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铁成(内蒙古扎兰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162650)
【中图分类号】R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189-02
【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转移瘤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脊柱转移瘤CT表现。结果原发灶以肺癌、乳腺癌、肝癌多见,CT表现主要成溶骨型76.7%、成骨型10%或混合型13.3%。CT扫描在发现和估价方面较平片检查敏感。结论CT对脊柱转移瘤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关键词】脊柱瘤转移CT诊断鉴别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pinalmetastatictumorCT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valueof.Method:analysisof30caseswithcompleteclinicaldataofCTmanifestationsofspinalmetastases.Results:theprimarylesioninlungcancer,breastcancer,livercancerfound,CTmanifestationsofprimaryboneChengRongtype76.7%,type10%boneormixedtype13.3%.CTscanninginthedetectionandevaluationthanplainfilmexaminationsensitive.Conclusion:CTfordiagnosisofspinalmetastasis,differentialdiagnosisofgreatvalue,contributetotheclinicaltreatmentplanisestablishedandtheevaluationoftheprognosis.
【Keywords】spinaltumormetastasisCTdiagnosisdifferentialdiagnosis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累及部位,脊柱转移瘤CT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在无明确原发肿瘤时,有时易与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嗜酸性肉芽肿及其他原发肿瘤混淆、老年患者可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相混淆。以前检查主要依靠X线平片检查,近些年来CT已经成为脊柱检查的主要手段。常规CR片对大多病例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CR片难以发现早期轻度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意义较大。笔者现将近年来30例经病理证实脊柱转移瘤X线、CT检查结果做一小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脊柱转移瘤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分布范围28岁~70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51岁以上占75%。
1.2原发肿瘤肺癌12例(40%),乳腺癌4例(13.3%),肝癌2例(6.7%),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1例,胃癌、肾癌、食道癌各2例,鼻咽癌、膀胱癌、子宫癌各1例,1例未找到原发肿瘤(经椎体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瘤)。
1.3转移部位腰椎16例、胸椎7例、颈椎3例、骶椎1例、胸腰段交界1例、骶腰段交界2例,椎体常累及部位依次是椎体前部、后部、椎弓根、附件,其中累及椎体旁软组织3例,每个患者平均有2个—3个椎体转移。
1.4检查方法:使用CT机为GE9800进行常规平扫,层厚及层距胸椎、腰椎、骶椎为5mm,颈椎为3mm。一般锥体取三个扫描平面,间盘一个层面,距阵512×512,用骨双窗即骨窗、软组织窗观察。
2结果
2.1脊柱转移瘤的主要CT表现一般分3型:即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溶骨型23例(76.7%),多来自肺癌(9例),乳腺癌(3例),肝癌(2例),其他较分散;成骨型3例(10%)主要来自甲状腺癌(1例)肺癌、食道癌各1例;混合型4例(13.3%)来自比较分散。
2.2脊柱溶骨型转移骨破坏成不规则斑点及斑块状改变,有的成轻度膨胀改变,有的则成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椭圆形透亮区,多数累及椎体及附件,附件中以椎弓根受累较常见。椎间隙无明显狭窄改变,椎体溶骨型破坏多数致病理性骨折,椎体成楔形或凹陷。成骨型转移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影,也可表现多个椎体孤立密度增高影或表现骨小梁增粗溶和。成骨转移主要发生在椎体附件少见。混合型转移主要表现为椎体的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间杂存在。
2.3椎旁软组织肌肉受累表现:椎体皮质侵蚀破坏与肿胀的周围软组织、腰大肌相连在一起。骨性椎管受累;表现为椎管破坏、变形,瘤体突入椎管造成椎管狭窄。可以清晰显示出受累的程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资料。椎间盘受累较少见;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或斑片状破坏影。
3鉴别诊断
CT诊断脊柱转移瘤有时容易与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嗜伊红肉芽肿、原发性骨随瘤等相混淆,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影象学检查加以鉴别。(1)腰椎结核;腰椎结核大多为继发性感染,由于病变的发展与修复,病周围新骨增生,破坏区内有数量不等的小死骨,陈旧者可见干酪性钙化。临床上疼痛十分明显、CT诊断要点:①平扫见累及一椎体为主。②破坏区见小死骨和干酪灶。③腰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④腰大肌肿胀,椎旁脓肿常见。(2)化脓性脊椎炎;化脓性脊椎炎相对少见,本院发现3例,系继发性感染所致。好发于腰椎、累及椎体及附件,50%累及椎间盘。感染途径主要为血源性、少数为直接感染,发生于椎间盘切除术后,CT诊断要点:①椎体骨质破坏CT显示低密度、小骨梁改变骨质破坏的显示要比平早得多,但要作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重点观察椎间隙。②椎旁软组织受累,腰大肌及椎旁附着组织肿胀,椎旁形成脓肿、CT值较低;观察以窄窗宽为主。增强扫描肿胀周围可强化。③可见高密度死骨,与转移肿瘤易鉴别。(3)脊椎原发性骨肿瘤:脊椎原发性骨肿瘤转移性少见。我科主要发现有血瘤和巨细胞瘤。恶性肿瘤主要有软骨肉瘤、脊索瘤等。原发肿瘤多侵犯单个椎体及附件,椎间隙基本正常。结合临床找到原发病灶有助于转移瘤的诊断。
4讨论
脊柱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其正确诊断对寻找原发肿瘤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CT能显示骨破坏特征和椎旁继发病变,对早期诊断和估价手术可切除性有重要价值。脊柱受累以腰椎最常见,其次胸椎、颈椎、骶椎。而椎体比附件更加容易转移,因为椎体含有大量的红骨髓,血供非常丰富,然后逐渐累及椎弓根及附件结构。病理骨折是转移性肿瘤重要并发症,椎弓根破坏缺失是脊柱转移瘤的重要征象之一。累及椎间盘的脊柱转移瘤较少见。脊柱转移瘤CT表现主要以溶骨型为主,其次是混合型和成骨型。单从CT表现推测原发灶的病理类型十分困难。
脊柱转移瘤的鉴别主要和多发性骨髓瘤和结核鉴别最为重要,多发性骨髓瘤多表现为斑片状、点状、溶骨型破坏,附件椎弓根破坏相对少见,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受累少见。所以椎弓根破坏对鉴别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意义。有时鉴别诊断很困难需结合临床骨髓穿刺方可定诊。脊柱结核表现以骨破坏为主间杂骨质增生,骨破坏区可见不等量砂粒状死骨,常伴有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常累及椎间盘,椎弓根破坏相对少见,也可结合病史、CT表现、临床表现做出鉴别诊断。
总之,虽说CT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和评估敏感性均优于X平片,但CT不能做全面全段扫描,追溯病变仍然没有X片便利经济。对跳跃式转移CT扫描可因对病变范围不足而漏诊,X片可以发现跳跃式转移灶。因此只有互补才能提高诊断水平,如若必须还需MRI检查。
参考文献
[1]龚承友,范晓彧,邵康为,初曙光.脊柱转移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上海医学》.2000年11期.
[2]竹青.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的CT鉴别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第3期.
[3]林鹏飞,高礼明.23例脊柱转移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年10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