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特异性免疫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丁,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
非特异性免疫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密,付国香,董娟娥,郝文芳[1](2019)在《芦丁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芦丁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5.10±0.17) g的草鱼幼鱼135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饲喂芦丁有效含量为0(对照)、97.4(低剂量)、388.4 mg/kg(高剂量)的3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芦丁可以降低草鱼的肝体比(HSI),提高肠体比(ISI),且高剂量组草鱼的HSI以及低剂量组草鱼的ISI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芦丁还可以显着降低草鱼的脏体比(VSI)(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芦丁可以提高草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其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芦丁可显着提高草鱼肝脏中溶菌酶(LZM)活性(P<0.05),显着降低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低剂量芦丁可显着提高草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饲料中添加高剂量芦丁可显着提高草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饲料中添加芦丁可以提高草鱼血清中LZM活性,且呈剂量效应,高剂量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芦丁对草鱼血清中AKP活性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高剂量芦丁则对草鱼血清AKP活性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高剂量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芦丁可以提高草鱼肠道淀粉酶(AMS)活性,且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高剂量芦丁对草鱼肠道胰蛋白酶(PRS)活性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芦丁具有影响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的作用;以生长性能为基础,综合考虑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肠道消化酶活性等指标,芦丁在草鱼饲料中适宜低剂量添加。(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辉旺,刘自逵,毕小娟,李想,谭辉[2](2019)在《中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对防控非洲猪瘟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猪瘟是当下威胁猪场的主要传染病,其多样化的传染源和复杂的传播途径给传统生物安全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生物安全基础之上,使用中药来调节动物非特异免疫力,进而保护易感动物已被行业重视并认可。但目前缺乏非特异性免疫力与非洲猪瘟两者关系的研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关键评价的指标。本文就中药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展开综述,发现中药可有效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9年08期)
迂斌,朱中平,张世新,黄建平,张运强[3](2019)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生物安全之空栏清洗消毒与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年8月份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六个多月。从目前各地的非瘟案例总结来看,母猪优先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按大家的常规思维来说,母猪个体比较大,年数比较长,应该是抵抗力最强的群体,可非洲猪瘟恰恰从大家认为"最强"的地方入手。事实真的如此吗?母猪真的抗病力最强吗?恰恰相反,那些已经爆发非洲猪瘟的猪场母猪的抗病力其实是最差的。非洲猪瘟防控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9年05期)
李军亮,杨奇慧,谭北平,董晓慧,迟淑艳[4](2019)在《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酶mRNA表达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840尾初始均重为(0.40±0.01)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7组对虾分别投喂在低鱼粉饲料(含10%鱼粉)添加0(对照)、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0×108CFU/mL)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8周。结果显示:0.10%组增重率(WGR)与特定生长率(SGR)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当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饲料系数(FCR)最低,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PER)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物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添加量为1.00%、1.00%、0.50%和0.75%时获得最高值。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均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有最高值。各添加组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50%、0.75%、1.00%和1.50%组肝胰腺中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经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96 h后,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累积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0.50%、0.75%、1.00%和1.5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10%和0.2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得出,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为10%)中添加0. 73%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 0×108CFU/mL)时促生长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逸峰,成艳波,陈金涛,谭文俊,张丽[5](2019)在《高产乳酸芽孢杆菌对黄颡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1.0%、5.0%高产乳酸芽孢杆菌,制成饲料(分别记为CK、BS-02、BS-10、BS-50),以黄颡鱼(30.1±0.8)g为试验对象,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高产乳酸芽孢杆菌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采用微流水室内养殖系统,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产乳酸芽孢杆菌,黄颡鱼成活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BS-10组、BS-50组黄颡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显着高于CK组(P<0.05);添加的高产乳酸芽孢杆菌各处理试验组黄颡鱼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CK组,其中BS-0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CK组(P<0.05),BS-1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着高于CK组(P<0.05)。试验结果显示,高产乳酸芽孢杆菌能提高黄颡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9年02期)
朱浩然,刘芳,张宝龙,杨广,王洋[6](2018)在《松花粉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选用同一批次540尾红白锦鲤,初始体质量为(8. 14±1. 56) 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 0%、0. 5%、1. 0%、1. 5%、2. 0%、2. 5%松花粉的饲料,养殖30 d后,探讨饲料中松花粉对红白锦鲤生长、消化及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花粉添加水平为2. 0%时,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饵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1. 5%~2. 0%松花粉可有效提高红白锦鲤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肾、脑、鳃中SOD活性、CAT活性,降低MDA含量,显着提高抗氧化能力。1. 0%~2. 0%松花粉可明显提高脾脏、头肾、中肾、脑中GSH-PX活性,头肾、中肾、脑中GSH含量也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2. 0%松花粉能有效提高脾脏、中肾中NO含量,同时中肠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生长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饲料中添加松花粉的适宜水平为2. 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韩永峰,吴桃,贾振荣,薛树平,张丽霞[7](2018)在《甘草与复方五倍子对黄河鲤非特异性免疫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复方五倍子和甘草添加到饲料中投喂体重为60g左右的黄河鲤鱼,设5个试验组(复方五倍子组、甘草组、空白组、阳性/阴性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期第12天(即投喂药饵后第4天),甘草组的黄河鲤鱼器官免疫指数分别为肾脏0.37±0.02,脾脏0.66±0.02,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试验期的第12天、16天、20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因此,药饵中的复方中药对试验鲤鱼机体免疫器官指数的提高,以及具有免疫功能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强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8年09期)
李日美,申光荣,黄放,杨奇慧,谭北平[8](2018)在《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5%、1.0%、2.0%、4.0%和6.0%的小肽,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0、S0.5、S1.0、S2.0、S4.0、S6.0。选取初始体重为(0.19±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养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添加小肽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则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的存活率无显着差异(P>0.05)。血清中,酚氧化物酶(PO)活性在S1.0和S2.0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S0.5和S1.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S1.0和S2.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活性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4.0和S6.0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中,LSZ活性在S0.5、S2.0和S4.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S6.0组则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ACP活性在S0.5和S1.0组较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AKP活性在S4.0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在各小肽添加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S4.0组还显着低于S6.0组(P<0.05)。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发现,小肽添加量为0.5%~4.0%的组凡纳滨对虾幼虾攻毒7 d后的累积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小肽添加量为6.0%的组则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2.0%的小肽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刘晋菘,周奇坤,王洋,杨广,张宝龙[9](2018)在《鸡血藤醇提物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鸡血藤醇提物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健康1龄全雄黄颡鱼720尾,初始体重为(35.25±1.63)g,初始体长为(14.07±0.24)cm,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添加0、0.04%、0.08%、0.16%、0.32%和0.64%鸡血藤醇提物的等氮等能饲料,依次标记为T1~T6组,并以T1组为对照组。饲养60 d后测定黄颡鱼各组织(鳃、脑、头肾、中肾、肝胰脏、脾脏)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肝胰脏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血清中补体3(C3)、免疫球蛋白(IgM)、白蛋白(ALB)含量。饲养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计算攻毒7 d后的累积死亡率和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添加0.16%~0.32%鸡血藤醇提物能显着提高黄颡鱼各组织及血清中SOD、CAT、GSH-Px活性与GSH含量以及血清中C3和ALB含量(P<0.05),并能显着降低黄颡鱼各组织及血清中M DA含量(P<0.05);GOT和GPT活性在肝胰脏中随着鸡血藤醇提物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二者在血清中呈相反的趋势;各组血清中IgM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肝胰脏、血清、头肾中NO含量随着鸡血藤醇提物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鳃、脑中NO含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脾脏和中肾中NO含量不随鸡血藤醇提物添加量的变化而显着变化(P>0.05);攻毒试验中,饲料中添加0.16%~0.32%鸡血藤醇提物能显着降低攻毒7 d后的累积死亡率(P<0.05),并有效提高免疫保护率。由此得出,综合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黄颡鱼饲料中鸡血藤醇提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16%~0.32%。(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罗玲,易德玮,杨坤明,韩奇鹏,曲湘勇[10](2018)在《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肝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肝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规格相近[初始体重为(200.78±0.46)g]的团头鲂1 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添加200、400、600和1 000 mg/kg微囊丁酸钠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着提高了增重率(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着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着提高了血清、黏液、肝胰脏中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性和血清中溶酶菌(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着提高了肝脏中T-SOD活性和血清中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着提高了黏液中LSZ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着提高了肝胰脏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微囊丁酸钠有利于提高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对饲料的利用率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改善肝功能。(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非特异性免疫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洲猪瘟是当下威胁猪场的主要传染病,其多样化的传染源和复杂的传播途径给传统生物安全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生物安全基础之上,使用中药来调节动物非特异免疫力,进而保护易感动物已被行业重视并认可。但目前缺乏非特异性免疫力与非洲猪瘟两者关系的研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关键评价的指标。本文就中药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展开综述,发现中药可有效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特异性免疫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密,付国香,董娟娥,郝文芳.芦丁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2].刘辉旺,刘自逵,毕小娟,李想,谭辉.中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对防控非洲猪瘟的意义[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
[3].迂斌,朱中平,张世新,黄建平,张运强.非洲猪瘟背景下生物安全之空栏清洗消毒与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J].北方牧业.2019
[4].李军亮,杨奇慧,谭北平,董晓慧,迟淑艳.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5].魏逸峰,成艳波,陈金涛,谭文俊,张丽.高产乳酸芽孢杆菌对黄颡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9
[6].朱浩然,刘芳,张宝龙,杨广,王洋.松花粉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7].韩永峰,吴桃,贾振荣,薛树平,张丽霞.甘草与复方五倍子对黄河鲤非特异性免疫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水产.2018
[8].李日美,申光荣,黄放,杨奇慧,谭北平.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9].刘晋菘,周奇坤,王洋,杨广,张宝龙.鸡血藤醇提物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10].罗玲,易德玮,杨坤明,韩奇鹏,曲湘勇.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肝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