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微穿孔板论文-赵青滨

组合微穿孔板论文-赵青滨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微穿孔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穿孔板,组合结构,吸声特性,模态分析

组合微穿孔板论文文献综述

赵青滨[1](2016)在《穿孔板及其附加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吸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噪声污染日趋严重,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的人们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感和疲劳感,造成工作效率下降,易产生安全隐患。强烈的噪声还会对仪器、仪表和建筑物造成破坏。采用声学材料和结构是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穿孔板及其附加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进行吸声特性研究,能够为改善室内声环境质量提供依据,该研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本文以穿孔板及其附加多孔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穿孔板及其组合结构的吸声特性。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穿孔板及其组合结构的腔体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然后,利用混响室法对穿孔板及其组合结构进行混响时间测量,得到吸声系数,分析吸声特性;最后,共振频率的仿真值与实验测得的共振域中心频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出:穿孔板共振频率与穿孔板的穿孔率、空腔厚度、板厚、穿孔直径有关,与穿孔的排列方式无关;穿孔板组合机构的共振频率与多孔吸声材料及其流阻率、厚度以及安装位置有关。通过实验得出:(1)对于孔径、板厚以及空腔厚度相同的穿孔板及其附加相同多孔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穿孔率较大的穿孔板及其组合结构,共振域中心频率相对较大,有效吸声频程个数相对较多,但吸声系数的峰值相对较小;(2)对于孔径、板厚以及穿孔率相同的穿孔板及其附加相同多孔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随着空腔厚度的增大,吸声系数峰值具有略微下降趋势,共振域中心频率不断减小,有效吸声频程个数增加;(3)对于孔径、板厚以及空腔厚度相同的穿孔板附加多孔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穿孔板紧贴多孔吸声材料可以使吸声系数峰值显着增加,使共振域中心频率向左偏移1个倍频程,使有效吸声频程个数增加,且附加超细玻璃棉具有较好的吸声特性。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穿孔板共振频率的理论值与仿真值较一致,理论值与仿真值几乎都在实验测得的共振域中心频率所在的频程范围内;穿孔板附加多孔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的共振频率仿真值均在实验测得的共振域中心频率所在的倍频程内。(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6-06-30)

卢淼,孟泊宁,刘培生,徐新邦[2](2015)在《穿孔板组合对电沉积泡沫镍吸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由穿孔板和多孔金属组成的多层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还没有充分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由穿孔板和吸声材料进行多层穿插迭合的组合吸声结构,通过调整多孔金属吸声材料的迭合层厚度,改变穿孔板位置和数量的方法控制吸声效果。对测试结果与传递矩阵数学模型拟合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其吸声原理并比较其吸声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极大提升泡沫镍材料的吸声效果,在这种组合结构中以加入叁层穿孔板为最佳匹配,最佳匹配与传递矩阵模型公式的计算数据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章展源,赵卫东,赵晓丹[3](2015)在《机械阻抗与微穿孔板组合结构吸声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阻抗板(MIP)与微穿孔板(MPP)结合形成微穿孔板组合结构,提高了传统微穿孔板的低频吸声性能,为了获得更好的吸声效果,研究机械阻抗对组合结构吸声的影响。计算找出影响机械阻抗板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到机械阻抗板的面积和质量对吸声特性的影响规律:在阻抗板材质厚度及粘弹性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阻抗板面积,吸声带宽变窄,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在阻抗板材质面积及粘弹性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阻抗板质量,吸声带宽增加,共振频率向高频移动。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要保证吸收特定频率的噪声,当阻抗板直径从100 mm增加到200 mm的时候,板厚需要从1 mm减小到0.5 mm,板的固有频率从320 Hz回到380 Hz;当阻抗板直径增加到400 mm,而板厚不能减小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提高粘弹性材料的弹性来达到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崔文静[4](2008)在《组合微穿孔板的吸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穿孔板技术是21世纪绿色环保的无纤维吸声材料,它的发明为吸声材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解决了在很多恶劣条件,如高温、潮湿,粉尘污染等环境下的音质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多孔性材料不易防护的难题,在马大猷先生微穿孔板的准确理论的指引下,众多科学家开发并研制出各种材质的微穿孔板,解决了很多世界性的建筑存在的音质问题,如人民大会堂的音质问题、德国议会大厅的音质问题,以及解决高噪声的特殊环境下的吸声问题,如解决导弹发射时产生的高噪声污染,微穿孔板起了很大作用。现在不同材质的微穿孔板被制造,大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有金属制成的,有玻璃制成的,还有冲孔制成的,也有烧结而成的。虽然微穿孔板在实际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在理论上一些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发展,本文就组合微穿孔板在不同结构的组合下进行理论研究,通过计算机建模实验完成数据的分析,从而对组合微穿孔板的理论研究取得进展,达到进一步推广微穿孔板适应各种场合和各种装饰要求的应用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组合微穿孔板的理论推导,结构变化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仿真计算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微穿孔板的理论和设计,进一步推导在不同空腔微穿孔板的组合情况下的理论公式,应用VB和MATLAB两种软件分别进行设计编程,建立数学模型,先用前人在单个微穿孔板上的数据进行程序验算,在获得数据验证的基础上,对变腔组合微穿孔板进行模型计算,力求能全面了解组合微穿孔板的结构参数对频响和共振频率、共振吸声系数、频带宽度的影响。具体来说,当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有不同的组合时,频响曲线会向低频或高频方向移动,如不同空腔的组合,不同的穿孔率的组合,不同的板厚度的组合,这些变化对吸声性能都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李唐[5](2008)在《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大猷教授于1975年提出微穿孔板基本理论,开创性地提出可用于计算和设计的微穿孔板吸声体;1997年马先生进一步提出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准确理论,揭示了微穿孔板吸声体最大吸声系数与吸声频带宽度极限的量化关系。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因具有耐高温、防潮、防尘、抗腐蚀、易清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湿、高气流、洁净度要求高的工业厂房中和那些防火或防潮要求高的厅堂中,如游泳馆、体育馆、会议厅中。近年来在工程实践中,为了满足空间布局及其它要求,常会应用一些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但此类吸声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和优化,往往只能通过大量实验测试完成,限制了吸声结构设计和开发的周期和效益。本文尝试通过理论计算解读吸声性能。对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吸声系数进行理论计算的初步探索,并通过计算结果对其吸声情况进行定性的分析。从而找到辅助实验分析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的方法,使此类吸声体的设计工作更快捷、准确。论文以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为研究对象,以马大猷先生微穿孔板吸声体准确理论及电声类比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MATLAB计算工具,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求导不等腔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理论公式;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分析和预测吸声性能;在此基础上,论述求解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的意义并将此结构设计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吸声系数理论计算的初探,对复合吸声材料、复合吸声结构以及带各类复杂形状空腔的微穿孔板空间吸声体吸声系数的计算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汪宏,毛东兴[6](2007)在《组合大孔径穿孔板的吸声潜能》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言穿孔板结构的声阻要和大气中的声阻相匹配才能获得高吸声系数,而普通穿孔板(孔径较大, 几毫米至几厘米)由于其较低的声阻(中低频)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这使得穿孔板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添加声阻来改善其吸声性能,有时只能用作护面板。而背后留有小空腔的穿孔板在高频区有共振峰,多层这样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时可以使共振峰向低频移动,从而改善其吸声性能,使得组合穿孔板作为宽频带的吸声体成为可能。组合穿孔板的吸声性能可以通过调节空腔大小以及组合层数来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期刊2007-09-01)

史伟[7](1997)在《多段组合穿孔板声衬降低对旋风机噪声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一台自行设计的高效高噪声对旋轴流通风机进行降噪实验研究表明:多段组合穿孔板声衬可大幅度降低对旋风机的离散噪声。使用有效长度为600mm的多段组合穿孔板声衬降噪,风机的总声压级降低了9dB。(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马大猷[8](1990)在《组合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穿孔板吸声结构,因穿孔比较大(几毫米甚至几厘米),穿孔板本身所供绐的声阻有限,只能靠板后另加玻璃棉、矿渣棉等多孔性材料以增加声阻与大气声阻匹配,加大吸收,而穿孔板的穿孔面积在总面积的20%以上,只能起护面板的作用,保护多孔性吸声材料。理论证明,穿孔的声阻与其直径平方成反比,如果把孔径减小到丝米级,就可以不必另加吸收材料,穿孔板就具有足够的声阻。而穿孔板的(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1990年03期)

组合微穿孔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由穿孔板和多孔金属组成的多层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还没有充分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由穿孔板和吸声材料进行多层穿插迭合的组合吸声结构,通过调整多孔金属吸声材料的迭合层厚度,改变穿孔板位置和数量的方法控制吸声效果。对测试结果与传递矩阵数学模型拟合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其吸声原理并比较其吸声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极大提升泡沫镍材料的吸声效果,在这种组合结构中以加入叁层穿孔板为最佳匹配,最佳匹配与传递矩阵模型公式的计算数据基本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微穿孔板论文参考文献

[1].赵青滨.穿孔板及其附加吸声材料的组合结构吸声特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

[2].卢淼,孟泊宁,刘培生,徐新邦.穿孔板组合对电沉积泡沫镍吸声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3].章展源,赵卫东,赵晓丹.机械阻抗与微穿孔板组合结构吸声特性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崔文静.组合微穿孔板的吸声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

[5].李唐.不等腔微穿孔板组合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初探[D].太原理工大学.2008

[6].汪宏,毛东兴.组合大孔径穿孔板的吸声潜能[C].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2007

[7].史伟.多段组合穿孔板声衬降低对旋风机噪声的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7

[8].马大猷.组合微穿孔板吸声结构[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0

标签:;  ;  ;  ;  

组合微穿孔板论文-赵青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