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轮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辆工程,轨道车轮,渐进结构优化,拓扑优化
车轮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明,文永蓬,尚慧琳,刘跃杰[1](2019)在《考虑UIC强度准则的轨道车轮辐板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轨道车轮的结构性能,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ESO)建立了轨道车轮的结构优化模型;以双S型轨道车轮为设计蓝本,分析了轨道车轮的辐板设计域,提出了轨道车轮在多工况作用下的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介绍了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实现结构应力均匀化的优化思路;根据《整体车轮技术检验》(UIC 510-5:2003)标准,分别考虑了轨道车轮在直线工况、曲线工况和道岔通过工况,不仅获得这3种典型工况共同作用下的拓扑优化结构,而且还获得了3种典型工况依次作用下的6种拓扑结构;对比了优化前后车轮辐板的应力,并利用有限元工具验证了优化后车轮的辐板应力特性,证明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轨道车轮的拓扑优化是适用的;在车轮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优化后车轮辐板的厚度增加且不等厚,有效地减小应力集中,降低结构应力;对比原双S型车轮,优化后6种车轮模型的结构性能均有所提升,分别提高了16.6%、20.7%、22.5%、21.3%、20.1%和19.5%,其中,方案3的优化车轮在3种工况下辐板处的最大结构应力分别降低了4.0%、14.5%和6.7%。研究有助于轨道车轮结构强度的提高,并对多工况耦合作用下轨道车轮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蒋钏应,彭齐明,杨树旺,雒耀祥,缪炳荣[2](2019)在《高速列车阻尼车轮的结构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在运行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通过研制阻尼降噪板的车轮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列车噪声影响。本文以高速列车某型车轮为对象,对阻尼降噪板的高速列车车轮进行结构分析和应用技术研究。首先,通过模态分析理解有无降噪板的振动特性。其次依据UIC510-5整体车轮技术条件,对高速列车阻尼降噪车轮进行结构静强度和静刚度分析。最后对阻尼车轮通过Goodman图进行疲劳强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安装有阻尼降噪板的车轮的0节圆和1节圆模态频率降低,安装阻尼降噪板后能减小由于轮轨作用造成的高频共振,从而达到减振降噪效果。不同的载荷工况下,高速列车车轮在安装降噪板后满足结构强度和疲劳设计的标准,对阻尼车轮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张驰[3](2019)在《基于车轮车床结构的踏面磨修装置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8011B型车轮车床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造,拆卸原有的车刀架,在其安装位置上设计一种单车轮踏面磨修装置,以替换原有的车刀架,开展"以磨代车"的镟修方式研究和磨削试验。根据现有的磨削试验结果,计算确定了相应的磨削参数。(本文来源于《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海青,赵又群[4](2019)在《机械弹性车轮结构参数对汽车侧翻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机械弹性车轮(MEW)的结构参数对汽车侧翻稳定性的具体影响,利用刷子理论模型建立了MEW稳态侧偏简化理论模型,利用理论、试验以及数值仿真等方法,分析了结构参数(包括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对MEW侧偏特性的具体影响。以改进的载荷转移率作为侧翻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匹配MEW的整车非线性3-DOF侧翻预测模型,研究了车轮侧偏力学特性对侧翻稳定性的具体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铰链组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影响较小,适当增大弹性环分布高度、减小輮轮断面高宽比和初始剪切模量可以增大车轮侧偏刚度和侧向力峰值,进而提高匹配机械弹性车轮汽车的侧翻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刘超,周殿买,黄志辉,刘兆金,孔瑞晨[5](2019)在《1435/1520 mm变轨距车轮滑移装置的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1435/1520 mm不停车变轨距,需设计与传统轮对轴箱结构不同的车轮滑移装置。文章主要介绍了车轮滑移装置特殊的配合方式、扭矩传递方式及滑移方式。分析表明,这种结构设计在满足轮对内侧距不停车转换的情况下可实现列车1435/1520 mm的变轨转换。(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李一博,郑晓雷,芮小博,刘悦,陈曦[6](2019)在《压电自供能智能车轮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智能车轮中的无线传感器的自供能问题,提出一种压电自供能智能车轮,增强了现有车轮能量收集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压电悬臂梁固定于轮辐中,利用旋转中自由端质量块的重力作用产生周期性激励,为了避免直接对辐条产生碰撞,设计了安全限幅结构。通过建立系统的机电动力学模型,针对R16尺寸的轮辋进行了装置的参数设计,搭建实验平台进行负载优化并研究了限幅间距对收集性能的影响。为了全面评估压电自供能智能车轮的性能,在实车上进行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本收集装置在50~70 km/h可获得64. 3~866. 0μW的能量,为建立无需维护的自供能智能车轮系统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波,马燕,王国滨,李富荣,夏萍[7](2019)在《车轮组45°剖分轴承座的结构改进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45°剖分轴承座结构安装拆卸车轮组方便,但加工精度、工艺要求及成本高,安装使用后出现状况不容易调整的问题,对轴承座进行改进和优化,增强其实用性和易于制作加工,降低成本。(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3期)
周志[8](2019)在《铝合金中空车轮砂芯定位结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铝合金车轮工艺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内部中空结构,本文讨论了常见的几种砂芯定位结构,尤其是采用分流锥和分体分流锥定位的结构,很好的解决了过往此类产品的定位问题。(本文来源于《摩托车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贺辉,李响,马洪强[9](2019)在《六分量车轮力传感器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六分量车轮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进行考虑一致灵敏度和低耦合度的传感器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确定应变计位置,并设计测力电桥。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传感器结构参数对灵敏度和耦合度的影响程度。建立起考虑一致灵敏度和低耦合度的多目标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NSGA-II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设计问题。优化设计后的传感器最大耦合降到3.8%,条件数降低到2.39,在一致灵敏度和低耦合度两个相互矛盾的性能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刘锡良,白翔[10](2018)在《弹性车轮结构及其典型故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70%及100%低地板车辆上,弹性车轮以其减振降噪能力、降低簧下质量、易于维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弹性车轮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无论结构如何变化,从橡胶件受力角度,弹性车轮共有叁种主要结构,本文详细描述了叁种结构特点,对常用结构细节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实际经验对弹性车轮自身可能发生的典型故障以及装配弹性车轮的轮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列举了故障发生的主要可能原因,最后对弹性车轮的设计、运用及故障处理提出了经验性的总结,对弹性车轮的设计、运用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6期)
车轮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列车在运行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通过研制阻尼降噪板的车轮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列车噪声影响。本文以高速列车某型车轮为对象,对阻尼降噪板的高速列车车轮进行结构分析和应用技术研究。首先,通过模态分析理解有无降噪板的振动特性。其次依据UIC510-5整体车轮技术条件,对高速列车阻尼降噪车轮进行结构静强度和静刚度分析。最后对阻尼车轮通过Goodman图进行疲劳强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安装有阻尼降噪板的车轮的0节圆和1节圆模态频率降低,安装阻尼降噪板后能减小由于轮轨作用造成的高频共振,从而达到减振降噪效果。不同的载荷工况下,高速列车车轮在安装降噪板后满足结构强度和疲劳设计的标准,对阻尼车轮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晓明,文永蓬,尚慧琳,刘跃杰.考虑UIC强度准则的轨道车轮辐板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
[2].蒋钏应,彭齐明,杨树旺,雒耀祥,缪炳荣.高速列车阻尼车轮的结构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C].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张驰.基于车轮车床结构的踏面磨修装置设计研究[J].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9
[4].李海青,赵又群.机械弹性车轮结构参数对汽车侧翻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机械工程.2019
[5].刘超,周殿买,黄志辉,刘兆金,孔瑞晨.1435/1520mm变轨距车轮滑移装置的结构设计[J].机车电传动.2019
[6].李一博,郑晓雷,芮小博,刘悦,陈曦.压电自供能智能车轮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9
[7].赵波,马燕,王国滨,李富荣,夏萍.车轮组45°剖分轴承座的结构改进优化设计[J].祖国.2019
[8].周志.铝合金中空车轮砂芯定位结构的设计[J].摩托车技术.2019
[9].贺辉,李响,马洪强.六分量车轮力传感器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10].刘锡良,白翔.弹性车轮结构及其典型故障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