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热内克论文-雷达

克热内克论文-雷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热内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克,创作理念,独语,作曲家

克热内克论文文献综述

雷达[1](2014)在《追逐与改变——20世纪奥地利音乐家克热内克创作的嬗变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德国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s,1928—1989)首创音乐结构史理念,提出了用系统音乐学理论来研究音乐史学,希望研究者从音乐美学、作曲理论、音乐社会学角度论述音乐作品的本质和音乐现象。系统音乐学的研究是从各门音乐理论学科认识音乐的本质,由于每个研究者的知识储备各异,因此在研究中一定会具有原创性,少有雷同。这种研究方法既能解决一些国内目前西方音乐史学科所面临的(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4年10期)

高瑾[2](2010)在《克热内克十二音对位及其创作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厄恩斯特·克热内克(Ernst Krenek,1900—1991),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将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使他几乎见证了整个二十世纪音乐。他的十二音技法不仅是在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基础上的继承,更是在其理论研究上的创新。本文以克热内克的十二音对位及其相关作品为研究对象,针对克热内克在十二音技法上的理论创新,结合作品当中的作曲技法论述十二音对位技法。目的在于对当今复调音乐在十二音技法的创作与教学中,将传统对位法与现代音乐风格加以继承和创新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0-06-01)

庞莉[3](2009)在《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斯特·克热内克(Ernst Krenek,1900-1991),美籍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同时也是音乐评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其中十二音技法是他持续时间最长,创作作品最多的技法之一。克热内克一共创作了八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第六、第七、第八叁首弦乐四重奏均采用十二音技法写作而成。叁个作品分别创作于不同的时期,研究叁首弦乐四重奏十二音技法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对于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路、风格特征的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由绪论、五个章节、结语构成:绪论是有关克氏的生平、艺术成就及八首弦乐四重奏的综述。对他的十二音作品进行梳理以及八首弦乐四重奏进行概括性总结,并理清相关概念。第一章大致阐述第六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背景,研究第六弦乐四重奏严格的十二音单一序列原则的运用,在分析中重点关注单一序列初始音高的变化,即潜在调性与十二音主题形态。第二章大致阐述第七弦乐四重奏创作背景,用音级集合理论分析出叁音组音高置换关系统一贯穿全曲的思路,以及主题片段音高置换与自由十二音主题形态。第叁章大致阐述第八弦乐四重奏创作背景,该曲主要运用自由十二音与多元风格材料拼贴技法相结合,并组成新的有机统一体。第四章在十二音技法基础上对叁首作品在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织体、节奏等方面的特点作概括性梳理。第五章从叁首作品表现形式到演变过程看克热内克对十二音技法拓展的思路和观念。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探寻作曲家拓展思路的美学意义。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克热内克对十二音技法拓展方面起到的作用以及他的思路对当代创作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09-04-01)

李歌[4](2005)在《克热内克《游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组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奥地利现代作曲家恩斯特·克热内克的声乐套曲《游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组歌》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声乐套曲的整体特征、演唱艺术和教学实践展开论述。文中重点分析了该声乐套曲的文学特征、音乐特征和创作继承,对准确把握其演唱风格和艺术处理,并结合歌曲的演唱重点和难点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了该声乐套曲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教学设想和具体的课堂设计。为今后现代声乐作品的研究,丰富演唱曲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05-06-01)

汪启璋[5](1998)在《克热内克:容尼奏乐》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斯特·克热内克(1900~1991)出生于奥地利,1945年入美国藉;1916年在维也纳曾师从弗朗茨·施雷克尔(1878~1934)学习作曲,施雷克尔的歌剧《遥远的声音》和其他八部歌剧可能对克热内克的早期作品有较大的影响,但克热内克早期采用极端不谐和音(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克热内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厄恩斯特·克热内克(Ernst Krenek,1900—1991),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将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使他几乎见证了整个二十世纪音乐。他的十二音技法不仅是在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基础上的继承,更是在其理论研究上的创新。本文以克热内克的十二音对位及其相关作品为研究对象,针对克热内克在十二音技法上的理论创新,结合作品当中的作曲技法论述十二音对位技法。目的在于对当今复调音乐在十二音技法的创作与教学中,将传统对位法与现代音乐风格加以继承和创新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热内克论文参考文献

[1].雷达.追逐与改变——20世纪奥地利音乐家克热内克创作的嬗变历程[J].人民音乐.2014

[2].高瑾.克热内克十二音对位及其创作实践[D].武汉音乐学院.2010

[3].庞莉.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4].李歌.克热内克《游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组歌》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5

[5].汪启璋.克热内克:容尼奏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

标签:;  ;  ;  ;  

克热内克论文-雷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