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化合成论文-王艳杰,李桂新,郑行望

化学氧化合成论文-王艳杰,李桂新,郑行望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氧化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硫酸铵,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电化学发光,过氧化氢

化学氧化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杰,李桂新,郑行望[1](2015)在《化学氧化合成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的电化学发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苯胺和鲁米诺混合溶液合成了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相对于鲁米诺425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复合纳米线中聚鲁米诺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明显红移到465 nm处。采用简单的滴凃方式将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修饰于石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膜。此聚(苯胺-鲁米诺)纳米线膜修饰电极呈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发光特性,H2O2对化学合成的聚(苯胺-鲁米诺)纳米线电化学发光呈现出增敏效应。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与H2O2在5.0×10#9~1.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10#9mol/L。(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5年01期)

靳美丽,张瑞红,王军[2](2016)在《化学氧化法合成聚(3-甲基噻吩)及其电化学催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3-甲基噻吩为单体、无水氯化铁为氧化剂、氯仿为溶剂,通过化学法合成了聚(3-甲基)噻吩(P3MT)。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同步制得了P3MT修饰的铂复合电极(Pt/P3MT)。采用SEM、UV-Vis、FT-IR、XRD、标准四探针等实验研究方法对P3MT和Pt/P3MT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P3MT的形貌呈有起伏的薄片状,有部分团聚现象。材料的电导率可达到0.07S·cm。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P3MT复合电极对甲酸-甲酸盐水溶液体系的电化学催化氧化作用。由于与甲酸相比,本研究采用了硫酸和甲酸盐混合水溶液为电解液,因此溶液中甲酸根离子的浓度显着高于甲酸分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高浓度甲酸根阴离子电解液中,Pt/P3MT复合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显着增强,同时也明显减轻了HCOOH氧化中间物种(COads)对电极的毒化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期刊2016-07-01)

穆肖,宓雨泽,肖立伟,黄萍,刘振锋[3](2015)在《Fe_3O_4/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紫外光辅助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紫外光辅助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Fe_3O_4/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借助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Fe_3O_4/PANI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溶液pH和氧化剂浓度对产物化学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 H和氧化剂浓度对产物的化学组成和形貌有显着的影响,降低p H值和提高氧化剂浓度均有利于提高Fe_3O_4/PANI纳米纤维的产率和形貌的规则程度,降低Fe_3O_4暴露在聚苯胺表面的程度.制备所得Fe_3O_4/PANI纳米纤维的磁含量为24.5%,在室温下呈现铁磁性.最后,推测了该磁性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王艳杰[4](2015)在《聚鲁米诺及其复合物的化学氧化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聚合物的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苯胺类衍生物,鲁米诺的聚合以及聚合态鲁米诺在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ECL)领域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持续关注。以聚鲁米诺为发光试剂的电化学发光传感新方法拓宽了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分析体系的应用范围,简化了基于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和分析过程,易于使其应用于仪器微型化和简单化发展中。然而对于聚鲁米诺或者其复合纳米材料在溶液中的合成及应用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重点从在溶液中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聚合态鲁米诺出发,研究化学氧化合成的聚合态鲁米诺及其性质。一、对在水相中氧化剂(过硫酸铵、高碘酸盐等)化学氧化鲁米诺所得的聚合态鲁米诺的荧光性质和化学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对荧光激发波长、时间、介质等对聚合态鲁米诺的荧光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对聚合态鲁米诺的化学发光特性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相对于鲁米诺,聚合态鲁米诺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明显的红移,聚鲁米诺保持了鲁米诺的化学发光特性。对所得固态产物进行了紫外可见、红外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鲁米诺水相中,强氧化剂氧化鲁米诺的产物中除了有3-氨基邻苯二甲酸盐生成,还有聚合态的鲁米诺生成。二、本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合成聚鲁米诺类纳米材料的新方法,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苯胺和鲁米诺混合溶液合成了直径约为30 nm的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且该复合纳米线呈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相对于鲁米诺425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该复合纳米线中聚鲁米诺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明显红移到465nm处。采用简单的滴凃方式可将该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修饰于石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膜。该聚(苯胺-鲁米诺)纳米线膜修饰电极呈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发光特性,过氧化氢对该化学合成的聚(苯胺-鲁米诺)纳米线电化学发光呈现出增敏效应。在选定实验条件下,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与过氧化氢在5.0×10-9 mol/L~1.0×10-5 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9 mol/L。(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1)

刘勇平,吕慧丹,王吉祥,陈鹏[5](2014)在《H_2O_2-Cu~(2+)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铜(Cu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通过"无模板"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出聚苯胺纳米纤维。研究了温度、H2O2的浓度、催化剂的浓度对聚苯胺的产率、电导率、反应速度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苯胺0.1 mol/L,盐酸1 mol/L,H2O2 0.15 mol/L,CuSO40.05 mol/L,反应时间为24小时。在此条件下合成聚苯胺的产率为58.2%,电导率为1.98 S/cm。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合成聚苯胺的结构,扫描电镜图中发现制备导电聚苯胺呈纤维状,直径大约为60~80 nm,长度大约为400 nm。(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10期)

于婉婷[6](2013)在《聚间苯二胺的化学氧化合成及其除铬(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重金属废水排入江河水体中,污染环境。铬(Ⅵ)废水由于其毒性强、浓度高、形态复杂多变,仍然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与难题。吸附法是处理重金属污染物有效且环保的方法,开发新型高效铬(Ⅵ)吸附剂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聚间苯二胺吸附剂除铬(Ⅵ)新思路,创新了聚间苯二胺的化学氧化合成方法,揭示了聚间苯二胺的电位调控合成机理,开展了聚间苯二胺去除铬(Ⅵ)的性能和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造性成果如下:创新了聚间苯二胺化学氧化合成方法,实现了聚间苯二胺产率和性能的显着提高。确定了聚间苯二胺的最佳合成条件C032-浓度2molL-1,合成时间5h、温度25℃、初始pH值8。合成的聚间苯二胺无定形程度高、热稳定好、与传统合成法相比产率提高了15%。研究了聚间苯二胺在水处理过程中对水体总有机碳的影响,在不同酸碱程度的水体中总有机碳含量低于6.64mg g-1,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0mg g-1。进一步证实了聚间苯二胺作为吸附剂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揭示了间苯二胺电位调控聚合机理。碱(OH-、CO32-)可以显着降低间苯二胺聚合体系的开路电位,基于能斯特方程,溶液中氧化剂的电位和氧化能力下降,获得的聚间苯二胺产物氧化态降低。碱同时控制了聚合体系的矿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向进行,提高聚合物产率。研究发现反应溶液的初始pH值在碳酸盐体系的缓冲pH范围之内,C032-可有效控制反应溶液pH值的剧烈波动,稳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研究了聚间苯二胺对铬(Ⅵ)的吸附行为。优化了除铬(Ⅵ)工艺条件:pH为2、反应时间5h。聚间苯二胺对铬(Ⅵ)的最大吸附量随温度上升而提高,30℃时为598.5mg g-1,45℃时为666.8mg g-1。探明了共存阴离子对铬(Ⅵ)脱除率的影响,SO42可占据接近35%的吸附位点,Cl-和N03-存在时,铬(Ⅵ)的脱除率仍在90%以上。聚间苯二胺吸附铬(Ⅵ)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反应是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焓变为正值表明吸附为吸热过程。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说明吸附反应在实验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是自发的。筛选0.1mol L-1NaOH为解吸试剂,5次循环累计吸附量为1545mg L-1。阐明了聚间苯二胺去除铬(Ⅵ)的机制。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聚间苯二胺分子链上的醌型亚胺和苯型仲胺分别是参与静电吸附和还原铬(Ⅵ)的主要官能团;阐明了铬(Ⅲ)以CrCl3形式吸附于聚间苯二胺表面。构建了聚间苯二胺与铬(Ⅵ)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揭示了聚间苯二胺与除铬(Ⅵ)效果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ChemBioOffice的Minimize Energy模块计算得到低氧化态聚间苯二胺具有较低的能量状态,更容易被质子化,吸附铬(Ⅵ)的能力更强。根据吸附反应前后苯型仲胺和铬离子的摩尔变化量计算吸附在聚间苯二胺表面铬(Ⅵ)和铬(Ⅲ)的量,明确了低氧化态聚间苯二胺能够更有效的还原铬(Ⅵ)。(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11-01)

程鹏,胡志雄,张维农,齐玉堂[7](2013)在《聚间氨基苯硼酸纳米纤维的化学氧化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首次以柠檬酸为掺杂剂,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间氨基苯硼酸聚合物纳米材料,提出了相应聚合反应机理,并分析了柠檬酸与间氨基苯硼酸摩尔比对聚合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成功合成聚合间氨基苯硼酸纳米材料,柠檬酸与间氨基苯硼酸的摩尔比对产物形貌有重要影响,摩尔比为1∶1时,可以制备交织的弯曲纳米纤维。红外、XRD和热分析的结果表明:聚间氨基苯硼酸纳米纤维具有活性硼酸基团及聚苯胺类似的链结构,主要呈非晶形结构。(本文来源于《武汉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卢文华,李定国,熊杰,饶伟[8](2012)在《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的导电性与产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铵((NH4)2S2O4)为氧化剂,盐酸作为质子酸掺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研究了氧化剂用量、掺杂质子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导电性及产率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研究了聚苯胺的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制备导电性好、产率高的掺杂态聚苯胺最佳实验条件为:n((NH4)2S2O4)/n(An)为1︰1,盐酸浓度为1 mol/L,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聚苯胺电导率大于27 S/cm,产率在95%以上,颗粒表现出一定的结晶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2年06期)

袁淏,展现明,陆启明,王圣昶[9](2012)在《化学氧化法合成D-阿拉伯糖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进行了化学氧化法合成D-阿拉伯糖的工艺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化合成工艺。即在底物浓度25%、温度75℃、催化剂用量2.5%的条件下反应,可使D-阿拉伯糖的收率达到最高,葡萄糖酸盐转化率达到理论值的60%。(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01期)

左艳梅[10](2011)在《改进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掺杂态及表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取改进聚合法制得聚苯胺,用盐酸或磷酸对本征态聚苯胺掺杂,获得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Cl)和磷酸掺杂聚苯胺样品(PANI/H3PO4)。并对这些样品进行表征和热分析,发现掺杂态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和红外吸收均有不同程度的红移,其中对阴离子较大的红移最大。热分析表明本征态和掺杂态聚苯胺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期刊2011年02期)

化学氧化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3-甲基噻吩为单体、无水氯化铁为氧化剂、氯仿为溶剂,通过化学法合成了聚(3-甲基)噻吩(P3MT)。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同步制得了P3MT修饰的铂复合电极(Pt/P3MT)。采用SEM、UV-Vis、FT-IR、XRD、标准四探针等实验研究方法对P3MT和Pt/P3MT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P3MT的形貌呈有起伏的薄片状,有部分团聚现象。材料的电导率可达到0.07S·cm。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P3MT复合电极对甲酸-甲酸盐水溶液体系的电化学催化氧化作用。由于与甲酸相比,本研究采用了硫酸和甲酸盐混合水溶液为电解液,因此溶液中甲酸根离子的浓度显着高于甲酸分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高浓度甲酸根阴离子电解液中,Pt/P3MT复合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显着增强,同时也明显减轻了HCOOH氧化中间物种(COads)对电极的毒化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氧化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杰,李桂新,郑行望.化学氧化合成聚(苯胺-鲁米诺)复合纳米线的电化学发光特性研究[J].分析化学.2015

[2].靳美丽,张瑞红,王军.化学氧化法合成聚(3-甲基噻吩)及其电化学催化作用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2016

[3].穆肖,宓雨泽,肖立伟,黄萍,刘振锋.Fe_3O_4/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紫外光辅助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王艳杰.聚鲁米诺及其复合物的化学氧化合成与性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5].刘勇平,吕慧丹,王吉祥,陈鹏.H_2O_2-Cu~(2+)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J].广东化工.2014

[6].于婉婷.聚间苯二胺的化学氧化合成及其除铬(Ⅵ)研究[D].中南大学.2013

[7].程鹏,胡志雄,张维农,齐玉堂.聚间氨基苯硼酸纳米纤维的化学氧化合成及表征[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3

[8].卢文华,李定国,熊杰,饶伟.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的导电性与产率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

[9].袁淏,展现明,陆启明,王圣昶.化学氧化法合成D-阿拉伯糖的工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

[10].左艳梅.改进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掺杂态及表征分析[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

标签:;  ;  ;  ;  

化学氧化合成论文-王艳杰,李桂新,郑行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