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论文-牛彦元,刘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论文-牛彦元,刘锟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云四号,风云一号,风云叁号,地面应用系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论文文献综述

牛彦元,刘锟[1](2017)在《没有他,就没有“中华慧眼”》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2月13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任新民与世长辞,享年102岁。从1985年起,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里,他为“风云一号”系列气象卫星的成功与发展呕心沥血,从试验星到业务星,从基本成功到圆满成功,走过了艰苦卓(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7-03-24)

尹林发[2](2016)在《观云测雨惠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风云一号的主要设计和科研成果,是中国航天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全过程参与风云一号指挥协调的航天老专家、工程总设计师任新民院士是这样评价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1988年9月7日,中国航天人自行研制的国内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升空(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6-10-08)

[3](2012)在《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十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据www.sitp.ac.cn网站报道,FY-1D气象卫星至今己在轨稳定运行了10年,围绕地球飞行了51000余圈,创造了我国应用遥感卫星的最长寿命记录。由上海技物所研制的星上唯一有效载荷——十通道扫描辐射计工作稳定。遥测数据和图像资料表明,该辐射计保持了良好的性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每天把FY-1D卫星列入运控管理接收项目,并(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2年06期)

付芳芳[4](2009)在《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6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以来,浩瀚苍穹见证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平凡历程。如今,我国拥有了令世人瞩目的风云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业务气象卫星,具备了先进的天气观测能力和地面业务能力,在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09-09-22)

,任海军[5](2009)在《美俄卫星太空相撞,撞出数千碎片》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华盛顿2月11日电(任海军)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军方11日证实,美国一颗为私营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10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美宇航局发言人当天表示,(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9-02-13)

韩勋[6](2008)在《卫星千里眼 监测秸秆田》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夏之前,市领导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大会上,给各区县领导打了招呼:今年与往年的最大区别在于,国家环保部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将对各省市焚烧秸秆的着火点进行监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今年想捂盖子是捂不住了,纸里包不住火了,大家还是各显其能多为禁烧干些实(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08-06-20)

郑亲波[7](2007)在《《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技术进步》一文中研究指出1988年发射成功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对地遥感卫星,本文简单回顾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研制历史和创新点,它的许多技术至今还对后续星的研制产生着指导性的作用。我们既要继承自己长期形成的成熟技术和经验,不割断历史,又应集各兄弟单位、卫星、分系统的经验之长;适度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器件,贯彻"严、慎、细、实"的航天作风,确保气象卫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长叁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叁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叁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卢国兴[8](2004)在《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星载天线隔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消除风云一号(FY 1)气象卫星星载天线间的耦合,对天线间距离和极化形式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认为前者是影响星载天线间隔离度的主要因素。据此,采取了利用卫星整流罩空间,选择天线极化方向、设置隔离器和滤波器抑制电磁干扰等综合措施来提高FY 1卫星天线间的隔离度。最终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天线系统布局合理,整星状态下天线电性能满足任务书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04年04期)

游本凤[9](2004)在《国内长寿第一星》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火箭将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送上太空。如今,这颗星在轨正常运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太阳同步极轨卫星中运行寿命最长的一颗卫星。    这颗长寿星曾荣获国(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04/06/09)

舒伟民[10](2003)在《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了1999年发射的风云一号C星至今在轨稳定运行概况,星上遥感仪器、卫星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改进措施以及卫星资料的应用,展望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及其星上遥感仪器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03年02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云一号的主要设计和科研成果,是中国航天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全过程参与风云一号指挥协调的航天老专家、工程总设计师任新民院士是这样评价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1988年9月7日,中国航天人自行研制的国内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升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1].牛彦元,刘锟.没有他,就没有“中华慧眼”[N].中国气象报.2017

[2].尹林发.观云测雨惠民生[N].中国航天报.2016

[3]..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十周年[J].红外.2012

[4].付芳芳.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N].中国气象报.2009

[5].,任海军.美俄卫星太空相撞,撞出数千碎片[N].新华每日电讯.2009

[6].韩勋.卫星千里眼监测秸秆田[N].西安日报.2008

[7].郑亲波.《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技术进步[C].第四届长叁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叁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叁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8].卢国兴.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星载天线隔离技术[J].上海航天.2004

[9].游本凤.国内长寿第一星[N].中国航天报.2004

[10].舒伟民.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及其应用[J].航天器工程.2003

标签:;  ;  ;  ;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论文-牛彦元,刘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