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步行设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步行设施,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服务水平
步行设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坤杰,刘琳[1](2018)在《步行设施容量分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回顾以往的文献综述,找到可以对当前步行设施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主要介绍了4种步行设施容量分析的方法。基于行人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综合考虑,采用行人调查的方式,根据调查数据来评估观测到的行人服务水平,并将其作为衡量其数学模型准确性的标准。但是,这4项研究均没有提出如何在容量分析和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改善步行设施。因此,在系统地改善步行设施方面,仍需要有很大的完善。(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岳昊,何栋梁,张滨雅,贾晓璐[2](2017)在《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向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行人流提供合理的物理空间布局,研究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首先,根据步行设施内部空间是否能被行人占据移动,将其划分为行人移动空间与障碍物空间,并利用障碍物空间外缘轮廓线间的最短距离确定行人移动的瓶颈宽度;然后,基于移动瓶颈对行人移动空间的毗邻划分,提出了步行设施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构建方法,将步行设施空间转化为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基于行人移动距离最短的疏散路径选择策略,将移动网络转化为疏散树;最后,基于疏散树的层和节点及其隶属关系,从空间面积、移动距离、瓶颈宽度、障碍物布局4个角度提出了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进而得到评价步行设施空间布局及调整优化障碍物布局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根据指标对障碍物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了障碍物布局,证明指标在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贾晓璐[3](2017)在《步行设施内存在障碍物的行人避让与超越行为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急剧增长,大规模的行人聚集和出行换乘活动变得愈加频繁。在交通枢纽、体育场馆、购物中心等存在空间障碍物的大型步行设施内,不合理的行人流组织管理策略和空间障碍物设计会降低行人移动效率,而且在拥挤恐慌情况下容易诱发踩踏事件。同时,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在个体行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涌现的群体宏观特征,已成为探索不同集散环境下行人个体微观行为和群体宏观特征的主要手段。障碍物影响下的行人流移动特征、理论建模和微观仿真研究可用于优化步行设施内的行人流组织管理和空间障碍物布局,对提高行人流集散效率和预防拥挤踩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行人实验、理论建模和微观仿真的方法,在挖掘个体行人避让与超越行为机制的基础上,探究行人避让与超越行为和空间障碍物规模形状对行人群体宏观特征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组织行人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探究行人流移动特征。基于个体微观行为实验,探究行人的避让与超越行为;基于群体宏观特征实验,探究空间障碍物特征对行人流疏散时间和群体宏观现象的影响。其次,通过理论建模制定行人避让与超越行为的移动规则。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以行人面临冲突时的冲突时间和避让时间为主要参数建立共轭力模型,描述行人期望以大小稳定的速度主动避让与超越障碍物的行为;改进社会力模型中的排斥力与摩擦力,消除行人接触时的挤压形变作用,使模型适合非恐慌情况下的行人流仿真;设定仿真参数,再现个体行人避让与超越的微观行为,并分析模型参数变化对行人个体微观行为仿真的影响。最后,通过微观仿真分析行人的避让与超越行为和空间障碍物特征对行人群体宏观特征的影响。研究当步行设施内无空间障碍物时,行人间的超越行为对疏散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不同行人数量、出口宽度对应的最佳行人流组织管理策略;以步行通道内存在空间障碍物时的单向行人流为仿真对象,分析行人避让与超越行为和空间障碍物规模形状的变化对行人流疏散效率、移动瓶颈通过能力和行人群体宏观现象的影响,提出增加行人流疏散效率和移动瓶颈通过能力的空间障碍物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2)
何栋梁[4](2017)在《步行设施内存在障碍物的空间布局特征与行人疏散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居民出行规模更大、频率更高。大规模的出行对各类行人聚集场所如体育馆、交通枢纽、购物中心、超市等需求更大、安全要求更高。步行设施即行人出行聚集场所具有建设周期长,空间结构布局复杂、行人流量大,行人紧急疏散难度大等特点。步行设施内障碍物的布局对行人在正常或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具有重要影响。障碍物通过影响行人疏散时间、疏散路径、移动距离、行人聚集点等,从而影响行人疏散的便捷性与安全性。通过研究步行设施内障碍物空间布局特征,分析障碍物影响下的行人疏散特征理论与方法,对行人安全疏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大型步行设施内障碍物布局特征和行人疏散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障碍物对行人疏散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研究大型步行设施障碍物布局特征,根据空间是否能被行人利用,将其分为障碍物空间与疏散空间,确定疏散空间移动瓶颈;基于移动瓶颈对疏散空间的划分,构建行人疏散空间网络,将步行设施转化为疏散移动网络;基于移动距离最短的疏散路径策略,构造行人疏散树;基于疏散树节点与层的概念以及其隶属关系,从疏散空间面积、行人移动距离、移动瓶颈、障碍物布局不平衡系数四个角度提出评价步行设施内障碍物下的疏散特征指标。其次,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通过微观仿真研究障碍物影响下的行人疏散特征。考虑障碍物对行人疏散全周期的影响,改进动态参数模型,引入障碍物阻滞系数,更新静态领域参数模型的计算方法和更新规则;仿真分析障碍物对行人疏散过程中的阻滞系数、疏散路径、疏散时间等影响;确定阻滞系数的影响因子,并分析不同行人密度下障碍物的影响作用大小。最后,以北京西红门荟聚中心为例分析验证文章的步行设施疏散特征指标体系。通过计算该购物中心的各项疏散特征指标,分析障碍物对行人疏散过程的影响,评价该购物中心疏散特征,并针对各项指标,提出该购物中心障碍物空间布局的完善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廉铭,吕杰[5](2015)在《地铁车站步行设施的客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地铁车站的客流特性,优化地铁车站步行设施的设计,可以提升新建地铁车站的服务水平。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路段地铁车站的客流状态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地铁车站通道、楼梯、自动扶梯等步行设施的客流特性,并提出地铁车站步行设施参数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5年23期)
王帅[6](2016)在《视线受影响的行人疏散和步行设施安全出口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和规模急剧增长,行人聚集和出行活动增多,导致城市交通枢纽、体育场馆、购物中心等各类步行设施行人聚集。行人步行设施具有建设成本高、集散行人流量大、空间布局结构复杂、行人应急疏散组织困难等特征。一旦步行设施内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引起停电、浓烟等情况,将会给行人疏散尤其是不熟悉建筑布局的疏散带来很大困难。视线受影响的行人疏散理论对指导步行设施内行人疏散有重要作用。安全出口设置的合理性对疏散时间、拥挤程度、移动距离、行人的疏散路径选择、行人疏散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行人视线受影响的情况下保证行人快速离开步行设施,如何设置步行设施的安全出口以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行人能合理、有效的疏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行人流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视线受影响的行人疏散和步行设施安全出口设置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计算机仿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组织行人实验观察行人在正常情况下和视线受影响情况下的宏观和微观行为特征,统计实验数据获取两种情况下行人的宏观和微观移动参数。其次,引入选择向量、方向向量和方向相似性计算盲目跟随移动动态参数模型的移动收益,并对视线受影响的行人盲目跟随疏散进行仿真。分析视线受影响的疏散时间及房间内滞留人数的影响因素,并与视线受影响情况下的行人盲目随机移动模型和随机定向移动模型进行对比。在盲目跟随移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存在障碍物的疏散房间内视线受影响的行人疏散扩展模型。最后,分析步行设施内行人的疏散过程和安全出口设置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出口和通道的通过能力,提出步行设施安全出口设置优化模型与方法。以北京西直门地铁站为例,从安全出口布局优化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1-18)
张滨雅[7](2015)在《步行设施空间特征与行人安全出口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居民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深入进行,各类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的日益发展,和行人流量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各类以步行交通为主的休闲娱乐设施内进行相关活动,并由此在休闲设施、交通枢纽等大型步行设施内形成了规模可观的行人交通流。与此同时,大型步行设施内行人疏散安全隐患问题也开始引起社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遭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特定步行设施内的行人是否能进行安全有效的疏散、行人在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行为有何特点、如何对特定步行空间的空间特征进行评价、以及行人在疏散时不同的安全出口选择策略会对疏散情况有何影响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进行有效地探讨和深入的论证。本文分别以大型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和疏散行人流的安全出口选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元胞自动机对空间的离散划分理念和动态仿真模型,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首先,本文对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其相关特征的基础上对步行空间网络化的构建方法与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空间内行人交通流的特征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别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此外,还提出了一系列空间疏散特征评价指标。这为后续进行在行人步行空间网络内行人流的分配与研究垫定了基础。其次,本文将描述了疏散行人流在疏散空间内进行疏散时的安全出口选择行为,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采用动态参数仿真模型对疏散行人流的安全出口选择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结合仿真结果探究基于距离的疏散策略、基于时间的疏散策略、和对距离和时间都予以考虑的混合策略这叁种不同出口选择策略对拥堵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第叁,以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North Park购物中心为大型行人步行设施代表构建算例。通过对该算例的计算、分析与评价,对本文提出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了解释与说明。(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4-21)
岳昊,王帅,张磊,邵春福[8](2014)在《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出口设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行人疏散过程和紧急疏散出口通过能力的角度,分析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出口设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紧急疏散出口设置方法.研究发现,在总宽度一定的情况下,紧急疏散出口的个数越多,其相应的总通过能力越低.基于步行设施内疏散行人的数量、初始位置,紧急疏散出口的行人通过能力,多紧急疏散出口的行人选择策略,以及紧急疏散出口的设置指标,构建了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出口设置的优化模型;并提出其简化的求解算法,实现紧急疏散出口个数、位置和宽度的优化设置.结合算例,从紧急疏散出口布局优化的角度,提出北京市西直门换乘枢纽紧急疏散出口布局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岳昊,邵春福,关宏志,崔迪[9](2013)在《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标志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行人在紧急疏散过程中随时随处获取连贯的疏散标志指示信息,基于等边叁角形划分空间平面的几何特征、疏散标志信息的服务半径和服务率,提出无障碍物设施"相切圆填充"的设置方法;基于行人疏散距离和疏散路径簇,提出存在障碍物设施"簇节点布局"的设置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空间划分理念和最短路搜索算法,计算和标定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路径簇及其簇节点.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大型行人步行设施内紧急疏散标志设置方法的一般步骤.(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伊[10](2012)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步行设施中乘客流基本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量大、污染小、安全便捷等特点,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乘客在车站内步行设施中的移动效率对提高车站的整体服务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无论是地铁运营管理机构在对车站步行设施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时,还是在车站的设计规划阶段对车站步行设施规模进行确定时,均以《地铁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单一设计指标作为所有车站通用的评价参考以及设计依据,不能体现具有不同客流特点的车站间的区别。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展开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步行设施中的乘客流基本特性研究,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将来不同车站根据自身客流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运营组织工作,还可为设计规划中的轨道交通车站步行设施规模的确定,以及对既有轨道交通车站步行设施利用情况的评价、改造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将来制定更为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步行设施设计通过能力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集散特点,提出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种类的划分方式,将车站分为:居住型车站、办公型车站、混合型车站、换乘型车站、商业中心型车站、旅游景区型车站、以及其他型车站,共7大类11小类。然后针对每种车站,进行了大量乘客流基本特性数据的观测和采集,建立车站内步行设施中的速度一密度、流量—密度的数理关系统计模型,得到了不同步行设施的实际通过能力参数表。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与国内外研究者对城市轨道交通步行设施通过能力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根据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各种步行设施的通过能力参数的选取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01)
步行设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向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行人流提供合理的物理空间布局,研究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首先,根据步行设施内部空间是否能被行人占据移动,将其划分为行人移动空间与障碍物空间,并利用障碍物空间外缘轮廓线间的最短距离确定行人移动的瓶颈宽度;然后,基于移动瓶颈对行人移动空间的毗邻划分,提出了步行设施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构建方法,将步行设施空间转化为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基于行人移动距离最短的疏散路径选择策略,将移动网络转化为疏散树;最后,基于疏散树的层和节点及其隶属关系,从空间面积、移动距离、瓶颈宽度、障碍物布局4个角度提出了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进而得到评价步行设施空间布局及调整优化障碍物布局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根据指标对障碍物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了障碍物布局,证明指标在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及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步行设施论文参考文献
[1].陈坤杰,刘琳.步行设施容量分析模型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8
[2].岳昊,何栋梁,张滨雅,贾晓璐.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指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
[3].贾晓璐.步行设施内存在障碍物的行人避让与超越行为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何栋梁.步行设施内存在障碍物的空间布局特征与行人疏散仿真[D].北京交通大学.2017
[5].廉铭,吕杰.地铁车站步行设施的客流特性分析[J].河南科技.2015
[6].王帅.视线受影响的行人疏散和步行设施安全出口设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7].张滨雅.步行设施空间特征与行人安全出口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8].岳昊,王帅,张磊,邵春福.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出口设置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4
[9].岳昊,邵春福,关宏志,崔迪.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标志设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
[10].张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步行设施中乘客流基本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