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利区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特征,成藏模式
有利区带论文文献综述
易立[1](2019)在《海拉尔盆地牧原凹陷油气勘探前景与有利区带目标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牧原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均较低的凹陷,尚未取得勘探突破。为明确牧原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老井复查与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等,基本明确了凹陷油气地质条件:①牧原凹陷具有单断箕状结构,可划分为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3个构造单元;②发育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兴安岭群3套有效烃源岩,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好,以II_1-I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量大,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是凹陷主力烃源岩,兴安岭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处于高成熟阶段,虽然厚度与分布有限,也是一套有价值的烃源岩;③发育兴安岭群的自生自储或上生下储、大磨拐河组与南屯组的自生自储、伊敏组的下生上储3套储盖组合。对比高勘探程度区单断箕状凹陷的成藏规律,结合牧原凹陷自身的地质特点,构建了牧原凹陷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开展区带的初步评价,优选出2个有利区带,提出了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9年04期)
耿涛,毛小平,王昊宸,范晓杰,吴冲龙[2](2019)在《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已发现的最具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勘探前景广阔。为研究该区烃源岩热演化史和油气运聚规律,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单井热演化史模拟、油气运聚模拟及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在W1和W2井牛堡组叁段下亚段底部识别出厚层的浊积砂体;②始新世末期,受高热流和高地温梯度双重作用的影响,牛堡组二段中亚段烃源岩开始生烃,并一直持续至今,烃源岩的成熟呈现出西早东晚的趋势,期间油气主要在蒋日阿错凹陷和江加错凹陷发生少量运移,并在凹陷内部的隆起带及周缘聚集;③渐新世早期,爬错凹陷发生大规模运移,油气沿优势运移通道向北和向南,并通过断层向上覆地层运移。由此推测,在盆地北部的逆冲推覆带中段和南部冲断隆起带中西段,以及江加错凹陷的东部和爬错凹陷的西部存在10处有利油气聚集带。该研究成果为伦坡拉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倪祥龙,王建功,郭佳佳,杜斌山,易定红[3](2019)在《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有利区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柴西南地区)的基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已发现昆北等油气藏。为明确研究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成藏模式,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叁维大连片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柴西南地区深大断裂较为发育,并控制了基岩油气藏的分布;同沉积逆断裂Ⅺ号、Ⅷ号及阿拉尔断裂早期活动控制了叁大生烃凹陷的发育;基底的深大断裂在关键成藏期均比较活跃,为油气初次运聚成藏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2)深大断裂控制的古隆起区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且风化壳中裂缝和溶蚀孔十分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3)基岩风化壳上覆泥岩盖层的封盖能力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深大断裂的晚期活动会降低盖层对基岩油气藏的封盖能力;(4)建立了以深大断裂为核心的基岩油气成藏模式,即紧邻生烃凹陷的深大断裂-古构造背景-优质的泥岩盖层共同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5)深大断裂上盘的扎西鼻隆、乌南鼻隆和跃进斜坡的Q3古鼻隆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于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4期)
付超,樊雪,于兴河,赵晨帆,何玉林[4](2019)在《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分层建模方法与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是我国水合物首次试采区,其峡谷区沉积作用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水合物区储层建模难度大。针对神狐海域水合物富集层段粤海组和万山组沉积过程的差异,划分出5个层序界面,提出不同层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表征的建模策略:针对峡谷边界清晰的层序Ⅰ、Ⅱ,采用基于对象模拟;针对明显侧向迁移峡谷边界的层序Ⅲ、Ⅳ,采用截断高斯模拟;针对峡谷边界不明显、底流侵蚀严重的层序Ⅴ、Ⅵ,采用序贯高斯模拟。利用该建模策略,基于构造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建立了沉积物性模型,并将地震信息与沉积认识相融合建立了叁维属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刻画了神狐水合物试采区有利储层分布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2期)
孙东,潘建国,胡再元,杨丽莎,周俊峰[5](2019)在《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探讨其成藏主控因素对碳酸盐岩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塔中Ⅲ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难以有效拓展的难题,从构造断裂发育演化对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储层后期改造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入手,明确了受断裂挤压抬升控制的高能相带是岩溶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塔中Ⅲ区广泛发育台内高能滩和台内缓滩;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羽状破碎带和斜列迭置破碎带是储层最为发育的区域;关键成藏期古构造控制了塔中Ⅲ区古生界油气由北向南的运移路径,鼻状构造区油气运聚有利。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盖层展布特征、储层分类预测结果和实钻油藏特征进行了成藏有利区综合评价,指明了塔中Ⅲ区下步勘探有利方向。(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杰,杨睿,张金华,魏伟,邬黛黛[6](2019)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条件、气源供给来源、运移通道类型等成藏条件,指出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方向并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华光凹陷浅部沉积层的温度、压力条件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要求,生物成因甲烷水合物稳定带最大厚度约320m,热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最大厚度约为345m。气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地区的断陷期层序中,具有早、晚两期生烃且以晚期为主的特征,有利于热解成因气在水合物稳定带内的聚集成藏。晚中新世以来快速沉降的巨厚半深海细粒沉积物为生物成因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泥底辟与其伴生断裂及多边形断层等构成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流体运移体系。华光凹陷靠近(1)号断裂的西部地区是有利的勘探方向。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沉降使得渐新世成熟—过熟烃源岩大量生气或裂解,而且由于欠压实作用形成的地层超压为含气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热解天然气和生物气沿着泥底辟和多边形断层等构成的输导网络向上垂向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深水浊流水道是寻找高饱和度水合物的有利目标体。(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郭明刚,朱继田,曾小宇,熊小峰,唐历山[7](2019)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流体势场恢复与有利区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深水区流体势场演化史。研究表明,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影响流体势场的弹性能、界面能、重力能的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区内的油气运移,形成了深水区流体势横向上由凹内到凹外,纵向上由深层到浅层逐渐降低的特征。同时,构造运动也是深水区流体势能量场不断调整的诱因,伴随着地下油气大量的集中运移和油气田的形成。基于此,优选出位于凹内深部高势烃源浅层低势区的陵水—宝岛凹中反转构造带,以及被高势烃源包围低势区的松南低凸起披覆背斜构造带,作为深水区继中央峡谷外的最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指导深水区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3期)
蔚远江,杨涛,郭彬程,许小溪,詹路锋[8](2019)在《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分析与有利区带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五"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近期勘探进展趋于缓慢,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也面临较大挑战共存的局面,未来总体勘探前景仍然较大。通过文献调研、勘探和研究进展跟踪,基于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和近期勘探认识,剖析了塔里木库车、柴西南、川西北、准南缘、塔西南前陆冲断带等近期勘探重点领域和潜力区带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要素匹配、圈闭、保存六大成藏条件分析,从勘探层系、有利面积、资源储量规模、构造+圈闭类型与目标储备、有利因素、地质风险六方面开展区带综合评价和有利勘探区带优选,按3个层次优选出前陆冲断带勘探增储的7个现实区带、6个接替区带、9个准备区带,预计未来5年可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6500×108m3、石油地质储量3.5×108t。分析了前陆冲断带地质研究上存在的复杂构造叁维精细模型构建、有利相带和优质储层预测、油气成藏差异性与要素匹配性、构造圈闭有效性评价四大关键地质问题,勘探技术上面临的复杂构造精准成像、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安全高效钻井四大配套技术挑战。以库车前陆北部构造带、塔西南前陆冲断带、川西北前陆冲断带为例,针对前陆冲断带不同类型领域、重点区带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勘探研究对策和部署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1期)
戚家振,黄建军,王迪,黄苏卫[9](2019)在《南黄海南部坳陷中新生界成藏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自开展油气勘探活动以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油气发现,整体研究程度偏低。为实现研究区成藏有利区带的预测,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二维地震测线解释,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资料、钻井资料等,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烃源岩的发育、构造圈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南五凹烃源岩最发育,南四凹及南七凹次之,且中新生界阜宁组为主力生烃层系,以生油为主。该研究对于南部坳陷中新生界烃源岩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价,并预测了南五凹陷是最有利的生烃凹陷,邻近南五凹的有利构造圈闭易于成藏,优选出南部坳陷I类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对南部凹陷进一步的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2期)
赵婷婷,牛成民,刘丰,陈保柱,姚佳[10](2018)在《辽西南洼油气运聚模拟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近年渤海油田的勘探失利探井,因油气运移充注风险失利高达61.5%。鉴于海上油气勘探成本高、钻井密度小,在海上矿区内开展油气运聚模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成功率。辽西南洼是渤海湾盆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域,通过模拟辽西南洼烃源岩埋藏史、热史和成熟生烃史,构建叁维地质模型,分析辽西南洼原油整体上的运移和分布特征,预测可能的有利油带聚集区。模拟结果表明北次洼西部缓坡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运聚区域,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或凹陷有效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8年S1期)
有利区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已发现的最具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勘探前景广阔。为研究该区烃源岩热演化史和油气运聚规律,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单井热演化史模拟、油气运聚模拟及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在W1和W2井牛堡组叁段下亚段底部识别出厚层的浊积砂体;②始新世末期,受高热流和高地温梯度双重作用的影响,牛堡组二段中亚段烃源岩开始生烃,并一直持续至今,烃源岩的成熟呈现出西早东晚的趋势,期间油气主要在蒋日阿错凹陷和江加错凹陷发生少量运移,并在凹陷内部的隆起带及周缘聚集;③渐新世早期,爬错凹陷发生大规模运移,油气沿优势运移通道向北和向南,并通过断层向上覆地层运移。由此推测,在盆地北部的逆冲推覆带中段和南部冲断隆起带中西段,以及江加错凹陷的东部和爬错凹陷的西部存在10处有利油气聚集带。该研究成果为伦坡拉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利区带论文参考文献
[1].易立.海拉尔盆地牧原凹陷油气勘探前景与有利区带目标优选[J].中国地质调查.2019
[2].耿涛,毛小平,王昊宸,范晓杰,吴冲龙.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J].岩性油气藏.2019
[3].倪祥龙,王建功,郭佳佳,杜斌山,易定红.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有利区带[J].岩性油气藏.2019
[4].付超,樊雪,于兴河,赵晨帆,何玉林.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分层建模方法与有利区带预测[J].中国海上油气.2019
[5].孙东,潘建国,胡再元,杨丽莎,周俊峰.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J].沉积学报.2019
[6].刘杰,杨睿,张金华,魏伟,邬黛黛.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7].郭明刚,朱继田,曾小宇,熊小峰,唐历山.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流体势场恢复与有利区带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9
[8].蔚远江,杨涛,郭彬程,许小溪,詹路锋.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分析与有利区带优选[J].中国石油勘探.2019
[9].戚家振,黄建军,王迪,黄苏卫.南黄海南部坳陷中新生界成藏有利区带预测[J].特种油气藏.2019
[10].赵婷婷,牛成民,刘丰,陈保柱,姚佳.辽西南洼油气运聚模拟及有利区带预测[J].石油钻采工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