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历史论文-羊绍全

族群历史论文-羊绍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族群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左江流域,“花山族群”,族属

族群历史论文文献综述

羊绍全[1](2019)在《左江流域“花山族群”历史考析——也谈花山岩画族属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左江流域花山岩画之作画主体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本文的核心点在于关注左江流域在战国至东汉的岩画发展时期,左江流域族群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尝试用历史考证方法,通过对古文献记载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广西左江流域考古遗址发现及学界对花山岩画的研究成果,从左江流域人类之起源开始,分析从战国至东汉时期(岩画时期)"花山族群"的演变,提出"花山族群"在起源、发展及民族融合过程中具备族群文化特征,是花山岩画创作的本体。(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刘莉[2](2019)在《南湾:多族群聚居地的生境、历史和港湾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湾为代表的海南岛东南部海港,是海洋、陆地多重生态景观、多种生计和人群的复合区。依托南湾的疍家、临高渔民和傍海的农民,共同塑造了作为自然和人文单位的滨海区域。叁个群体在特定地域谋生和彼此互动的经验表明,居于一地的人群潜在的历史轨迹、文化惯性影响着群体在新环境中的生计选择和能动性发挥,因此地理单元自然特质和不同群体内在文化图式的调和,有助于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和区域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琪,孙瑜[3](2019)在《“丝绸之路”中亚区段族群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关于中亚细密画的历史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细密画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遗产。中亚之域地缘位置独特、众多族群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汇。这里既是人类社会诸多文化现象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成果的荟萃处和交流中心。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带来了诸多文化,在广袤的中亚大地上碰撞、渗透和传播。中亚细密画在本土发展进程中,吸纳、融合了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等元素,是多元文明交融的结晶,不仅体现工匠、艺人精湛的技艺,而且彰显了各时代中亚不同族群间的文化差异、交往与融会贯通。(本文来源于《古代文明》期刊2019年04期)

林春大[4](2019)在《湛江硇洲海岛社会历史族群构成的人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硇洲岛处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地带,也是南海海域社会网络组成部分之一。重要的海域区位赋予了硇洲海岛社会历史上多元的族群互动与族群构成,也形成海岛社会独特的文化体系以及地方性知识运作文化逻辑。同时,闽南人、疍家人、广府人等海岛社会历史移民对于海岛社会的历史建构过程,也是海岛社会参与国家文明体系建构中在"化内"与"化外"之间政权管辖波动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悠然[5](2019)在《探索非洲族群冲突的历史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华盛顿7月2日电( 王悠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后殖民时代非洲国家的族群冲突很多根源于前殖民时代的“族群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后,爆发了多起族群暴力冲突事件,造成大量人口伤亡,阻碍地区经济发展。然而非洲主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05)

陈启喆[6](2019)在《历史叙事与族群认同——以近代凉山彝族土司岭光电为个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凉山地区以岭光电为代表的彝族土司的历史叙事存在纷繁复杂,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记录。原因在于这些历史叙事表现出被记录者和记录者之间的利益纠葛及其背后深层次的族群认同倾向问题。以近代凉山彝族土司岭光电为个案的分析,即为运用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理论对社会变革中的族群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的尝试。(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俊[7](2019)在《族群边界、权力介入与制度化——卢旺达族群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政治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民族现象在非洲较为普遍。卢旺达人因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在周边国家多有跨界生活。种族大屠杀后,卢旺达政府消解了境内族群边界,但跨界卢旺达人仍常常成为卢旺达及其周边国家进行政治谈判的筹码,甚至引发政治外交危机和冲突。卢旺达最初的群体分类与现代族群观念不完全契合,图西人、胡图人是一种基于贵贱的人为"圈划"。在卢旺达族群历史变迁中,政治势力操纵深刻影响了图西人和胡图人族群边界的形成、维系与消解。卢旺达的族群政治遵循"权力——制度——权力"的逻辑变迁。18世纪、19世纪末、1935年是卢旺达族群边界确立的叁个重要历史节点。禁牛令、乌布哈克制度、乌布孔德制度、强迫劳动制度、族群身份证制度、配额制度是卢旺达族群边界的维持手段。强有力的权力介入使制度成形,既可固化,也可消解族群边界。卢旺达政府1994年后的族群政策有其特殊时空背景,普适性有限,但对于其他非洲国家处理自身族群和跨界族群问题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9年03期)

王文奇[8](2019)在《族群政治的历史演化:对国际政治研究的一种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族群政治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并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研究态势。"过去30多年间,族群政治研究领域已经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学术专着和数以千计的学术论文"。~((1))在大量研究族群政治的着述中,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族群冲突和族群战争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尤其是中东、非洲一些国家,因其内部对部族的认同超越了对主权国家(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9年03期)

罗盛男[9](2019)在《族群记忆与历史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越两国的关系得到新的巩固和发展,中国和越南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交流合作达到空前的和谐发展时期,为此,国内需要加强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文化的研究。近年来,在文化的交流上国内开始注重与越南的交流,关注越南汉文化圈的研究,国内对越南文学的研究日渐深入,但是对越南史传文学的关注不够。本论文以《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为研究材料。史书中的神话传说故事、英雄事迹的编撰都彰显着编撰者的民族身份和政治立场。通过《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的研究,探寻越南“民族记忆”中越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从史官吴士连在史书中的“历史叙事”来阐释吴士连的身份立场和政治身份。本论文由绪论和五个正文部分以及结论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论述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大越史记全书》的内容以及成书的历史背景。从作者的生平以及《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的编撰目的和成书的时代文化背景叁个角度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中的神话与中越民族的族群记忆,本章节以史书中的神话故事为研究材料,从中越历史典籍中寻求中越民族的族群记忆,从“龙子仙孙”和“雄王”以及神龟传说叁个故事进行论述。第叁部分主要是从史书中的神话传说追寻越南民族的历史叙事,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百越始母”、“雄王传说”以及安阳王的故事去追溯越南民族的历史叙事,通过神话故事的荒诞性,展现越南民族的历史想象。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了史书中的历史群像与越南的国家图像。论文从地方割据、“起义”和地方循吏叁个视角展现越南史家构建的国家图像。第五部分论文通过《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中所体现的文化来阐释越南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同和变异,从史书内容中去挖掘越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并通过史书在编撰时史官的身份立场的角度探讨越南对中国文化的变异。结语部分进行总结说明,并得出结论:越南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而修撰本国历史;史书中渗透着中国文化表明越南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史官在编撰史书时,出于自身的民族身份和国家立场,篡改了部分历史。(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钟晋兰[10](2019)在《闽西畲客族群关系的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闽西畲族与客家在明代以前、明清时期与近当代的族群关系演变作一梳理与分析,并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了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融为一体的族群关系。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国内外人类学领域的族群理论,进一步丰富国内的族群研究。(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族群历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南湾为代表的海南岛东南部海港,是海洋、陆地多重生态景观、多种生计和人群的复合区。依托南湾的疍家、临高渔民和傍海的农民,共同塑造了作为自然和人文单位的滨海区域。叁个群体在特定地域谋生和彼此互动的经验表明,居于一地的人群潜在的历史轨迹、文化惯性影响着群体在新环境中的生计选择和能动性发挥,因此地理单元自然特质和不同群体内在文化图式的调和,有助于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和区域的良性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族群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1].羊绍全.左江流域“花山族群”历史考析——也谈花山岩画族属问题[J].文化学刊.2019

[2].刘莉.南湾:多族群聚居地的生境、历史和港湾发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琪,孙瑜.“丝绸之路”中亚区段族群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关于中亚细密画的历史研讨[J].古代文明.2019

[4].林春大.湛江硇洲海岛社会历史族群构成的人类学考察[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

[5].王悠然.探索非洲族群冲突的历史原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6].陈启喆.历史叙事与族群认同——以近代凉山彝族土司岭光电为个案的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9

[7].赵俊.族群边界、权力介入与制度化——卢旺达族群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政治逻辑[J].西亚非洲.2019

[8].王文奇.族群政治的历史演化:对国际政治研究的一种反思[J].史学集刊.2019

[9].罗盛男.族群记忆与历史叙事[D].广西民族大学.2019

[10].钟晋兰.闽西畲客族群关系的历史演变[J].嘉应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族群历史论文-羊绍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