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叶青(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眼科1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查对于术后视力预测的重要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白内障住院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光定位、色觉检查、眼压、角膜曲率径检查、A超眼轴长度测量、B超影像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等结果结合起来,分析判断,最后预测出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结果100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前预测视力和术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符合率达80%。结论通过术前相关检查有助于视功能的评估,能比较准确的预测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关键词】白内障;视力预测;相关检查
白内障术前对患者视功能的联合检查对预测术后视力等情况非常重要,它有助于视功能的评估,提高预测术后视力的准确性。对我院10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光定位、色觉、眼压、角膜曲率径检查、眼科A超眼轴长度的测量、B超影像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将这些价结果结合起来,分析判断,最后得出术后预测的最佳视力。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和分组
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105只眼),男58例(59眼),女42例(46只眼),年龄30~94岁,其中外伤性白内障5只眼,并发性白内障14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6只眼(其中单纯性白内障30只眼,合并高血压21只眼,糖尿病1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黄斑变性5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青光眼9只眼,高度近视10只眼)。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专人负责做系统的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光定位(9个方向)、色觉、眼科A/B超检查,角膜曲率测定、视觉电生理检查。术前测量眼轴长度(天津索维A/B超仪),按照SRK-II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按照Emergy分级法对晶体硬度进行分级。术后对其第1天,第1、2、3、4周的视力复查结果记录。并以第4周做验光矫正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为准,且所有统计病例均为手术顺利的患者。
1.3手术方法
术前3滴抗生素滴眼液。表麻下作上方角膜缘的3~4mm巩膜隧道切口,达到透明角膜内1.0mm,l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5~6.0mm,水分离晶体核,超声乳化晶体核,I/A吸净皮质,扩大隧道切口,于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吸出粘弹计,视切口情况,不缝合或缝合1针。术后随访1~3个月。
2结果
2.1视觉诱发电位和术后视力
105只眼中F-VEP正常者74只眼,术后0.5以上者60只眼,0.5~0.3之间者11只眼,0.3以下者3只眼,其中2眼低于0.1,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达到81.8%;F-VEP异常者31例,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8只眼,0.5~0.3之间19只眼,0.3以下以下者4只眼,其中0.1以下2眼,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达74.2%。相关分析显示:白内障术后视力与F-VEP的P1波幅之间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性,(r=0.4868,p<0.01)。而与F-VEP的P100潜伏0.01)期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性(r=--0.5496,p<0.01)。
2.2玻璃体混浊与术后视力
105只眼中有玻璃体混浊38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含0.5)10只眼,0.5~03之间24只眼,0.3以下4只眼,其中3只眼低于0.1,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达73.7%;无玻璃体混浊67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58只眼,0.5~0.3之间7只眼,0.3以下2只眼,其中1眼低于0.1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达86.6%,玻璃体混浊程度越严重,术后矫正视力越差。
2.3眼轴长测定指标与术后视力
眼轴长<25mm者75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含0.5)61只眼,0.5~0.3之间12只眼,0.3以下2只眼,其中1只眼低于0.1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达81.3%,105只眼眼轴长大于等于25mm的共30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含0.5)7只眼,0.5~0.3之间18只眼,0.3以下者5只眼,其中3只眼低于0.1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76.7%,眼轴长度对术后矫正+视力有影响(p﹤0.01)。眼轴越长,术后矫正视力越差。
2.4光定位和色觉与术后视力
105只眼中光定位正常92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含0.5)66只眼,0.5~0.3之间22只眼,0.3以下者4眼,其中3只眼低于0.1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达84.6%,105只眼中色觉正常72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59只眼(含0.5),0.5~0.3之间11只眼,0.3以下5只眼,其中3只眼低于0.1与术前视力预测符合率达72.7%,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白内障与色觉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4403,p<0.01),而与光定位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3496,P<0.01)。
3讨论
临床中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因素诸多,患者术前常合并其他眼病,如角膜病变,(角膜中央斑翳或白斑,)玻璃体病变(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底病(出血、增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黄斑病变、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斜弱视,高度近视、青光眼术后及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以上眼病在光定位、色觉、角膜曲率、眼科A/B超检查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均有异常表现。结合白内障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结果排除以上疾病对术后视力的影响,就可以准确地预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视觉电生理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的客观检查手段,可以帮助了解视网膜及视路传导功能,从上述资料我们发现F—VEP正常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F-VEP明显异常者术后视力均无明显提高。故视觉电生理检查能客观的反映患者视功能情况,较为准确的预测术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于此同时白内障核的硬度在4级以上的14只眼中,有8只眼的F-VEP均异常,而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说明晶体核越致密,阻隔光线,科影响视觉电生理的结果。
B超检查是医生了解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最直接、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尤其对无法做眼底检查、视功能检查可疑者更具价值。对于白内障合并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前手术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及交代病情,通过检查使手术医生作出手术方式的选择,减少手术的盲目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前有明显玻璃体混浊的白内障患者,单纯行白内障手术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
眼科A超检查可以测量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结合患者的角膜曲率结果,可以精确计算出人工晶体度数。尤其是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随着眼轴的增长,巩膜变薄,生物力学异常,导致黄斑萎缩、黄斑出血后极葡萄肿等变性[1]。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研究表明,眼轴越长,术后矫正视力越差[2]。②通过角膜曲率检查可以测量出患者的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的角膜曲率大小即可计算出角膜散光的大小,患者手术前存在角膜散光同样也可以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本研究显示,眼轴长》25mm,术后视力差。
色觉主要反映视网膜视锥系统的功能情况,黄斑区是视锥细胞群集区,主要产生颜色视觉及精细视觉,一旦黄斑受损,色觉及相关视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许多的学者通过色觉检查发现,不仅湿性而且干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的早期,都表现蓝色异常[3]。研究还表明,弱视眼也有色觉异常,主要表现为重度弱视与旁中心注视[4],以上资料表明,先天性白内障存在弱视的患者及合并老年性白内障黄斑变性者色觉均异常,术后视力均提高不理想。
角膜病变(角膜中央斑翳或白班)、玻璃体病变(出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等可导致患者屈光间质混浊,影响患者的光定位、色觉、角膜曲率、眼科A/B超检查及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单纯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后视力会继续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B超检查了解玻璃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对于合并眼底病变(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黄斑病变、高度近视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术前无法作眼底检查的情况下,通过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结果也可以了解到眼底视神经、视网膜的功能。特别是糖尿病的患者,通过B超检查可以判断有无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脱离等的存在。视觉电生理检查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有眼底的价值。
综上所述,结合白内障患者术前光定位、色觉、A/B超检查、角膜曲率的测定、视觉电生理等相关检查结果,可以叫准确预测出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故临床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预测白内障术后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汪芳润,汪芳润,主编.近视眼[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89-96.
[2]陆琼,项行.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预测[M].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6:25.
[3]黄时州,时和平,吴乐正,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色觉[M].眼科学报,1987,3:198-200.
[4]李惠玲,崔会贤.弱视眼的色觉变异[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