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怒江跃进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跃进桥温泉,水化学特征,成因模式
怒江跃进桥论文文献综述
屈丽丽,徐世光,杨秀梅,禚传塬[1](2011)在《怒江跃进桥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跃进桥温泉为上升泉群,其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根据δD、δ18O稳定同位素分析温泉水源为大气降水;δ18O稳定同位素确定其补给高程为2 050 m;3H放射性同位素确定温泉水的年龄为(10~20)a。跃进桥温泉的热源来自区域高热流背景,称嘎断裂、F1断裂起到导热导水作用,其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渗入循环型中、低温地热系统。(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20期)
禚传源[2](2009)在《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跃进桥温泉位于拟建的怒江泸水水电站下坝址坝前200m处,每年正月当地各民族人民会在此举行“澡堂会”,水电站的修建将会淹没温泉,为了保存这一独特的人文历史景点,有必要开展水库回水对温泉的淹没影响及其恢复替代方案研究。研究区属滇西横断山系的南部,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主要山脉和水系呈近南北向延伸,主要地貌类型为怒江峡谷深切地貌和季节性河流侵蚀地貌。大地构造一级单元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V),二级单元属福贡—镇康褶皱带(V2),紧临伯舒拉岭—高黎贡山—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广泛分布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区域内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主要构造线近南北向展布,东西向次之,部分为北东向。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特点突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研究区内出露了跃进桥温泉群、玛布河温泉群和滴水河温泉群叁处温泉群,论文对其出露特征、地质特征和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跃进桥温泉群出露泉点8个,出露区地貌类型为怒江峡谷深切地貌,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卧牛寺组(C3w)和叁迭系河湾街组上段(T2h1),各群点沿导水断层F1出露。泉水属温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型;温泉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为2050m;利用Si02温标法计算出的热储温度为82.8℃;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1814 m,其成因类型为深成渗入循环型上升温泉。玛布河温泉群出露群点2个,出露区地貌类型为怒江峡谷深切地貌,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卧牛寺组(C3w)和叁迭系河湾街组上段(T2h1),各群点沿导水断层F出露。泉水为温热水和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Na+型;温泉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为2210m;用K-Mg温标法计算出的热储温度为100℃;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2637 m,其成因类型为深成渗入循环型上升温泉。滴水河温泉群各泉点散布于滴水河河床及河漫滩上,出露区地貌类型为河流侵蚀地貌,出露区地层为燕山早期花岗岩,各泉点沿导水断层滴水河断层出露,温泉水为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Na+型;温泉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为2180m;用Na-K温标法计算出的热储温度为100.4℃;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1230 m,其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残余热水上升温泉。研究过程中将温泉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确定怒江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03-·S042-—Mg2+型;滴水河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Na+型,同时还进行了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通过水库回水对跃进桥温泉群淹没影响机制的分析,从温泉水质、涌水量、交通位置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对比了跃进桥温泉群引流方案、玛布河温泉群利用方案和滴水河温泉群引流方案,最终确定滴水河温泉群为跃进桥温泉群的替代方案。(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9-05-15)
怒江跃进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跃进桥温泉位于拟建的怒江泸水水电站下坝址坝前200m处,每年正月当地各民族人民会在此举行“澡堂会”,水电站的修建将会淹没温泉,为了保存这一独特的人文历史景点,有必要开展水库回水对温泉的淹没影响及其恢复替代方案研究。研究区属滇西横断山系的南部,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主要山脉和水系呈近南北向延伸,主要地貌类型为怒江峡谷深切地貌和季节性河流侵蚀地貌。大地构造一级单元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V),二级单元属福贡—镇康褶皱带(V2),紧临伯舒拉岭—高黎贡山—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广泛分布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区域内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主要构造线近南北向展布,东西向次之,部分为北东向。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特点突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研究区内出露了跃进桥温泉群、玛布河温泉群和滴水河温泉群叁处温泉群,论文对其出露特征、地质特征和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跃进桥温泉群出露泉点8个,出露区地貌类型为怒江峡谷深切地貌,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卧牛寺组(C3w)和叁迭系河湾街组上段(T2h1),各群点沿导水断层F1出露。泉水属温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型;温泉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为2050m;利用Si02温标法计算出的热储温度为82.8℃;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1814 m,其成因类型为深成渗入循环型上升温泉。玛布河温泉群出露群点2个,出露区地貌类型为怒江峡谷深切地貌,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卧牛寺组(C3w)和叁迭系河湾街组上段(T2h1),各群点沿导水断层F出露。泉水为温热水和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Na+型;温泉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为2210m;用K-Mg温标法计算出的热储温度为100℃;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2637 m,其成因类型为深成渗入循环型上升温泉。滴水河温泉群各泉点散布于滴水河河床及河漫滩上,出露区地貌类型为河流侵蚀地貌,出露区地层为燕山早期花岗岩,各泉点沿导水断层滴水河断层出露,温泉水为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Na+型;温泉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为2180m;用Na-K温标法计算出的热储温度为100.4℃;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1230 m,其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残余热水上升温泉。研究过程中将温泉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确定怒江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03-·S042-—Mg2+型;滴水河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03-Ca2+.Na+型,同时还进行了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通过水库回水对跃进桥温泉群淹没影响机制的分析,从温泉水质、涌水量、交通位置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对比了跃进桥温泉群引流方案、玛布河温泉群利用方案和滴水河温泉群引流方案,最终确定滴水河温泉群为跃进桥温泉群的替代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怒江跃进桥论文参考文献
[1].屈丽丽,徐世光,杨秀梅,禚传塬.怒江跃进桥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2].禚传源.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