手机汉印词典的满意度比较低,使用者也不多,并且提出一些问题,如收词不全面、有些词难以查找,此外有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汉语单语词典,这是受学习者的母语背景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能够满足与符合印度尼西亚汉语专业的学生的使用需求的手机汉语词典特征,提出改进词典的相关建议,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学习者族群类型和母语背景编写词典,建议分为对印尼华族学生手机汉语词典的编写建议和对印尼非华族学生手机汉语词典的编写建议。最后针对印尼汉语学习者手机汉语词典的常见功能问题提出改进词典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伍英临(HALIMKA,GRANATA,NG)[2](2019)在《印尼华裔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证道学校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证道学校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是外部动机,学生学习汉语是因为学校课程设有汉语课,只是应学校要求及为了考试成绩能过关而学,也是应父母要求而学,学习动机是处于被动。其次是工具型动机,把学汉语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学会汉语成为更有学问的人,也为了找到好工作。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学生应注重内部动机的激发,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摆脱家庭父母的压力,因学习汉语是为了自己前途而学,自己的前途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让学生明白学会汉语的益处和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活动能直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转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华文教学实践,开展文化教学,灌输给学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学生认识及认同中华文化。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使用华文对话交谈,最终达到培养华文能力和交际的目的。教材书内容编制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接受能力,不需要太深奥,程度太难反而让学生觉得华文太难而不想学。只要好学易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得更快。佛教文化之传播,必先从教育开始,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和觉悟性,教导学习“正念”内观禅修。课外传授《弟子规》让学生懂得圣贤之道,落实圣贤的教诲。结合学习动机,成为有德、有才的学生。激发印尼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家庭和社会层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一辈华人及家长需要给儿女灌输华文与文化的母语意识。在社会上,应该努力推广提倡讲华语,提供语言环境,开展文化运动,把讲华语运动普及化,以身作则地影响下一代,为培养下一届接班人铺上道路。(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19)

戴君如[3](2019)在《印尼学习者汉语感谢言语行为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感谢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力求礼貌的言语表达方式。根据赛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感谢是和谐表述类的言语行为。每一种语言其实都会有表示感谢的词语及语句,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谢意的方式及使用的词语却是各种各样的,这也正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常常忽略的重点。笔者经历过各种各样与致谢有关的交际情景后,发现中国人和印尼人对感谢言语行为交际场合和交际策略似乎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汉语致谢与回谢的词语比较丰富,都不止一个,如“麻烦你了”、“辛苦了”、“谢了”、“没事儿”“好的”等等。而印尼学习者在与中国人交流时往往不自觉地只结合课本所学过的单词和自己的思维表达方式使用“谢谢”来表示谢意,用“不客气”来回谢,两者使用频率较高,不习惯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汉语间接感谢的表达用语。本论文首先在奥斯汀和赛尔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语境对汉语和印尼语的感谢言语行为及感谢应答语做分类说明,并且找出两者表达语句及影响表达的异同。其次,本次调查的主要语料来源于采访与问卷。本次调查的被调查者共有128人,其中分别是111个不同年龄且学习阶段的印尼学习者和17个分别不同年龄阶段,具有社会身份差距的中国人。本次调查运用了描述对照统计和相关分析两种方式来采取印尼学习者汉语感谢用语选择及影响因素的主要情况。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印尼学习者与中国人在感谢语的交际功能的认识上(道歉式、责怪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另外,在不同的语境下,感谢语及其应答语的使用频率也往往要比中国人高或是选择的感谢策略不同,并非每一个汉语水平较高或学习时间更长的学习者都能完全理解并准确地使用汉语里的感谢表达(辛苦了、让您破费)和习惯使用的称呼语(师傅、阿姨等)。这些都是不同的生活环境所导致的一种思维模式与现象,从而存在感谢言语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分析各种的交际情景与被调查者的相关学习背景(是否去过中国留学过、学习汉语的时间、HSK等级)发现,最有影响感谢表达的是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时间,两年为学习节点,两年上下的选择用语较有明显的差距。然而,学习汉语更长的学习者也并不见得都能完全如同母语者的思维得体地表达感谢。因此,本论文试着从印尼学习者的角度找出并提供一些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提高语言教学知识与跨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传授语言项目和交际策略的对应关系的能力,并且根据学习者的水平阶段供一些对外汉语学习的策略(观察并记录、对照找出异同、扮演母语者)。(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7)

HANS,YOSEF,TANDRA,DASION(王汉)[4](2019)在《新媒体动画在来华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使用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教师们必须根据留学生的要求来准备教材。根据这种情况,本文通过了解新媒体动画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新媒体动画在来华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使用情况。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新媒体动画的研究现状与选题缘由、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介绍了新媒体动画的类型与特点。第叁章介绍了关于新媒体动画的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第四章对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电子杂志四种新媒体动画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第五章就来华印尼留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新媒体动画学习汉语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本次研究的成果能帮助来华印尼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媒体动画在汉语教学中的使用,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使用新媒体动画进行汉语教学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殷佳怡[5](2019)在《印尼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风格与成绩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理论体系,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上海外国语大学50名印尼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借助SPSS 24.0得出印尼来华留学生使用学习风格的整体趋势依次为:动觉型、听觉型、视觉型、小组型、触觉型和个人型。并且相较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印尼留学生在6种学习风格的使用上呈现出稍强的倾向。随后,运用SPSS 24.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视觉型、听觉型和小组型学习风格与初级水平印尼留学生的汉语成绩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性;视觉型、听觉型和个人型学习风格与中级水平印尼留学生的汉语成绩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性。其余几型学习风格与汉语成绩的相关性并不显着。为研究汉语成绩相差较大的学生在学习风格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将排名前30%和后30%的学生分别列入高分组与低分组,结合SPSS 24.0的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初级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视觉型、听觉型、小组型学习风格的使用上存在显着差异;中级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视觉型、听觉型、个人型学习风格的使用上存在显着差异。这与之前所得的学习风格与印尼学生汉语成绩相关性结果相互印证,也进一步证实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此外还对来自两个层级的4名留学生进行了访谈,就几种与汉语成绩呈显着正相关的学习风格的使用差异展开具体探讨,以期实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从个体的角度深化说明印尼留学生在学习风格使用上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访谈结果也有力地证明了先前的结论。最后,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内容,针对印尼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1)教师应加强与汉语成绩呈正相关性学习风格的引导;(2)有效利用动觉型学习风格进行课堂管理与汉语教学;(3)积极鼓励低分组学生,培养低分组学生自信;(4)学生主动培养、拓展与汉语成绩呈正相关性的学习风格;(5)积极配合汉语教师指导,避免动觉型学习风格影响教学进度;(6)低分组学生需要逐步提升自信,克服畏难情绪。(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徐婷婷[6](2019)在《印尼汉语学习者介词“在”的深度习得和发展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汉语本族语语料库,全面考察了初、中、高不同汉语水平的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介词"在"的发展过程。"在"字介词短语各句法功能的习得经历了从使用过度、不足到逐渐均衡的过程,但作状语的主要句法功能仍出现使用过度的倾向,作补语和定语的次要句法功能则使用不足。"在"所介引的语义类型习得遵循由简单具体类到复杂抽象类的习得顺序,处所、时间等具体义的习得要好于范围、方面、条件等语义较抽象类别的习得。印尼学习者习得介词"在"的偏误率不高,大部分能正确使用,但各阶段的偏误类型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初级学习者喜欢在存现句句首处加"在",中高级学习者偏误主要集中在"在"与其他近似介词的相互错用以及介词框架的错用。(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王新建,王炜倩,张平[7](2018)在《印尼Education 21 Kulim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印尼Education 21 Kulim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总体特点以及性别对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具型动机为该校学生主要动机、自信心动机维度最低。不同性别在工具型动机、人文氛围、主观努力和正面学习态度上有显着性差异,女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大于男生。依据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特点,本文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3期)

厉姿滟[8](2018)在《印尼优利联汉语学校初级汉语学习者课堂话语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的课堂话语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对它做何反馈是检验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从学习者的接受视角出发对汉语教师课堂话语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一些论文和专着之中,专门论着比较少。因此,十分有必要从学习者的接受视角,全面、集中、深入地探索汉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分析的是笔者所在的实习单位印尼优利联汉语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实录、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途径收集研究的材料,并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处理材料。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总结了与第二语言教师课堂话语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讨论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师资情况和学生情况五个方面概述了印尼优利联汉语学校的基本情况。第叁部分从汉语学习者的接受视角出发,结合课堂实录、个人访谈的情况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统计和分析了调查问卷的结果,找出了汉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语音面貌仍存在的主要问题:语速不合适、语流不顺畅、语气不温和、音量不稳定、吐词不清晰,得出了在汉语教师的朗读、讲解、对话、指令、提问和反馈六类课堂话语中,除了朗读话语艺术性强,受到学习者百分之百的肯定之外,其他话语仍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讲解话语规范性差、对话话语原则性淡、指令话语明晰性弱、提问话语难度层级模糊、反馈话语具体性和启发性不足。第四部分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汉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改进策略:一方面要增强汉语教师完善语音面貌的意识,使其语音面貌达到语速合适、语流顺畅、语气得当、音量稳定和吐词清晰的程度;另一方面要强化汉语教师六类课堂话语的针对性,从朗读话语艺术化、讲解话语规范化、对话话语原则化、指令话语明晰化、提问话语难度层级化和开放化、反馈话语具体化和启导化这六个方面着手予以改进。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全文,指出论文的价值所在,说明论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曹桐赫[9](2018)在《印尼华裔成人汉语语音偏误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尼与中国自1990年恢复外交关系后,越来越多的印尼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尤其是最近几年来,为了和中国保持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很多印尼华人家庭选择将他们的孩子送到中国学习汉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是一种语言的物质外壳。因此语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印尼语属于南岛语系。尽管二者分属不同语系,但是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仍会使用印尼语字母的发音来代替汉语拼音的发音。此外,印尼是一个双语国家,学生自小生活在双语环境下,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英语比母语还要好的情况。这些学生常常会出现用印尼语中没有的但是英语中有的字母来代替汉语拼音的发音情况。由于从印尼到中国留学人数在逐年增加,针对印尼学生的发音偏误,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得到重视。作为印尼最大的汉语培训机构,优利联汉语国际每年都会输送大量的学生到中国。另一方面,朝气蓬勃的留学市场加大了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如何让学生喜欢汉语、如何让学生发音正确,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以收集学生语音偏误为主,根据学生的偏误类型分析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在最后一章,本人将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相结合,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旨在为印尼华裔学生的语音偏误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许佑菱(Oktaviani)[10](2018)在《面向印尼学习者的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印尼建国大学中文系的二年级学生,本文主要考察与分析印尼大学学习者转折类语气副词的教学情况,首先对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进行研究,并筛选5个现代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进行分析。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和总结印尼语学习者对现代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学习的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偏误原因。同时本文还对印尼大学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追踪,之后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阐述了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二是研究概况,主要包括转折类语气副词本体、偏误及教学有关的研究;叁是本文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语料来源、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创新特点。第一章是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对比。本章将5个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别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奠定了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的研究基础。第二章是面向印尼学习者的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的教育学调查分析。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印尼学习者学习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的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原因。第叁章是本文对印尼学习者学习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的教学策略。这一章从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完善汉语教材及工具书编写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印尼汉语学习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对证道学校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证道学校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是外部动机,学生学习汉语是因为学校课程设有汉语课,只是应学校要求及为了考试成绩能过关而学,也是应父母要求而学,学习动机是处于被动。其次是工具型动机,把学汉语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学会汉语成为更有学问的人,也为了找到好工作。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学生应注重内部动机的激发,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摆脱家庭父母的压力,因学习汉语是为了自己前途而学,自己的前途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让学生明白学会汉语的益处和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活动能直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转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华文教学实践,开展文化教学,灌输给学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学生认识及认同中华文化。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使用华文对话交谈,最终达到培养华文能力和交际的目的。教材书内容编制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接受能力,不需要太深奥,程度太难反而让学生觉得华文太难而不想学。只要好学易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得更快。佛教文化之传播,必先从教育开始,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和觉悟性,教导学习“正念”内观禅修。课外传授《弟子规》让学生懂得圣贤之道,落实圣贤的教诲。结合学习动机,成为有德、有才的学生。激发印尼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家庭和社会层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一辈华人及家长需要给儿女灌输华文与文化的母语意识。在社会上,应该努力推广提倡讲华语,提供语言环境,开展文化运动,把讲华语运动普及化,以身作则地影响下一代,为培养下一届接班人铺上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尼汉语学习者论文参考文献

[1].李翠芳.印尼大学生汉语学习手机词典使用及需求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伍英临(HALIMKA,GRANATA,NG).印尼华裔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D].华侨大学.2019

[3].戴君如.印尼学习者汉语感谢言语行为调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9

[4].HANS,YOSEF,TANDRA,DASION(王汉).新媒体动画在来华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使用情况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殷佳怡.印尼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风格与成绩相关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徐婷婷.印尼汉语学习者介词“在”的深度习得和发展特征[J].海外华文教育.2019

[7].王新建,王炜倩,张平.印尼Education21Kulim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8

[8].厉姿滟.印尼优利联汉语学校初级汉语学习者课堂话语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9].曹桐赫.印尼华裔成人汉语语音偏误的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18

[10].许佑菱(Oktaviani).面向印尼学习者的汉语转折类语气副词偏误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印尼汉语学习者论文-李翠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