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肋骨复合组织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关节强直,骨移植,颊脂垫瓣
肋骨复合组织瓣论文文献综述
克依木·克里木,塔依尔·阿力甫,居来提·吐尔逊,姚志涛,阿迪力江·赛买提[1](2018)在《复合组织瓣联合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合组织瓣[(颊脂垫瓣(BFPF)和颞肌筋膜瓣(TMF)]在肋骨肋软骨移植(CCG)重建颞下颌关节中的联合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患者20例,27侧,根据所实施术式不同分为两组,8例10侧患者为实验组,行TMF和BFPF作为双重间隔物和CCG为术式;12例17侧行TMF和间隙成形术或CCG患者作为对照,术前、术后进行曲面断层、头颅正侧位片和CT扫描叁维重建病情评估,术前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辅助手术设计。术后记录完成随访患者张口度测量,组间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无一例强直复发。术后1、3、6个月随访并行张口度测量、统计,实验组术后张口度34~41 mm,平均张口度为(36.78±0.61)mm,对照组术后张口度为30~35 mm,平均张口度为(31.56±0.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曲面断层、CT扫描均显示关节间隙清晰,无组织粘连,无明显咬合异常。术后无明显面神经损伤或功能减弱、咀嚼功能障碍。结论应用复合组织瓣联合肋软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TMJA的术后张口度长期保持、复发具有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舒畅,陶映雪,朱军,付爱军,李建民[2](2012)在《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以胸背血管为营养血供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用以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10例。结果:10例患者,组织瓣完全成活9例,坏死1例。随访1~10年,患者术后外观满意,无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可以很好地完成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自体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2年01期)
张彬,李克义,牛怀恩,王兆庆,辛克利[3](2009)在《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资料,记录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切取要点、骨肌皮瓣术后观察判断指标。<正>目的:探讨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资料,记录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切取要点、骨肌皮瓣术后观察判断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9-16)
李克义,张彬,刘执玉,袁道英,牛怀恩[4](2009)在《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前穿支对前胸壁组织供血的解剖学要点。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胸部2具4侧,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分别灌注红、蓝乳胶颜料。观察胸廓内血管诸穿支供应胸部皮肤的范围;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胸部15具30侧,采用巨微解剖学方法,观察胸廓内血管及皮肤穿支在肌肉、皮下的走行,并且测量诸前穿支穿出胸壁的具体位置、长度、外径、分支数目、吻合情况。结果胸廓内动脉穿支动脉多起自胸廓内动脉的内侧壁,前穿支的出现率以2、3穿支最常见,出现率为100%,且口径较为粗大,各穿支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吻合现象,穿支动脉的伴行静脉多为一支或缺失;前胸壁的肋骨、肋软骨、及肋间肌等结构,主要由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和肋间后动脉供血。结论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可用于面颈部软组织伴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李克义[5](2009)在《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解剖学及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前穿支对前胸壁组织供血的解剖学要点;探索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1、解剖学研究:1.1新鲜成人尸体胸部2具4侧,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分别灌注红、蓝乳胶墨水。观察1)胸廓内血管的起源;2)胸廓内血管诸穿支供应胸部皮肤的范围;3)胸廓内动脉诸穿支穿出胸壁的位置、走行、长度、外径、分支数目、吻合情况。1.2 10%福尔马林固定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胸部15具30侧,采用巨微解剖学方法,观察1)胸廓内血管及皮肤穿支在肌肉、皮下的走行;2)用钢尺和卡尺测量并摄影记录。测量:诸前穿支穿出胸壁的具体位置、长度、外径、分支数目、吻合情况;3)确定体表投影,设计以胸廓内血管前穿支为血管蒂的皮瓣切取范围。2、临床初步应用:13例下颌骨缺损病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2岁—55岁;缺损部位:下颌骨缺损位置以体部和升支部为多(5例),单侧角部4例,累及双侧及颏部4例,缺损最大为11 cm,伴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方式:以胸廓内动静脉为供区血管的肋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术8例,以胸廓内动静脉为供区血管的肋骨游离移植术5例,骨源均选择第5肋骨肋软骨。受区血管:8例选择面动静脉,4例选择甲状腺上动脉,1例选择颞浅动静脉。结果:1.左侧17例标本有15例胸廓内动脉直接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占88.2%,2例与其它动脉共干发出。右侧17例16例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占94.1%,1例与其它动脉共干发出。2.胸廓内动脉穿支动脉多起自胸廓内动脉的内侧壁,前穿支的出现率以1-4穿支最常见,出现率为100%,且口径较为粗大,各穿支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吻合现象,穿支动脉的伴行静脉多为一支。3.穿支动脉自胸廓内动脉发出后,穿过胸内筋膜、肋间内肌、肋间筋膜和胸大肌等方可浅出。浅出处与起点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4.各支穿动脉的分布区各有一个相对集中区,第2穿动脉的中心分布区在第2和3肋间隙,第3穿动脉的中心分布区,在第3和4肋间隙,第4穿动脉的中心分布区,在第4和5肋间隙,以此可确定各穿支血管所对应的供区范围。5.13例血管化游离肋骨瓣\骨肌皮瓣均全部成活,未见感染或坏死,未发生血管危象。结论:1、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动脉的出现率以2、3、4穿支最为恒定,且口径较为粗大,适合做血管吻合。血管吻合应选择胸廓内血管穿支起始端。制作皮瓣时可保留真皮下血管网,修除部分脂肪组织。2、所切取胸前区皮瓣上下范围为该穿支所在肋间及其下一位肋间。3、对于口腔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的病例,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04)
陈爱民,侯春林,赵跃忠[6](2005)在《肩胛骨肋骨及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游离肩胛骨外侧缘、肋骨及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1例,评价其疗效。方法患者,男,39岁。因外伤致胫骨开放性骨折,在外院行清创植皮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5个月,左胫骨中段骨缺损长达12cm,伴胫骨中上段内侧贴骨瘢痕12cm×6cm。设计并切取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为蒂的背阔肌肌皮瓣14cm×5cm、胸背动脉肩胛骨支为蒂的肩胛骨外侧缘骨瓣12.5cm、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的前锯肌-第6肋肋骨瓣13cm。将肩胛下动脉和胫后动脉近端吻合,旋肩胛动脉和胫后动脉远端吻合,肩胛下静脉和小隐静脉吻合;肩胛骨外侧缘骨瓣和肋骨瓣修复胫骨缺损,钢板内固定,背阔肌肌皮瓣覆盖原瘢痕创面。结果复合瓣成活,切口期愈合。术后6个月胫骨植骨上下端骨愈合,经2年随访,患肢已部分负重,术后供区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肩胛骨肋骨及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的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07期)
陈爱民,侯春林,赵跃忠[7](2005)在《肩胛骨、肋骨及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并评价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游离肩胛骨外侧缘、肋骨及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胫骨大段缺损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评价其疗效。方法患者,男,39岁,因外伤致胫骨开放性骨折,在外院行清创植皮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3月,左胫骨中段骨缺损长达12cm伴有胫骨中上段内侧贴骨疤痕12cm×6cm。设计并切取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为蒂背阔肌肌皮瓣(14cm×5cm)、胸背动脉肩胛骨支为蒂肩胛骨外侧缘骨瓣(12.5cm)、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的前锯肌-肋骨瓣(第6肋,13cm)。将肩胛下动脉和胫后动脉近端吻合,旋肩胛动脉和胫后动脉远端吻合,肩胛下静脉和小隐静脉吻合;肩胛骨外侧缘骨瓣和肋骨瓣修复胫骨缺损,钢板内固定,背阔肌肌皮瓣覆盖原疤痕创面。结果复合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经2年随访,胫骨植骨上下端骨愈合。患肢已部分负重。结论肩胛骨肋骨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复习文献未见采用本方法修复长管状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报道。(本文来源于《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5-04-01)
陶智潞,程守先,程爱国,寇用礼,于占校[8](1990)在《吻合血管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颅骨成形术(附4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4例颅骨外伤性缺损(最大面积15cm×10cm,最小面积8cm×8cm),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行颅骨成形术,经2~3年随访,效果良好,这是一种取材方便,合乎生理的修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期刊1990年01期)
陶智潞,程守先,寇用礼[9](1989)在《自体肋骨游离复合组织瓣的颅骨成形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我院近4年对4例颅骨外伤缺损,用肋骨游离复合组织瓣行颅骨成形。经3年以上随访效果良好。本文对手术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对手术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一种取材方便,合乎生理的新形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1989年03期)
陶智潞[10](1988)在《用多根游离肋骨复合组织瓣一次性修复颅骨大面积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自1983年6月~1987年4月,用多根游离肋骨复合组织瓣,对4例颅骨缺损进行修复,最大面积为10×12cm,最小面积8×10Cm。经2年半以上随访,效果良好。 手术方法 (一)头部组。做移植床及血管吻合准备。(本文来源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1988年02期)
肋骨复合组织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以胸背血管为营养血供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用以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10例。结果:10例患者,组织瓣完全成活9例,坏死1例。随访1~10年,患者术后外观满意,无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可以很好地完成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自体修复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肋骨复合组织瓣论文参考文献
[1].克依木·克里木,塔依尔·阿力甫,居来提·吐尔逊,姚志涛,阿迪力江·赛买提.复合组织瓣联合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
[2].舒畅,陶映雪,朱军,付爱军,李建民.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12
[3].张彬,李克义,牛怀恩,王兆庆,辛克利.以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9
[4].李克义,张彬,刘执玉,袁道英,牛怀恩.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解剖学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
[5].李克义.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解剖学及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
[6].陈爱民,侯春林,赵跃忠.肩胛骨肋骨及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一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
[7].陈爱民,侯春林,赵跃忠.肩胛骨、肋骨及背阔肌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胫骨大段缺损[C].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2005
[8].陶智潞,程守先,程爱国,寇用礼,于占校.吻合血管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颅骨成形术(附4例报告)[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
[9].陶智潞,程守先,寇用礼.自体肋骨游离复合组织瓣的颅骨成形术[J].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89
[10].陶智潞.用多根游离肋骨复合组织瓣一次性修复颅骨大面积缺损[J].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