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根瘤菌论文-马腾

天山根瘤菌论文-马腾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山根瘤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山根瘤菌,MsiR,转录调控,突变体文库筛选

天山根瘤菌论文文献综述

马腾[1](2015)在《天山根瘤菌MsiR蛋白调控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能够在甘草的根部共生结瘤固氮,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源。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依赖于根瘤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复杂的信息交流。在甘草萌发初期,其分泌的抗菌物质刀豆氨酸能够杀死植株周围可能的有害细菌,而在天山根瘤菌中存在着刀豆氨酸的外运系统MsiAR系统,使其在甘草根际选择性的环境下继续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为后来的结瘤共生提供有力条件。MsiR蛋白,属于LysR转录调控家族成员,能够启动msiA基因的表达,刀豆氨酸作为辅助诱导物。LysR型转录调控蛋白是原核生物转录调控蛋白中最大的一类家族蛋白,参与调控的基因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毒力、代谢、群体感应和游动性等多种功能基因。本文以MsiR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MsiR对msiA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丰富对LysR家族的转录调控机制的认识,实现工业应用的价值。为研究MsiR对msiA的调控机制,将MsiR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及纯化。通过EMSA实验证实MsiR蛋白与启动子DNA的结合,加入刀豆氨酸能增强这种结合。与此同时,通过等温量热滴定确定了刀豆氨酸与Msi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刀豆氨酸与MsiR结合的化学计量数为1,Kd值为1.86μM。通过5'race实验确定了 msiA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由此推测了-10区和-35区。采用启动子长度步移及定点突变确定了影响MsiR转录调控活性的5个重要位点:RBS-1 (-70,-67)、RBS-2 (-59,-56)、ABS-1 (-50,-47)、ABS-2 (-41,-37)、 ABS-3 (-30,-27),并由此预测了MsiR蛋白的转录调控模型:无刀豆氨酸存在的情况下,MsiR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并呈现出开放型的构象,其结合到msiA调控区的RBS-1、RBS-2、ABS-2、ABS-3位点。此时,DNA的弯曲角度较缓,MsiR遮住了msiA启动子的-35区,使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结合效率大大降低,基因的表达水平处于极低的状态。在加入了刀豆氨酸以后MsiR仍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但转变成为紧缩型的构象结合到msiA调控区的RBS-1、RBS-2、ABS-2位点,此时,DNA的弯曲角度变大,被遮盖的msiA启动子的-35区暴露出来,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的结合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处于较高的状态。最后,本研究构建了MsiR突变文库,进行了丧失转录调节活性突变株和37℃诱导高可溶性突变株的筛选,得到了影响MsiR生理特性的重要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凌军,陆路,钟增涛[2](2010)在《天山根瘤菌菌植互作功能蛋白MsiA的定向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前期的实验发现天山根瘤菌的MsiA蛋白在菌植互作的早期对于根瘤菌躲避宿主防御系统的攻击实现共生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宿主根系分泌的刀豆氨酸泵出细胞外达到这一目的,而对刀豆氨酸的类似物一精氨酸则不体现该现象。本研究采用新颖的蛋白定向进化的筛选方法,以大肠杆菌XL-1 Red菌株对构建在质粒上的该蛋白的基因进行随机突变,以获得该蛋白功能发生改变的突变株,通过对20,000个突变文库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了该蛋白的组成型突变株,即其功能不需要刀豆氨酸的诱导;以及专一性改变的突变株,即专一性改变为对精氨酸及赖氨酸敏感的蛋白质变体。通过对这些变体的突变位点分析能够获得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18)

蔡韬[3](2010)在《氨基酸外运系统MsiAR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和其宿主甘草初期信号交流中的生态学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可以在其宿主甘草根部共生结瘤固氮,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氮源。共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复杂的信息交流,两者间的信息交流在豆科植物种子萌发时就已经开始了。种子萌发时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类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诱导土壤中细菌的趋化作用。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形成侵入线并最终结瘤固氮的过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根瘤菌中大量基因的表达或抑制是这一过程所必须的。但对于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互作初期的研究却很少,特别是在根瘤菌吸附在根部之前的过程。本文旨在研究甘草在萌发时对天山根瘤菌基因表达的影响。在琼脂平板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草种子分泌物来模拟萌发时种子周围的化学环境。通过转座子插入的方法,筛选得到5株转座子插入可被甘草种子分泌稳定诱导的突变株(MsiA,B,C,D,E),其中MsiA可以被甘草种子分泌物诱导50倍。随机引物PCR(Arbitrary PCR)方法证明MsiA中转座子插入的基因属于LysE家族。甘草种子分泌物对MsiA的诱导作用需要MsiA上游基因msiR, MsiR属于LysR调控蛋白家族。对于甘草种子分泌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质普测定,发现能诱导MsiA基因表达的物质为刀豆氨酸。刀豆氨酸是精氨酸的类似物,可以竞争性地掺入氨基酸序列中,形成无功能蛋白,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是一种抗菌物。精氨酸和赖氨酸可以诱导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LysE基因的表达,但是不能诱导MsiA基因的表达。在体外酵母粉含量低于0.005%(W/V)的情况下,刀豆氨酸对msiA或msiR缺失突变株的毒性要比野生型高近一万倍。检测不同突变株胞内刀豆氨酸浓度发现msiA和msiR缺失突变株胞内刀豆氨酸的浓度要高于野生型,间接说明MsiA的功能是将胞内的刀豆氨酸运输到胞外,将胞内刀豆氨酸的浓度维持在对菌体无害的水平。根毛吸附实验发现msiA突变株在甘草根毛上的吸附量要比野生型低100倍。从甘草根部取得根际土,分离细菌并对其对刀豆氨酸的耐受性进行检测,发现甘草根际土壤菌群中耐受刀豆氨酸菌株数(NCR)与刀豆氨酸敏感菌株数(NcS)的比值(NCR/NCS比空白土样中的高八倍。这说明,甘草分泌的刀豆氨酸对其根际菌群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天山根瘤菌MsiAR系统和其宿主甘草种子萌发初期互作模型:在甘草萌发初期,种子和植株分泌的抗菌物质刀豆氨酸对根际菌群进行一次初步筛选,杀死植株周围可能的有害细菌;而MsiAR系统的存在使得天山根瘤菌可以在甘草根际选择性的环境下继续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为后来的结瘤共生提供有力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王鹏[4](2010)在《中慢生天山根瘤菌胞外多糖在共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结瘤过程,需要各种多糖类物质的参与。根瘤茵能产生胞外多糖(EPS)、荚膜多糖(KPS)、脂多糖(LPS)和环状葡聚糖四种多糖类物质。根瘤茵体表的胞外多糖不仅具有富集环境中营养元素的功能,还对于无定型根瘤的共生固氮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根瘤茵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时的信号分子,在协助根瘤菌吸附宿主根毛、改变宿主根毛细胞骨架结构、促进侵入线形成、决定宿主专一性、保护自身抵御宿主防御系统反应等共生过程中具有更为复杂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根瘤菌胞外多糖的合成、调控及其在共生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了解根瘤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时的信号交流机制。根瘤菌胞外多糖的合成及分泌运输过程需要很多的基因参与,对于根瘤菌胞外多糖合成的调节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受氮、磷含量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也受自身多种调节基因的调节。在中华苜蓿根瘤茵(S.meliloti)中,exo基因参与了胞外多糖的合成过程;exoQ、exoT和exoP参与了胞外多糖的多聚化过程;exsA参与了胞外多糖分泌运输过程;ExoS-ChvI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调控中华苜蓿根瘤菌Ⅱ型胞外多糖的合成过程。中慢生天山根瘤菌分离自我国新疆干旱地区,可以与其宿主植物乌拉尔甘草共生结瘤。中慢生天山根瘤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对于共生结瘤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其胞外多糖在共生过程中的作用还未曾深入研究。本研究以中慢生天山根瘤茵为材料,采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筛选得到7株胞外多糖缺失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产生胞外多糖,与野生型菌落表形有明显差异。通过Arbitrary PCR的方法得到转座子两端的基因序列,确定突变株中的转座子分别插入了与豌豆根瘤菌pssPONT、exo5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mtpABCD、mtpE上,并且克隆得到了完整的基因序列。经过实验验证mtpABCD、mtpE在基因组上是组成型表达。为了研究中慢生天山根瘤菌胞外多糖的调控机制,构建了mtpC-lacZ融合表达菌株WP1,该突变株没有胞外多糖合成能力。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筛选胞外多糖基因mtpC的调控基因,采用Arbitrary PCR的方法得到转座子两端的基因序列,并亚克隆得到了mtpSR双组份调控系统的完整序列。mtpS编码一个组氨酸激酶感应蛋白,mtpR编码了一个调控蛋白。mtpSR与豌豆根瘤菌中的actSR.大豆根瘤茵中的regSR有较高的同源性,后两者在共生固氮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慢生天山根瘤菌胞外多糖基因mtpC和双组份调控系统mtpSR的调控机制,分别在野生型与mtpC-lacZ融合表达菌株WP1中构建了mtpS、mtpR的缺失突变株。在野生型中分别缺失了mtpS和mtpR后,胞外多糖形成能力丧失;在mtpC-lacZ融合表达菌株WP1中缺失了mtpS和mtpR后,mtpC-lacZ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大大降低。这说明,mtpS和mtpR勺缺失影响了mtpC的表达,mtpSR双组分调控系统调控了胞外多糖相关基因mtpC的表达,mtpSR双组分调控系统对于中慢生天山根瘤菌胞外多糖的形成非常重要。而mtpS和mtpR的缺失对mtpE的表达没有影响,mtpE可能受其他调控系统的调控。为了研究中慢生天山根瘤菌胞外多糖在共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根毛吸附、生物膜形成、共生结瘤实验。与野生型相比,mtpC、mtpS、mtpR和mtpE的缺失突变株不仅不能形成胞外多糖,也不能形成生物膜,其根毛吸附能力与共生结瘤能力也完全丧失。这说明胞外多糖在中慢生天山根瘤菌的共生结瘤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推测中慢生天山根瘤菌通过调节胞外多糖的形成来影响生物膜的形成,进而影响根毛吸附、共生固氮等共生过程。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存在一个与lysE/lysR调控系统相似的msiA/msiR系统,刀豆氨酸(CAN)作为特异性的信号分子可以与MsiR蛋白结合调控msiA,进而影响天山根瘤菌的共生过程。为研究MsiR蛋白关键氨基酸的功能,利用大肠杆菌XL1 Red菌株,构建得到msiR基因突变子文库,以msiA-LacZ作为报告基因筛选得到10株MsiR蛋白不依赖于刀豆氨酸就能诱导msiA表达的突变株,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中的MsiR蛋白的九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说明该突变株的表型变化是因其基因型的改变而产生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赵家星,杨梦华,曹慧娟,周蕾,杨瑞馥[5](2010)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自体诱导物分子结构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用乙酸乙脂分别对天山根瘤菌CCBAU3306培养物上清液中自体诱导物分子进行抽提、浓缩,并采用液质联用对自体诱导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最终获得该根瘤菌所产生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的结构,并采用纯品进行活性的比较,发现调控蛋白与纯品结合后具有生物活性,能与目的DNA片断结合,证明了该结构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0年01期)

蔡文通[6](2009)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被种子浸提物诱导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外运蛋白MsiA的生理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转座子随机插入建立突变子文库的方法,筛选得到6株突变株(命名为MsiA-MsiF)可被甘草种子浸提物诱导表达。通过Arbitrary PCR及亚克隆的方法得到转座子插入基因的两端序列,确定突变株中被失活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分别与LysE家族外运蛋白(msiA)、跨膜运输蛋白、跨膜蛋白、芳基硫酸酯酶、双组份转录调节蛋白及未知功能蛋白同源。其中与LysE蛋白同源的MsiA突变株被种子浸提物诱导的能力最强,而且,LysE家族在根瘤菌中报道很少,所以选择MsiA继续深入研究。通过同源比对,我们在根瘤菌的4个属中均发现了LysE家族蛋白。我们将同源性最高的3个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融合报告基因lacZ检测表达。结果发现:这3个基因都能被CAN诱导表达。突变后对种子浸提物中的CAN的处理均很敏感,这些证据表明LysE家族蛋白广泛存在于根瘤菌中,它们的功能一致:均与刀豆氨酸或氨基酸的运输有关。在无氮源的基本培养基中,刀豆氨酸对msiA和msiR缺失突变株的毒性要比野生型高近一万倍。蔡韬等用mcherry报告基因构建刀豆氨酸的简易检测菌株,同时在msiA缺失菌株中构建检测刀豆氨酸的高效检测菌株检测刀豆氨酸的浓度,用高效检测菌株检测刀豆氨酸在野生型及msiA缺失菌株细胞中的刀豆氨酸含量,发现msiA缺失突变株对刀豆氨酸超级敏感,原因是MsiA蛋白的缺失使得细胞内聚集大量的刀豆氨酸,这说明MsiA蛋白为刀豆氨酸外运蛋白。蔡韬等通过实验证明msiA突变株在甘草植株根毛上的吸附量要比野生型低100倍,可能是由于MsiA蛋白的缺失,不能将甘草分泌的刀豆氨酸有效的运出胞外而被刀豆氨酸杀死所致。从甘草根部取得根际土,分离细菌并对其刀豆氨酸的耐受性进行检测,发现甘草根际土壤菌群中耐受刀豆氨酸与刀豆氨酸敏感菌株的比值比对照土样中的高八倍。这说明,甘草分泌的刀豆氨酸对其根际菌群具有一定的正向筛选作用。根据上述试验数据提出根瘤菌的LysE系统和其宿主植物分泌物中刀豆氨酸的互作模型:在豆科植物生长初期,种子和植株分泌的刀豆氨酸可能杀死植株周围潜在的有害细菌,对根际菌群进行一次初步筛选,而在对宿主生长有益的根瘤菌中,存在LysE系统可以将对细菌有毒性的刀豆氨酸运出细胞,使得根瘤菌可以在甘草根际成为优势菌种。这可能是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适应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杨梦华[7](2009)在《天山根瘤菌群体感应调控蛋白MrtR与百脉根根瘤菌MrlI1/MrlR1群体感应调控体系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感应体系是细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方式,在根瘤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群体感应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群体感应体系由自体诱导物(AI)分子,自体诱导物合成酶以及自体诱导物受体蛋白组成。本研究通过对天山根瘤菌MrtR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百脉根根瘤菌MrlI1/MrlRl群体感应体系的研究,探讨群体感应体系在根瘤菌与植物共生过程中的作用。天山根瘤菌HMZ0菌株的培养上清液浓缩物进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MS)分析可知,天山根瘤菌主要合成2种AHL分子,进行公式计算并同时结合根癌农杆菌R10(pCF218)菌株产生的AHLs作为对照,推测这2种AHLs分子分别是3-oxodocecanoyl-HSL(3-O-C12-HSL MW 300)和3-oxotetradecenoyl-HSL(3-O-C14-HSLMW 326)。而当MrtR蛋白与3-O-C12-HSL结合后,既可在体内诱导mrtI基因的表达,也可以在体外与mrtl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为研究MrtR蛋白的性质,把mrtR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得到受T7启动子调控的His-MrtR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MH61。把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λDE3,表达蛋白经过Ni+柱纯化后,对His-MrtR蛋白性质进行研究发现,His-MrtR蛋白在不与天山根瘤菌自体诱导物(MAI)结合的条件下,仍然可以以可溶性蛋白存在,这与其它一些典型的LuxR类蛋白有着明显的区别。对MrtR蛋白与mrtl基因的调控方式研究发现,只有当MrtR-MAI与mrt box结合后,mrtl基因才可以被转录和表达,这说明MrtR与MAI的作用,及其与mrt box的结合是mrtl基因表达所必需的。对MrtR蛋白进遗传学分析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现,当MrtR蛋白氮端前50个氨基酸缺失后,对mrtl基因的诱导调控功能没有改变,而且当缺失40或50个氨基酸后,MrtR (A2-50)蛋白具有不依赖于MAI的调控作用,能在不含有MAI的条件下诱导mrtl的表达。而当加入MAI分子后,其诱导能力相当于野生型的2倍多。这可能是因为在40-50区域内的某些氨基酸缺失后,改变了MrtR蛋白的结构,使其表现出不依赖于MAI的蛋白活性。当MrtR缺失氮端80,120和140个氨基酸时,MrtR对mrtI的诱导调控功能完全丧失,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当这些氨基酸缺失后,MrtR的蛋白结构被严重的改变所致。MrtR(Δ2-160)突变子尽管在加入MAI的条件下,对mrtl的诱导能力只是野生型的20%,但这与其在没有MAI的条件下的诱导能力相当,也就是MrtR (Δ2-160)突变子也表现出不依赖于MAI的诱导能力,推测这与LuxR-type蛋白的结构特点有关,即其氮端结构域与碳端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独立。。而当MrtR蛋白羧基末端40个氨基酸被缺失后,蛋白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这也跟多数LuxR类蛋白结构类似,说明MrtR蛋白具有典型的LuxR类蛋白结构特征。为研究MrtR蛋白关键氨基酸的功能,利用大肠杆菌XL1Red菌株,构建得到mrtR基因突变子文库,以LacZ作为报告基因筛选得到11株具有不同的突变位点的突变株,在自体诱导物不存在的条件下,都可以诱导mrtI基因的表达,即其MrtR蛋白活性均表现出的不依赖于与天山根瘤菌自体诱导物分子(MAI)的作用。与LuxR和TraR蛋白的同源比较发现,发生在氮端结构域的突变位点(V105A,G114S,M135I和H142R)位于蛋白的AI结合位点结构域附近,而S6L和R182C这两个位点则位于与蛋白形成二聚体相关的氨基酸序列附近,这些位点的突变有可能改变了蛋白与MAI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MrtR蛋白在MAI分子不存在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诱导mrtI基因表达的功能。在碳端结构域的突变位点(N204,P208,H219,T221和Y227)推测都是位于负责与DNA结合的HTH结构域周围,这些位点的突变可能影响蛋白与DNA的结合效率,从而提高蛋白的活性。对其中一个突变子MrtR G114S进行凝胶阻滞分析发现,在没有自体诱导物分子存在的条件下,该突变子仍然能与mrtI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在体外结合。这说明这些突变株的表型特征是受其基因型的改变而产生的。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百脉根根瘤菌NZP2213菌株的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MS)的方法对百脉根根瘤菌自体诱导物分子进行分析得知,百脉根根瘤菌能合成4种自体诱导物分子,进行公式计算后,推测出这4种AHL分子分别是3-Oxohexanoyl-homoserine lactone (3-O-C6-HSL, MW 214), Octanoyl-HSL (C8-HSL, MW 228), decanoyl-HSL(C10-HSL, MW 256)和docecanoyl-HSL (C12-HSLMW 282)。通过研究百脉根根瘤菌MrlI1/MrlR1群体感应体系发现,MrlI1负责合成一种碳链长度较长的AHL分子,结合ESI-MS/MS方法,推测该种AHL分子为C12-HSL.百脉根根瘤菌MAFF30399菌株的基因组全序列已经公布,参考mlr5638和mlr5637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百脉根根瘤菌NZP2213的mrlll和mrlRl基因。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mrlll和mrlR1基因与mlr5638和mlr5637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和92%。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mrlll发现,mrlll在大肠杆菌中也可以合成自体诱导物分子,而且通过薄层层析(TLC)分析表明mrlll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自体诱导物分子与其在根瘤菌中合成的分子相似。对mrlll的表达调控方式分析发现,mrlll的表达依赖于其自身合成的AHL分子和MrlR1的共同作用,并表现出典型的群体感应调控方式,即其表达与细菌的浓度相关,当细菌生长达到一定阈值时,mrtI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提高。而且,当MrlI1/MrlR1群体感应体系突变后,突变株在与植物结瘤的前期结瘤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减少,推测MrlI1/MrlR1群体感应体系影响到百脉根根瘤菌与植物之间的结瘤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徐翔,郑会明,杜寒春,汪洋,钟增涛[8](2009)在《外源AHL对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群体感应系统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天山根瘤菌中的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mrtI在转录水平融合lacZ构建了5’mrtI-lacZ融合表达菌株HMZ1。利用多株不同属的根瘤菌上清液对该菌株进行诱导,发现有3株豌豆根瘤菌和1株叁叶草根瘤菌上清提取物能诱导mrtI基因的表达,且外源上清量越多,mrtI被诱导的程度越高,TLC的结果则显示它们可能有着相同的AI。该结果显示在相同功能的细菌间存在信号交流,为进一步研究群体感应调节在共生固氮上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09年01期)

曹慧娟,郑会明,杨梦华,钟增涛,朱军[9](2009)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CCBAU060A自体诱导物合酶基因的筛选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在高细胞密度下可以产生化学信号分子调控细菌相关基因的表达,这种信号分子被称为自体诱导物(Autoinducer,AI)。采用检测菌株JZA1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CCBAU060A(Mesorhizobium tianshanenseCCBAU060A)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了高活性的自体诱导物;利用转座子随机突变的方法获得了AI缺失突变株,并克隆得到了相关的自体诱导物合酶基因;将自体诱导物合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大肠杆菌重组菌株进行自体诱导物检测发现,该合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够合成四种自体诱导物分子。(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戴俊,郑会明,杨梦华,钟增涛,朱军[10](2008)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MrtR蛋白的融合表达研究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PCR扩增出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群体感应调控蛋白MrtR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ALEX中,从而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ALEX-mrtR。将pALEX-mrtR转化至大肠杆菌BL2/DE3菌株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58kD的GST-MrtR融合蛋白。用纯化好的GST-MrtR制备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blot检测,该血清可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MrtR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MrtR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08年04期)

天山根瘤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前期的实验发现天山根瘤菌的MsiA蛋白在菌植互作的早期对于根瘤菌躲避宿主防御系统的攻击实现共生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宿主根系分泌的刀豆氨酸泵出细胞外达到这一目的,而对刀豆氨酸的类似物一精氨酸则不体现该现象。本研究采用新颖的蛋白定向进化的筛选方法,以大肠杆菌XL-1 Red菌株对构建在质粒上的该蛋白的基因进行随机突变,以获得该蛋白功能发生改变的突变株,通过对20,000个突变文库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了该蛋白的组成型突变株,即其功能不需要刀豆氨酸的诱导;以及专一性改变的突变株,即专一性改变为对精氨酸及赖氨酸敏感的蛋白质变体。通过对这些变体的突变位点分析能够获得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山根瘤菌论文参考文献

[1].马腾.天山根瘤菌MsiR蛋白调控机理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

[2].凌军,陆路,钟增涛.天山根瘤菌菌植互作功能蛋白MsiA的定向进化[C].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3].蔡韬.氨基酸外运系统MsiAR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和其宿主甘草初期信号交流中的生态学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

[4].王鹏.中慢生天山根瘤菌胞外多糖在共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5].赵家星,杨梦华,曹慧娟,周蕾,杨瑞馥.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自体诱导物分子结构的鉴定[J].土壤.2010

[6].蔡文通.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被种子浸提物诱导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外运蛋白MsiA的生理功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7].杨梦华.天山根瘤菌群体感应调控蛋白MrtR与百脉根根瘤菌MrlI1/MrlR1群体感应调控体系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8].徐翔,郑会明,杜寒春,汪洋,钟增涛.外源AHL对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群体感应系统作用的初步研究[J].土壤.2009

[9].曹慧娟,郑会明,杨梦华,钟增涛,朱军.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CCBAU060A自体诱导物合酶基因的筛选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土壤学报.2009

[10].戴俊,郑会明,杨梦华,钟增涛,朱军.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MrtR蛋白的融合表达研究及鉴定[J].土壤.2008

标签:;  ;  ;  ;  

天山根瘤菌论文-马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