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资争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享经济,数字劳动,劳资争议,劳动关系
劳资争议论文文献综述
陆敬波,史庆[1](2019)在《中国分享经济平台典型劳资争议司法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享经济的一大特征在于通过平台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挖掘,调动和匹配服务提供者。过往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工作时空条件因此被淡化,大量的服务提供者难以寻求其项下的对待和救济。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样本,对不同行业的平台企业中劳资双方的权力结构进行细微分析,发现虽然双方的合同关系区别于过往劳动关系的法律关系模式,平台企业的管理却在事实上被强化。这一强化,具体反映在押金/保证金、培训与考勤、报酬支付、服务提供、考核与惩戒、奖励与补贴、个人信息的收集与适用、知识产权的归属、排除竞争及风险外包十个方面。风险控制端、劳资博弈端及制度设计端中各类社会主体的各就其位是解决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5卷 总第15卷)——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文集》期刊2019-11-01)
林英[2](2019)在《破坏性还是建设性?——论商务印书馆劳资争议的双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察民国时期频繁的劳资争议给商务印书馆企业管理上带来种种侵扰的同时,探究了商务劳资争议存在的正功能:频生的工潮使商务旧有人事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得以充分暴露,商务以此为改变的契机,成功建立了近代人事管理制度,并因此获得企业稳定与再度高速发展的机会。探究商务劳资问题的历史经验,或可为产生劳资冲突的出版传媒企业以有益的启迪。(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黄安余[3](2019)在《台湾劳工运动典例分析——以“华航”劳资争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台湾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从公司转型、上市到加入国际航空联盟,"华航"是台湾一家规模航空公司。然而,2019年2月,公司出现了重大劳资争议。飞行员工会因工资、工时等主要劳动权益与资方发生争执,由于资方应对失当,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始终置身事外,使罢工事件持续了7天,对劳方、资方、民进党当局以及社会民众都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友婷,廖疆军[4](2018)在《“小叁级”微循环大联动服务职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刘友婷 通讯员廖疆军)从深圳市龙岗区总工会获悉,该区职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近日验收了赐昱科技园区工联会、龙红格社区工联会等职工之家建设工作。被验收的企业职工之家功能齐备,成为龙岗区总工会探索构建“小叁级”基层工会微循环大联动运行体系服务(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8-12-29)
陆敬波,史庆[5](2018)在《中国分享经济平台典型劳资争议司法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享经济的一大特征在于通过平台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挖掘,调动和匹配服务提供者。过往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工作时空条件因此被淡化,大量的服务提供者难以寻求其项下的对待和救济。对此,社会学、劳动关系学以及网络法学开始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劳动法学亦应展开理性地"技术"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样本,对不同行业的平台企业中劳资双方的权力结构进行细微分析,发现虽然双方的合同关系区别于过往劳动关系的法律关系模式,平台企业的管理却在事实上被强化。这一强化,具体反映在押金/保证金、培训与考勤、报酬支付、服务提供、考核与惩戒、奖励与补贴、个人信息的收集与适用、知识产权的归属、排除竞争及风险外包十个方面。风险控制端、劳资博弈端及制度设计端中各类社会主体的各就其位是解决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方法。互联网经济正于全球范围内对各国既有法律体系造成冲击,随着我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速,国家对相应全社会系统性风险的管控,以及企业对相应社会责任的担当,亦应走在世界的前列。(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8年11期)
张亚东[6](2018)在《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争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公有制企业中雇主和工人的关系突出体现为劳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40年的改革发展实践来看,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非公有制企业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活力不断增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联系城乡、改善民生、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体承担着近80%的城镇劳动就业,囿于劳资利益对立的本质特征,许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显现,劳资关系总体呈现出“资强劳弱”的单极化权力格局。加之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和劳动者权益,而劳动者一方随着权利意识的加强,渴望通过集体行动的方式增强力量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劳资关系矛盾变得更为复杂、紧张。甚至相继出现本田、富士康等一系列工人维权群体性事件,对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尝试从当前诱发劳资争议的突出矛盾因素入手,在客观分析各类劳资矛盾的特点、趋势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在内部治理体系、政策法规调整、工会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有益措施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提升企业管理理念,完善政府治理模式,增强工会组织预防协调能力,对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实现“劳资双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文章的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1章,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从社会、经济、文化叁个方面分析阐述了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非公有制企业劳资争议相关问题概述。基于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理念的转变,提出当前对非公有制企业研究范围应扩大外延至混合所有制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分析了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争议本质上仍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具有阶级对立、对抗等属性;阐述了劳动者权益及其具体表现,并分内、外两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劳资争议解决模式。第3章,非公有制企业劳资争议的剖析。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劳资争议在经济利益、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弱势群体诉求四个方面的表现,重点指出当前工人维权集体行动趋势明显,在利益诉求上正朝着要求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民主政治权利方向转变。同时“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对劳资争议协调解决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分别从利益对比、劳动者、企业、市场、工会等不同角度,对这些变化趋势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4章,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劳资争议的对策建议。从企业、政府、工会叁方功能作用发挥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企业要加强内部治理,要科学地将企业发展成果与全体职工共享;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在协调和处置劳资争议中的主导作用;工会要发挥组织和协调优势,在推动工会建设、促进劳资沟通、加强民主管理、改进维权服务职能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常凯[7](2017)在《我国劳资集体争议的法律规制体系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成文法规定将我国劳资集体争议分为叁种类型,即集体劳动争议、集体合同争议和集体行动争议。不同类型的集体争议,由于其性质特点的差异,其处理机制也有所不同。现行法律关于劳资集体争议的处理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体系。集体争议处理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集体权利,要以"劳工叁权"即团结权、集体谈判权和集体争议权为基础,构建完整和系统的劳资集体争议规制体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郑志雄[8](2017)在《新常态下我国集体劳资争议预防处置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我国劳资关系,尤其是劳资争议问题的演进历程着手,分析了新常态下集体劳资争议的特征与症结所在。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有效预防处置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政府为主体,将劳资争议问题分层级纳入法治体系中,从而找到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7年18期)
张帅[9](2017)在《别让“劳资”小船说翻就翻》一文中研究指出昨天,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8个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从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解除、社会保险缴纳等多个角度举案说法。法院提醒,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均应严格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劳动争议产生纠纷后,超出法律(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7-04-28)
刘晓玉[10](2016)在《新时期劳资争议调处机制的构建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构建科学有效的劳资矛盾调处机制,应从调解、仲裁、诉讼叁个方面着手,加快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全程参与,既要重视源头参与,也要重视过程监督,同时还要充分运用调解、仲裁等法律手段促进劳资矛盾的化解。(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劳资争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考察民国时期频繁的劳资争议给商务印书馆企业管理上带来种种侵扰的同时,探究了商务劳资争议存在的正功能:频生的工潮使商务旧有人事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得以充分暴露,商务以此为改变的契机,成功建立了近代人事管理制度,并因此获得企业稳定与再度高速发展的机会。探究商务劳资问题的历史经验,或可为产生劳资冲突的出版传媒企业以有益的启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资争议论文参考文献
[1].陆敬波,史庆.中国分享经济平台典型劳资争议司法案例研究[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5卷总第15卷)——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文集.2019
[2].林英.破坏性还是建设性?——论商务印书馆劳资争议的双重特征[J].出版发行研究.2019
[3].黄安余.台湾劳工运动典例分析——以“华航”劳资争议为例[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
[4].刘友婷,廖疆军.“小叁级”微循环大联动服务职工[N].工人日报.2018
[5].陆敬波,史庆.中国分享经济平台典型劳资争议司法案例研究[J].中国劳动.2018
[6].张亚东.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争议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常凯.我国劳资集体争议的法律规制体系建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
[8].郑志雄.新常态下我国集体劳资争议预防处置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9].张帅.别让“劳资”小船说翻就翻[N].苏州日报.2017
[10].刘晓玉.新时期劳资争议调处机制的构建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