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空隙论文-巨文珍,王新杰,付尧,马炜,孙玉军

冠空隙论文-巨文珍,王新杰,付尧,马炜,孙玉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空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冠空隙度,郁闭度,冠幅,冠长

冠空隙论文文献综述

巨文珍,王新杰,付尧,马炜,孙玉军[1](2010)在《长白落叶松林冠空隙度随林木因子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控制人工长白落叶松林林冠空隙度(crown shyness)的林分调查因子,调查了林分郁闭度、冠幅、冠长、树高、胸径、形数、相对密度及疏密度等因子,分析了不同林分因子与树冠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树冠空隙形状复杂性指数(C)分析了调查区域的林冠格局。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林林冠空隙结构基本属于高形状复杂性,树木之间的竞争较大。林分郁闭度随着林分高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树高达15m时,冠幅和冠长基本趋于平稳的状态。冠幅和冠长随着林分高和立地指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冠幅随着相对密度和干形的增大而减小,冠长随着形数的增大而变小。(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王卓,范秀华[2](2009)在《阔叶红松林林冠空隙光强异质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个不同尺度林窗内光照强度的异质性,分析红松幼树在林窗内9个方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窗内9个方位出现光合有效辐射(PAR)峰值顺序为:西实际林窗、北扩展林窗、林窗中心>南实际林窗、南扩展林窗、东扩展林窗、东实际林窗>西扩展林窗、北实际林窗,光照呈东-西、南-北不对称分布,光照梯度在西、北方向变化较大,但各方向距中心不同距离的日均PAR无显着差异.林窗Ⅰ~Ⅳ日均PAR分别为21.85、45.57、66.02和23.48μmol.m-2.s-1,相互之间均达显着差异水平(P<0.05).PAR与净光合速率(Pn)呈显着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PAR增大而增大.随林窗面积的增大,PAR和Pn均先增大后减小;当林窗面积为267 m2时,二者同时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刘翠玲,潘存德,师瑞峰[3](2007)在《鳞毛蕨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冠干扰作为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 (L.) Schott)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 etMey.)林动态自维持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林分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 hm2典型的鳞毛蕨天山云杉纯林中林冠空隙特征及其形成木和边界木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46林班内的1 hm2临时标准地中,共调查到17个林冠空隙,林冠空隙干扰返回间隔期为763年。扩展空隙面积在20~280 m2之间变化,冠空隙面积在0~180 m2之间变动。大多数林冠空隙形状变异较大,不同程度地偏离圆形,且均在20~100年之间形成,拥有多株形成木,边界木多由近熟木和成熟木组成。(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07年02期)

仝锡营,王淑萍[4](2005)在《天山云杉林冠空隙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林区是新疆最大的山地森林分布区,林地面积约53×104hm2,活立木总蓄积量约1.2×108m3,占新疆山地森林总资源数量的近2/3,是整个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主体骨架。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新疆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林冠空隙特征是森林演替循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模拟森林的自然变化,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选择天山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冠空隙特征的分析,了解这类森林的自然变化规(本文来源于《新疆林业》期刊2005年04期)

刘云,潘存德,李明辉,侯世全,孙丹峰[5](2004)在《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天山云杉林中 30个林冠空隙的调查 ,研究了新疆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的基本特征和影响林冠空隙内幼苗更新的因子 .结果表明 ,本研究范围内 ,天山云杉林扩展林冠空隙 (EG)的面积在 5 0 .81~ 2 98.0 5m2 之间 ,其中以 4 0~ 1 6 0m2 所占比例较大 ;实际林冠空隙 (CG)的面积大多在 1 1 .37~ 1 83.39m2 之间 ,其中以小于 80m2 所占比例较大 ;CG EG值大多在 0 .4~ 0 .6之间 ,大多数林隙的形状近似于圆形 ,都接近于 1 ;林冠空隙有 1 0种形成方式 ,其中以伐倒和伐倒 +掘根风倒的方式最多 ;林冠空隙开敞度大多分布在 0 .4~ 1 .5之间 ,当开敞度为 0 .6 8时 ,幼苗更新株数最多能达到 2 76 75株 hm2 ;坡向和坡度对天山云杉幼苗更新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耿玉清,单宏臣,谭笑,孙向阳,王登芝[6](2002)在《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土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和林冠下的土壤及植被状况 .结果表明 :①林隙中乔木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林下一致 ,但灌木和草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比林下高 .②林隙土壤的枯枝落叶层比林下薄 ,其组分主要是草本和根系盘结物且呈半分解状态 ;林隙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 ,除A层的颜色、根系含量有别外 ,与林下土壤无明显区别 .③油松林林隙土壤中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 10 7% ,34 5 % ,2 5 8%和 35 7% .④油松侧柏混交林中林隙土壤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4 7% ,12 5 % ,9 4 %和 31 1% .⑤林隙土壤的pH、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⑥建议对林隙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于振良,于贵瑞,牛栋,赵士洞,延晓冬[7](2001)在《长白山暗针叶林林冠空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暗针叶林实际林隙面积大多小于 80m2 ,扩展林隙面积主要集中在 5 0m2 ~ 2 0 0m2 之间(75 %左右 ) ;随着海拔高度增加 ,平均林隙面积变小 ,每公顷林隙数量有增加的趋势。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形成的类型主要是掘根风倒、干基折断和掘根风倒形成的 ,分别占 3 4 %和 3 0 .6%。风干扰是长白山暗针叶林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暗针叶林每个林隙内林隙形成木的数量以 2株~ 3株居多 ,共占林隙总数的 61 % ;并且每个林隙内林隙形成木的数量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林隙形成木主要由云杉、冷杉等树种组成 ,其中云杉所占比例为 62 %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是 2 0cm~ 4 0cm ,占林隙形成木总数的 61 % ,云杉在暗针叶林的林隙形成中起主导作用。长白山暗针叶林各个时期林隙形成的速度不是均等的。(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1年06期)

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8](2000)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的年龄资料为基础,分析林木树冠重迭与年轮径向生长的关系;通过林冠空隙边缘的空隙边缘株的干扰释压分析,揭示林冠空隙集中形成的动态规律。红松林相邻林木间的理论树冠重迭率与年轮径向生长呈显着负相关,不同树种间存在不同的竞争和协同关系;红松林中除个别小空隙是经过一个集中形成期形成外,大部分空隙是经过2~3个集中形成期形成的,1900~1920和1910~1930是大部分空隙的集中形成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吴刚[9](1998)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树种更新动态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Gap)内更新树种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34个林冠空隙中,更新乔木树种出现频度为7.27%,更新灌木树种出现频度为21.02%,Gap形成后,阳性先锋树种首先侵入,出现频度较高,占据较宽的生态位,随着Gap年龄的增加,树种间的竞争逐渐增大,阳性树种的生长逐渐受到限制,阴性树种逐渐增多;Gap年龄与Gap郁闭度和Gap面积呈负相关,Gap面积与树种出现频度呈负相关;Gap年龄主要分布在5~15a和46~55a两段期间,树种出现频度与Gap年龄存在着密切关系,当Gap年龄小于25a时,二者呈正相关;当Gap年龄在25~40a时,二者呈负相关;当Gap年龄大于40a时,树种出现频度趋于稳定;34个Gap内4种主要乔木更新树种和4种主要灌木更新树种的胸径均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乔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4~6cm径级,灌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1.2cm径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吴刚[10](1997)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林冠空隙干扰作为红松阔叶林动态维持的重要因素,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 冠空隙的形成方式、出现频度、分布格局、结构及林冠空隙内形成本的数量、年龄分布、种 群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多数林冠空隙由双形成本形成, 每个林冠空隙拥有的形成木为2.44株;林冠空隙形成的速率为0.92个hm2·a-1,林冠空 隙干扰的间隔期(周转期)为751a;扩展林冠空隙面积大多在100~600 m2之间,其中以 400~500 m2所占比例最大.冠空隙在50~350 m2之间,其中以200~250 m2所占比例最 大;每个形成本所形成的扩展林冠空隙平均面积为 141 82 m2,形成的冠空隙面积平均为 67.63 m2.(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冠空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个不同尺度林窗内光照强度的异质性,分析红松幼树在林窗内9个方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窗内9个方位出现光合有效辐射(PAR)峰值顺序为:西实际林窗、北扩展林窗、林窗中心>南实际林窗、南扩展林窗、东扩展林窗、东实际林窗>西扩展林窗、北实际林窗,光照呈东-西、南-北不对称分布,光照梯度在西、北方向变化较大,但各方向距中心不同距离的日均PAR无显着差异.林窗Ⅰ~Ⅳ日均PAR分别为21.85、45.57、66.02和23.48μmol.m-2.s-1,相互之间均达显着差异水平(P<0.05).PAR与净光合速率(Pn)呈显着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PAR增大而增大.随林窗面积的增大,PAR和Pn均先增大后减小;当林窗面积为267 m2时,二者同时达到最大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空隙论文参考文献

[1].巨文珍,王新杰,付尧,马炜,孙玉军.长白落叶松林冠空隙度随林木因子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

[2].王卓,范秀华.阔叶红松林林冠空隙光强异质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

[3].刘翠玲,潘存德,师瑞峰.鳞毛蕨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7

[4].仝锡营,王淑萍.天山云杉林冠空隙特征初探[J].新疆林业.2005

[5].刘云,潘存德,李明辉,侯世全,孙丹峰.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

[6].耿玉清,单宏臣,谭笑,孙向阳,王登芝.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土壤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

[7].于振良,于贵瑞,牛栋,赵士洞,延晓冬.长白山暗针叶林林冠空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J].资源科学.2001

[8].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J].生态学报.2000

[9].吴刚.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树种更新动态规律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

[10].吴刚.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特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

标签:;  ;  ;  ;  

冠空隙论文-巨文珍,王新杰,付尧,马炜,孙玉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