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面液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粘性平面液膜,复合气流,R-T波,线性稳定性分析
平面液膜论文文献综述
张叶娟[1](2019)在《平面液膜R-T表面波在复合气流中的碎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粘性平面液膜喷射进入可压缩复合气流中的物理模型,对平面液膜瑞利-泰勒波(R-T波)在复合气流中的碎裂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首先通过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运动学边界条件、附加边界条件和动力学边界条件推导得到量纲一的色散准则关系式(dispersionrelation),并与已有的瑞利波(R波)推导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 R-T波推导过程的正确性。其次使用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对色散准则关系式进行数值计算,得到表面波增长率ωr和表面波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推导所得的色散准则关系式可知,R波是主波,T波是次波,R波在液膜的碎裂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T波不存在时,R波依然存在;但当R波不存在时,T波也就不复存在。Fortran程序计算结果表明:(1)对于R波,表面波增长率(?)随波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位移的延伸,射流的振幅不断增大,波长逐渐减小,直至支配波数和支配表面波增长率点。对于T波,表面波增长率ωr随波数ky的增大而减小,直至为零。中间位置的波长最大,振幅也最大,随着位移向两边的延伸,波长和振幅均不断减小,到了平面液膜的边缘位置,表面波的波长最短,振幅也不再增大。(2)表面波增长率(?)随液流韦伯数Wel和雷诺数Rel、欧拉数Eul、气液流速比(?)和(?),及气流马赫数Magj等量纲一参数的增大而增大,这些参数均是平面液膜碎裂的不稳定因素。(3)在仅有顺向气流或者仅有横向气流的情况下,横向气流比顺向气流更易造成液膜的碎裂;但在既有顺向气流又有横向气流的复合气流中,则是顺向气流比横向气流对于液膜不稳定性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5)
曹建明,熊玮,李雯霖,张叶娟[2](2018)在《粘性平面液膜喷入可压缩气流中的线性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粘性平面液膜射流喷射进入可压缩气体环境的线性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纳维–斯托克斯控制方程组,代入运动学和动力学边界条件,推导得到了线性化和量纲一化的色散关系式。编制Fortran语言数值计算程序,运用穆勒方法求得液膜射流表面波增长率随表面波数变化关系的数值解。分析了气液流速比之差、韦伯数、雷诺数、欧拉数、马赫数等量纲一参数对液膜射流碎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量纲一参数均是液膜碎裂的促进因素。(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王德超[3](2018)在《平面液膜射流多级表面波的非线性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非粘性平面液膜喷射进入不可压缩轴向气流中碎裂过程的非线性物理模型。推导得到非线性量纲一化的连续性控制方程、运动学和动力学边界条件,进而推导出了二级波显式复数型圆频率和表面波振幅解表达式。首先,破解了Jazayeri(论文发表在国际流体力学顶级期刊-英国剑桥出版社《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上)的表面波振幅的初始函数;继而推导出了Jazayeri反对称波形的一级波微分方程及其解的表达式,与Jazayeri的推导结果完全相同;并将推导扩展到正对称波形。之后,建立了自己的时空模式(Absolute)初始函数,并推导出了反对称和正对称波形的一级波微分方程及其解的表达式。进一步,推导出了反对称和正对称波形的二级波微分方程及其解的表达式。绘制出了一级、二级波的波形图,以及一级、二级波的迭加波形图。结果表明:(1)由于双曲余弦函数cosh的纵坐标对称性,Jazayeri的反对称波形一级波表面波增长率(?)的正负对数值计算结果没有影响。我们的反对称时空模式,当(?)为正时,表面波持续增长;当(?)为负时,表面波渐趋稳定。(2)在输入参数相同和液体粘度不高的条件下,非线性的显式增长项参数-支配表面波增长率(?)_(i1-dom)、波动项参数-支配(?)_(i1-dom)、支配波数k_(1-dom)的数值计算结果依据Gaster变换后与线性的隐式时间模式(Temporal)色散准则关系式要经过Muller方法数值求解的计算结果几乎完全相同,可以替代,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3)二级波的振幅随着时刻(?)的延长显着增大。(4)反对称波形液膜的碎裂时间和碎裂长度主要受二级波的影响,其影响结果使得液膜的碎裂时间和碎裂长度大为缩短。(5)Jazayeri模型、我们的(?)_(i1-dom)为正和为负的时空模型叁者对于液膜的碎裂长度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说明虽然表面波的初始函数不同,但计算结果是完全相同的。由于我们的时空模式一级波振幅初始函数表达式与线性稳定性的相一致,因此理论体系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6)正对称波形的一级波就会导致液膜碎裂,二级波的迭加虽然不会使碎裂时间和碎裂长度缩短,但会对一级波的波形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8)
衣然,覃粒子[4](2017)在《气体边界层对平面液膜的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线性化方程处理,分别以线性型、二次函数型以及修正的Stokes型3种不同的气体速度型对自由平面液膜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与无黏气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修正的Stokes速度型与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最好,且液膜的稳定性随边界层的厚度增大而提高。考虑气体黏性能够提高对平面液膜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王德超,舒力,曹建明[5](2017)在《平面液膜非线性动力学边界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喷油嘴的雾化效果决定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因此,很多学者根据喷油嘴的初始条件、扰动方程、运动学和动力学边界条件等因素从理论上来研究喷油嘴的雾化效果。文章主要通过表面张力引起的附加压强进行一系列的推导,得到平面液膜的非线性动力学边界条件。(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杨琪,杨立军,佟明羲,赵飞,李学德[6](2015)在《声振条件下二维黏性平面液膜的不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线性不稳定性理论和黏势流理论,建立了声振条件下黏性液膜的波数和不稳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色散方程。分析了声振以及黏性液膜的参数对液膜最不稳定的波数、波长和增长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臧丽叶,田瑞峰,孙兰昕,朱蒙,罗骞[7](2014)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液膜厚度波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探头干扰液膜流动特性导致测量精度难以提高以及传统光学测量方法中光线折射作用限制其应用范围的问题,提出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膜厚的新方法,并对该技术的测试原理、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沿流向不同位置液膜厚度的实时测量,研究了液膜波动的时序特征及纵向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液膜厚度的概率密度分布的特征差异可作为诊断液膜波动特性的判据。(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刘宇新,崔坤达,莫超杰,杨立军[8](2014)在《可压缩气流中黏弹性带电平面液膜的线性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径向电场中黏弹性平面液膜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关于不稳定增长率和波数间的无量纲色散关系式。结果表明,液膜不稳定性中总是近似正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马赫数、径向电场、弹性数对黏弹性平面液膜的增长率的影响为:随着马赫数、径向电场、弹性数的增大,最大增长率随之增大,液膜也会变得更加不稳定。雷诺数和韦伯数对不稳定性的影响都很大,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参数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射流的不稳定性。在所有的结果分析过程中对于其中隐含的物理机制尽可能地给出了阐释说明。(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9-18)
魏兰[9](2014)在《液滴撞击平面液膜的流动特性和换热性能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液滴撞击液膜这种现象,研究这种现象的内部机理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带来重要的理论依据。本论文采用一种新的算法CLSVOF,对单液滴撞击水平液膜后产生水花现象、双液滴撞击水平液膜后流体的动力学特性及双液滴撞击热壁面液膜后换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单液滴撞击水平液膜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撞击后之所以产生飞溅是因为流体内界面的不稳定造成的,模拟结果还发现了气泡夹带现象;当液滴直径较小时,没有小气泡产生,液滴直径不断增大产生的小气泡数目逐渐增多,并且气泡消失的时间越长。(2)不同水平间距的两液滴同时撞击液膜的数值结果表明,双液滴以不同速度撞击液膜后会形成表面波动、皇冠状水花、飞溅产生二次液滴,而且两表面波相向运动时碰撞会产生中心射流,其在向上运动时会断裂产生飞溅液滴;we数决定了水花边缘是否产生飞溅,we较小时不产生二次液滴,当we数逐渐增大,水花的厚度变薄,且产生的二次液滴数目增多;we数的增大,水花高度越大,射流高度越大,而水花高度、射流高度开始回落的时间也随we数的增大而提前;液滴间距的变化对刚开始水花高度几乎没有影响,一段时间后,液滴间距越大水花高度反而越小,在这之后,液滴水平间距越小水花高度越小;而对射流高度,在撞击刚开始,液滴水平间距越大射流高度越小;一段时间后,液滴间距越大射流高度越大。(3)双液滴先后撞击液膜的计算结果显示,液滴间距不同,撞击后流动形态出现很大差异,液膜厚度对液膜及水花形态影响不大,但对气泡消失影响很大。液膜厚度越大,气泡消失时间越长;液滴间距较小时,水花底部直径随时间逐渐增大,且液膜厚度越大,水花底部直径越小;当液滴间距较大时,水花底部直径先增大后减小在增大。(4)不同垂直间距的两液滴先后撞击热壁面液膜的数值结果表明,液滴撞击速度越大,壁面平均热流密度也就越大,液滴直径、双液滴间垂直间距和液膜厚度对平均热流密度的影响较小;撞击区域的热流密度随液膜厚度、垂直间距和液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交界区的热流密度随液膜厚度和双液滴垂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液滴直径不同,交界区的热流密度先随液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后随液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交界区热流密度的波动幅度随液膜厚度、垂直间距和液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9)
郭亚丽,魏兰,沈胜强,陈桂影[10](2014)在《双液滴撞击平面液膜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耦合的水平集-体积分数法(CLSVOF)对双液滴连续撞击恒定壁温壁面上的热液膜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得到了双液滴撞击热液膜后形态演变的过程.分析了液滴垂直间距、撞击速度、液膜厚度以及液滴直径对双液滴撞击液膜后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壁面平均热流密度随液滴撞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液滴垂直间距、液膜厚度和液滴直径对平均热流密度的影响较小,但会对热流密度在撞击区域和交界区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平面液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粘性平面液膜射流喷射进入可压缩气体环境的线性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纳维–斯托克斯控制方程组,代入运动学和动力学边界条件,推导得到了线性化和量纲一化的色散关系式。编制Fortran语言数值计算程序,运用穆勒方法求得液膜射流表面波增长率随表面波数变化关系的数值解。分析了气液流速比之差、韦伯数、雷诺数、欧拉数、马赫数等量纲一参数对液膜射流碎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量纲一参数均是液膜碎裂的促进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面液膜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叶娟.平面液膜R-T表面波在复合气流中的碎裂[D].长安大学.2019
[2].曹建明,熊玮,李雯霖,张叶娟.粘性平面液膜喷入可压缩气流中的线性稳定性分析[J].新能源进展.2018
[3].王德超.平面液膜射流多级表面波的非线性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8
[4].衣然,覃粒子.气体边界层对平面液膜的稳定性影响[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
[5].王德超,舒力,曹建明.平面液膜非线性动力学边界条件的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7
[6].杨琪,杨立军,佟明羲,赵飞,李学德.声振条件下二维黏性平面液膜的不稳定性[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7].臧丽叶,田瑞峰,孙兰昕,朱蒙,罗骞.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液膜厚度波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
[8].刘宇新,崔坤达,莫超杰,杨立军.可压缩气流中黏弹性带电平面液膜的线性稳定性[C].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9].魏兰.液滴撞击平面液膜的流动特性和换热性能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0].郭亚丽,魏兰,沈胜强,陈桂影.双液滴撞击平面液膜的流动与传热特性[J].物理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