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意识论文-于欣

文化批判意识论文-于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批判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文化批判,当代启示

文化批判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于欣[1](2019)在《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文化批判的逻辑进路及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文忠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撰文指出,卢卡奇认为阶级意识是一种使无产阶级成为自觉的革命阶级、冲破资本主义物化统治的极具革命性的力量。他独创性地把革命性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视为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的核心要素,强烈地凸显出精神层面的革命意义和主体层面的文化价值。但卢卡(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7期)

温权[2](2019)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叁种城市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本质——从曼纽尔·卡斯特的马克思主义城市文化批判理论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激进语境中,检视西方城市文化的意识形态内涵,是曼纽尔·卡斯特体认发达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症候的重要出发点。藉此,他先后归纳出叁种与当代资本生产与积累模式相呼应的主流文化形态,并分别对其作用机理和政治效应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首先,是由资本新自由主义和技术官僚主义共同催生的精英政治文化,对城市发展路径和大众交往秩序的排它性宰制;其次,是与资本地理性不均衡发展和社会财富区域性集中密切相关的社区隔离文化,对城市规划格局和个体空间身份的碎片性修饰;再次,是受资本知识更新机制和信息传播媒介深刻影响的网络虚拟文化,对城市社会经验和居民日常实践的目的性削弱。不难看出,它们都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现代城市景观的外化。后者不仅扭曲了普罗大众之于城市文明体系的历史性建构关系,而且还在文化符号对劳动属性的隐秘编码中遮蔽了原本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其实质,不啻为资本逻辑对自身结构性危机的转嫁和对异化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维护。这无疑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即所谓的西方城市文化,实际上是资本价值剥削与政治压迫的空间性表达。(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卢文忠[3](2019)在《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文化批判的逻辑进路及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表达了一种试图以革命性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核心范畴和决定力量、以生存方式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为现实维度、以恢复主体性为核心的总体性为精神实质,最终促成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阶级革命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精神及其逻辑进路。卢卡奇文化批判的当代启示是我们必须立足社会实践,将阶级意识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将文化批判提升为人的解放的精神利器;加强党的建设,将无产阶级打造成领导革命的坚强组织。(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心怡[4](2018)在《《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孤独》是一本非常现实的魔幻主义作品,主要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以及经历,来展开一幅拉丁美洲从兴起到完全消失的历史画面。在这一百年里,这里的人们饱受精神文化的煎熬,只有打破这种现状,才能引领民族走向振兴。本文针对《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24期)

臧雪莹[5](2018)在《美国自传文学中的文化批判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记因其通俗性及社会影响力,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传主人生履历,更体现了其所处社会和时代的价值观。自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美国文学中,自传作品里不乏经典之作。本文以《富兰克林自传》、《瓦尔登湖》和《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为例说明美国文化中的自我批判意识经久不衰。首先,本文从史学角度,通过时代变迁及社会发展来分析美国文化批判意识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及社会原因。其次从叁位作者自身经历来总结他们各自所提倡的价值观及其对美国文化的反思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指出虽然物质进步带来了道德的衰落和精神的失落,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美国知识界一直本着批判的思想看待价值观的转变。(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兴会,张艳国[6](2017)在《社会革命·文化批判·幻象透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叁个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卢卡奇、柯尔施的社会革命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新文化革命运动、阿尔都塞与齐泽克的存在论幻象批判理论进行历史考察,梳理其意识形态理论演进的逻辑线索,不难发现,卢卡奇和柯尔施在对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阐释了总体性思想,希望借助阶级分析方法并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采用人本学方法,对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反思批判,以此来动摇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根基,获取文化领导权,确立社会革命的方向;阿尔都塞、齐泽克采用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对意识形态的结构、功能及其存在属性作了极为"晦涩"的研究剖析。叁种不同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均有合理与偏颇之处。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对于我们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玉娟[7](2016)在《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广告文化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又是消费社会的助推器,它远远超出一般商品消费的范围,成了重塑消费者欲望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手段。其中,意识形态广告更是与当代消费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广告类型之一,突出再现了广告的这种功能。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的广告作品在业界屡屡获得大奖,它们的创作风格、创意表现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解析意识形态广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5期)

王婷[8](2016)在《商品、意识形态与理性的技术——阿多诺文化批判理论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理解阿多诺文化批判的理路,需回溯马克思关于商品和意识形态以及韦伯关于理性的解释。资本带来的商品化及资本意识形态的辅佐是文化工业成型的根本,将一切变为可计算的理性是使其能够运作的技术条件。(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6年07期)

杜红艳[9](2015)在《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解释模式——布达佩斯学派后现代视域下文化批判的历史旨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布达佩斯学派从政治、需要、道德、哲学、历史等多个维度对现代性文化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后现代视域。其中,他们通过历史展示了现代社会深层的文化结构与文化问题,通过历史对现代性文化进行了批判。首先,在他们关于后现代特征的分析中展现出了一种后历史的倾向。其次,基于这样一种后历史的倾向他们对历史意识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批判历史意识发展到现代宏大叙事阶段不能反映现代文化的地理和叙事,提出了能够反映现代世界多元化倾向的后历史意识;批判现代性阶段宏大叙事的目的在于找寻新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解释模式,通过对伴随着现代性宏大叙事而来的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宣布只有转变历史解释模式才能理解现代社会的多元性,而后历史解释模式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历史解释模式,对社会进行的是一种多角度的阐释,本身就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布达佩斯学派运用历史意识和历史解释模式分析的是当代社会的文化结构与文化问题,指向了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解释模式,所以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揭示模式可以说是布达佩斯学派后现代视域下文化批判的历史旨归。(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曾宪亢,熊华[10](2014)在《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化——对《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的解读及当代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呈现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大众的反面。《启蒙辩证法》中关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化的理论正是站在大众文化异化的维度,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虽然其还有不足,甚至是偏颇,但对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文化批判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激进语境中,检视西方城市文化的意识形态内涵,是曼纽尔·卡斯特体认发达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症候的重要出发点。藉此,他先后归纳出叁种与当代资本生产与积累模式相呼应的主流文化形态,并分别对其作用机理和政治效应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首先,是由资本新自由主义和技术官僚主义共同催生的精英政治文化,对城市发展路径和大众交往秩序的排它性宰制;其次,是与资本地理性不均衡发展和社会财富区域性集中密切相关的社区隔离文化,对城市规划格局和个体空间身份的碎片性修饰;再次,是受资本知识更新机制和信息传播媒介深刻影响的网络虚拟文化,对城市社会经验和居民日常实践的目的性削弱。不难看出,它们都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现代城市景观的外化。后者不仅扭曲了普罗大众之于城市文明体系的历史性建构关系,而且还在文化符号对劳动属性的隐秘编码中遮蔽了原本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其实质,不啻为资本逻辑对自身结构性危机的转嫁和对异化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维护。这无疑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即所谓的西方城市文化,实际上是资本价值剥削与政治压迫的空间性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批判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于欣.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文化批判的逻辑进路及当代启示[J].学术交流.2019

[2].温权.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叁种城市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本质——从曼纽尔·卡斯特的马克思主义城市文化批判理论谈起[J].云南社会科学.2019

[3].卢文忠.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文化批判的逻辑进路及当代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王心怡.《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研究[J].祖国.2018

[5].臧雪莹.美国自传文学中的文化批判意识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6].周兴会,张艳国.社会革命·文化批判·幻象透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叁个向度[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

[7].张玉娟.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广告文化批判[J].新闻研究导刊.2016

[8].王婷.商品、意识形态与理性的技术——阿多诺文化批判理论溯源[J].理论界.2016

[9].杜红艳.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解释模式——布达佩斯学派后现代视域下文化批判的历史旨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曾宪亢,熊华.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化——对《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的解读及当代反思[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文化批判意识论文-于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