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外混合配索论文-邓继华,许斌林,黄学文,涂文强,彭晖

体内外混合配索论文-邓继华,许斌林,黄学文,涂文强,彭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内外混合配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刚构桥,体内体外混合配束,单元模型,收缩徐变

体内外混合配索论文文献综述

邓继华,许斌林,黄学文,涂文强,彭晖[1](2019)在《大跨径体内外混合配束连续刚构桥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模拟体外预应力筋的受力行为,以一座大跨径体内外混合配束连续刚构桥为例,分别采用带刚臂杆单元和考虑自由滑移的体外筋单元模拟体外预应力筋,进行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和节段施工特点的有限元分析,其中,自由滑移的体外筋模型是基于体外预应力筋与转向块之间可自由滑动而导致体外预应力筋在全(换字)长范围内为常应变构件的受力特点而建立。从关键截面挠度、弯矩、体外筋轴力方面对比分析了各模型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叁种不同计算方式下连续刚构桥的内力和挠度区别不大,但是体外筋应力的区别较大,在需精确考量体外筋轴力值的情况下,对同类桥梁进行计算时应慎重考虑。(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俊,姜全成[2](2019)在《大跨径混凝土箱梁桥体内外混合配束设计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现代预应力结构技术的重大发展和新技术标志之一。文章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技术的优点以及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体内、体外混合配束方式,对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体外预应力技术必将在未来的桥梁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殷王华[3](2018)在《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极限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体内外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体内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体内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方面,其理论分析相对较少,对该结构的非线性受力性能缺乏相对清楚的认知,不利于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的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基于层壳理论,编写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叁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体内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普通钢筋应力、预应力钢筋应力随着荷载增加的发展变化规律等。研究成果对实际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介绍了层壳等参元的基本理论,对退化层壳等参元的单元刚度矩阵进行了推导。同时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非线性效应,编写了钢筋混凝土叁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以某预应力混凝土多T梁桥为实例,建立了多T梁的分析模型,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该程序的可靠性。(2)根据钢筋混凝土叁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分别设计了六种典型的加载工况,详细探讨了体内外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挠度的发展、普通钢筋应力的发展、体内以及体外预应力钢筋应力的发展。并详细分析了箱梁桥在典型加载工况下,其破坏荷载、破坏特征及危险截面挠度随着荷载增加的变化规律。(3)将预应力钢筋配束量相同,配束位置不同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进行对比,讨论了底板预应力配筋和顶板预应力配筋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将预应力钢筋配束量相同,配束位置不同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和体内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进行对比,研究了体内预应力钢筋和体外预应力钢筋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相同配筋数量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和体内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研究,得出体内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开裂荷载比体内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开裂荷载有所提高。但随着外荷载的增加,两者的极限荷载基本相同。(4)通过改变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主要影响参数,如:体内外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体内和体外预应力钢筋的数量以及纵向普通钢筋的配筋率,来探讨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为改进体内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结构设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5-01)

叶翔[4](2012)在《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抗剪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源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9Y012)。本文通过3根节段式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试验梁剪切破坏试验,对其抗剪性能进行研究,推导出适用于混合配束箱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其受力性能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剪切破坏试验,对节段式箱梁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已有相关试验研究成果,对构件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段式箱梁具有良好延性,破坏征兆较为明显,最终破坏形态与配束方式、斜裂缝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2)基于笔者试验研究以及已有相关试验成果,对影响节段式箱梁抗剪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引入反映节段施工和混合配束构造特点等参数,结合抗剪计算模型,推导出适用于节段式混合配束混凝土箱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线弹性工作阶段混合配束混凝土箱梁进行受力分析,探讨混合配束箱梁有限元建模思路及方法;并选定配束方式为分析参数进行混合配束箱梁受力性能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2-12-01)

江建文[5](2012)在《体内外混合配束PC简支梁长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预应力技术已从一种加固措施发展到应用于新建体外预应力结构,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体外预应力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及预应力筋应力松弛引起的梁体变形和混凝土、钢筋的时变应力研究还尚少。本文利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对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时变效应进行研究。根据体外预应力结构在转向块及锚固处体外束与梁体变形协调的特点,建立了荷载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筋合力增量的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得了到加载时刻梁体挠度及截面上混凝土、力筋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基于任意时刻体外束变形与梁体截面变形的特点,推导出了转向块间体外束变形增量与梁体截面混凝土应力增量及截面曲率增量间的关系式,结合任意时刻截面内力平衡条件及引入混凝土时变本构方程,提出了综合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体内及体外预应力筋应力松弛、截面特性和截面配筋率等影响的体内外混合配束PC简支梁时变效应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计算公式,可计算混凝土应力和应变、体内和体外预应力筋的长期应力损失,以及梁体的长期变形。用FORTRAN语言对本文建立的公式进行编程,对算例分别采用MIDAS软件与本文方法进行分析,对算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本文计算方法可行,建立的公式可用于分析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徐变效应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叶翔,艾军,张剑,陶鹏,刘涛[6](2011)在《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体内外混合配束方式,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简支箱梁模型的线弹性工作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NSYS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受力情况。借此建模方法通过相关参数分析,考虑预应力筋数目、力筋布置位置和张拉预应力等因素对箱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为今后的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箱梁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1年11期)

鲁薇薇,钟明全,马春佳[7](2011)在《体内外混合配束在连续刚构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水土嘉陵江大桥的分析结果表明,按新规范的规定将预应力度降低20%,进行恒载比重较大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设计时,所需钢束面积较旧规范将有所增加,由此对箱形截面的有效面积将产生更大的削弱作用和引起预应力孔道周围更加严重的应力集中问题,降低了主梁的承载能力,影响了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通过采用体内外混合配束技术,改善预应力钢束配置增多给桥梁结构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控制了连续刚构桥箱梁斜裂缝和跨中下挠等病害的产生,实现了箱梁上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1年09期)

罗维,陈鹏,张伟杰,符礼宾[8](2009)在《体内外混合预应力配索理论在新滩大桥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綦江新滩大桥是国内首座采用体内体外混合配索法设计并施工的悬浇混凝土刚构桥梁。主桥左幅为常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梁,而右幅箱梁比较特殊,为体内体外混合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混合预应力配索法进行设计和施工,是交通部西部开发《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科研项目的依托工程之一。就混合配索法在大桥建设过程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相关工程细节和施工经验作一定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09年01期)

刘永棵,张雪松,向中富,石鹏程[9](2008)在《体内外混合配索在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普遍出现的腹板开裂和跨中下挠的情况,以新滩綦江大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一种新的配索体系——体内外混合配索。通过对左幅体内预应力桥和右幅体内外混合配索桥的有限元对比分析,总结出两幅桥的不同受力特点;并从控制斜裂缝的开展、抑制跨中下挠和经济性3方面,对体内外混合配索的优势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刘永棵[10](2008)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体内外混合配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事业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其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受力合理、行车舒适等独特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崛起。然而,随着这种桥梁大量使用后,很多现役的此类桥梁出现了腹板开裂和跨中下挠过大的问题,已直接威胁着连续刚构桥的正常使用。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中尝试采用体内外混合配索,充分利用体外索可更换和补张拉等优点,以求解决或减轻目前连续刚构桥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以重庆新滩綦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中开展体内外混合配索研究。在充分总结体外预应力桥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对背景工程中的左右两幅桥开展体内配索与体内外混合配索对比设计;并通过对体内预应力桥和体内外混合配索桥的有限元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不同配索体系桥的不同受力特点,得出设计成果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随后对体内外混合配索在控制斜裂缝的开展、抑制跨中下挠和经济性叁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体外预应力在本工程中的实施,总结出体外预应力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的其它关键技术。本论文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直接支持和指导了依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同时也为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我国桥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08-04-01)

体内外混合配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现代预应力结构技术的重大发展和新技术标志之一。文章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技术的优点以及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体内、体外混合配束方式,对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体外预应力技术必将在未来的桥梁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内外混合配索论文参考文献

[1].邓继华,许斌林,黄学文,涂文强,彭晖.大跨径体内外混合配束连续刚构桥有限元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俊,姜全成.大跨径混凝土箱梁桥体内外混合配束设计概述[J].四川建筑.2019

[3].殷王华.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极限承载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叶翔.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抗剪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5].江建文.体内外混合配束PC简支梁长期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

[6].叶翔,艾军,张剑,陶鹏,刘涛.体内外混合配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1

[7].鲁薇薇,钟明全,马春佳.体内外混合配束在连续刚构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2011

[8].罗维,陈鹏,张伟杰,符礼宾.体内外混合预应力配索理论在新滩大桥建设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9

[9].刘永棵,张雪松,向中富,石鹏程.体内外混合配索在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刘永棵.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体内外混合配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体内外混合配索论文-邓继华,许斌林,黄学文,涂文强,彭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